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止痛消炎方热敷联合逐瘀消癥汤内服治疗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36例探索

2021-09-10韩秋玲

智慧医学 2021年4期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

韩秋玲

摘要:目的 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应用止痛消炎方热敷联合逐瘀消癥汤内服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本院在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36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逐瘀消癥汤内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采用止痛消炎方热敷治疗,两组均治疗60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和中医证候积分。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和局部体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应用止痛消炎方热敷联合逐瘀消癥汤内服治疗,临床疗效十分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而且可以改善中医证候,可在临床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止痛消炎方;逐瘀消癥汤;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临床疗效

盆腔炎性疾病在临床妇科疾病中并不鲜见,通常在育龄期妇女群体中发病率较高,主要表现为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盆腔腹膜炎等。有关资料显示,临床可通过中医药对盆腔炎性疾病进行治疗,因此,本研究将以本院36例气滯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样本,对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应用止痛消炎方热敷联合逐瘀消癥汤内服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讨论,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在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36例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患者,依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8例。对照组年龄17-42岁,平均年龄为(34.52±2.19)岁,病程1-6年,平均(2.56±0.85)年;研究组年龄18-44岁,平均年龄为(34.96±2.57)岁,病程1-7年,平均(3.17±0.69)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对比,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逐瘀消癥汤内服治疗,药方如下:3g甘草,30g败酱草、蒲公英,6g香附、乌药、延胡索、枳壳,10g桂枝、红花、桃仁、川芎、当归,15g牡丹皮、赤芍。若患者小腹坠胀,可以加入12g升麻,15g柴胡;寒湿型可加入10g艾叶和小茴香;体虚型可加入10g党参和15g黄芪;脾虚型可加入25g山药,15g芡实,10g白术和苍术,12g党参。

研究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采用止痛消炎方热敷治疗,药方如下:15g连翘、白芷,12g苍术,10g五灵脂、没药、乳香、赤芍、丹参、黄柏,20g紫花地丁,30g大血藤、败酱草、透骨草。捣碎所有药物之后,用白色布袋盛药,用水浸泡半小时至一小时,之后蒸4-5min,保证合适的温度,在下腹处热敷。如果女性处于生理期,应当停用。每个药包可以使用6天,每天热敷2次。两组均治疗60天。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若患者下腹疼痛感消失,临床指标正常,即为显效;若患者下腹疼痛感有所缓解,临床指标有所改善,即为有效;若患者疼痛依旧,临床指标未有改善,即为无效。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0代表无症候,1代表轻度,2代表中度,3代表重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6.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研究组中医证候和局部体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针对慢性盆腔炎的传统疗法以西医治疗手段为主,尽管疗效相对明显,但是却难免带来一些并发症,这也是中医疗法逐渐受到临床重视的原因。中医认为慢性盆腔炎和脏器失调息息相关,以气滞血瘀型为主,治疗思路应重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药方中的甘草、败酱草、蒲公英、赤芍可以清热解毒,香附、乌药、当归可以调经止痛,延胡索、红花、桃仁、川芎、牡丹皮可以活血散瘀,枳壳可以理气宽胸,桂枝可以促进排汗。各种药物共同作用,可以有效起到抗炎效果。

中药热敷是重要的外治手段,可以使药性直达循环系统,起到清热利湿、疏肝理气的效果,对细菌增长起到抑制作用,缓解患者疼痛感。止痛消炎热敷药方中,白芷可以止痛散寒,苍术祛除燥湿,没药、乳香可以通行脏腑,丹参、赤芍可以活血化瘀,透骨草、败酱草、大血藤、连翘、黄柏可以解毒消肿。药物相互作用,可以令患者微循环得到改善,防止炎症进一步发展。

综上所述,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应用止痛消炎方热敷联合逐瘀消癥汤内服治疗,临床疗效十分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而且可以改善中医证候,可在临床大范围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春环,李维民,刘秀云,李秀典,靳丽萍,韩雪,车启富,沈萍.中医外治法在慢性盆腔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16,48(2):83-85.

[2]卜晓玲,黄文玲,徐翠,赵彬竹,金哲.丹枝饮对小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盆腔血运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6(6):604-607.

[3]李长慧,崔光豪,王艳萍.中药塌渍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湿热瘀结)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疗,2016,35(12):172-173.

[4]孙晓吉,颜培宇,王文灵,杨海侠,刘秀艳.穴位电子灸法结合口服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J].中医药信息,2016(6):95-97.

猜你喜欢

慢性盆腔炎临床疗效
护理干预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4例临床分析
康妇炎胶囊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中药桂苓慢盆汤加味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131碘治疗甲亢患者的后期随访效果分析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