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2021-09-10王丹

关键词:高中历史传统历史

王丹

摘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是历史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目标之一,其对学生良好历史素养的养成起着关键性作用。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教育需求,高中历史教师需要摒弃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学生实际情况为主,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历史教学,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历史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高中阶段 历史教学 传统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6.021

历史学科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育起着关键性作用,由于高中阶段的课程繁多,学生很容易因教师教学方式过于枯燥等现象而对某一学科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出现上课睡觉、不认真听讲等不良现象。在新课程不断改革的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制定相应教学策略,不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文化素养,创造一个活跃的历史学习课堂。

一、充分挖掘历史教材,积极引入传统文化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高中生的教育需求。在此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引入传统文化,使其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学习。例如,在学习高一历史必修《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这一课程内容时,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一个微课视频,让学生进行预习,以便其能够轻松地跟上课程进度。其次,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播放古希腊和雅典人民的生活模式及其所使用的工具,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古代文明。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不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加强其对古代文明历史的学习。再如,当视频播放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时,教师可以按下视频暂停键,向学生介绍:“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一种文字,之后的文字都是由它演化而成的。”当教师完成介绍后,学生了解到我国最早的文字和现代文字的联系,不自觉地便会开始模仿甲骨文,从而加深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学习。最后,在播放完整个视频后,学生对中国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有了一个初步认识。此时,教师可以引入“我找得最快”小游戏,先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3-4位成员。游戏开始后,教师可以说出一到两个小问题,各组学生在听完问题后需要迅速翻书寻找答案,或者回忆刚刚视频中的内容,如“文明的概念是什么?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此时,学生需要阅读《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找出第一个问题,对于第二个问题,学生在回忆刚刚看过的视频后,就可以轻松地想起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二、引导学生积极吸取传统文化的精华

随着传统文化在高中教学中的不断渗入,高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来积极引入传统文化,以此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历史学科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拓展课本内容,使其能够更好地吸收传统文化精华,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例如,在学习高一历史必修《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首先,教师让学生在课下借助大量文献资料找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把自己查阅出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其次,在上课时,为了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有3-4位成员,分别上台讲出自己查阅的资料,在其讲完之后,其他小组需要对他们讲述的内容进行评分,并说出其有遗漏或出错的地方,通过这种方式不但可以考察学生的预习情况,以便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而且还能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学生教育需求。在此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巧妙地将传统文化渗入到高中历史教学当中,以此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 雷怀金《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西部素质教育》2017第4期。

[2] 戴媛媛《高中历史与传统文化认同教育的融合研究》,《华夏教师》2018第27期。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传统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少年力斗传统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