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河北民间舞蹈传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2021-09-10潘登

今古文创 2021年22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河北传承

【摘要】 舞蹈是人们运用肢体语言展现出来的一种艺术形式,利用舞动的肢体搭配美妙动听的乐曲,能够给观看者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双重的艺术盛宴。随着人们对艺术追求的不断提高,我国舞蹈形式也随之而发展、更新。民间舞蹈也需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传承原先舞蹈形式的基础上,还要加以创新,促进其不被淘汰。本文将以河北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创新展开论述,探讨二者间的关系和共同发展之道。

【关键词】 河北;民间舞蹈;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2-0078-02

民间舞蹈是在大众百姓之间不断传承演变的一种舞蹈形式,通过人民的智慧和自身经历将肢体语言具体化,并在音乐的演奏下跃动,传达出表演者的情感。这一艺术形式带给人们视觉的享受和听觉的盛宴,有利于促进人们精神思想以及审美的提高。而我国民间舞蹈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不同地域也发展出具有地方文化和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河北地区也不例外,其民间舞种数量多,表演形式绚丽丰富,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才能得以一代代传承下去。

一、河北民间舞蹈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

(一)河北民间舞蹈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河北民间舞蹈是历史不断发展演变传承下来的人民的智慧結晶,其舞种多达140多种,其中包括保定地平跷、徐水狮舞还有昌黎地秧歌等。这些地方舞种都是当地人民经过长期的亲身实践不断改编和演变才造就而成的,同时也独具地方特色文化,是当地人民的情感载体,也是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其重要的历史价值是毋庸置疑的,以昌黎地秧歌这一舞种为例,发展过程还要追溯到河北昌黎县当地的文化特色和历史发展潮流。文献中记载道,在商王朝建设之初,一些东北的游牧民族和中原耕作民族便在此生活交流,这也促进了两个民族间的文化碰撞,令昌黎县的历史文化具有两个民族的特点,这也进一步促进了当地地秧歌舞种的演变,导致其不但具有汉族文化中柔和惬意、平静自然的一面,同时也汲取了东北游牧民族豪放不羁、热情大方的特点,使得地秧歌深受两大民族喜爱和传承,同时又独具地方特色,才让这一舞种不断传承至今[1]。

(二)河北民间舞蹈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我国拥有56个不同的民族,同时也尊重并鼓励各个民族发展、创新其民族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民族文化间的交流、融合也促进了当今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文化的继承。对此,舞蹈这一艺术形式也是如此,其独具艺术性、审美性以及高度的可传播性让各地民间舞蹈不断发扬壮大,在地域与地域之间的人口流动、文化传播更是带动了民间舞蹈的再创新,使其文化价值不断提升。以河北地区为例,当地有不少少数民族聚居,其中包括蒙古族、回族、朝鲜族、满族等等。由于不同民族有其祖先不断传承下来的特有文化,加上审美不同、情感的表现和艺术形式的创作也有差别,这也导致不同民族间的舞蹈有着各自的特色,间接促进了河北当地舞种的演变与文化的继承。

二、民间舞蹈传承与创新的问题

(一)现代人民对民族舞蹈传承的重视程度弱

现如今,人们利用手机网络便可轻易接收来自五湖四海的信息数据,在手机软件上利用短视频便可了解国内国际新鲜事,越来越多的新形式舞蹈也逐渐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人们逐渐开始追求新事物和新鲜感,现代人逐渐浮躁的内心使得不愿意沉下心欣赏、学习真正具有文化价值与魄力的民间舞蹈。由于民间舞蹈的传播形式和普及程度有限,导致不少学生在选择舞种的时候会选择一些听起来更加炫酷的新式舞蹈,比如街舞、爵士、拉丁等等[2]。

另外,还有一些古板印象的人会认为民间舞蹈是落后老土的舞种,觉得学习民间舞蹈的发展方向有限,便劝退了不少家长和学生。如此一来,现代人们不重视自古传承至今的民间舞蹈的现象,令传播程度大大减弱,这给一些了解不够,听名字便退却的家长学生造成刻板印象,造成学习人数大大减少,如此一来形成恶性循环,倘若不加以补救和创新,增加民间舞蹈的传播范围和接受程度,那这一优秀的文化瑰宝便要陨落了。

(二)传统文化地位的逐渐降低

随着不少新事物的涌入,许多年轻人越来越追捧更加捉人眼球的艺术表现形式,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学习往往缺乏相对的兴趣和动力,进一步削弱了传统文化的地位和影响力,民族舞蹈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与表现形式之一也遭到不少人的冷落。人们的审美眼光和爱好偏向随着时代的发展发生着变化,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令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和舞蹈的继承举步维艰。

三、河北民间舞蹈传承与创新的手段与措施

(一)增加河北民间舞蹈在当地乃至全国的宣传力度

河北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丰富、种类多,目前不少舞种都面临着无人学、传播力度小等难题。对此,从政府层面来看,当地地方政府需要加大当地特色舞种的宣传力度,可以利用激励政策增加民间舞蹈的演出场次和传播范围,表演地点不要仅仅局限于当地和河北省内,还能够扩至全国范围。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进行民族舞蹈的巡演,相比在如此程度的宣传下,越来越多的人会了解到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魅力。同时增加普及程度和人民的接受程度,久而久之,民间舞蹈便不再是老一辈人的专属回忆和文化寄托,年轻人们也会在了解的过程中深深爱上各具特色的民间舞蹈[3]。

从大众和网络传播的层面来看,在网络上呼吁一些热爱民族舞蹈和学习民族舞蹈的人,利用网络短视频等形式将民族舞蹈更加便捷、有效地呈现在大众眼前,帮助这一集聚各大民族地方特色的舞蹈形式进一步传播继承。

(二)利用激励政策扶持民间舞蹈艺术团体

不少民间舞蹈不能得到广泛传播,除了在宣传力度和手法上缺少创新之外,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那便是民间舞蹈艺术团体大部分都缺少资金支持。经济因素是制约民间舞蹈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以河北地区的昌黎地秧歌为例,当地的地秧歌往往都是一些农民和个体户,首先,这些人群的经济收入有限,倘若要到外地演出,便要拿出场地费、布置费还有各种组织费等,再加上收益也是一个未知数,这大大限制了表现团体的演出场次和欲望。

对此,当地政府在设置奖励机制的同时还需落到实处,可以把鼓励资金发放到每一位民族舞蹈非遗传承人的账户上,并且每年定时对这类人群进行回访和创作鼓舞,不但能够有效帮助到每一位真正在传播民族舞蹈文化的个体和团体,还能帮助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保护。

除了政府的帮助外,社会可以针对不同舞种设置“专项基金会”,例如,为徐水狮舞设置基金会,本身狮舞在我国就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和普及程度,在此程度上组织一些热爱狮舞与我国传统文化的社会大众募集资金,一方面可以在社会层面又一次宣传当地舞种。另外,还能利用筹集到的资金帮助舞种表演者在演出方面的经济需求,虽然每个人的能力有限,但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合理利用,想必一定能够为民族舞蹈的传承开创一片新的天地。

(三)在传播继承的基础上跟紧时代的创新理念

民间舞蹈光是需要资金扶持和大力宣传还远远不够,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迎合大众审美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民族与地方特色,才能得以长久发展。人们的审美和观念都是不断更新的,对此,对于河北地区民族舞蹈的创新上,当地民族舞蹈继承人更要紧紧把握时代的步伐,能够接受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大众潮流,同时将其运用在自身的民族舞蹈舞种上,不断地实践和融合,使其能够为大众所认同、喜爱并传播,以此促进民族舞蹈的继承。

(四)风格特色需兼备现代风格与民族特点

地域民族舞蹈是當地人民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变与更新的,倘若祖辈们都能够将民族舞蹈与当时的文化有机结合,那作为传承者的新一代年轻人们,更要发扬老一辈艺术家们的精神,并将这一文化瑰宝与现代风格融合再创,使得能够长久地传承下去。

对此,民间舞蹈的表现风格可以适当学习现代街舞、拉丁舞等舞种的特点,将最适合的部分,或舞步、或音乐的配合、或肢体的表现等,与自身民间舞蹈融合,令民间舞蹈也能够具有现代舞的时尚感与新鲜感,但却不失地方韵味,再加上历史文化的扶持,必然会发扬民间舞蹈特有的优势,吸引一大批受众人群[4]。

(五)提高表演者与表演团体的综合素质

表演者的素质与专业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间舞蹈的表现效果,倘若表演者或团体的综合水平不高,再创新炫酷的舞种也不能完美地呈现在大众眼前。

在一个表演团体中,素质参差不齐的表演者必定会影响表演效果,这便需要表演团体加强人员的内部训练,在提高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要注重舞蹈的演出技巧,才能事半功倍。

四、结语

我国民间舞蹈是民间艺术家们不断改造优化并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通过肢体语言将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展现在观众面前。不光是河北地区需要加强对民间舞蹈的重视程度,我国的传统民俗文化都需要被保护和发展,进行传承的同时加以创新,留住老一辈的文化结晶。

参考文献:

[1]韩莎.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与创新[J].艺术品鉴,2020,(29).

[2]刘丽芝.浅论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传承与创新[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9(五),2019.

[3]姜洋,安岩.东北地域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创新[J].戏剧之家,2019,312(12):115.

[4]王朝阳.河北满城寸跷舞蹈的渊源与传承[D].陕西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

潘登,男,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河北传承
结合流行元素提升民间舞蹈教学效果
浅议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基于地域文化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策略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梁丛
孙婷婷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