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茶冷泡饮用方法初探

2021-09-10李长乐何丽梅徐宝玲邵克平林振传周琼琼

中国茶叶 2021年5期
关键词:白茶

李长乐 何丽梅 徐宝玲 邵克平 林振传 周琼琼

摘要:以白牡丹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茶水比、冲泡时间、冲泡温度对白牡丹冷泡法感官品质和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得出白牡丹冷泡法最佳冲泡组合为冲泡100 min、茶水比1∶50、冲泡水温20 ℃。通过冷泡、热泡对比以及冷泡4 h的感官审评及呈味物质含量对比分析表明,白牡丹冷泡法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白茶;冷泡法;感官审评;理化成分

Exploratory Study on Cool-brewing of White Tea

LI Changle1,2, HE Limei3, XU Baoling3, SHAO Keping3, LIN Zhenchuan3, ZHOU Qiongqiong1*

1.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Henan Agriculture University, Zhengzhou 450003, China;

2.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Forestry, Huazhong Agriculture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3. Fujian Pingpinxiang Tea Industry Co., Ltd., Fuding 355200, China

Abstract:  This study used white peony tea as the research material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ea/water ratio, brewing time and brewing temperature on the sensory evaluation and main component contents of white peony tea by cool-brewing metho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est tea-brewing combination was that brewing for 100 minuteswith the ration of tea to water at 1g :50 mL, and the water temperature was 20 ℃. The comparison of the sensory evaluation and taste compound contents by the cool brewing, hot brewing and the cool-brewing for 4 h show  that cool-brewing style of the white peony tea has certain advantages 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 white tea, cool brewing, sensory evaluation, biochemical components

自明朝推行茶叶泡饮法以来,人们已习惯现泡现饮的饮茶方式[1],但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便捷化的茶叶冷泡方式开始被大众广泛了解和接受。冷泡茶,简单来说就是用冷水(常温或者冷藏的矿泉水、纯净水)来冲泡茶叶。与热泡茶相比,冷泡茶的冲泡方法独特,可以较好保留茶叶中的多酚类成分。有研究表明,茶叶冷泡后多酚类和咖啡碱的溶出率相对于热泡茶减少,而茶氨酸和多糖类的溶出率要比传统热泡茶高,可减少茶汤苦涩味,增加鲜醇感;且降低茶汤中咖啡碱含量,可减缓其对胃的刺激性,因此敏感体质或胃不太好的人都比较适合饮用[2-3]。总体而言,冷泡茶具有方便、健康、可久泡的特点。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传统的六大茶类之一,品类包含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等。近年来,白茶在国内发展迅速,被认为最具保健功效的茶叶之一[4]。白茶性寒凉,是民间常用的降火良药。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白茶清凉解毒、治疗养护麻疹患者的记载。目前,針对白茶的饮用方法主要有热水冲泡法和煮茶法,但冲泡和煮茶方式不当容易出现闷熟气味和苦涩味[5-7],而关于白茶冷泡法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对比不同的泡茶水温、茶水比、冲泡时间对白牡丹冷泡法进行初步探索,以期为白茶冷泡提供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一、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材料:供试材料为市售福建某茶叶有限公司白牡丹茶,泡茶用水为市售的桶装饮用纯净水。

仪器和设备:电子天平、鼓风电热恒温干燥箱、真空干燥器、恒温水浴锅、紫外分光光度计。

2. 试验方法

(1)感官审评

以茶叶审评方法国家标准(GB/T 23776—2018)中的白茶审评标准为基础,对各组合采用不同冲泡方法得到的白牡丹茶汤进行感官审评。因试验所用茶样一样,不需考虑干茶外形,且叶底变化不大,各因子所占权重略有改动,其中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占比分别为25%、20%、45%、10%,依据实际情况分别给出评语,按加权评分法打分后汇总,并作出比较。

(2)主要品质成分测定

测定过滤后茶汤的水浸出物、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及黄酮等品质成分,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的测定参照国标,黄酮类化合物总量测定采用三氯化铝比色法。

(3)试验设计

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冲泡时间(A)、茶水比(B)、水温(C)做三因素三水平正交组合试验,并分别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测定,每个组合重复3次。

试验另设2个对照,对照1为茶水比1∶50,用90 ℃热水冲泡5 min;对照2为茶水比1∶50,用25 ℃ 水(常温)冲泡4 h。

3. 数据处理

使用 Excel 和 SPS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 感官审评

正交试验各组合感官审评结果如表2,组合A2B1C2、A2B2C3得分相同且最高,即从感官审评结果看,冲泡时间80 min-茶水比1∶40-冲泡温度25 ℃和冲泡时间80 min-茶水比1∶50-冲泡温度30 ℃为最佳冷泡方案。对照2审评总分高于对照1,略逊于最优组合。试验中冷泡处理审评总分大多都高于对照1,说明冷泡法相对于热泡法存在一定的优势。就单项内质看,汤色以组合A2B1C2、A2B2C3最优且相同,滋味以组合A2B1C2、A2B2C3、A2B3C1最优且相同,香气与叶底差异不明显。从以上结果可以得出,单项内质最优以含A2(冲泡80 min)的组合居多,而茶水比和冲泡温度不一而论。

由正交试验感官审评总分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3)可以看出,冲泡时间对感官审评总分的影响表现出显著性。根据表2不同茶水比审评得分结果可见,平均分最高的是含有茶水比1∶40的组合,不同冲泡水温审评得分平均分最高的为30 ℃的组合。综合感官审评及方差分析结果可得,最佳选择方案为冲泡80 min、茶水比1∶40、水温30 ℃。

2. 品质成分分析

从不同组合冲泡后茶汤中的主要品质成分含量(表4)可以看出,试验冷泡茶汤中的水浸出物含量以组合A2B3C1最高,高于对照1(热泡法),低于对照2(冷泡4 h);茶多酚含量以组合A3B3C2最高,高于对照1,低于对照2;咖啡碱含量以组合A3B1C3最高,但低于对照1和对照2,且对照2略低于对照1;游离氨基酸总量以A3B2C1最高,且高于对照1和对照2;黄酮总量以组合A2B1C2含量最高,低于对照1和对照2。

总体来看,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等茶汤主要风味物质含量皆高的组合中都含有A3(即冲泡时间为100 min),且含A3的组合整体来看,水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对照1,说明对比热泡法其茶汤内含物质更丰富;就主要呈味物质而言,茶多酚含量略高于對照1,咖啡碱含量低于对照1,游离氨基酸含量高于对照1,黄酮含量略高于对照1。

以不同组合的主要成分含量为基础数据作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冲泡时间、冲泡茶水比、冲泡温度对茶汤中主要成分影响的显著性。结果(表5)表明,冲泡时间、茶水比、冲泡温度对水浸出物含量、黄酮总量、游离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不同冲泡时间处理对茶多酚含量、咖啡碱含量呈现出显著影响,综合考虑后选择A3B2C1为最优组合。

不同冲泡时间处理下茶多酚含量、咖啡碱含量作多重比较结果(表6)表明,冲泡80 min的茶汤中茶多酚含量均值极显著高于冲泡50 min处理,冲泡100 min茶汤中茶多酚含量均值显著高于80 min处理;冲泡80 min的茶汤中咖啡碱含量均值显著高于冲泡50 min处理,冲泡100 min的茶汤中咖啡碱含量均值相对于冲泡80 min处理,但并无显著性差异。

故综合考虑极差、方差分析及各组合成分含量后发现,要想使冷泡茶汤中茶多酚含量较高,A3B3C2为最优组合;要想冷泡茶汤中获得高咖啡碱含量,可以选择最优组合A3B1C3。

三、结论

游离氨基酸是茶汤鲜醇口感的影响物质,咖啡碱和茶多酚是影响茶汤苦涩口感及刺激性强弱的主要呈味物质。结合白茶中内含物质对滋味的影响来看,冷泡白茶具有较优的品质特性,有进一步研究和推广的潜质。本研究中发现,冲泡时间对茶汤内含成分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茶水比和冲泡温度;综合考虑感官审评结果和生化成分分析结果,得出白牡丹冷泡最佳组合为冲泡100 min、茶水比1∶50、冲泡水温20 ℃。

冷泡茶作为茶界新宠,在选材、制作、冲泡、饮用和保健机理方面还存在着巨大的探索空间,值得更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秀萍, 朱海燕, 刘恋. 古丈毛尖绿茶冷泡饮用方法初探[J]. 茶叶学报, 2015, 56(3): 170-178.

[2] 刘淑娟, 钟兴刚,李彦. 漫话冷水泡茶[J]. 茶叶通讯, 2011, 38(3): 34-35.

[3] 刘淑娟, 刘淑媚. 冷泡茶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 广东茶业, 2016(3): 12-13.

[4] 杨皓彬, 杨娜, 柏雪, 等. 白茶中茶多酚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 中国食品学报, 2014 (12): 24-31.

[5] 孙达. 传统白茶品质形成及科学冲泡浅析[J]. 福建茶叶, 2014, 36(6): 54-55.

[6] 汤鸣绍. 中国白茶的起源, 品质成分与保健功效[J]. 福建茶叶, 2015, 37(2): 45-50.

[7] 张月玲, 龚淑英, 邵晓林. 碧螺春茶的主要呈味物质浸出规律的研究[J]. 茶叶, 2006(2): 88-92.

[8] 张建勇, 江和源, 崔宏春, 等. 白牡丹茶的主要生化成分分析[J]. 食品科技, 2011, 36(1): 52-55.

[9] 杨伟丽, 肖文君, 邓克尼. 加工工艺对不同茶类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5): 384-386.

[10] 纪荣全, 张凌云. 茶业新星——“冷泡茶”[J]. 广东茶业, 2016(4): 28-30.

[11] 刘红, 张明, 姜明洪, 等. “冷泡茶”冲泡方式对红茶、绿茶、乌龙茶感官品质的影响[J]. 饮料工业, 2016, 19(6): 38-41.

[12] 朱海燕, 王秀萍, 陈宪智. “岳山红”冷泡饮用法探研[J]. 茶叶通讯, 2015, 42(4): 40-44.

[13] 张莉. 不同温度处理对冷泡茶主要成分溶出速度的影响[J]. 皖西学院学报, 2014, 30(5): 83-85.

猜你喜欢

白茶
绘本
“防疫指南”
浙江安吉白茶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这只猫说得好有道理
常喝白茶益处多
因为爱,所以坚持
浙江安吉白茶进入采摘期
天下大白
呼之欲出的“福建白茶”
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