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环卫企业人力资源规划

2021-09-10顾剑峰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2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后备人才战略

顾剑峰

摘要:兵法云:“上兵伐谋”,意思是用计谋粉碎敌人的计策,是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取胜。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的战略规划作为企业架构的顶端设计,对企业现在及未来的发展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分析、配置、开发和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亦必须从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提前规划,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持续、优质的人才力量,从而完成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力资源规划;战略;后备人才

人力资源规划就是要求企业站在整体战略的高度,制定与企业未来发展相适配的人才发展规划。而所谓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为了提高整体绩效水平,培育创新性和灵活性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战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做法。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战略规划,是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首要资源。

作为兼具传统环卫企业“基因”和现代创新环境企业“细胞”的上海城投环境(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城投环境”),其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显得更重要,也更复杂。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

1、满足组织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

人力资源规划是组织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企业要发展,战略必不可少。但光有整体战略,没有人力资源的保障,企业战略只是一纸空谈。两者需要相互协调、配合,才能发挥最大功效。城投环境的总体战略是——成为一家集生活废弃物前端收集、中端运输、末端处置以及水陆保洁等全程分类一体化的现代综合型城市环境运营服务商。有了这一企业战略,人力资源规划需要做的就是梳理目前现有的人员结构、配置情况等,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预测企业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最终形成人力资源规划。对企业在人员引进和培养方面,开展具有针对性的相关工作。

2、确保组织生存发展过程中對人力资源的需求

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分析组织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差距,制定各种规划来满足对人力资源的需求。由于企业既要面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又要适应系统内部环境的变革,所以,人力资源部门应分别从需求与供给的角度出发,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和预测,确定要达到企业人力的供需平衡,发挥员工最大效能,应采取的与之相对应的人力资源措施。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企业的发展最不能缺的就是人力的保障,特别是环卫企业,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行业业态、运营模式、装备设施等,都将发生创新与变革,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必须未雨绸缪,往前一步,甚至几步,为企业的未来人力保障先动起来,不要形成“人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局面。

3、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有序化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它由总体规划和各种业务计划构成,为管理活动(如确定人员的需求量、供给量、调整职务和任务、培训等)提供可靠的信息和依据,进而保证管理活动的有序化。所谓“无规矩无成方圆”,有了人力资源规划的设定,各项人力资源活动会开展的更加井然有序。在城投环境制定完企业战略和配套的人力资源规划后,人力资源部门着重围绕企业复合型、紧缺型人才的“选、用、育、留”开展了持续性的管理活动,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但殊途同归,这些方法的目的性是统一的。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更聚焦,对人才的培育更专业。有利于保持城投环境长期良好的运行态势。

4、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人力资源管理要求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也要满足员工的个人需要(包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这样才能激发员工持久的积极性,只有在人力资源规划的条件下,员工对自己可满足的东西和满足的水平才是可知的。人力资源规划相对于企业战略规划,从大多数员工的角度看来,相对更与员工的实际“利益”联系紧密。企业战略规划定的是企业的大方向、大格局、盈利模式或承担的社会责任等,与员工而言,这是愿景,是价值观。而人力资源规划,由于是需要通过一系列与员工切实相关的人力管理活动体现的,对员工而言,更能看得见、摸得着。特别是针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计划/规划,能让员工看到当下努力的目标和未来发展的方向,这对于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非常有利的。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

本文所涉及的主要为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即站在企业战略的角度,结合人员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企业的个性化人力资源各项措施。

城投环境根据企业最新战略,制定了人才规划——以“聚才工程”为主要抓手,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富有活力的高质量人才队伍,建立起一套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流动和激励机制,实现人才配置最优化、人才价值最大化。

通过各种手段、提供各类平台、运用各项措施,达到人才质量显著提升、人才结构更趋合理、人才激励更加有效和人才环境更加优化的目的。为此,城投环境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展相关工作:

(一)三支队伍建设

1、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以提高企业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和科学发展能力为目标,培养造就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开拓精神、创新能力和担当意识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力量进一步加强,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更加合理,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80%,青年干部在企业中要有一定的数量。

2、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以提升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打造一支业务素质过硬、专业能力突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和较强创新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加强管理。

3、技能操作人才队伍。弘扬“城投工匠”精神,以全面提升员工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目标,培养一批在前端收集、中端运输、末端处置等领域技艺高超、善解难题的高技能人才。技能操作人才着重于技能等级的提升。

(二)工作内容

1、内外兼施,优化管理人员队伍

每年实施“聚才工程”,强化内培外引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层面引进和选拔人才。推进人才梯队管理,强化各条线的专业化水平,以内部培养的方式完善管理人员队伍结构。开展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谋求个人与公司共同发展,实现公司人力资源需求和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需求之间的平衡,为公司培养人才,并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以及合理顺畅的晋升通道,最大限度地发掘系统内人才。组织管理人员挂职锻炼,使管理人员能够进行跨条线流动,按照专业化的要求优化管理人员结构。启动管理人员储备计划,通过校园招聘的途径从学校直接招聘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定期考核评价,适时轮换岗位,力争通过几年时间培养一批专业技术过硬、管理经验丰富、对企业有忠诚度的储备干部。

2、拓展途径,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针对渗沥液处理、生物能源利用、建材再利用、可回收物收集等新兴产业项目,一方面利用社会化资源开展培训,如污水操作工、废水处理工等;另一方面针对一些小众化的工种,如餐饮、厨余垃圾预处理工、厌氧处理工、化学分析工等,可根据企业需求开发企业培训教材,开展企业内部培训,以企业标准来带动从业人员技能水平的提升。对于传统作业板块,组织企业内部师资力量和行业资深专家开发船舶驾驶、船舶轮机技师题库,积极与上海市技能鉴定中心协调,采取考评结合的模式,开展技师认定工作,开辟技师等级提升新途径。对于一些通用程度较高的工种,可以采取多渠道、社会化的方式开展技能提升。

3、多措并举,打造成熟技术团队

对于全产业链布局中的新产业项目,以及临港自贸区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和五大新城建设中的新业务领域,采取从市场招聘有相近专业背景的专业人员,辅以有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组成管理团队;选拔企业内部技术工人经培训转岗成为新工厂的技术骨干;市场化招聘具有一定文化和技术能力的通用技术人员组成工厂化生产工人团队;外派同类(相近)企业学习和内部培训等方式逐步建立起一支成熟的技术团队,以应对全新的产业调整。

4、创新模式,加快人才成长速度

面对业务快速发展并不断渗入新领域的局面,城投环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速培养复合型人才。一是选派青年骨干加入到临港自贸区新片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和五大新城建设等项目公司的筹备和运营;二是利用老港生态环保基地这个平台,让年轻专业技术人员更好地把实验室知识运用到实战中,促进老港基地的发展转型;三是选取企业运营管理中碰到的难点、堵点形成项目课题,请专业机构进行指导,引导新进人员选题、立项、调研、破题、结题,既锻炼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为公司管理者提供一些有益的管理建议。

三、人力资源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确保人才工作有序推进

认真宣传贯彻上级人才工作政策,党委加强指导,职能部门统筹协调,组织召开人才专题工作会议,统一思想,认真动员部署重点人才工作。认真开展调研分析工作,进一步摸清各类人才底数,完善人才资源信息库,充分掌握城投环境人才结构现状及分布情况,研究制定人才工作具体措施。及时总结人才培养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及不足,推广先进经验做法。

(二)对症下药,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一是完善人才培训机制。采取竞聘上岗、挂职轮岗、交流锻炼、岗位培训、继续教育、专业辅导、技术交流、研发攻关等诸多形式,广泛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努力提高员工队伍整体技能水平。二是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以技术紧缺、企业急需、专业对口、经验优先、兼顾学历的思路广纳贤才。大力引进各类紧缺人才,最大限度地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有效解决高层次人才的后顾之忧。三是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设立人才专项基金,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奖励制度,进一步完善技能津贴、技能竞赛奖励津贴、等级证书津贴以及企业委派培训等机制。及时奖励在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文体等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各类人才。四是建立人才储备机制。建立高级专技人才、技能人才、优秀管理人才档案,建立重要岗位后备干部选拔、培养机制,有针对性地储备高层次和急需人才。五是建立人才适用评价机制。综合考虑人才的教育背景、专业特长、性格特点、发展潜力等因素,定期开展评价并及时进行岗位调整,把合适的人才用在合适的岗位上。

(三)需求导向,注重人才培养实用功能

实施“传、帮、教”培养工程,举办科技人才培训班。精心选派相关领域拔尖人才参加培训学习,着重提高科技人才的综合素质;扎实开展操作人员岗位练兵,着力培养“高、精、尖”操作人才。根据学习情况及日常业务水平、攻关能力,挑选学科带头人,着力建设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科技人才领军队伍,指导管理、生产作业实用技术。一线技术能手、绝招绝活的“土专家”分工种造册登记,建立档案。充分利用外界培训机构进行理论深造,逐步把这部分人培养成行业特殊工种的带头人。同时积极开展推广各班组的师徒带教活动,通过师徒结对学习,让各工种高技能人才的高招、绝技和工作经验得到传承和推广。侧重以学科带头人、工种带头人、班组骨干为导师的人才队伍“传、帮、教”工程,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实用技术、交流生产作业经验,定期检验拜师学艺效果。

(四)整合资源,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

强化人才培养主导作用,建立人才培训制度,履行人才培训义务,强化各直属单位自主培训功能,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员工学习技术,努力培养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解决关键技术、工艺难题的高技能人才。整合各方力量,建立现代企业员工培训制度和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或行业、外单位合作培养制度。强化高级技能人才和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培养,重点培养关键人才,加紧培养稀缺人才,有计划分层次培养技能人才。深入推行持证上岗制度,逐步覆盖各工种,建立技能人才凭职业资格证书确定工作岗位、凭业绩贡献确定收入水平的机制。加大职业培训经费投入力度,多渠道、多方式筹措资金,除按工资总额一定比例足额提取教育经费外,在技术改造、项目建设、科技攻关等前期费用中,应确保一定比例的教育培训费用。

(五)合作共享,提升人才管理现代化水平

根据发展需要,建立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资源开发合作机制,引进工程建设、高效运营等领域的高级人才,关心本行业人才的发展趋势,加强与行业部门和社会团体等合作,建立人才信息库,扩展沟通联系和信息渠道。利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立覆盖城投环境的人才基础信息库。发挥系统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系统内人才资源的互通、共享和流动。建立符合各类人才不同特点的分类管理体制。加强对人才发展规划中相关统计指标的信息收集工作,提高统计工作的质量,掌握各项工作的进展情况,加强对人才发展规划的中期检查和考核评估,确保各项指标顺利完成。

習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企业需要通过人才引领发展,集聚英才,用好用活人才,更好更快地驱动企业走向高质量发展。而人力资源规划作为企业持续提供智力保障的重要手段,将立足当下,放眼未来,用前瞻性思维方式,现代化管理手段,科学管理,合理规划,为企业发展焕新赋能。

(上海城投环境(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60)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规划后备人才战略
强国战略下的企业管理创新
美国“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关于人力资源规划的战略性思考与探索
多式联运发展的战略与路径
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浅谈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与绩效考核管理
大学生篮球联赛后备人才培养与参赛队伍建设研究
云南省投掷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
战略的里子与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