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从运河看常州

2021-09-10戚文韬

武魂·智慧课堂 2021年3期
关键词:常州运河人才

戚文韬

我从小生活在运河边,孩童年代最喜欢看运河上来来往往的船只,时而鸣笛,时而卸货,还有人到河里摸鱼,给狗洗澡,人来人往,好不热闹。长大后,虽无暇再去看运河,却从学业中对运河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这座城市也有了更多的认识。

运河起源,治国安天下。运河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春秋吴王夫差年代,据考证,修筑运河的第一锹,便是在常州落下,而修筑的目的则很单一——调运粮草兵马,便于征战杀伐,从而成就霸业。运河发展,物流促经济。随着天下已定,君王以治国而存,百姓安居乐业,运河的功能从军事转向了经济,尤其是隋炀帝时代对一些河段大规模拓宽整治,运河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价值遂迅速得以体现。运河所经之处,城市像一颗颗珍珠般集聚成串,江苏的淮安、扬州、镇江、常州、苏州的兴盛无一不与运河有关。

从运河再看常州,我一直觉得我们的城市就像常州段的运河般,低调而优雅。“苏常熟、天下足”、“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常州及周边地区都是中国经济文化最为发达的地区。有考证,在五代十国时常州城池规模已位列全国第四;宋时,常州业已成为全国主要的丝绸纺织基地之一;及至明代,常州一府所征官粮竟相当于广西、云南两省之和,到了清时,苏、常二府又成为全国纳税最多的地区之一。只可惜太平天国时运河米码头毁于战火、城市人口损失竟十之有七,物流中心也因此而东移无锡,再加上海运逐步取代了漕运等多种原因,城市发展一度陷于低谷。但即便如此,城市文化未绝、底蕴犹存,假以时日休养生息,又必然焕发容光。在近代工业革命浪潮席卷之下,上海崛起、沪宁铁路开通,常州又迈入了另一个发展期。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这座古城更是英姿焕发、发展迅猛,小小的城市创造了数不胜数的“全国第一”。

然而如今的高铁、高速公路已经基本替代了河运,运河之于常州,也从主要运输通道基本变迁为文化图腾,交通和其他传统的先天优势也在不断弱化。常州这座低调的、算不上大又说不上小的城市,在高手如云的城市竞争中如何赢得一席之地?又如何在未来的时间长河中历久弥新甚至再创辉煌呢?

在我看来,交通可以不是全部。城市之别如人,殷实的家底是一面,学识内涵又是另一面。同在运河之畔,也并非座座城市都象苏、常一样牛气冲天。古代农业和纺织业是支柱产业,称之为鱼米之乡的江南,经济发达理所当然。经济的发展又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教育投入,于是这里逐步人文荟萃、群星璀璨,又反过来促进了本地包括经济的各方面综合发展。时至今日,优秀的人才不断往处输出,我身边的同学很多都已志向前往国外或北上广一线大城市发展。发展产业需要于人才,吸引人才又需要产业带来机会,而能把人长期留下来,还常常需要优质人文环境的加持。常州固然拥有浓厚的人文气息与良好的就业前景,然而与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相比,对高端人才、专业人才的吸引力明显还比较欠缺。这是个仍需解决的问题。

除此之外,我最想谈的,其实是这座城市先天的性格--她实在是太低调了!虽然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说法,但人们更多的是对这句话的曲解,以為只要酒好就什么都不用怕了。而我的理解是,酒之香四处飘溢,人人皆能闻而醉之才能不怕巷子深!常州太需要走出去、走到人们心里去了!比如,文人墨客笔下、影视剧中故事的发生地,以及各种新式的媒介,都可以是“植入”的载体,只不过需要“恰到好处”。而文化的浸润就像养花种树,可急功近利不得。作为以常州为傲的常州人,需要现在就开始,为常州更美好的明天奉献力量。让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古老的运河之畔,原来还有如此这般迷人的“我常”!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 213000

猜你喜欢

常州运河人才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常州的早晨
美丽的常州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运河上的时间(组诗)
邮轮“挤过”狭窄运河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毛遂自荐
为国家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