APP下载

背越式跳高助跑教学的要点分析

2021-09-10伞瑞廷张小冬张志会

高考·中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学技术

伞瑞廷 张小冬 张志会

摘 要:在中学背越式跳高教学的过程中,因为总的学时比较少,教学内容又比较复杂,所以造成学生根本不能全面的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施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短时间内掌握背越式跳高的技术是每位中学体育教师研究的重点。当前的中学教学中,主要是通过传统教学方式作为基础进行。本文从学生特点出发,以实际教学情况为出发点,分析背越式跳高的教学方式。通过辅助教学方法的应用,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学习效果也更好。

关键词:中学;背越式;跳高;技术

跳跃是人类活动的基本方式之一,这是一种在人类适应社会环境中所具备的一项能力。社会的高速发展之下,跳跃逐步从生存活动转变成为竞技体育的项目,且人类的跳高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跳跃运动可以促进人类骨骼的发育,促进人类的生长,且可以培养人的灵敏度与协调性,提升弹跳能力,对于培养人的意志力和拼搏的精神是非常有益的。跳跃运动对于人的生活影响也比较大,使得劳动活动顺利的进行,身心得到满足。因此,学习和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非常重要。

一、教学要点

学习和掌握弧线助跑与起跳联合的技术,是掌握背越式跳高技术的核心要领。弧线助跑的过程中,身体保持一定的傾斜度是非常关键的。在起跳踏上起跳点之后,身体应该快速的从倾斜转化成为正直的状态;进行腿的摆动,然后蹬伸运动进行摆动,同时带动骨盆旋转运动。结合背越式跳高的具体特点,在助跑与起跳时进行下述几个项目的辅助教学:(一)弧线助跑时,应该辅助以格子方式进行训练;(二)弧线摆动腿蹬,同时还要辅助以触高练习;(三)助跑与起跳连接运动时,需要先标注好起跳点,然后利用起跳点画出最后一步与横杆的角度线,然后标出最后两步足迹点,并且结合该足迹点设计弧线助跑段与直角坐标,然后在倒数4步的位置上助跑弧线π/4的位置上进行背越式跳高弧线控制起跳。

二、背越式跳高技术

(一)助跑技术

1.助跑的步数。助跑通常都是弧线的方式进行,以8~12步为最佳。主要是分为两个段进行助跑,最为重要的就是后一段的助跑,为4~6步。

2.助跑的弧度。在助跑的过程中,应该保持弧线的弧度从小到达逐步的增加,前一段的助跑应该比后一段的助跑更加的平直,同时要以最大的加速度进行,后一段的助跑的弧度需要适当的加大,以更好的促进跳跃活动的进行。背越式跳高在助跑的过程中,需要逐步的增加速度,要有很强的节奏感。

3.助跑的步点测量。背越式跳高在助跑环节,设置合理的助跑路线,通常会选择应用“走步丈量”的方式。该方式首先是确定起跳点,然后从该位置上向一侧进行移动,并且沿着横杆平行的方向以放松的姿态走四步。其次,向助跑的起点方向,也就是与横杆垂直方向以放松的姿态行走6步,并且做好标记,这就是直线与弧形助跑的交叉点位置。然后根据该标记向前走7步再做标记,为起跳点。最后,沿着直线与交叉点的位置划出曲率相对较小的弧线,且和直线助跑进行连接,然后就可以完成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路线的设计。在路线设计完成之后,应该反复多次练习,及时纠正不精确的动作,以更好的保证路线达到精确度的标准。

4.助跑的技术要求。背越式跳高的助跑有着一定的独特性,在第一段进行直线助跑,与其他的跑步加速方式是一致的,但是在心理需要为过渡到弧线助跑做好准备。弧线助跑的过程中,身体需要向圆心点的位置上倾斜,这与跑道的转弯位置是基本相同的,但是要保证重心是稳定的。此时运动员需要将大腿抬高,通过膝关节的摆动腿的同侧髋关节进行移动。最后一个部分的弧线助跑技术对于跳高的节奏是非常关键的,要展现出速度与节奏方面,要尽量的通过前脚掌进行运动,让身体富于弹性,是起跳的最佳动作。

(二)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助跑与起跳联合之下可以有效的完成整个跳高动作,这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动作形式,可以保证跳高动作正确的完成,提高跳高的成绩。

1.助跑的弧线段技术。背越式跳高在助跑的最后三步或者开始进入到弧线的位置上之后,应该从心理上做好各项准备,保证助跑的过程中加速效果合格,且应该逐步提升跑步的速度。为了保证助跑速度合格、不同阶段动作流畅完成,需要在最后助跑的阶段人体应该保持较好的加速度,且技术动作保持基本不变,上身微微倾斜,腿部需要积极的向前摆动,保证身体的落地点与身体重心的投影是比较接近的。最后第二步的动作时,腿部需要摆动以积极的下压趴地,内部需要支撑整个身体的重量,并且逐步的向前移动身体重心。在支撑到垂直的位置上,身体向内倾斜,且需要保证膝关节弯曲为最大限度,提升弧线助跑的效果。

2.起跳的蹬伸摆动技术。身体重心所存在的加速度对于蹬伸摆动有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与运动员腾空环节摆动动作开始的过程中,起跳腿应该踏向起跳点且同时进行腿的摆动处理,其主要的作用就是保证起跳腿与地面的夹角处于最大的状态之下,保证起跳腿的前支撑给人体以最大的制动力,就能够保证在起跳点的位置上人的身体速度是最大的,可以有效的减少水平速度损失。在背越式跳高时,腿的摆动过程中,需要保证踝关节处于最大的伸展状态之下,助跑的速度为最快,髋关节、躯干需要快速的向前移动,腿的摆动后蹬与腿的前部肌肉需要向前拉长,这样可以保证重心有效的移动。在离开地面的瞬间,膝关节约成150~160角,摆动腿蹬伸的幅度达到50~60角为宜,保证身体以最大限度向内倾斜,此时可以保证右侧髋关节的夹角是最大限度,这样可以保证大腿的肌肉处于最大的拉长状态中,摆腿动作可以保持在最大的幅度内。背越式跳高的过程中,身体重心垂直速度主要是受到蹬伸距离、幅度以及起跳阶段的摆动角速度所产生的影响。摆动腿时需要做好蹬伸动作,从而可以保证起跳点可以快速的踏上,然后让身体能够从倾斜快速的变化成为竖直的状态,并且可以提升起跳动作的效果。起跳蹬伸距离主要是反映出运动员的身体用力情况,增加该距离才是保证身体垂直速度得到提升的关键。背越式跳高只要合理的设置起跳点的位置,才能保证身体过杆是重心正好是杆的上方,这样才能提高跳高的成绩。

3.倒数第二步摆动腿支撑阶段技术。背越式跳高时,是否可以将助跑和起跳进行稳定的连接,主要是在倒数第二步摆动腿的过程中,如果身体重心进行有效的前移,就可以保证其跳高的效果。从实际经验分析,运动员在该阶段要求是最高的,主要技术要领如下:第一,为了保证起跳时身体是内倾的状态,避免身体过早的倒向横杆,此时需要使用摆动腿进行整个身体重量的支撑;第二,为了保证中心可以快速的前移,应该避免臀部向下,也要避免出现摆动腿无力的情况,确保蹬伸可以有效的进行。

(三)起跳技术

在背越式跳高的成绩提升,起跳环节影响最为直接。在该阶段,主要的任务就是做好各项起跳的动作,让身体以最大的垂直速度与起跳的角度完成跳高动作,顺利的跨越横杆取得好的成绩。在助跑完成身体即将腾空的环节,身体重心在空中运动是以抛物线的形式存在,这是水平、垂直两个方向不同的运动所共同组合形成的。抛物线高度與起跳蹬伸的过程中垂直速度有直接的关系,且其距离受到助跑水平速度的影响,所以应该保证起跳过程中垂直速度尽量大,这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1.起跳点技术。起跳点的设计比较关键,背越式跳高一般会把起跳点设计在与横杆垂直方向的距离为60~100厘米之间。起跳脚的脚跟落地,然后直接过渡到外侧脚支撑的形式,并且顺势弯曲,然后身体以倾斜的姿态进入到下一动作。倒数第二步要比第一步稍微长约10~15厘米,这样就会使得起跳的同侧其骨盆的移动速度会明显的大于身体的移动速度,身体就能够快速的腾空而起。

2.起跳腿蹬伸和摆动腿的屈腿摆动技术。起跳时,是身体中的弯曲起跳腿蹬伸与摆动的屈腿来同时完成该动作实现的,该环节起跳腿在弯曲的状态时就开始蹬伸,然后做好屈膝动作向前快速滑移,并且通过髋关节带动整个大腿运动,然后小腿与大腿顺势折叠,在膝部摆动到水平部位上就可以进行制动,但是依然会通过惯性带动相同一侧髋关节摆动。

3.两臂与肩部技术要领。背越式跳高的过程中,起跳腿、摆动腿的协调之下可以保证两臂与肩部也要顺势完成这些动作。肩部微微向上提升,两臂同时或者通过单臂的交叉的方式可以向横杆上方进行摆动,身体腾跃且沿着额状轴进行旋转。因为该运动是以背部横杆的方式通过,所以该姿势可以保证身体充分的拉长伸展背部、腰部的肌肉,保证同时完成运动。

(四)过杆与落垫技术

1.过杆技术。过杆时需要运动员通过起跳腿的蹬伸与摆动腿的全部力量,身体是以伸展的姿势向上腾起,躯干横向顺利通过杆。在超过横杆时,两臂向上举出,肩部向上腾跃,身体以反弓的形式存在,以身体惯性的条件之下完成腾跃动作,直接跨越杆。在髋部完全的超越杆之后,收腹含胸,保证身体以下旋的姿势存在,髋部用力带动腿部向上运动,然后使用小腿将整个身体甩动以快速的脱离横杆,背部落到垫上。

2.落垫技术。背越式跳高时,落垫是最为简单的一个动作,让整个背部同时落在垫子上,此时后方甩腿之后身体侧向面对横杆,保持身体的屈髋伸膝的姿势落下去。在即将下落到垫上时,需要保持双腿的分开状态,防止膝部与额头接触而导致的身体损伤。

三、结果与分析

按照上述要领学习之后,总结学习10学时,对于全体学生进行综合性考核,发现该辅助教学方式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法。从实际经验分析,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对于背越式跳高概念掌握度明显不足,动作掌握也不清晰。但是通过辅助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短时间内掌握动作要领,积极参与训练,进而熟练各项动作。体育教学是学校教学的关键部分,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掌握背越式跳高的技能,从而可以给体育学习提供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建新.背越式跳高错误动作分析及纠正方法的研究[J].学子:理论版,2015(3):51-52.

[2]郑亚绒.背越式跳高的物理知识探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5(24).

[3]崔之府.圆圈助跑组合练习在背越式跳高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2020.

[4]高信升.浅谈背越式跳高教学在职业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开展[J].体育时空,2018,000(022):118.

[5]马昱[1].背越式跳高的快速助跑技术分析[J].体育风尚,2019(7):70-70.

作者简介:伞瑞廷(1965.10)男,现任葫芦岛市第二高级中学副校长、高级(五级)教师。曾获全国优秀教师、辽宁省劳动模范等数十项荣誉。

猜你喜欢

中学技术
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21年招生简章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The Shortage of Wa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