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戏曲的传统之美

2021-09-10王帅

今古文创 2021年22期
关键词:现代戏

【摘要】 由西安市豫剧团创作演出的现代戏《秦豫情》,讲述了1942-1949年河南灾民逃荒入陕而产生的一系列感人故事,它在表现生活真实的同时,还保留了戏曲应有的传统之美。动作程式方面,体现了舞蹈美,带有鲜明的“戏曲化”特征;唱腔方面,地方特色鲜明,韵味浓郁,给人以极大的美感和震撼力;情节处理方面,悲喜相济,张弛有度,符合观众欣赏习惯;服装道具以及舞美设置等方面再现了生活的真实,同时又经过艺术加工,进行了抽象处理,处处体现了传统之美。

【关键词】 现代戏;《秦豫情》;戏曲化;传统之美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2-0090-02

现代戏曲的出现,是戏曲发展与进步的标志。新时代出现了大量现代戏曲,创作水平良莠不齐。好的作品自然能够打动观众,获得认可,广泛传播;而有些不太成功的,甚至粗制滥造的作品不仅难以传播,而且被观众厌弃、诟病。现代戏要成为一部成功的作品,首先是要“像戏曲”,也就是要保留“戏曲化”特征。而戏曲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传统的美学精神,因此,保留“戏曲化”也就是要保留戏曲的传统精神,让戏曲展现传统之美。但是,由于现代戏曲要表达的是现代人的生活,因此在创作过程中,常常会因为过于重视生活真实感而忽视了艺术的写意性。如何在现代戏曲中仍然保留传统之美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现代戏曲创作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有许多优秀的现代戏曲作品之所以成功,正是因为它们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用心进行创作实践,让现代戏曲展现出了中华传统的独特魅力。实践证明,优秀的现代戏曲作品能够很好地展现戏曲传统之美,并且只有展现了戏曲传统之美的现代戏曲才算得上是一部成功的作品。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型豫剧现代戏《秦豫情》就是一部比较成功的作品,它在舞蹈、唱腔、舞台、剧情等方面都进行了精心处理,展现了戏曲的传统之美。

一、无动不舞——舞蹈美

王国维以“歌舞演故事”对戏曲进行了定义。既言歌舞,“舞”自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了舞蹈,也就构不成戏曲了,舞蹈之美是戏曲之美的重要成分。在诸多传统戏中,“无动不舞”的特点尤为明显,这是中国戏曲的独特之美,是中国传统美学精神的体现。进入新时期,大批反映现代生活的戏曲不断涌现,也就是现代戏。如果现代戏的创作摒弃了传统的戏曲创作理念,违背了中国戏曲的创作规律,一味追求生活的真实感而忽视了传统的写意性,那么它将难以展现戏曲之美。

《秦豫情》这部戏在这方面处理得比较理想。它是一部现代戏,题材选自七十多年前的故事,距离我们不算遥远。剧中人物的举止行动,处处体现了现代人的特点。然而,如果所有的动作、形态都完全复制了现实,那恐怕在美感上会大打折扣,失去了戏曲之美。由此,创作者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在表现生活真实的同时,加入了戏曲化的舞蹈修饰,让人物以优美的、艺术化的行动来展现现代生活。毫无夸张之感,而且符合真实生活,在表达现代生活的同时展现了戏曲之美。例如,剧中主人公小勤在挑“河南担”时运用的“担子舞”,这是创新性的戏曲舞蹈,是成功的创造。虽然这个“担子舞”在传统戏中不常见,但它是根据特定的剧情需要而进行的独特创作,符合传统的舞蹈之美。看起来自然亲切,给人美的享受。这样一来,真实的生活动作通过艺术的舞蹈表达了出来,既保证了现代戏的“真实性”,又留住了戏曲舞蹈的“写意性”,突出了现代戏的“戏曲化”特征。除此之外,剧中仍有许多地方使用了创新性的舞蹈动作,比如灾民们携手并肩前进时的舞蹈动作,这些舞蹈的运用使得整部剧充满了戏曲之美,获得了理想的艺术效果。

二、张弛有度——剧情美

剧情是戏曲剧本创作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剧情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剧本的价值,影响观众的观看兴趣。李渔在《闲情偶记》词曲部中曾写明“结构第一”,突出结构在戏曲创作中的重要性,结构的处理反映在舞台上就是剧情表现。

这部剧通过小人物的真情实感产生了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故事。故事之所以吸引观众,离不开巧妙的处理手段,“巧用反转”是这部剧的剧情处理特色,这种处理会让剧情跌宕起伏,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至于麻木甚至厌倦。比如刚开始小勤与父亲,困苦流离,近乎绝望,然后遇到了好心人得以安顿下来,这时观众的内心也产生了极大的欣慰;然而后来小勤毁坏了人家的一车瓷器,被人要求赔偿,此时观众也替小勤惆怅;再后来瓷器主人张大被小勤感化,二人产生了爱情,这时观众又感到无比温馨;可后来又接二连三的悲喜反转……这些反转的处理让观众对于剧情发展充满期待,抓住了观众的注意力。值得一提的是,剧情接近尾声时人们发现了算命盲人原来是“装瞎”,这一细节的处理也是巧妙的,让人有些意外,在令人捧腹的同时又给人思考,极具讽刺意味。这些反转手法的运用,在传统戏中也是常见的,也是中国传统戏剧文学创作的常用手段。这样的剧情特点是中国传统审美要求的体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戏曲观众。

三、虚实相生——舞台美

舞台美的特征主要体现在舞台背景和道具上。作为一部现代戏,《秦豫情》在舞台背景与道具的处理上也大量运用了写实化的手段,不像传统戏那样只是采取简单的“一桌二椅”,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出现代戏的“新”和“真”,通过创新的舞台处理来表达真实的生活状态。但是,一味追求真实,恐怕就会失掉戏曲的独特魅力,传统戏曲追求“虚实相生”,倾向于“写意”,这与中国的传统审美是相得益彰的,在其他传统艺术中也有体现,比如书法、绘画等等。也正是这种属于中国的传统意趣,才使得戏曲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现代戏的出现正是对这一传统手段的挑战,因为在创作现代戏的时候,究竟如何把握真实性与虚拟性的关系,是值得思考的。《秦豫情》的舞台处理上,“虚实相生”的特点比较明显。在许多地方仍采取了虚拟、写意化的处理。比如舞台上“贫民窟”的处理,只是由几块“破旧”的布来表现贫民窟的帘子罢了,非常简约,虽然表达的是破旧、穷困,但传递到观众眼中的是充足的艺术的美感,因为这几块“破旧”的布并非真实“破旧”,而是经过艺术美化后的道具。把真实的“破旧”与写意化的“美丽”完美结合。另外,“小勤难产”这一情节表现时所采用的舞台背景及道具,为了追求艺术美,这一情节的设计是小勤隐约在帘子之后,而且不可能真躺在那里,而是采用了独特的姿势来表现给观众,把小勤难产的真实性赋予了写意的艺术感。这种简约化、虚拟化的处理,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段,正是传统戏中所追求的效果。这是戏曲的特征,是艺术的表现手段,是中国传统的美的体现。

四、韵味醇厚——唱腔美

近年来,许多新创作的现代戏在唱腔方面多被观众诟病,出现了“戏不像戏,歌不像歌”的尴尬情况,如何在现代戏中保证唱腔的独特“韵味”,这是现代戏创作中的一个难题。《秦豫情》在唱腔处理上是比较成功的,保持了乡土气息,运用了“两下锅”的方式,将河南中原地区的敦厚唱腔与陕西关中地区的激昂唱腔有机结合,传达给观众的是带有西安地域特色的豫剧唱腔,既是创新,又是继承。这种尝试的成功之处在于,既突出了新时代的新特点,又较好地保留了传统豫剧和秦腔中的发声、吐字要求,听起来自然流畅,朴实真切,地域特色鲜明,较好地突出了传统之美。例如小勤的河南腔调与张大的西北腔调所形成的对比,更加符合人物的地域性与性格特征,这种唱腔令人心潮澎湃,给人美的享受,保持了传统风格。

五、结语

“京剧大师梅兰芳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就提出戏曲改革‘移步不换形’的观点,戏曲需要繼承,也需要创新,而创新的前提是不能背离传统” ①,现代戏创作是戏曲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表现新时代、新面貌、新形象,需要与时俱进的现代戏作品发挥作用。有展现现代生活的新的创作,戏曲将难以传承,而在现代戏中依旧能够保持戏曲的传统之美更是难能可贵的,因为传统之美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魅力之所在,是中国戏曲区别于其他表演艺术形式的标志。《秦豫情》在诸多方面依旧能够展现传统之美是它的成功之处,它以戏曲的形式展现了一幅时代画卷,不失为现代戏曲创作的一个优秀范本。

注释:

①周爱华:《山东地方戏曲小剧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297页。

作者简介:

王帅,男,汉族,山东淄博人,山东艺术学院戏曲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戏曲学。

猜你喜欢

现代戏
我与“扁担”
作为戏曲的《狗儿爷涅槃》
现代京剧《节振国》的艺术特色
花脸行当在现代戏中的表演把握
行当和程式在戏曲现代戏中的运用
寻找齐白石的艺术之魂
戏曲化妆造型漫谈
开展中国戏曲现代戏创作研究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戏曲文化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第26届年会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