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研究

2021-09-10张达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2期
关键词:金融发展小微企业商业银行

张达

摘要:小微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永动机,在扩大就业、缴纳税费、维持社会稳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从整体来看,目前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历程较为坎坷,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瓶颈,尤其是经常陷入融资难的困境。而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上应该为我国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难题,但是受多方面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并没有全方位的处理小微金融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如何将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程度发挥最大化仍然需要我们进行重点探讨。

关键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发展;支持研究

一、我国商业银行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

(一)同业竞争加剧,商业银行组织结构约束

传统商业银行有关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领域的优势开始削弱。近几年来,农村金融机构、地方政府银行、村镇银行、信贷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各个金融机构通过对市场需求进行详细调研,了解客户的根本需求,并灵活发挥自身的管理优势,不断强化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1]。同时伴随着互联网以及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电商贷款、P2P贷款等新型融资方式也将小微企业纳入信贷融资的主要服务对象。传统商业银行在这两座“大山”的夹缝中生存,面对日渐激烈的同业竞争,其领先的优势不断减弱。

相对其他的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并不愿意主动给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由于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一般都是短期、小额的融资产品,国有商业银行更倾向于关注大型公司的融资需求,致使其业务创新滞后,为小微企业设计和开发的专业化产品和衍生工具凤毛麟角,无法从根本上获取小微企业客户的喜爱度和忠诚度。同时由于其奖励机制缺乏相应的约束,贷款发放风险与收益不对称的现状也从很大程度上打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2]。

(二)风险识别技术的局限性强

目前商业银行的信用等级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建设存在着“以偏概全”的问题,对于有着特殊性的个体和群体的风险特征的认知不足,远远无法支撑批量化的营销方式,行业政策也仅仅将所熟悉的行业作为主要的服务对象,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环境和发展程度截然不同,导致信贷政策指导意义的实用性不强,信贷政策与个性化强烈的地区经济环境无法进行有效的匹配,致使风险应用工具不能将其作用和价值发挥至最大化。监管者与被监管者双方对风险状况的把控能力和应对能力存在较大差距,其对风险辨别能力掌握的尺度不一致,同时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受限的业务素质更是难以应对各式各样的小微企业,无法满足海量小微企业的特殊需求。

(三)现行制度及授信管理方式制约批量化销售和管理

营销服务方案的标准化和程序化匮乏,势会激发各种风险存在和出现的可能性,也会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而商业银行现存的信贷管理方式和要求并未将小微企业的“先天不足”纳入考虑范围之中,在此种方式和制度下,必定会导致不合规行为的发生,甚至错失大好的发展机遇。排除小额授信外,大部分的商业银行仍然“张冠李戴”,将原本对大中型企业采用的贷后管理要求对小微企业实行,如此“生搬硬套”只会导致信息陈旧、风险遏制不及时、内容重复、无法挖掘小微客户潜在需求的局面发生[3]。由于商业银行组织机构的分割,导致专门进行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匮乏,从而耗费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

二、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探讨

(一)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目前,部分商业银行逐渐将小微企业客户较多的产业集群、工业园区、专业市场附近的网点机构转型为小微企业特殊支行,并为小微企业配备多名专职服务人员,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专营、专注、专业”[4]。受小微企業经营规模、资金实力以及我国经济环境特点的影响,小微企业的经营资金和企业个人资金往往会出现粘结在一起的现象,个人财产和企业财产含糊不清,这一特征决定了有贷户与无贷户、对公业务与个人业务之间会产生难以区分的连结,客户性质可以进行相互转换,从而为对公业务和个人业务相结合的营销方式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实现“公私”结合的营销模式。与此同时,网点是“获取市场、了解客户需求、设计客户产品”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将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发展职责分配至营业网点,不仅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银行中心的工作压力,让其更为专注的服务于部分客体,还能拓展网点的业务范围,诚心诚意的为小微企业进行专业化服务,真正实现“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转换,从根本上摒弃“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等于信贷业务”的陈旧理念。

(二)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培育健康成熟的信贷体系

相对于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而言,我国的大部分商业银行一直以来都将“目光”持续关注在信用风险的防范中,从而出现各种风险无法兼顾的场面,而事实上这两种风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正常运作已经造成了相当大的威胁。

一方面,由于我国市场不断朝向利率化方向发展,收益程度和频率不断波动,长期处于极其不稳定的状况,致使利率风险出现的可能性持续增大。另一方面,我国的大部分商业银行没有立足自身的经营状况,其账目设置极其不合理,对财务人员的分工和组织不恰当,造成业务空隙较多,业务流程和管理制度尚不充分,信息技术应用仍然生疏,致使计算机系统漏洞较多,操作手段落后。而这些因素都将会对商业银行构成潜在的威胁。要想促进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信贷融资服务,就必须对各类风险进行提前规避和防范,对潜在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以此为基础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并建立和实施全面的风险管控模式,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推行标准化的小微金融业务服务、经营模式

在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上,可以参考“流程银行”概念的提出,打造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流程银行”的经营模式[5]。为了更好的提升对小微企业客户的服务水平,可以采取试点的方式选择部分地区,在小微企业经营中心开展实验,落实小微企业业务精细化管理要求,在实践中获取认知,总结、归纳和整理其实验经验,如若试点实验顺利完成,可以以此为基础通过成立小微企业特殊支行形式进行普及和推广。在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上,借鉴零售业务的营销思路和途径,从客户群体相对集中的专业市场中选择自身特点接近、风险特殊相似的客户群体,实施批量的客户流入。同时根据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发展模式和经济特点,建立专业化的小微企业评级模式,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从整体上进行统一并整合,还能适应地方的独特性和个体性。

通过投入适量的资金对管理模式和风险防控技术进行升级,加强财务人员对计算机的熟练程度,提升其信息技术水平,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打造一支专业化团队。商业银行在进行人员招聘的过程中,应适当向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专营机构进行倾斜,通过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专业化培训,强化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扩展培训内容,扩大培训范围,从整体上提升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水平,以此更好的构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业队伍。各商业银行可合资共同建设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有效的使用和分享财务信息和数据,从而减少财务人员、客户经理、信贷经理和风险经理等各主体的重复性工作,避免做“无用功”。

三、结束语

我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金融支持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较多问题,对于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还远远不足,这不仅与小微企业自身的经营规模、运营模式、发展特点有关,也与商业银行的服务理念、内部结构和发展模式有着较大关联。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双方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个主体的推动。因此,不仅小微企业自身要奋力发展,商业银行也应当采取措施对服务模式进行创新和改变,提升对小微企业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增强服务力度,从而更好的为小微企业长久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浩,曾宪岩.新形势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业务转型发展研究[J]. 农村金融研究, 2018, 000(009):16-19.

[2]袁琼.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模式研究[J].开放导报,2011(02):85-88.

[3]贺雄田.关于商业银行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研究[J].北方经济,2012(12):53-54.

[4]刘斌."关于商业银行金融支持小微企业问题分析."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9):193-194.Print.

[5]李洪强.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思考[J].贵州农村金融,2012(05):9-12.

猜你喜欢

金融发展小微企业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金融对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实证分析
邮政金融应对互联网冲击的对策探讨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营改增”对小微企业的影响分析
小微企业中员工激励制度及流失管理
对外开放对金融发展的抑制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