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滥食“野味”现象的伦理反思

2021-09-10郑笑涵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野味

郑笑涵

摘要:在我国,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越发明显。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其原因都指向了宰食野生动物。在物种濒危情况下屡禁未绝的滥食野生动物的问题依旧存在。如何保护野生动物不被伤害?怎样重建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与一切生物构建“生命共同体”成为了当下十分必要且迫切的问题。

关键词:滥食“野味”;保护价值;伦理反思

引言:人类中心主义的观念长久占据于人类思想顶峰,使得人与动物的关系已然变得更加紧张。在人与动物的关系上人类文明始终没能与之同步协调地发展,动物的命运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开始受到威胁。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的发展与蔓延,无疑再次为人类的行为敲响警钟。滥食“野味”到底是人类文明的倒退?还是野生动物交易的巨大经济效益?不论从人类文明发展,还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角度,禁食野生动物都十分必要。

一、滥食“野味”现象的成因

1、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影响

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在人的脑海中一直占据主体地位,并认为人类具有支配万物的权力。受此影响,在人与野生动物的關系上,主流思想认为,人与非人动物相比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大自然因人而存在,除了人类以外的一切存在物理应服务于人类。对于动物是否具有道德地位及权利,一直以来学界也未能给出准确的定论。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由于普罗泰格拉强调人的作用,在这一思想中动物的地位就相应的弱化了。之后,柏拉图从人的“理念”出发,构造了一个以人为中心的世界,动物的地位又一次被无情的边缘化。亚里士多德曾说:“植物的存在就是为了动物的降生,其他一切动物又是为了人类而存在。”1在亚氏看来自然界通过等级划分构成,理性能力低者服务于能力高者,因而动物的存在就是为了服务于人类而生。自文艺复兴开始,人文主义随之兴起。这一时期,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动物机械论,他基于灵魂与肉体二元论,认为人是一种比动物更高级的存在物,人不仅具有肉体,还具有意识和不灭的灵魂;而动物只有肉体,没有意识,只是一架自动的机器。在当时的欧洲活体动物实验开始盛行,活体实验使动物产生极度的痛苦。动物机械论这一思想的提出成了活体动物实验者的幌子。因而,许多生理学家在活体动物实验中都称自己是笛卡尔机械论者。随着科学文明的进步,这种对待动物的荒唐理论终将在人类的进步中逐步走向灭亡。时至今日,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使得人类的道德关怀已经扩展到了动物领域,但在这条进步的道路上,我们依旧举步维艰。

2、消费市场及经济利益的驱使

当今社会,野生动物商贩在谋求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目的便是创造经济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买名牌、赶潮流、攀比好胜的不良社会风气越来越严重,其中食用野生动物逐渐成为消费者身份的象征。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和尝试,对食用“野味”无所顾忌,甚至大肆宣传神化野生动物的作用。在我国,中医学以利用野生动物来入药治病。时至今日,中医学以野生动物入药的传统越来越显示出其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消极作用。古时,有很多关于野生动物入药的药方记载,但在当时由于技术和知识的局限性,寻找野生动物的替代平是一件难以实现的事情。在医学技术科学高度发达的今天,那种以野生动物入药的行为应当坚决摒弃。人们对食用野生动物有了需求,自然就出现了消费市场,灭绝式的捕猎和贩卖形成了一条黑色的产业链。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商贩可以通过线上与卖家直接进行交易,相当一部分的野生动物食材来源并非产自我国,商贩通过走私贸易进行交易,通常他们会使用暗语进行交流。抛开滥食“野味”陋习对生态环境的冲击和种族灭绝的后果,单纯将野生动物当做可以交易的商品,野生动物因其稀有而催生神秘,加上中医药偏方的暗示和民间不科学的传说的加持,使得野生动物产生了极高的附加值,从而产生巨额经济利益,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及其不道德的。捕杀食用野生动物行业能否在我国继续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是否真的需要野生动物为我们服务,取决于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何时才能完善,更重要的是如何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

二、滥食“野味”现象的影响

1、破坏自然生态平衡

近年来,人类通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过度的开发利用,使得很多野生动物失去了适合自己生存的环境,而且这种现状仍在继续。对于人类来说,野生动物浑身都是宝,它们具有极强的利用价值。当前,全球野生动植物的非法走私交易规模至少达到了120亿美元,是仅次于军火、毒品走私的第三大非法贸易活动。2人们对于野生动物资源的认识,还停留在利用阶段,公众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较为淡薄,并认为其本身不具有内在价值。野生动物作为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维持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及贸易的发展,人类不仅追求野生动物的利用价值,还把目光转向了饮食消费。在饮食方面,野生动物常常被冠以“十全大补”的美名,使得其在消费市场中广受大众认可。随着对野生动物需求的扩大,传统捕杀方式通过技术等手段不断进行升级,商贩往往通过定位、视频监控和遥控电压等新手段对野生动物进行灭绝式的捕杀,而技术升级的背后往往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对人类而言,野生动物的存在不仅具有直接价值,同时还具有如生态、审美等间接价值。人与野生动物及各种自然要素共同构成了生态链,自然界没有了人类能够不断变化发展,而人类缺失了自然生态链中的任何一环,都将面临着生存危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始终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教训表明,在整个发展过程中,不能只讲索取不讲投入,不能只讲发展不讲保护,不能只讲利用不讲修复。”3保护野生动物及自然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2、对人体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自人类存在以来,战争,饥荒,瘟疫这三大事件一直都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巨大障碍。 本次全球性新型冠状的爆发,使得人类的焦点再次转向到野生动物身上。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共发现的30多种传染病中,绝大多数都是由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所致。在野生动物中杂食类和食肉动物是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集大成者,在野外环境中为了生存,野生动物通过食用别的动物肉或是腐肉来获取蛋白质,在这种情况下,很多细菌及病毒就选择了野生动物作为宿主,在长期以来,病毒及寄生虫等与宿主之间形成了稳定的关系。这类病毒成了野生动物身体的一部分,即使它们附着在野生动物身体中也并不会引发宿主的死亡。但是当人类使用了野生动物,情况就变的完全不一样了。野生动物身体中携带的致病病毒对于人体而言,两者并未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一旦这类病毒被人体接触,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甚至是引发大规模的传染病。在我国,食用野生动物已然成了一种风尚,尤其集中在我国的两广地区,很多人在食用野味时,并不会关心这些盘中餐是否符合检疫标准,他们大多关心的是野生动物的滋补疗效。在上有意识,下有市场及巨额利润的驱使下一些商贩为了利益开始鼓吹野生动物的滋补和药用价值,但经现代医学分析认为,野味并不具有神奇疗效,反而食用野味存在极高的风险。也就是说,食用野味不但无法达到“大补”的效果,反到给身体造成健康隐患。

三、滥食“野味”现象的伦理反思

1、基于动物解放思想的反思

动物解放思想是由彼得·辛格提出的,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伦理思想。辛格将动物的苦乐感知力作为划分道德权利的标准,以此来界定应给予动物利益的平等考虑。在辛格看来“感受痛苦或享受快乐的能力是具有任何利益的先决条件”4。在实践上辛格主张人类应当成为素食主义者,一旦人类对动物没有了欲望,那么就从根本上保护了动物的生命。他试图建立一种人类与自然的新型关系。在思想上辛格强烈呼吁人们摒弃物種歧视的观念,对待所有的动物要一律平等。辛格动物解放思想突破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并拓宽了道德哲学的关怀范围。在人对待动物的问题上,从辛格的视角来看,动物同人类一样具有苦乐感知力,理应得到道德关怀。动物的存在不管对于人来还是整个生态系统都具有特定的价值。

2、基于动物权利思想的反思

汤姆·雷根是动物权利思想的代表人物,他通过天赋价值的概念强调人与动物的平等地位。人类对动物道德地位的认知是建立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之上的,人类通常从有用性的角度去考虑动物作为工具及财产的价值,并没有把动物看作是独立的生命主体。汤姆·雷根在动物权利思想中从动物意识、固有价值及生命主体三个方面说明动物并非如笛卡尔所认为的那样,动物是没有思想的野兽,它们如同钟表一样的机器而存在。动物具有多样的行为能力和方式,这使得我们相信意识不仅仅是人类独有的心理特征,动物在复杂环境下做出的的行为同样也具有意识。在动物权利思想中,固有价值也被称为天赋价值,动物拥有道德地位首先必须承认它能够作为生命主体,在雷根看来作为生命主体就必须拥有意识和天赋价值。动物作为生活主体,因而也应该具有得到人类予以尊重的天赋价值,这种价值赋予了动物拥有不应遭受痛苦的权利,动物的这种权利对于人类来说则意味着,人类应该对动物予以尊重,而非只是当作资源进行利用。5从这个角度看来人类不应该把动物当作可利用的资源,应当在观念上承认动物具有独立的道德地位。动物一旦拥有了独立的道德地位,就能拥有独立的价值,这种价值决定了人类应该保护动物免遭不应遭受的痛苦。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卢风、刘湘溶.现代发展观与环境伦理[M].河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4.

[4] 孙道进.环境伦理学的哲学困境—一个反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注:

1苗力田.亚里士多德全集M.第九卷.《政治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2詹馨蕊;郭凌.人类正在制造“第六次物种大灭绝”[J].生态经济,2015,08

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9.6(168)

4[美]彼得·辛格.动物解放[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4

5杨通进.动物拥有权利吗[J].河南社会科学,2005,12(6)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猜你喜欢

野味
粗粝野味
野味消费的背后
给滥食“野味”划上句号
拒绝“野味”
“智商税”食物的社会心理层面反思
“病毒”“隔离”“口罩”与“野味”
芦苇里的“野味”
“野味”的童年最快乐
瑞士打猎季假野味上餐桌
“野味”飞入老河口市市场 监管不力或成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