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

2021-09-10王芝瑞

高考·中 2021年2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老师

摘 要:高中时期是一个学生广泛吸收知识的时期,学生一方面要学会接受社会的百态,另一方面也要为进入好的大学打下基础。同时高中时期也是他们综合素养得到提升的重要时期,学科素养是学生们需要学习的基本素养。在这个时期学生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学科素养,才能更好的学习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本篇旨在核心素养下怎样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学科;策略研究

近年来伴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领域对学科教育方法和引导方式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教学效果提出了新的标准。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老师要提高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在此基础上灵活优化教育方法和引导方式。想让学生们更好的学习高中地理学科方面的基本知识,就必须要培养好学生们的核心素养。具有良好的素养才能够让学生抓住每一个基本知识点,注重每一个细节的内容。良好的学科素养不仅可以锻炼学生们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创造性地去思考问题,还可以推动学生主动的去了解社会上有关地理方面的知识,对社会的每一个现象主动的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蕴含的地理原理。

一、认清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性

为摆脱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们就必须要明白高中地理教学的意义是什么,这样才能够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更有目标,更有目的性的去对学生进行教学。学习地理的好处有很多,首先,地理课堂就像高中学生们观察世界的一扇大门,打开这个大门,学生们可以看到繁花似锦的外界。在课堂上去观察北极和南极独特的自然现象,也可以跨越时空去了解亿万年前地球的生存环境和存在的生物,了解整个地球的气候变化。其次,开阔学生们的视野,让学生们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和向往。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间接的让学生们在心中树立他们的目标。

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具体方法

核心素养可以在各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格。高中地理的教学活动应该以提高学生们的科学素养为前提,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地理课在新课程标准中占着十分重要的分量,生活中的许多小的方面无不渗透着地理知识。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一定要培养学生学好地理的意识,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更好的学习知识。

(一)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特征

立足高中地理,其教育目的不单单是掌握概念性知识,同时要掌握地理知识和技巧的应用方法,在此基础上实现课本知识与实际自然、人文、生活等环境的紧密结合,由此来发挥教育教学效用。从这一层面讲,高中地理老师要将培养侧重点偏向核心素养,其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联系学科知识与人类活动,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多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除此之外,由于高中地理学科知识具有一定系统性,其实现了对多方面地理体系的渗透应用,因此老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提高学生对知识定理的应用灵活性,通过培养学科素养来构建知识体系,从而最大程度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老师可以结合生活常识来进行讲解,其一方面有利于拉近课本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学生对生活中地理常识的关注程度和探究意识,这对于优化高中地理引导模式和教学效果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而这对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要求,其需要不断汲取新知识和新理念,由此来实现优化创新。

(二)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高效的学习地理

在之前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们在课堂中只接受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自己却不主动学习,而教师们也是简单地在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知识的讲解和練习。并且真正对地理教学内容有兴趣的学生也是比较少的。因此,我们需要对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内容进行改善和创新,更好地帮助学生们进行学习,引导学生们去总结适合自己的地理学习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学生们通过自己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他们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好地学习地理课堂知识。因为自己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会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们在学习地理上遇到的难题,用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地理问题。从这一层面讲,老师要尝试激发高中阶段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兴趣,其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和探究热情,而且有利于提高对相关知识的学习效果,从而最大程度提升对地理问题的分析解答能力。从这一层面讲,高中地理老师要选择出恰当的引导方法,使学生树立思考意识和探究热情,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要求,而且符合当代地理人才的需求。例如在教学活动中,高中地理老师可以由生活问题引出课题,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常识和地理知识进行思考讨论,由此来实现主动式学习和合作式探究,避免被动地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

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学生们具有更加严谨的思考方式。高中地理课堂问题之一是对地理环境进行分析,以往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们容易忽视这种问题。但是,往往是这种类型的题目很容易考查学生们的思考能力。教师们可以在课堂中放入一张典型地形图片。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图片中存在的物体比如岩石、植被等分析这个地形所处的地理环境特征。此项活动能将学生们的思维锻炼得更加严谨,而且活动形式非常有趣,符合核心素养下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所以高中地理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不断的融入创新元素,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地理课堂教学更加的多样化

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影响,部分高中地理老师在课堂活动中盲目依赖教材,这使得学生们的知识接受面过于狭隘,同时会影响到他们对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和综合分析效果。伴随着教改的推进,越来越多老师开始调整教育重心,其将学生综合素养作为教育重点,所以教师们应该将课本中比较有学习价值和意义的内容让学生们进行自学,并不是全部都要学习。在课堂活动中,老师可以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尽可能鼓励他们自主表达个人想法,应该让课堂变得更加的活跃轻松。换句话说,地理学科教学本应是轻松的,其中蕴含了大量的“神奇”事物,可以让学生们更真切具体地感受自然人文,从而更好地体会地理奥妙。但在传统教学环境和教育方法影响下,很多老师盲目依赖教材和大纲,不能更好的去发掘地理课堂的魅力。在新形势下,老师要提高对环境重视程度,尽可能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来优化课堂模式,以此来丰富课堂内容并提升教育效果。例如在讲解全球气候相关知识时,老师可以先给学生们播放相关纪录片和图片资料,以此来引导他们形成直观具体的认知,从而提高对相关知识的探究兴趣。还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比如可以准备一些游戏环节。在学习中国的省份时,可以让同学们事先准备好中国省份的拼图,在课下抽时间将每个省份拼在正确的位置。最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一个拼图比赛,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中国每个省份的拼图完整的拼起来。对于表现优秀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当然,除了游戏还可以增加许多其他的课堂形式。为了检验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可以在上课前抽出5分钟的时间,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简单的听写,学生们的听写情况能够很好的反映出学生们对地理内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对上节课内容的一种复习。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能够通过这种形式来检测学生们的综合素养,教师还要根据学生们反映出来的问题,设计出针对性的方案进行解决。

(四)密切联系生活

相较于其他学科,地理具有涉及面广和知识内容杂等特点,这虽然会加大教育难度,但同时也会丰富教学形式,老师可以针对不同知识点采用不同的引导方法,以此来充分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在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老师可以结合教学重难点来设计课堂活动,将教材内容转化为生活实践活动,由此来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这对于培养其综合素养而言具有一定应用意义。例如在为学生们讲解城市相关地理知识时,老师可以先布置课堂作业,鼓励学生们留意身边事物,感受身边的城市变化,由此来更好地体会城市化进程表现及影响。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灵活运用新学习手段,自主搜索阅读相关资料,由此来加深对地理知识和社会发展的了解,由此来形成相对系统完善的地理知识体系。

(五)提高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师们需要设计一项活动来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比如核心素养背景下要求地理学生有严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运用能力。教师们可以让学生们亲自动手探索来综合性的提高学生的素质。比如将学习的地理内容设计成探索实训活动,便于达到提高地理核心素养的目的。在学习地球的生态环境问题这一节时,可以让同学们利用课下的时间去观察生活的周围存在着怎样破坏生态的现象,让学生们自由结合,通过课下的时间对周围环境进行探索,对破坏生态的现象进行拍照,每个同学收集完之后在小组内进行汇总和分析,最后在课堂上向大家分享研究成果。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这种方式让学生们深入到周围的地理环境当中,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更好直观地感受地理奥妙并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六)根据情况增加实践活动

我们都知道地理科目是偏文科的,在课程学习当中又有许多内容是需要学生们进行背诵记忆的。一般高中学生学习的重点都偏向于语数英,尤其是在没有选科之前,大部分学生不喜欢在地理科目上花费更多的时间。所以教师要根据自己所在班级的情况设计出适当的教学方式,比如增加课堂实践活动。高中地理所学的知识大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很相近的内容。比如气候包含着许多小知识,地理老师可以根据教学的环境,给学生留出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去用心感受身边每一阵风是怎样吹的,根据学习的知识推测风是怎样形成的,雨是怎样形成的。这种活动可以将学习的知识变的生动起来,让学生能够突破课本约束,时刻感受到地理的存在。如此一来,学生们会更容易的记住学习到的内容,不用再死记硬背。在课余的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地质公园或者是博物馆等地方进行探索,探索过程中鼓勵学生积极观察地质模型,教师也可以对其进行讲解,让学生们近距离的去面对课本中讲述的知识,亲身感受大自然所带来的独特魅力,这种寓教于乐的活动学生们肯定会积极的配合。

结束语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改要求,高中地理老师要结合学科特点和课改理念,积极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学科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要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地学习地理知识,同时要密切联系生活来形成直观化具体化的地理认知,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实现教育模式创新和教学方法优化,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效果和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国式.高中地理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6(12):12.

[2]郭伟亮.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J].河北教育,2017(11):45.

[3]张克辉.浅析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J].中国新教育,2019(07):122.

作者简介:王芝瑞(1968.10—),男,汉族,籍贯:山东省东营市,中学高级,本科,单位: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第一中学,研究方向:高中地理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老师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