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教育背景下高校育人体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2021-09-10付丽丽

客联 2021年2期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付丽丽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如何在数字化教育背景下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育人体系建设之中成为当前教育者最关心的问题。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功能,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积极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育人体系中,能更有效促进大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陶冶情操,夯实意志品质。

【关键词】数字化教育;高校育人体系;中华传统文化

一、数字化教育的概念与特点

数字化教育是指教师和学生借助智能终端、数字终端、智能显示器等多种数字技术设备创建的多元化教学环境中,根据教育理论与认知发展规律,充分使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并以数字化模式和数字化手段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及专业技术型人才的教育活动。数字教育包括数字多媒体教室、数字化校园、数字化教学系统、数字化教学资源等,可以看做是依靠数字终端矩阵开展的创新型教学活动。数字校园需以数字化网络、数字化管理系统、数字信息为基础实现对教育教学、教务科研、校园生活、数字服务的一体化管理,需依靠分布在校园各处的数字终端实现对信息的采集、分类、识别、管理、存储及应用,保障数字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数字课堂是虚拟化的教育环境,通过实现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教学设备的全部数字化为学生提供沉浸式体验的课堂,依靠虚拟化数字空间,在限定的课堂时间中以最优的方式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以全面提升课堂效率。可以说,数字化教育的兴起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及校园管理方式,可通过多种数字化途径实现知识资源的最大化管理与利用,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体系,开展数字教学提供了新思路。

二、数字化教育对高校传播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

(一)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互动性

数字化教育需借助数字终端或数字APP发送与传播信息,用户可以使用数字终端或数字APP便捷地接受信息、传递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可以随时在数字终端上交流与信息交换,增强了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性。数字化教育的这种特点能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引起信息接受者与传播者的思想共鸣,二者借助数字留言板、对话空间可以快速交流心得,使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信息传播时效性得到增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影响高校学生的社交习惯、信息传播习惯,他们随时可借助数字终端快速浏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咨询,在论坛上分享自己的心得经验,与其他师生进行交流,使师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互动性。

(二)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个性化

数字化教育已经实现了教学资源信息接收和发送的个性化设计,师生在使用数字终端时,不仅可以方便快捷地传递信息,还能根据自身需要以数字化艺术手段实现对信息的信息的深度加工,根据自己的风格个性化设计信息,使信息更具原创性与艺术性。这一点在使用数字化教育终端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至关重要,数字教学APP在校园生活中被学生广泛使用,学生借助数字教学APP便捷地接收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字教学资源、分享学习心得。在使用过程中,他们还能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咨询进行二次创作加工,并在传播过程中附带上自己的理解,能使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习惯产生积极变化,使他们的创作能力、交流能力得到有效提升[1]。

(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社交化

大学校园是集体生活的空间,无论是社交活动,还是思维方式,都会在集体生活中产生影响,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改变人。数字校园覆盖了师生集体生活的空间,在校园的各处,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借助数字终端积极地分享知识信息,可以互动留言、可以妙趣分享、可以分享日志等,使传统高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单一的社交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学生们借助通过数字校园可以有效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数字校园的文化社区中学习不同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还可以建立不同的知识社区、社交群,使学生们一边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一边交朋友。根据这种社交方式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加强学生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强化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三观认识[2]。

三、数字化教育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体系的有效路径

(一)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教学内容,建立数字教育创新平台

高校育人体系融入中华优秀传统古文化需要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搭建数字教育创新平台,并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优秀思想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高校育人体系建设中。当前,高校学生对社会散杨的时尚风潮、网络文化、娱乐主义、利己主义存在较强的依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注不多。因此,针对以育人为目标的数字教育创新平台建设应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将个性化元素、娱乐方式融入进去,最优目标是让学生一边娱乐放松,一边积极学习,师生之间应建立便捷的沟通平台,方便师生活动,分享经验心得。针对于高校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知不够的现象,还可以通过开展远程线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堂培养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教师也可以借助数字媒体教育平台自己动手制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线上课程向学生普及知识,保障学生在数字化教学环境中能活得良好的文化熏陶。同时,高校教师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引入优秀的文化经典,通过分享圣贤思哲的优秀思想成果引起学生的精神共鸣,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

(二)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堂,注重数字化教育方式的多元应用

数字网络和数字终端是高效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利途径,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最大程度融入高校育人体系中,教师要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堂,结合学生的切实需求,总结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依靠数字课堂、数字多媒体、数字网络向学生传授。教师在课堂讲座开展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和个性化需求有针对性地传播传统文化知识,若仅仅是照本宣科的模式,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应善于将多种不同的数字化教学手段融入到课堂讲座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識内容相结合,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正确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文化自信。

(三)强化师生间的数字化沟通

借助数字网络与数字终端,师生间可以高效沟通,能改变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使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更为紧密。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中,教师可以使用数字终端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借助数字教学平台也可以与教师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观的评价。结合数字网络的信息传播优势,使师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信息借助数字平台及时分享、及时交流,产生良好的数字化沟通效果,教师能准确把握课堂动态,根据学生的教学反馈优化教学模式,深化教学资源建设,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四、结语

在数字化教育环境下,通过建立数字教育创新平台、多元化应用数字化教育方式、强化师生间的数字化沟通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并能更高效地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自信,陶冶学生的文化情操。

【参考文献】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及其实现——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域[J].李国良,周向军.思想教育研究.2018(09)

[2]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文化育人”及促成路径[J].郑秋月,郭亚苹.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8)

猜你喜欢

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现代化需清除哪些障碍
谈如何在小学教育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论孙中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创新
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中华传统文化与资助育人的“四化一体”融合机制研究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绽放
高职院校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认知现状实证分析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思考
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