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儒释道思想对书法的影响

2021-09-10李牛

今古文创 2021年24期
关键词:佛家中和道家

【摘要】中国书法有两个最大的可能性,第一个是结构性,包括点、线、面和其他的空间问题;第二个是它的文化性,包括儒、释、道等思想因素。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国哲学,而中国书法最能体现中国哲学的特征,所以书法艺术受儒、释、道哲学思想的影响。中国书法就是一种有意义的哲理艺术,很多人理解的传统书法往往是横平竖直,就像颜真卿碑刻楷书的那种感觉,而忘掉了那种高境界的传统,雄浑、散淡、古穆,那才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深沉内容。

【关键词】儒家;道家;佛家;中和;相互渗透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4-0085-02

本文的思路是论述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精神分别对书法艺术影响的历史渊源,对审美风格以及美学价值的影响。找到区别与联系。这样才能更加深入、全面地把握书法艺术。“历史向前一步的进展,往往伴随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穷源。”面对当今多元文化的交锋、交流、交融,要立足于传统,不断去挖掘。书法会随着时空演变,但是无论怎么变,母体还是传统书法,传统书法纯度越高,往下发展才有可能做得更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家有不同的探索领域,从各方面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

一、儒家思想对书法的影响

(一)儒家思想对书法影响的发端

儒家思想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它的思想贯穿三千多年的书法长河之中,是重要的一脉。有学者认为东汉赵壹《非草书》的出现,标志着儒学思想对书法艺术进行影响的发端,对书法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意义深远。针对当时草书风气大盛这一现象,《非草书》站在儒家经世致用的角度上来谈论草书,他认为士大夫的使命在于精通圣人经典,“穷则守身遗名,达可以尊主致平”,“虽处众坐,不遑谈戏展画地,以草刿壁,臂穿皮刮,指爪摧折,见鳃出血,犹不休辍。然其为字,无益于工拙,亦如效颦者之增丑,学步者之失节也。”对于这些痴迷于草书的人来说与儒家的兴世弘道的思想是相背离的,只是世俗之人追求的雕虫小技。在当时,汉王朝吸取了秦滅亡的教训。实行“与民休息”的文治政策,极大促进当时文化的繁荣。虽然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对当时的社会进步有一定的影响,但“焚书坑儒”给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一定的灾难和阻碍。汉代皇帝实行的“文治”,再一次为文化的发展带来了丰厚的土壤,也对当时吏民的文化素质有了相对高的要求,这就统一要求人们使用当时规范的正体书——隶书。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汉武帝时期在思想文化生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建立太学,推行儒学教育,促进了文字内容的庄重性与书写的规范性。由此可见,赵壹《非草书》的提出是站在正统思想的背景形成的,即是当时的书法必须遵循儒学理念。

(二)儒家思想影响书家对生命人格观照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德”,品评人物注重由表及里,以道德、气节、个人修养等为品评标准。在书法艺术中,“书如其人”“以书论人”等一系列思想对后世书法理论影响深远。“书如其人”一词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文学家扬雄所言:“书,心画也。”意思是,书法是人的心灵和情感的外化。欣赏美的书法最终就是欣赏美的人格。项穆在《书法雅言》中说:“故论书如论相,观书如观人”。袁昂《古今书评》中描写好的书法给人的观感,正是高贵品格给人的观感:“王右军书如谢家子弟,纵复不端正者,爽爽有一种风气。”孔子思想对人格的尊重,使得大批后世士大夫对独立人格的追求。苏东坡有言“古之论书者,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从苏轼的论述中,可以明显看到将书法与人品联系起来。如果书法本工,而人品又为人所重,书法就会越发珍贵。

(三)儒家思想对书法艺术审美的影响

孔子在音乐教育中非常重视“美”和“善”。论语中“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矣”,由此可知,“美”与“善”的统一,是孔子对艺术的基本要求。孔子所要求的美是《关雎》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合乎“中”的美。“中”与“和”是儒家对于艺术的美的标准。《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和”是万物运行的标准,书法艺术自然离不开“中”“和”的制约影响。“中和之美”成为中国书法最高审美典范。

在古代文化“中和”的概念中,首先指内在表现情与理的和谐统一,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其次是指外在表现中的结构规整、平正。书圣王羲之的书法,梁武帝萧衍评“字势雄逸,如龙条跳天门,虎卧凤阙”,“雄逸”两字道出了王字的精髓。“龙跳天门 ”表现出王字的跳宕,“虎卧凤阙”又表现出沉稳,笔力雄强。王书中的体态妍美与笔力恰好形成一种“中和之美”。在对立矛盾中,找到完美互动的平衡点,这才是一个“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因此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适度原则成为书家遵循的审美原则和美学观。

二、道家思想对书法的影响

(一)道家思想对书法影响的历史渊源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儒家学说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互补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周政权衰弱,诸侯争霸,社会发生剧变,一些有思想的知识分子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学术上繁荣景象,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道家思想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玄秘的“道”衍生万物。凡符合自然的“道”者都是美好的,老庄提出一系列主张,主张“清静无为”,否定社会伦理道德。认为一切经过人工雕饰的东西都不美,因此主张“法贵天真”,追求返璞归真,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反映在书法上,即崇尚率意自然,用笔恣肆。道家崇尚的“自然”,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审美境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美学的发展,影响了书法艺术的发展。

(二)道家思想对书法艺术创作审美的影响

道家美学对中国传统艺术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审美境界。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已被视为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高审美境界。老庄所成就的人生境界,本无心于艺术,却不期然而然地归于所谓的艺术精神之上。书法艺术不论从书学理论还是书法实践都深受道家自然观的深刻影响。艺术中的“自然”是不容易达到的,是一个不断探索追求的过程,是“既雕既琢,复归于朴”的过程,是“绚烂之极,反造平淡”的升华。

为了实现这种艺术境界,艺术家从道家体悟大道获得启发。汉代书法家蔡邕在他的书论《笔论》中提出:“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也。”《九势》中指出:“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式出矣”。蔡邕强调做书时要排除杂念,不牵动于外物,保持虚静之心。心中充满功名利禄,是难以进入自然的状态。蔡邕提出的方法“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与道家的“心斋”“坐忘”“虚静之心”等自然本原认识论思想在书法艺術创作审美上的诠释。这种思想在书法艺术上被广泛接受,大量的书论都继承了道家的思想文化。“自然”成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书法艺术审美的最高标准就是自然书写,不受礼法束缚,摆脱生理欲望,摆脱所谓知识活动,通向自然之心,使自己得到扩大,开启无限之境。书家在道家思想的指导下,尽情挥洒自己内心情感,表达内心的高逸境界。

三、佛家思想对书法的影响

(一)佛家思想对书法影响的历史渊源

佛学思想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后与“儒”和“道”相互影响、相互结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三大支柱之一。与儒、道两家一样,佛家从精神上也渗透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道与佛都是精神痛苦时的避难所。佛教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影响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把写字当作一项善业,造就了“写经体”;另一是把写字当成佛性的表现,比如禅僧的狂草,书法史中最著名的书僧应推怀素,怀素的创作是追求个性解放的浪漫主义,那是一种刹那间的顿悟,用酒作为刺激物创作出超乎悲欢之上的艺术,它是排除情感的、玄意的,这种书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禅境。

(二)佛家思想对审美风格影响

本土化的佛教宗派——禅宗,对书法的创作与鉴赏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禅”的静虑沉思的思维方式,引发了以禅论诗、以禅论画的新风,丰富了中国的艺术理论。经过黄庭坚、怀素等人的创作实践和理论阐释,渗透书法艺术的方方面面。禅宗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冲淡”“萧散”的美学新标准。在创作中,提倡“无意于佳”与“无法”。它是一种自然直率境界,进入一种超然物外、和谐的心与神契的心理状态。在作品的格调上,推崇含蓄的美,如黄庭坚言“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在欣赏书法作品之美上,要通过“默悟”的方法。

四、区别与联系

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儒释道都对中国艺术产生深远影响,中国艺术理论以此为根基不断发展。儒家的“中和”“入世”,道家的“虚静”“自然无为”,佛家的“冲淡”“空无”的哲学思想贯穿着人类的精神活动。“儒”“释”“道”三家哲学融合碰撞,形成一种以儒家为正统,以“道”“释”为补充的艺术哲学。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上和而不同,实践中整合会通,儒释道三家各有不同的领域,但却相互贯通,共同推进书法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19.

[2]楼宇烈.中国文化的精神[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3]李娟,罗猛.浅论儒释道思想对书法艺术的影响[J].新世纪论丛,2006,(03).

[4]郝春禄.儒家思想对中国书法艺术影响[J].艺术品,2014,(12).

[5]卿希泰.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

李牛,女,汉族,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书法。

猜你喜欢

佛家中和道家
万物通心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白色在中华文化信仰中的象征意义
漫画道家思想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浅析中庸之道与中和之美
《庄子说》(十九)
简述梁漱溟的佛家思想
林清玄散文中“禅”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