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警式护理应用于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术后的临床价值探讨

2021-09-10方小琴

康颐 2021年2期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

方小琴

【摘要】目的:探讨预警式护理应用于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48例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干预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使用血管外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而外对患者实施预警式护理干预,并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焦虑情绪,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干预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预警式护理应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术后日常护理中,对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并发症有着积极的影响。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血管外科;下肢深静脉血栓;预警式护理;介入术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2.070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发生在下肢静脉的一种非化脓性炎症,并伴有继发性血管腔内血栓形成的疾病。介入治疗是通过结合影像学造影,能直观地显示血管哪里狭隘,在相应的部位进行球囊扩张或者置入支架。其在创伤小、溶栓速度快、安全性高等方面优点明显[1],因此常用于下肢静脉血栓临床治疗。下肢静脉血栓还易引发肺栓塞和血栓综合征等,在其溶栓过程中容易出现出血现象,造成劳动能力丧失甚至死亡等严重情况。在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术后临床护理中实施预警护理干预,本文将在肝胆外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4)和干预组(n=24)。干预组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9例;年龄24~75岁,平均年龄(44.2±5.1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4例,女性10例;年龄25~74岁,平均年龄(41.9±6.2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符合研究标准;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对本次研究均完全知情且支持。

排除标准:均通过血管CT未见肺栓塞、意识障碍、不易沟通交流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

干预组患者予预警式护理干预,(1)通过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评估,制定预警级别,并在患者病床上标示出来,根据不同的预警级别,设置相应的干预方案并严格执行。(2)成立预警护理小组[2],护士长任总指挥并与责任组长、责任护士一同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科学的护理计划、规范的抢救流程。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实行统一领导,责任追究。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建立病情跟踪档案,时刻掌握患者病情变化。(3)临床期间对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实行实时监测。用药后评估患者出现出血情况的风险,观察是否出现口腔牙龈易出血、皮肤黏膜青紫等情况。(4)预警监控患者的心理变化,如出现焦躁、恐惧等心理,应及时与患者交流,耐心介绍下肢静脉血栓形,以及术后恢复效果,消除其顾虑,让其感受到护理人的关怀和希望,使其可以正确了解自己的疾病,调整不良情绪,以提高患者依从性。

1.3观察指标

通过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比较两组肢静脉血栓患者的焦虑情况评分,评分越低,焦虑情况越好,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病发症类型包括:局部皮下淤血例数、导管穿刺点出血例数、肢体肿胀中等。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使用软件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患者焦虑情况评分采用x±s表示,行t检验;两组患者局部皮下淤血例数、导管穿刺点出血例数、肢体肿胀等并发症情况采用n(%)表示,以x2 检验,对比差异明显,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焦虑情绪评分情况

干预组患者的HAMA(焦虑情绪)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对比两组局部皮下淤血例数、导管穿刺点出血例数、肢体肿胀中等情况。

干预组患者的局部皮下淤血例数、导管穿刺点出血例数、肢体肿胀中等发生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病情一般都较为严重,且复杂多样易产生心理负担,滋生不良情绪,不利于病情的发展;传统护理方式只注重患者当下的身体状况,而没能对患者的潜在风险进行评估预防,往往风险出现才能被发现,因此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更是对病情发展与术后病情转归造成了极大影响,具有局限性,预警式护理是指护理人员通过加强预警监控,及早发现风险及早处理原则应对患者护理过程中的突发预防事故,预警护理优点在于能够通过护理人员自身专业的护理知识技能及经验提前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和应对措施,从而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了操作时间。本研究就下肢静脉血栓患者介入术后日常护理实施预警护理干预后,获得了非常好的护理效果,不仅平复了患者的焦虑等负面情绪,还降低了并发症(局部皮下淤血例数、导管穿刺点出血例数、肢体肿胀中等)的發生率。综上所述,在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术后日常护理中,预警护理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护理手段,通过把预防疾病出现作为发力点,从而实现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洁.循证护理在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10):1291-1294.

[2]刘丽丽.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综合护理干预研究[J].科学养生,2020,23(6):204,236.

[3]李芳,黄刚强.预警式护理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2):136.

猜你喜欢

下肢深静脉血栓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老年髋部骨折中运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分析
骨科患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加味桃红四物汤口服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低分子肝素钙用量的临床观察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用于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效果
高海拔地区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彩超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腹部恶性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万迈舒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产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体会
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护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