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完善家校沟通机制

2021-09-10翟亚琪

高考·下 2021年3期
关键词:即时通讯家校沟通互联网

摘 要:“家校沟通”是现代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其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充分地了解学生情况从而做到“因材施教”,而且还能及时将学生的在校表现知会家长,使得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保持及时的了解,此举更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本文的研究主要按照“明确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阐明家校沟通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与作用,明确家校沟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谈谈如何采用新机制来完善家校沟通。

关键词:家校沟通;亲子教育;互联网;即时通讯

一、背景介绍

(一)“双职工”家庭比例上升导致亲子教育时间减少

社会转型指的是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例如,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男女平等意识的逐步加强,我国女性的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因此同以前结婚后女性就成为“家庭主妇”的状况不同,现在有更多的女性在婚后依然返回工作岗位成为职业女性。而男性原本就被赋予了“养家”的责任,只有少数男性会选择放弃工作在家专心照顾孩子。所以“双职工”家庭在我国现代社会中,成为一种越来越普遍的家庭模式。

然而随着这种家庭模式的普遍出现,家长对孩子进行的亲子教育的时间也不可避免地减少。尤其是对于身心都处于快速发展与变化时期的中学生而言,亲子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亲子教育对中学生的身心塑造、全面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双职工家庭就决定了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大大减少,为了保证孩子有人照料,有的家庭选择了请孩子的祖辈帮忙照顾,即采用了隔代教育的方式;有的家庭选择了雇佣保姆来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有的家庭不得不有一方更换工作以便更好地照看孩子。虽然方法各不相同,但是父母的初衷都在于能够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和成长环境。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展开下文的研究。

(二)互联网发展为家校沟通提供新渠道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科技的不断成熟,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相关的技术的运用,以及我国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种工具。加之我国今年来大力提倡的“互联网+”理念,更是使得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各项传统产业进行融合,通过优化生产要素、重构商业模式、更新业务体系等多种途径来帮助经济转型升级的完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即时通讯软件被广泛地普及,例如钉钉,因而互联网的发展为家校沟通提供了新渠道。本文也正是基于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对家校沟通的新机制展开了研究与实践。

二、本文涉及的相关概念厘清

(一)双职工家庭的定义

双职工家庭(DualCareerFamily)指的是家庭中的父亲、母亲双方都拥有专业的、技术性的、较为固定的职业。这类家庭通常父母双方都比较忙碌,虽然一般而言家庭经济水平良好,但是缺乏同下一代相处,进行亲子教育的时间。

(二)亲子关系的定义

从社会学的角度,费孝通教授赋予“亲子关系”定义是:一般而言,亲子关系就像一个处于社会结构中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由父亲、母亲和子女构成。婚姻的作用在于缔造这一社会结构当中的三角形。夫妻双方之间除了男女的两性关系,还必须要共同承担抚养子女的责任。因此一桩婚姻缔结了夫妻和亲子这两种存在关联的亲密关系,并且两种关系之间紧密联系。如同三角形必须有三条边才能组成,亲子关系也需经由父亲、母亲、子女三方才能构成。

(三)亲子教育的内涵

教育学中对于“亲子教育”的定义是:这是一种通过父母向孩子进行思想灌输和教导养育来调节家庭内部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以及未来发展打下基础的教育模式。亲子教育是基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缘关系为基础,以语言、行动等形式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四)隔代教育的内涵

隔代教育一般指的是家庭中年轻的父母双方因为工作等原因而不能亲自抚育孩子,所以由孩子的祖辈来承担照顾、教育、看护孩子的责任。隔代教育通常都发生在三代家庭当中,是无法实现服务亲力亲为的亲子教育时的一种起补充作用的教育方式。

三、家校沟通在教育中的重要性与作用

(一)帮助教师更充分地了解学生情况

教师通过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询问学生的基本家庭情况,从家长处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等,并将沟通结果进行记录。这一形成的记录能够帮助教师更充分地了解学生情况,从而掌握学生的部分心理特点和行为原因,尽可能减少误解学生的可能性,并提高因材施教的可能性。这对于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的助力,也为教师对处于身心变化较为剧烈时期的中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与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二)及时将学生在校表现知会家长

如同前文所述,随着“双职工”家庭比例的不断上升,亲子教育的时间也随之压缩。一些家长因为忙于工作,自然对于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和心理发展情况了解不足。因而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成绩波动、日常行为、健康情况等进行了解,并记录学生的在校表现后,在家校沟通时将这些信息及时地传递给学生家长,这一行为也能够帮助家长及时获知学生在校的情况,并针对教师提出的一些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保持关注,从而减少学生因家长漠不关心而误入歧途的可能性。

(三)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正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可能表面上没有表现出来,但从心理特点上,或多或少都希望得到教师、家长的关心与关注,并渴望得到一定的表扬与肯定。因而建立家校沟通机制,不仅能够敦促教师提升对于学生的关注度,还能够通过教师的反馈提升家长对于学生的关注度。此外,通过家校沟通,教师还能够了解一些比较特殊家庭的家庭情况,例如父母离异、学生为留守儿童、学生家庭主要以隔代教育为主等情况,而此时教师可以对这些家庭环境比较特殊的学生适当增加一些关注,体现教育教学中的人文关怀。这对于处在身心发展变化较为剧烈时期的中学生而言,能够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带来助力。

四、家校沟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家校沟通的频率较低

目前,家长会仍然是家校沟通的主要形式之一。这是因为家长会是一种范围广且组织效率比较高的沟通形式,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能够让教师在家长会中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家长,并表彰具有优秀表现的学生,而对一些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警示。但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型的线下聚会都暂缓进行,且家长会的召开频率原本也只能维持在一个学期1至2次的频率,因而家校沟通的频率较低是家校沟通现状中存在的一项问题。

(二)家校沟通的及时性有待提升

无论是通过家长会的形式进行家校沟通,还是教师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都对家校沟通的及时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对于学生的身心变化的关注和反馈应具备及时性,这样才能减少因学生身心剧变对学业、生活等多方面带来的影响,因而家校沟通的及时性有待提升。

(三)隔代教育家庭存在一定的沟通困难

无论是从隔代教育比例上升的现状来看,还是从本人在电联学生家长时联系到的是学生隔代长辈的情况来看,都可以发现隔代教育的家庭存在一定的沟通困难。有些学生的隔代长辈更多地使用方言而非普通话,还有一些学生的隔代长辈难以充分接受现代的教育理念,并且对于互联网发展之下被广泛使用的通讯软件的使用也不足,这些原因都使得面向隔代教育家庭的家校沟通出现了一定的难关。

(四)教师工作繁忙,家访机会较少

由于现代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余,可能还需要承接教研活动等其他的工作内容,因而教师工作较为繁忙,这使得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家访”实现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五、采用新机制完善家校沟通

明确了家校沟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之后,本文将结合本人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以及日常的工作经验,来谈谈在新形势与新渠道的背景之下,如何采用新机制来完善家校沟通。

(一)通过通讯软件建立家长群实现事项及时通知

当下,钉钉班级群的建立,教师可以通过建立线上的家长群,来实现线上家长会的功能。而且,建立了家长群之后,教师也可以在家长群里进行事项的统一通知,增强学生家长对于学校开展活动的了解程度,也加强家校沟通的及时性。

(二)通过通讯软件的私聊功能与家长沟通学生情况

对于一些不便在家长群进行沟通的、涉及学生个人隐私的事项,教师可以通过通讯软件的私聊功能建立同家長的沟通联系。教师不仅可以及时地向家长传递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而且还可以反馈一些学生近期的异常表现情况,提醒家长对学生的身心近况保持关注。由于微信具备语音功能和微信电话功能,也非常方便教师与家长进行语音沟通,提高沟通的效率。

(三)建立日常记录档案并以电子版发送给家长

由于钉钉上能够传送文件,因此教师还可以建立学生在校表现的日常记录档案,并以电子版的形式发送给学生家长。这就是家校沟通工作记录的数字化,不仅能够以书面的形式将沟通内容呈现在家长面前,而且还能够量化教师进行家校沟通的工作成果。这种形式能够帮助提升教师开展家校沟通工作的规范性、积极性,学校也可以指导教师,如何科学地建立日常记录档案,关注学生哪些方面的在校表现。

(四)将电话联系和家访作为补充沟通的方式

最后,针对部分无法通过即时通讯软件进行家校沟通的家长,可以建议家长将电话联系和家访作为补充沟通的方式,并且同样建立家校沟通的记录档案。在电话联系和家访之时,应注意对于必要沟通问题的询问,对于学生在校情况的及时反馈,以此来提高家校沟通的效率与效果。

结束语

“家校沟通”是现代教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其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充分地了解学生情况从而做到“因材施教”,而且还能及时将学生的在校表现知会家长,使得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保持及时的了解,此举更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通过本文的研究,明确了家校沟通能够帮助教师更充分地了解学生情况,及时将学生的子凹陷表现知会家长,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明确了家校沟通现状中仍存在着沟通频率较低、及时性有待提升、隔代教育家庭存在一定的沟通困难以及教师工作繁忙导致家访机会较少的问题。在互联网新渠道的帮助之下,本文认为可以通过通讯软件建立家长群实现事项及时通知,通过通讯软件的私聊功能与家长沟通学生情况,建立日常记录档案并以电子版发送给家长,最后还可以将电话联系和家访作为补充方式进行家校沟通。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中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宝贵的意见与思路,提升家校沟通效果,从而提升中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贤露.寄宿制小学的家校合作新机制构建研究[J].小学教学参考,2020(9).

[2]燕东杰.“互联网+”时代家校沟通方式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求知导刊,2019,000(025):7-8.

[3]史基宏.大联访:乡村家校合作新机制[J].教育视界,2020(7).

作者简介:翟亚琪(1990.11.28—),女,汉,江苏高邮,硕士研究生,中学二级,高中地理

猜你喜欢

即时通讯家校沟通互联网
如果可以,我愿做你的眼
ICQ的20年
即时通讯软件发展模型的实证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寻找家校沟通中的润滑剂
微信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