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研究

2021-09-10吴晓晨

关键词:古诗词传统文化

吴晓晨

摘 要: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本文从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引导正确的人生观念几个方面着手,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实意义展开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针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提出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传统文化 策略研究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1.06.002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逐渐被提出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作为小学阶段极其关键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也被作为传统文化渗透的主要渠道。从某种程度来讲,高水平的古诗词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思维的形成,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作用同样突出。如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完成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成为重要课题。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实意义

从当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际情况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学生的文化兴趣。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要求除了强化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与学习能力外,还需要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任务。古诗词是小学生必备知识技能之一,在教学中根据古诗词内容明确教学要求,然后将古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两者联系在一起,拉近学生与古诗词之间的距离。此外,提升学生的文化兴趣,加深学生对于古诗词的认知,对于降低自主学习难度、加快传统文化的渗透进度以及促使学生形成系统思维也能起到关键作用。

第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现阶段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其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在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方面仍旧有一定的欠缺。对此,综合分析古诗词的教学内容,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古诗词教学完美融合,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小学生实现高效的自主学习创造更佳的文化环境。这种模式下,不仅可以使学生全面接受文化熏陶,还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人文教育思想。

第三,引导正确的人生观念。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树立“三观”的关键时期,对此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时应该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从而达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目的。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工作中,合理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有利于促使学生切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三观”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自身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这不仅仅是小学古诗词高效课堂构建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日后成长发展的明确目标。另一方面,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还可以引导学生更细致全面地去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1.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从现阶段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实际情况来看,仅仅依靠教学内容难以实现高质量的传统文化渗透,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拓展阅读,为学生推荐优秀的古诗词作品,在拓宽学生视野以及提升学生阅读技能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的自主性。与其他文学作品相比,古诗词阅读更有利于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领悟诗之意境,接受美的熏陶,从而达到丰富自己文化底蕴的目的。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感受和领悟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这时候教师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促使学生挖掘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底蕴,进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例如,在学习苏轼相关的诗词作品时,教师可以打破传统古诗词教学的局限,从苏轼的生平这一角度着手,联系诗人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文章风格汪洋恣肆,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一格等内容,推荐学生自主收集和查阅苏轼不同时期的诗词作品,然后分析不同人生阶段中苏轼的情感与风格变化,了解这样一个独具风格的诗词大家,对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有着较大的帮助。

2.引入传统特色文化艺术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根据古诗词内容合理引入传统特色文化艺术这一形式来实现,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传统文化元素,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受,对于强化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效果起到催化作用。

例如,一年级上册《江南》这首诗词的教学中,通过分析可以知道这首诗描写的主要是江南人民采莲的情景。对此,教师可以借助传统手艺剪纸还原诗歌所描述的景象,将一幅幅生动的采莲画面呈现到学生眼前。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相比,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聚集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在引导学生感受手工艺术的魅力等方面的作用同样突出。又如,五年级上册《从军行》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沙画的形式展现“青海上空的阴云遮暗了雪山,站在孤城遥望着远方的玉门关。塞外身经百战的战士磨穿了盔甲,立誓不打败西部的敌人就不归来”的壮丽场景。借助多样化的艺术展现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诗人收复国土、报效祖国的壮志,深入感受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古诗词教学中完成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引导学生体会传统艺术自身的魅力,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3.合理调整文化渗透形式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群体个性与特征表现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强化传统文化渗透效果,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形式作出合理调整。通过对渗透形式的创新优化,保证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可以保持较高的集中度,同时在提升教学活动配合率的基础上,使学生可以获得更佳的文化学习体验,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与综合文化素质的全面提升。

比如,在四年级上册《雪梅》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雪梅本身的特征营造冬日雪中梅花绽放的场景,借助图片与视频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更为直观的感官冲击,让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梅花不惧严寒盛放在寒冬冰雪中的精神。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白雪与梅花之间的区别,提出“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辩证讨论,利用这种方式强化学生的理解以及完成拓展。梅花本身是高潔的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乏对梅花的赞颂,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更利于学生体会梅花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

4.灵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还可以通过灵活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实现。与常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在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感受氛围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素质教育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逐渐成为古诗词教学的常用方法之一,学生以三到五人为一组的形式完成自主探究学习任务,配合组间竞争的方式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有效保证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效果。

比如,在开展小组学习竞赛活动时,教师需要遵循传统文化与古诗词教学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合理策划关于“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的主题学习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集中讨论,然后提出本组的观点。期间,教师作为指导者存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头脑风暴。合作学习这一方式极大地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主观能动性的提升十分关键。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不仅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有利于促使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综上所述,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具有鲜明的节奏、精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强烈的感情以及深刻的内涵。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引入传统特色文化艺术、合理调整文化渗透形式、灵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切实保证优秀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效果。只有切实认识到传统文化渗透的作用价值,才能在保证古诗词教学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余京艳《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新课程(小学)》2014年第4期。

[2] 徐斌《古诗词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思考》,《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4年第9期。

[3] 李红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策略研究》,《速读》2018年第2期。

[4] 杨永兴《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渗透》,《西部素质教育》2019年第18期。

[5] 厉艳新《感受诗词的馨香: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8年第6期。

猜你喜欢

古诗词传统文化
藏在地图里的古诗词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爱古诗词
本期主题:莲
谁远谁近?
猜诗词
少年力斗传统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清明节的传统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