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碚合作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业融合发展研究

2021-09-10凌锐

时代商家 2021年18期

凌锐

摘要:本文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绵碚两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其发展现状、面临的共性问题及独特问题,探讨两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四大影响因素,最后提出绵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三维目标导向设计方案。

关键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产业;绵碚

文化旅游产业(下文简称文旅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性高、辐射面广、带动性强而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产业之一。它的出现与旅游者需求的转变密切相关,可以说是经由传统观光型旅游数次升级而来,最终落脚于旅游中的更深层次的一些元素,如旅游中的文化因素,即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倾向性,进行更为丰富的融合体验和互动。

巴蜀文化作为一个整体,与其他区域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中华文明大家庭中展示出其独特的地域差异性,比如历史上巴山蜀水的地貌交通以及物候,曾为李白、李商隐等许多诗人所歌颂。在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范围内,对文旅产业进行融合发展,加强成渝双城文旅合作,协同推进、共同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巴蜀文旅产业带,打造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计划中的重要内容。

而四川省绵阳市·重庆市北碚区作为“双城动力源”中的“极点支撑”(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轴向拓展上的重要发展极点),主动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进行协调联动创新,推进文旅产业的共商共建共享、实现互惠互融互促的协同发展,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对于绵碚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本文主要以经济学理论为支撑,从“产业集聚”的视角来展开研究。Stabler等(2010)以理论的形式讨论了旅游研究方面的经济集聚应用模型。王永刚(2011)以不完全合作博弈的模型,认为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进程中存在多方面的利益博弈。邹光勇等(2013)认为实现了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若干条件,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收益将大于成本。侯兵等(2013)认为可以基于交通通达性指数来测度南京都市圈内的各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李烨等(2016)根据我国现有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影响因素将其划分为遗址遗迹类、旅游商品类、人文活动类等六种类型,进而划分出遗址遗迹类旅游区、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区等四类文化旅游区域。单铭磊(2016)则研究了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化的现实路径与策略选择。

一、绵碚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重点问题

绵碚文旅产业间的合作属于非毗邻、跨板块的两地文旅产业开展合作,两地相距直线距离大约300公里,这两者之间能够开展文旅产业间的协同发展,得自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正是在这个国家战略之中,四川绵阳与重庆北碚自愿组合在一起,两地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其中之一就是两地文旅产业的合作。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两地在文旅产业上的协调联动创新,既具有很大的意义,在当前又有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现实条件,从而能够融入以及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具体来看,绵阳是李白出生地、中国科技城。既拥有特色鲜明的优美山川,享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迪拜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又在2200余年历史上形成了李白文化、文昌文化、嫘祖文化、禹羌文化、三国文化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现有面积2.02万平方公里,人口531.2万人,主城区建成面积16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1.97万人,是四川第二大经济体和成渝城市群区域中心城市。在产业结构上拥有电子信息、汽车产业等6大重点工业产业,新型显示、北斗卫星应用等6大创新产业,科技服务、现代物流等8大服务业重点产业。全市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6.61%,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北碚在发展历程上,先后获得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园林城区、国家卫生区、迪拜奖、全国首批风景名胜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历史底蕴深厚。20世纪20年代卢作孚、晏阳初等在北碚掀起乡村建设运动,抗战时期老舍、梁实秋等三千名流汇聚于此。现幅员面积7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1万人,是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重庆自贸区的重要板块,全市唯一的民营经济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区。产业结构上形成以电子信息、汽摩、装备制造、材料等6大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积极布局集成电路、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智能产业的未来发展制高点。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先进文化区、重庆市工业大数据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新材料示范产业基地、传感器特色产业基地。绵碚两地开展文旅产业合作具备了广阔的舞台,源于经济上的资源禀赋、产业特征、文化底蕴(产业文化以及企业精神)和经济发展愿景方面的高度相似性。

在实践上,绵阳于2019年成立了四川文化旅游新技术孵化产业园,提出了推动文旅与科技、教育等相关产业和行业融合创新的发展理念,以实现全产业融合成势、能级提升。北碚将重庆“双晒”活动北碚专场在淘宝、抖音等平台开启直播,大力推介北碚文旅,体现巴山夜雨、温泉故里、自在北碚的文艺时尚风范。2020年1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大战略提出后,重庆继续开展自去年启动的双晒推介活动第二季来推进文旅融合发展,为全国文旅产业复苏做出了表率;四川在去年1月召开的2020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高标准地瞄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来谋划全年工作;绵碚两地则在2020年4月签订了未来3年双方将开展的十大行动计划,“文化旅游交流融合行动”成为十大行动之一。2021年,在川渝两省市全方位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之中,绵碚两地间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项目不断推进,比如举办了多场文旅产业互推活动,联合开发共同文旅产品,进一步加大文旅产业各种资源的互通共享等。

但是,由于当前我国的文旅产业发展仍然处于经济高速发展进程中的大融合时代,融合发展的方式逐步多元,融合范围逐步扩大,融合程度逐步加深,产业融合而形成的文旅新业态也是层出不穷,这一基本判断的持续不变,使得文旅产业进入黄金发展期、战略提升期、产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四期叠加”,文旅产业面临着供给侧矛盾、结构性矛盾突出的升级调整问题。绵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也面临着这样的共性问题,亟待进行经验总结以把握发展的规律。同时,在两地文旅产业的合作中还应看到以下具有独特性的重点问题。一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程中,绵碚两地间的文旅产业经济协作程度的不断深化问题。要着力于打造联系紧密的文旅产业链条,既形成平行发展的两地“极核”,又在两地间有文旅产业上的分工互补。在整个文旅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产业进行整合和拓展,以形成规模集聚效益,其中尤其应关注两地文旅产业和基础交通、文旅金融、信息技术的关系。二是绵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各种机制的组合和完善。这一系列机制设计包括利益共享机制、规则约束机制、冲突协调机制、激励及补偿机制。如果把绵碚文旅合作视为一个跨行政区的利益博弈过程,那么通过一套稳定长效又彼此协调的策略,達成双方认可的有效协议。

二、绵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是文旅资源因素。绵阳城区三江汇流、四山环抱,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5个。北碚城区山环水绕,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4个。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优厚的资源条件。而且,绵碚两地在传统文化和近现代文化上能很好地结合为一体,从而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敬业诚信、开拓进取、合作兼容、学习创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为科技创新、文化创意的灵感激发提供良好氛围。

二是产业创新能力因素。文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需要区域全产业的支撑,因为文旅产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的特征,与许多产业相互关联,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文旅产业的发展越发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文旅产业上的不断创新融合产生新的产业形态,信息技术对该产业的创新能力起支撑作用。绵碚两地是双城经济圈中的技术创新能力高地,绵阳科技城、重庆科学城是成渝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体系中的“四大科学城”的组成部分,是产业创新的主要承载区域;两地也是“成渝科创走廊”的极点,担负着以点带线的作用,是技术创新的策源地。从当前两地的发展来看,绵阳积极打造智慧旅游网,做到一部手机游绵阳、一部手机品绵州。北碚智能产业蓬勃发展,如智慧公园、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互联网产业园等的建设不断推进智慧文旅提质增效。

三是专业化人才因素。充足的专业化人才资源使文旅产业能够持续发展。绵碚不仅拥有优秀的学者、艺术家和科学家,还有众多的产业管理、文旅产业专业化人才。绵阳有国家级科研院所18家、高等院校14所,两院院士28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3.7万;北碚有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级科研院所4个、高等院校4所,两院院士5名,各类研究人员逾万人。这些使得两地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高速发展。

四是市场需求因素。绵碚两地文旅产业的协同发展,会使两地优势叠加放大,将极大优化产业结构、加速文旅产业集聚,使共同品牌和产品得以快速转化为市场优势,从而在双城经济圈内部产生极化效应。对于作为整体的巴蜀文旅而言,绵碚两地文旅产业形象在其外部市场上也将不断提升文旅形象和吸引力。广阔的消费需求和不断增强的市场辐射力为两地文旅产业合作赋予光明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三、绵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导向设计

把经济学上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运用在文旅产业的发展中,可以成为绵碚文旅产业合作发展的可行目标。具体为:目标一是形成产业链的集群。绵碚文旅产业合作要以旅游业为龙头,做产业链的集群,围绕优势旅游资源或区位条件优越的旅游休闲目的地形成空间地域的集聚体。目标二是布局供应链的纽带。供应链的形成都是以客户和最终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的,在绵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要以“旅游者为核心”的发展理念,以作为最终客户的旅游者为中心、将客户服务、客户满意、客户成功作为管理出发点。目标三是打造价值链的枢纽。对于绵碚文旅产业来说,要积极推动大量从事简单旅游业务的企业,努力向“微笑曲线”的上下游延伸,尽量拉长价值链,开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售后服务乃至金融服务等业务,以便提高产品的附加价值和盈利水平,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最大的价值。

四、结束语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发展,将促进要素市场一体化。金融市场一体化作为要素跨区域流动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是要素市场一体化的重中之重。实际工作中,需要明确绵碚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导向,分析影响产业融合发展的因素,并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策略。

參考文献:

[1]李锋,陈太政,辛欣.旅游产业融合与旅游产业结构演化关系研究——以西安旅游产业为例[J].旅游学刊,2013(1):69-76.

[2]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2006(3):32-43.

[3]王晞,汪宇明.竞争与整合: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态势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5-12+38.

[4]张兆福,刘琴.共享资源的多景区合作的激励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5(11):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