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和研究概况

2021-09-10郝洁武晓芳张晓曼宗云婷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3期
关键词:传播学本土化中国

郝洁 武晓芳 张晓曼 宗云婷

摘要:传播学最早产生于美国,改革开放以后传入中国,并不断发展创新,至今已经有40余年的历史。本文追溯我国传播学40余年的发展轨迹,分析我国传播学发展和研究的现状、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旨在透过这些现象揭示未来我国传播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传播学;中国;本土化;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3-0096-02

一、引言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中国的传播学研究一般认为开始于改革开放以后,其中有前进、有困顿,也经历了很多迷惘和挫折。时至今日,我国的传播学仍未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因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找准方向,走自己的路,似乎成了中国传播学向前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传播学在中国的起源和发展

传播学在中国更像一种舶来品。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传播学研究始于1978年,但事实上,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确切地说在1956年11月和1957年6月复旦大学新闻系主办的内部刊物《新闻学译从》第三期和第五期就发表了介绍Mass Communication(当时译为“群众交通”“群众思想交通”)的文章,这被公认为传播学引入中国的最早的标志,但文章影响较小[1]。

1978年传播学正式传入我国,至今已有40余年的时间,而这也是中国社会发生巨变的40余年。首先,1978年是中国社会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随着改革开放的实行,学术环境更加开放[2]。这一年无论是对传播学还是对中国社会,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此后的40余年,传播学始终与中国社会转型息息相关。

1978—1982年,我国的传播学发展主要是局部的基础理论介绍、国外传播学著作的翻译等。但相应的传播机构也开始出现,如《新闻联播》的开播和地方电视台的兴起,中央关于报刊广播电视发布了新的宣传方针,机构改革成立广播电视部等等[3]。1982年11月,第一届传播学研讨会召开,至此传播学正式被作为一门学科来看待。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后,中国的经济格局全面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一决策给传播学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驱动力,中国媒介开始走向市场。虽然从学科建设的角度看,过于迎合市场是不利的,但也不能否认市场经济对传播学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之后,传播学的发展逐渐深化。

1997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原新闻学由二级学科提升为一级学科,并定名为新闻学与传播学,明确了其学科地位[4]。2000年,建立了国家级的传播学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2]。2001—2002年,我国加入WTO,国内传播学者也开始把研究的注意力放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媒的产业化发展上,媒體则出现了媒介集团化发展的趋势,还出现了中国传播学论坛等学术机构。此后,媒介经济和媒介管理研究迅速发展,网络传播研究蓬勃发展;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网络和新媒体研究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媒介经济管理实际上成为传播学研究的主力军,广告和公共关系研究也得到了新的发展,新媒体和网络传播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出版学与编辑学研究出现了多元发展的新趋势,其学术影响力日益增强。

三、中国传播学研究现状及特点

(一)研究分期

学者通常会对传播学引入中国的这些年进行分期,大体可分为引进阶段、受挫阶段和发展阶段。也有五分法,如廖圣清的分类:传播与普及阶段、基本概念的确立阶段、深入与曲折阶段、走出低谷阶段和学科地位确立阶段。

(二)研究主体

由于传播学出现的背景不同,我国早期传播学研究者的知识背景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有很大区别,以中文、新闻、出版等为主,而非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等传统社会学科,主要工作是引进和翻译论著,很容易被挤出核心研究群体[5]。早中期的研究群体往往与研究院校密切相关,且集中在发达地区。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传播学研究论文中的合作研究情况普遍,突出表现为导师与学生的合作。

近年来,新的统计数据表明,在核心研究群体中,女性的地位更加明显,而且学者的研究持续性也很好,不再是匆匆过客,可以说我国传播学核心研究群体已经比较完备和专业了。

还有一个需要关注的特殊群体就是海归留学派,他们了解了国外最前沿的研究成果,接触了大量的外文文献,以及国外同行的研究方法、研究领域。相对于研究结果,他们对研究过程是否科学规范更加关注,既带回了新的视野,也带回了新的学术方法。

(三)研究方法

传播学研究方法分为两类,即定性和定量分析。其中,定量研究是目前世界各国传播学界普遍采用的方法,被认为是能够避免或减少主观判断的现代社会科学研究方法。

在我国,大部分学者的研究取向以实证研究为主,对研究资料获取便利的内容分析的研究也很重视,而在批判研究中则以历史及文本的分析为重点。

(四)研究领域和视野

传播现象存在于人类社会的每个角落,所以学者认为传播学的研究领域也应该是广泛的[4]。

传播学最初传入我国的时候,研究领域和视野都较单一,随着传播学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这种单一的现状有所改善。在已经出版的传播学著作中,包含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三大研究层次,而且还涉及大量的分支化研究,传播学逐渐成为一门完整的学科。

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传播学研究范围仍旧比较狭窄,尤其是人际传播、小团体传播和组织传播还停留在最浅层的阶段上。

(五)本土化研究

传播学算是舶来品,因此,没有自己的历史,是中国传播学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陈韬文曾经把“传播学本土化”概括为三个层面:一是简单的移植,将外来的理论直接应用于本土社会;二是依据本土社会的特殊性而对外来理论作补充、修订或否定;三是构建基于本土社会的原创理论。就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比较成功的经验就是真正以中国文化为背景,对西方传播理论进行合理的吸收采纳,而不是一味照搬西方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框架。

四、中国传播学的发展和研究前景展望

(一)不忽视最初的理论追求

作为传播学的研究者,其本职工作就是搞好理论研究工作,虽说理论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但照搬国外的理论如何能正确指导我国的实践呢?因此,作为一个学者,一定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

观察中国传播学的理论研究现实可以发现,其存在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沿着传播学的交叉性和融合性方向发展,不断扩大传播学的领域;另一种是将传播学视为一门独立的理论学科而不断提升其层次。后者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重视研究方向的多样化

这里所说的研究方向是一个概括词,它包括研究题材、研究范围和研究视角。

首先看研究题材,近年来,中国的传播学发展势头良好,已经具备了比较丰富的研究题材,包括媒介经济、网络传播、媒介体制、传播法律与伦理、国际传播、舆论监督、受众与传播效果等。这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密切相关。至于研究范围,上文也有所提及,传播学研究的三大研究层次——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我国都有所涉及,但并没有深入研究。就第三点研究视角来说,所谓的研究视角单一,不是指研究题材不丰富,而是指对于一个研究题材来说,研究视角相对单一。对于比较熟悉的题材,比如受众与传播效果,学者常常采用多元化的研究视角;而对于不是十分熟悉的网络传播和国际传播,视角则比较单一。这一点也是未来亟待完善的地方。

(三)建立科学公正的学术机制

张国良曾指出,现行的学术机制存在两大弊端。一是过于偏重数量。根据科研成果的数量多寡,奖勤罚懒,有一定的激励作用,评估标准也容易掌握,但是问题在于,这种忽视甚至无视质量的评估机制,导致了大量平庸乃至变相抄袭的所谓的论文、专著涌现,极大地浪费了我国知识分子的生产力。二是过于烦琐。环节众多,流于形式,这也造成了对生产力的严重浪费[6]。因此,未来我国需要进一步建立一个科学公正的学术机制。例如,以国际、国内核心期刊即SSCI、CSSCI的标准(发表率、被引用率)加以衡量,再加上专业人士的审核评估,判断其学术品质和影响是否达到标准。

(四)加强国际交流

传播学未来的发展,离不开国际交流,这一点毋庸置疑。首先,西方发达国家拥有比我们更久远的传播学发展史,拥有更多的优秀学者和先进理论成果。要想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化的传播学,就要先对世界的、传统的传播学有深入的了解。只有对各国的成果有充分而透彻的了解,才能扬长避短,建立本土化的传播学。

五、结语

传播学从引进到摸索发展,再到深化,经历了40余年的时间,有得有失。未来,传播学在中国还有更多的40年,有更多的机遇,也有更多的挑战。希望对过去的回顾,可以为未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希望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 丁志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传播学的研究趋向分析[D].杭州:浙江大学,2009.

[2] 郑西帆.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传播学发展轨迹[D].上海:复旦大学,2004.

[3] 王怡红.传播学发展30年历史阶段考察[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05):12-26+112.

[4] 张健康.论中国大陆传播学的引进、发展与创新[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9(02):11-17.

[5] 吴飞,丁志远.中国传播学研究群体特征分析[J].国际新闻界,2011(01):28-36.

[6] 张国良.中国传播学的兴起、发展与趋势[J].理论月刊,2005(11):7-12.

作者简介:郝洁(1990—),女,河北邢台人,硕士,编辑,研究方向:新闻传播学理论、编辑出版。

武曉芳(1982—),女,山西寿阳人,本科,副编审,研究方向:期刊编辑出版。

张晓曼(1985—),女,陕西府谷人,硕士,副编审,研究方向:期刊编辑出版。

宗云婷(1991—),女,湖北武汉人,本科,编辑,研究方向:期刊编辑出版。

猜你喜欢

传播学本土化中国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法律移植视阈下英、德民事诉讼制度在山东租借地的“本土化”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论中国传播学本土化与跨学科研究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