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找准抓手,有效复习古代文化常识启发思维在化学实验设计及评价中的应用

2021-09-10容旖旎

高考·上 2021年2期
关键词:复习备考本义逻辑

容旖旎

摘 要:自2014年大纲卷开始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进行单独命题考查之后,这一考点就成为了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中的固定题型。从内容上看,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涉及的内容相当广泛,涵盖了姓名称谓、官职任免与升降、选官制度、天文历法、风俗文化等古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因其广泛性,备考时学生总感觉如大海捞针,找不到抓手。其实,纵览近五年的文化常识考题可以发现,命题并非完全无迹可寻,“死”知识有越考越“活”的趋势。本文拟从高考真题入手,通过对历年高考真题的归纳与总结,得出复习的大方向,打破原先对文化常识考查“漫无边际,全靠识记”的错误认知,明确怎样的复习才是有的放矢的高效复习:加强积累、回到本义、注重逻辑。

关键词:文化常识;复习备考;本义;逻辑

一、近五年高考真题统计及归纳

笔者通过对近五年高考真题及其设错项进行归纳、统计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一:大部分考查点都出自课内,如“有司”“陛下”“阙”出自诸葛亮《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下车”“豪右”出自范晔《张衡传》“衡下车,治威严” “又多豪右,共为不轨”;“东宫”出自李密《陈情表》“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有司”出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召有司案图”等等。

结论二:几乎每卷都会有一个出自课外的陌生文化常识,但并非设错项,如2020年海南卷的“晏驾”,山东卷的“追比”;2020年全国1、2、3卷的“当轴”“保任”“居摄”;2019年1、2、3卷的“就国”“黥”“令尹”等。

结论三:小部分考查点重在记忆。如2018年1卷的“践祚”,2018年3卷的“前尹”,2019年3卷的“三晋”,2020年1卷的“殿试”等。但这部分知识属于在文史科目学习中会涉及的内容,学生并不陌生。

结论四:选项多由概念及对概念的阐释组成,如新高考2卷中有“乡试是中国古代科舉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考生来自全国各地。”2019年1卷中“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而设错项,往往在对概念的阐释部分,且通常错在对某个词的使用范围进行扩大、缩小,或张冠李戴。

结论五:有少数选项巧设思维陷阱。如2017年3卷中的“近侍”,选项说“近侍是指接近并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在我们对古代历史的认知中,能在皇帝身边服侍的人即便是宦官仿佛都拥有至高的权力,有时甚至能巧妙地影响帝王的决策,于是忽视了选项中提到的是“职位很高”而非地位。在帝王身边服侍的人或许地位很高,但职位往往并不高。

结论六:设错项绝大部分出自课内古诗文或最基本的历史文化常识,如2020年海南卷与山东卷的“乡试”“殿下”,2020年1、2、3卷的“殿试”“禁中”“太守”;2019年1、2、3卷的“诸子百家”“汤武”“三晋”等,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内容。

总体而言,真题呈现出以课内考查为主、课外考查为辅的趋势。而设错项可大致分为如下三类:常识记忆类、阐释错误类、文义推断类。

二、近五年高考考查点规律总结

通过以上归纳,我们可以发现,虽然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但命题者不会故意为难考生,给考生一种完全不可捉摸之感,而是引导学生重视课内古诗文这一抓手,认真学习文言知识,结合上下文理解全文语意,进而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推断陌生项的含义,实现思维与知识的融合。据以上六点结论,可将选项类型大致归为如下两类:记忆型和思维能力型。

(一)记忆型

顾名思义,记忆型,就是指需要记忆的常识。可分为两类:课内常识记忆和课外常识记忆。课内常识包括课文内部的内容和注释部分扩展的内容。课外常识则是从我们做的每一篇练习、测试中积累而来。

对于需要记忆的内容,没有捷径,只有熟记、积累。但从对以上考题的归纳中,我们可以大致定一个方向:熟记课内常识,尤其是背诵篇目的;同时积累课外常识,重点看与历史科学习有交叉的部分。因为复习时间有限,而且出题者不是把学生当敌人,以考“倒”为目的,所以不建议花太多时间去背特别偏的冷常识。

文学常识的积累应持续整个复习阶段,建议学生准备一个“文学常识积累本”,按“课内”“课外”两类进行不间断积累。课内部分,以课本为纲,原文与注释并重,对每一篇古诗文进行常识梳理;课外部分,以每次大考小测的每一篇古诗文为纲,做一篇,积累一篇。同时,打通文史间隔,促进学科间的融通,积累历史学习中的重要常识。

(二)思维能力型

思维能力型,即在选项中不单考记忆,同时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以上归纳可以看出,选项的设置多由概念及对概念的阐释组成,少数仅有概念,而无阐释。此处的“概念”,指的是概念词本身及对其性质的定义,如2017年3卷的“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中谈及“状元”是一种“称号”,即为概念,后一句“指……的人”则是对此概念的阐释。

既然选项多由概念及阐释组成,那么设错项就有如下两种可能:一为概念正确,阐释错误。即为考查概念与阐释间的关系。另一为概念错误。而概念错误又可分为两类:1.纯粹的概念设错,考查记忆,这就回到上文的记忆型了;2.概念虽错,但回到原文语境,通过上下文可判断其错误,有一定思维性。

综上,记忆型的文化常识只有花时间去积累、记忆,没有捷径。本文重点讨论思维能力型选项的应对之策。

三、找准抓手,有效复习

明确以上归类后,在具体的复习中,可以怎么做呢?下面列出笔者解决问题的尝试,以求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一)概念与阐释间关系类

1.抓住句内逻辑

突破此类型可作如下尝试:找出概念里的关键词,与后面的阐释句对应,调动所学知识,找出两者间的对应关系,看前后是否有矛盾。如2020年3卷中的“太守”,前一句说“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抓住关键词“行政”,说明太守这一官职管辖的主要是行政相关的内容,再看下一句“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则会发现“军事”和“科举”并非属于行政管辖范围,而是由专门的部门负责。由此可选出答案。再如2020年新高考2卷中的“乡试”,前一句说“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由各地州、府主持”,既是由州府主持,就说明乡试是地方性考试,那么下一句“考生来自全国各地”就显而易见是相互矛盾的了。

2.回归词语本义

汉字本就是意义符号,古人在命名某事某物某官等时,必然会考虑字义与事物的联系,并非随意摘取一词。如2016年2卷考查的“移疾”,字面含义就是“移动疾病”,回到原文语境中,则是官员身患疾病或对上称病,需移动病体,也就是暂不任职,后来引申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再如2017年1卷考查的“姻亲”,字面含义为“婚姻亲戚”,即因婚姻关系而建立起来的亲戚关系,而“血亲”指的是血缘关系,这是天生就有的一种关系,两者是相对概念,并无交叉。据此,也就能判断出选项中“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为错误说法了。

这就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古诗文学习中,不能把概念当成要死记硬背的东西,而要把每个概念当成意义集合体,多去了解词语本义,探寻词义变化、发展的历程。在做题时,则需要建立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句来判断正误的意识。

(二)概念设错类:借助语境信息进行推断

对于无法根据句子本身判断正误的选项,应回到原文,通过对上下文内容的理解来推测、判断。纵览近几年的考题,呈现出思维性、逻辑性越来越强的趋势。以2020年卷为例,全国2卷的设错项“禁中”,出自原文“京伺知之,大惧,其子攸日夕侍禁中,泣拜恳祈”。选项中说“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通过“禁”字的含义,我们能确定“严禁随便进出”为正确含义,因此聚焦点就放在了禁中是否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在原文中提到王安中上疏弹劾蔡京罪行,蔡京知晓后很害怕,他的儿子蔡攸就一天到晚守在宫中,流泪恳求开恩。如果“禁中”指宗族所居,那么蔡攸日夜守在宗族所居之地流泪恳求,又有何用呢?决定权在皇帝手中,如何处理王安中的奏疏、如何处置蔡京,皆非宗族所能决断。因此,我们能判断出“禁中”不能指宗族所居之地,得出正确选项。又如2020年山东卷设错项为“殿下”,选项内容为“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首先我们回到原文:“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意思是说,每一寸土地都是殿下所有的,今天怎么敢私自授予。接触过古代史的同学都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句话,每一寸土地都是皇家的,不可能是丞相的。由此可得出正确选项。再如2017年1卷中的“收考”,出自原文“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赵憙一到任,听说他的两个孙子杀人之事未查出,于是极力查问其中的奸情,逮捕拷问子春,最终两个孙子自杀。结合以上文意,会导致“二孙自杀”的定不只是选项中说的“然后再作考察”。由此推知选项中对“考”的解释是错误的。“考”应为通假字,指拘捕拷问。

总体而言,文化常识的复习要抓住以下几点:加强积累、回归本义、结合文本、注重逻辑。

四、答题步骤建议

以上归纳总结,并非提示学生对每一个选项做如此精细的分析,毕竟在考场上,答题时间有限。但正如上文强调的,记忆型常识题所占比重不小,且每个选项都有一个概念,那么,我们可以明确,答題时首先要借助记忆排除部分选项,再借助以上方法对剩下的选项进行比对、思考、排除,进而得出正确选项。答题步骤梳理如下:

步骤一:根据积累进行初步判断,排除某些选项;

步骤二:聚焦可疑选项内部概念与阐释的关系是否符合逻辑;

步骤三:结合上下文对概念及阐释中的关键词进行推断。

结语

《中国高考报告》中提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注重培养支撑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2019年全国卷就借鉴了以往成功经验,不直接设置单独的知识考查试题。这都体现了命题组在命题方向上体现出语文的实用性导向,鼓励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素养去解决实际问题。那么,文化常识也应遵循这种复习思路,在记忆的同时,注重思维的引导和训练。

综上,在复习文化常识时,我们首先要打破原先对文化常识考查“漫无边际,全靠识记”的错误认知,通过对历年高考真题的归纳与总结,得出复习的大方向。只有真正知道了高考怎么考,才能明确怎样的复习才是有的放矢的高效复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M].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海淀区,2020年7月第1次印刷;

[2]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试题分析(语文分册)2020年版. [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年1月第1版;

猜你喜欢

复习备考本义逻辑
逻辑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高考语文考纲变化与应对策略
韩嚼牙
高三数学复习备考的方法研究
中考英语复习备考的实践与体会
汉字里的大写数字另有意义
“酉”字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