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方法多元化在《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21-09-10刘娟娟

科学与生活 2021年13期
关键词:教育学课程教学应用

刘娟娟

摘要:教育学是师范院校一门具有奠基性质的公共必修课,其任务在于培养师范生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所需要的教育学素养,特别是适用于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目前我国高师院校的教育学课堂并没有教授给师范生可以处理各种课堂问题的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学生大多缺乏主体探究精神和教师角色的自我培养意识。基于此,本文章对教学方法多元化在《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教学方法多元化;《教育学》课程教学;应用

引言

从宏观层面阐述了师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实现既定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的行为。在新课程背景下促进课程多样化是成功实现本教程目标和开发高质量课程的有效手段。通过教育方案的系统学习,大学毕业生可以更高效、更专业地学习他们的专业理论。

一、高校教育学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

2016年7月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秘书长明确表示,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基于中国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四种自信”,坚持“第一种、渐进的道路”,在“四种自信”下,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广泛、更深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刻、更持久的力量。布政司反复强调文化自信,强调中国社会主义国家自主倡议的高度重要性。文明发展五千多年来产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即党与人民斗争中产生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至上文化,是中国人民最深切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国人民独特的精神认同。中国人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反映中国人千百年来追求的知识和理性的思维体系——我国的一个独特之处。中华文明维系着我国和民族的精神血液循环,既需要燃烧工资,又需要世代更新,必须与时俱进。

二、《教育学》课程教学的现状

(一)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凸显

教育作为教学课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形成了许多教育原则、方法、概念和理论。因为课程是理论性的,所以不能通过单方面解释或者学生自己介绍课程内容来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古老而统一的方法,很难体现科学知识的原则、诚信和制度,学生的地位也不突出。众所周知,教学活动通常由教师、学生和教材组成,任何一方的缺失或削弱都会对整个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二)考核评价不够科学

首先,部分教师将单一的考评方式运用过来,对结果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遭到忽略。如有教师仅仅依靠期末试卷开展理论考核工作,且教材理论知识点为考核主要内容,没有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这样学生很容易采取考前突击的学习方式,日常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等得不到调整。其次,考核评价工作的根本目标在于对教师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果等进行检验,结合考核评价结果,优化教师教学模式,调整学生学习行为。但一些教师将甄别、选拔等作为考核评价的主要功能,激励、改进等功能得不到体现,导致学生有短期投机行为出现。最后,教师为考核评价的唯一主体,学生没有深度参与进来,导致考核评价的民主性、公平性等得不到保证,无法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三、教学方法多元化在《教育学》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加强对现代教育方法的应用

根据学前教育课程教学大纲,可以将教学做不同模块划分,进行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将新课程讲授分为理论知识,情景分析,案例分析,活动设计,探究学习等部分,在开展不同模块学习时,教师要有所侧重点,更为灵活的运用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探究机会,逐渐削弱教师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课堂中可以参与到更多互动环节。教师在进行讲述学前教育的思想内容时,可以将本次教学课程提前以任务的形式下发给学生。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进行资料的查找,分析与得出结论,在教学课堂中,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成果汇报,加强学生与课堂间的互动性,并在小组讨论交流中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而在学生的知识汇报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准确的了解到不同学生对于该知识点理解程度与学习能力,针对学生学习状况,对于教学方案做出及时调整,确保下一步教学计划的实施有效性,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性不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根据价值观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确立课程建设目标,深入挖掘“学前教育学”课程的德育内涵和元素,潜移默化地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育教学中。根据《指导纲要》和高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普适性要求,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及课程特点,“学前教育学”课程的育人目标应涉及:培养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道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华和时代价值,培养学生爱国、敬业、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职业理想,培育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职业操守,培养学生传道情怀、授业底蕴、解惑能力,把对家国的爱、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学前教育学”课程内容分为四大学习单元:学前教育基本原理,学前教育课程,学前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学前教育机构与小学、家庭、社区。

(三)强化内涵本质保证融入德育

我国高校德育的主流仍然是“美德袋”式的传统灌输德育模式,[2]德育在教育学教学中的融合,若想摆脱这种模式的束缚,须从德育的内涵出发。强调德育的本质属性,回到源头思考,路径反而会更清晰。德育的本质应该是以人为本的,为引导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存在。而学生的主体特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德育在内容和理论体系上就需要精准地把握特点。从本质出发,精选和更新传统德育内容融入教学中,现有的德育内容如马克思主义、爱国主义等传统理论的精华内容和现代德育的根基部分,在新时期不但应该继承,而且还应得到加强,并赋予它们新的内涵;对那些不符合时代要求的“高、大、空”的形式主义德育应摒弃。

(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最初出现在美国,其创始人为亚伦·萨姆斯,该模式即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并上传至网络,由学生在课外自主观看,师生回到课堂上就疑难问题和课程作业进行交流与探讨的一种教学形式。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教学时长、师生“教”与“学”的地位上对传统课堂进行了创新。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国家教育部发布“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广大高校授课纷纷依托于互联网,“雨课堂”等网络教学平台以及各类网络直播软件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发挥着它们的育人功能。笔者受“翻转课堂”理念的启发,在教育学授课过程中采用给PPT课件录制视频的方式,通过学生“课前观看视频—课中巩固知识点—课后完成实践作业”的模式,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内化、吸收。

结束语

在教育方面,教师必须认识到,如果在没有案例研究或学习经验的情况下未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教材对学生吸引力的限制不足以推动课程多样化,则必须按照基本原则的现代化,克服学生家园的地位,并认识到有必要推动课程多样化。

参考文献

[1]张笑铭.教育学课程当中对网络教学平台的运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20(32):57-58.

[2]王琦博.高职院校教育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4):27-28.

[3]谭衬.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科技视界,2020(12): 30-32.

[4]石晶.“课程思政”融入《教育學》教学的探索[J].山西青年,2020(05):91.

[5]刘国强.翻转课堂在高校教育学课程中的运用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04):145-146+173.

2019年山东协和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微课的《教育学》教学模式改革研究(2019xh36)。

猜你喜欢

教育学课程教学应用
浅析我国当代教育学改革的策略
教育学信条
Analysis of the activation strateg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English language potential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物流费用结算实务”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探讨
《供应链管理》课程教学改革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