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中国农业发展策略

2021-09-10曾荣竺

商业2.0-市场与监管 2021年2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曾荣竺

摘要:农业产业是我国支柱型产业,更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做好中国农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不仅可以提升我国市场经济整体水平,还能全面提升中国农业在国际农业产业中的地位和话语权。本文在简要分析了中国农业发展策略调整的必要性的同时,探究了几点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世界经济一体化;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正处于改革和创新的关键时期,为了促进中国农业和国际农业的“多边贸易”,真正提升中国农业的整体水平,让中国农业可以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下把握机遇,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要对农业发展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调整,全面推进中国农业国际化发展理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农业发展道路。

一、中国农业发展策略调整的必要性分析

(一)世界经济发展趋势提出的新要求

新时期的世界经济已经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尤其在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下,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越来越频繁。我国一直积极高举“多边经贸”发展旗帜,致力于构建世界人类经济共同体,世界多国也更加愿意同中国开展“多边经贸”合作,中国经济和世界整体经济发展形势逐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从整体上来看,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积极影响下,我国不仅在经济层面与国际有着比较多的互动交流,更在农业产业中与世界有了更多的合作,呈現出了比较明显的国际化发展趋势。为了让中国农业真正享受“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红利,中国农业必须要对原有发展策略进行创新,把握好新时代的诸多机遇,牢固树立开放式经济发展思想,并以此提升中国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尽快实现中国农业多元化发展的基本目标。

(二)中国农业发展趋势提出的新要求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积极指引下,中国农业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中国农业整体水品达到了新的高度,农产品产量逐渐上涨,农产品贸易活动也更加频繁,在世界农产品贸易合作中的占比不断提升,可以说,中国农业及中国农产品在国际农业及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作用也越来越明显。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国际农业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中国农业所面临的冲击和挑战也更加明显,更具多样化特征。为了消除农产品贸易逆差,中国农业应当根据我国实际发展需求,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迎合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对农业领域进行全面的发展策略创新。

(三)中国农业发展方向提出的新目标

在中国农业走向国际化的同时,中国农业发展方向也发生了重大调整,中国农业必须要从结构调整中,寻找更多的发展机遇,把握住潜在的发展机会,以获得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中国应当更加明确对农业产业建设投资的具体方向,给中国农业发展指明发展方向。中国农业必须要坚持走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不仅要确保农业生产技术具备较强的现代化、智慧化水平,更需要将经营模式、生产方式、管理策略、政策体系等方面做到与世界接轨,使中国农业能够迎合世界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

二、新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路径分析

(一)创新农业产业管理模式,寻找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

为了迎合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给中国农业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中国农业必须要对管理模式进行全面调整,将创新管理模式作为基础,推动中国农业的全面创新发展,做好新时代条件下的改革。对于新的管理模式来说,中国农业应当以迎合世界经济发展为基本导向,以抢占国际农业市场份额为基本目标,以最大限度消除贸易逆差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为此,我国农业产业需要制定符合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形势的管理模式,从农业种植环节入手,兼顾农业生产、销售、外贸等方面,全面提升管理部门的监管力度。政府职能部门必须要统筹兼顾,站在战略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发挥出自身的监管职能和协调作用,强化宏观调控能力。

为了提升中国农业在国际农业中的影响力和主导能力,我国农业结构应当进行战略性优化调整,针对一些在国际利于缺乏有效竞争力的农业产业适当减少农业扶持,将有限的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集中投入到优势产业和有比较明显未来发展潜力的农业产业中,从而提升中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当积极推进农林牧渔相结合的新型一体化的农业发展产业,积极发展现代草业和草食畜牧业,充分利用好林下经济,提升农业食品深加工等新型产业的整体水平,并将其作为我国农业产业中新的农业经济增长点。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对我国农业产业的整体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使我国农业资源可以做到经济效益最大化,真正让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发展道路,让中国农业整体布局更符合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形势要求。

(二)做好人才建设培养,抓准人才培养关键点

对于新时期的中国农业发展来说,不仅要保证国内供给充足,还需要确保能够在世界农业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新时期的国际农业产业已经不再是单纯以产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农业产业水平的唯一标准,是否具备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管理技术、大量优秀的综合性高精尖人才,已经成为目前评价一个国家农业产业综合水平的重要标准。我国农业要想真正走好现代化发展道路,实现现代化农业和智慧型农业建设目标,就应当通过培养大量优秀人才,将农业气象站、农业GPS和农业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尽快应用到农业生产作业活动中,提高农业农产品产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进而实现农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我国应当加大对农业人才培养方面的投资力度,明确农业产业科学技术人才是发展农业经济的核心要素,也要认识到中国农业产业在国际农业产业中始终保持较高竞争力,必须要建立在大量人才资源的基础上,这样可以推进我国农业产业的现代化、机械化、一体化发展,还能改变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落后的局面,助力农业产业国际化发展。为此,我国应当培养一批符合中国农业国际化发展需求的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型技术人才,不断提高农作物产品整体产能,确保中国粮食产量能够稳步增长,并不断提高农产品生产和加工技术,以及农产品技术标准,保证出口农产品具备较高的质量,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农产品更具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培养一批具备较强农业国际经贸水平的农业产业管理型人才,在国际领域帮助中国与其它合作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提高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

(三)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标准,获取打开国际市场的“门匙”

我国农业产品的进出口额逐年增长,中国农业及农产品在国际领域中的影響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但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在做好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不断提升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标准,并将其作为我国农产品打开国际农产品市场的“门匙”。为此,中国农业必须要找准国际化发展关键点,全面提升农产品的种植生产质量、深加工质量,制定更高的、符合国际标准的农业标准,才能让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农产品市场具备较高的核心竞争力,打造具备“中国特色品牌”的高标准、高质量农产品,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最大限度消除中国农业在国际农业市场中面临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这样不仅能够让中国农业在国际农业产业中更有竞争力,缩短与国际领域上农业产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加剧,最主要的还能够改善我国农产品存在的贸易逆差问题,帮助我国农业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的农业发展道路。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下,中国农业更需要利用好“每一分钱”。虽然我国是农业大国,也有着无千余年的农业生产经验,但从客观角度上来看,农业产业依旧是我国的弱势产业,为此,我国要想提升农业产业在国际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大力推动“三农改革”。我国应当将农业补贴的发放侧重于促进农产品产量提升,以及农用耕地的可持续保护与开发。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必然是全球化、智慧化、生态化和市场化,也会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一体化发展,因此,农业补贴的发放也需要向这些方面进行倾斜,确保能够生产出绿色生态的高品质、优质农业产品。

中国农业如何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形势下,走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发展道路,已经成为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一环。我国必须要从全局角度入手,增强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能力,全面推进中国农业的现代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并做好农业领域人才培养建设,这样才能实现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兴国.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探析[J].全国流通经济,2020(08):101-102.

[2]袁春亭.新形势下发展山东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探索[J].农民致富之友,2019(09):234.

[3]沈飚.探索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下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趋势——评《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理论在中国的实践研究》[J].中国蔬菜,2020(01):116-117.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视角下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中小家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
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