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地方志中的渤海国记载

2021-09-10王笑晨

今古文创 2021年22期
关键词:辽东高丽渤海

【摘要】 明王朝建立以后,统治者下令全国编修方志,东北边疆地区在方志中皆有记载,其中就包括渤海国。明代地方志对渤海国的记载大都传承了前代文献的记载,主要是从地理、历史沿革与古迹等多个角度、零散地记载了渤海国的相关情况,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明代对于渤海国的重视。本文拟从建置沿革、地理沿革、历史事件、古迹文物四方面论述明代主要的四部地方志中涉及渤海国的记载,试探讨明代人对渤海国的认识。

【关键词】 渤海国;地方志;明朝

【中图分类号】K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2-0045-02

学术界论述渤海史的著作众多,典籍文献中亦有记载,但有关渤海国地理方面的记载是较为稀少的,除两《唐书》外,多见于方志当中。明代自朱元璋始,对于各地方志与全国志书的编修,历任皇帝都予以十分重视,因此这一时期在各类志书的数量上,无论是全国总志,还是全省性的通志和府州县志都大为增加。本文拟以明代主要的四部地方志为例,论述其中渤海国的相关记载,试探析明代对渤海国的认识,求教于方家。

一、四部地方志的编修

明朝立国初年,朱元璋下诏命令全国开始进行地方志书的编纂、并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绘制各地的舆图。欲将各地方的志书汇集于中央,将篆修方志与政治统治相结合,使得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一)《大明一统志》与《寰宇通志》

《大明一统志》的篆修自洪武三年(1370年)源起,下令人们在进行修撰工作时,要编修有关天下州郡的地理形势附在各书的最末一页,并其涵盖了全国上下共十二行省的范围。洪武六年(1373 年)续纂,又命“天下州郡绘山川险易图”,紧接着洪武十六年(1383年)秋,下诏所有卫所的城池、山川等地理情况皆要向皇上贡献其绘图。十七年(1384 年)编成《大明清类天文分野书》24卷。永乐十六年(1418)六月,开始篆修《天下郡县志》,同时下令礼部派遣官员,去收集各地的事迹和旧志书。朱祁钰即位后继续一统志的编修,景泰五年(1454年)代宗命令户部尚书陈循等,修撰天下地理志。遂编成了《寰宇通志》一百一十九卷。景泰七年(1456)五月,由陈循进呈御览,遂颁布天下。后天顺二年(1458年)明英宗以其“繁简失宜,去取未当”,令吏部尚书李贤等重修,终于明英宗天顺五年(1461年)最终成书,被其赐名为《大明一统志》。

《大明一统志》比较系统地汇集了明代政区的地舆史料,是研究明代东北历史的重要资料。

(二)《辽东志》与《全辽志》

《辽东志》的初稿,成稿于篆修《大明一统志》时,明成祖下诏纂修《天下郡县志书》的期间。于正统八年(1443年)成书,后经四次续修,到嘉靖十六年(1537年),第四次重修完成,共分九卷。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为《辽东志》的最后一次重修,巡按李辅因不满旧《志》“舛讳脱落”,便在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开馆编次,越六月,而《志》成”。共分十九《志》、六卷,由于纲目体例多有更定,故更易其名曰《全辽志》。其中据《辽东志》“凡例”条记载其书所记来源有“《大明一统志》《文献通考》《辽史》”等典籍文献。

二、四部地方志中的渤海国记载

在四部地方志中,涉及渤海国的记载,主要为明代辽东都指挥使司的建置沿革与其相关地理沿革,至于原渤海五京城的相关情况则几乎没有记载。以下主要就建置沿革与地理沿革两部分来论述四部地方志中对渤海国的记载。

(一)建置沿革

《大明一统志》在其“建置沿革”一条中关于渤海国的记载为,隋朝初年,此地被高句丽占据,唐朝时征服高句丽后,收复了此地,并设置了盖、辽二州,又设置九个都督府、设安东都护以统辖。后被渤海的大氏占据。《寰宇通志》的记载为:“渤海大氏所据。渤海,高丽别种。五代时,地入契丹,阿保机修辽东故城以居所,掠汉人名曰东平郡。”《全辽志》中的相关记载为:“玄宗开元初,以高丽别种大祚荣为渤海郡王,辽东地在勃海郡内,祚荣十二世孙彝震僭号,改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为海东盛国。”《辽东志》的记载内容为:“开元初,封为渤海国,寻为渤海大氏所据。大氏始保挹娄之东牟山,武后万岁通天中为契丹尽忠所逼,有乞乞仲象者,武后封震国公。传子祚荣,僭称改王。”后一句记述到海东盛国处与《全辽志》记载基本相同。

可看出这四部地方志对于渤海国,皆是按照时间顺序所记。都记载为辽东在隋初是为高句丽所占据,后唐高宗平高丽,此地便又为唐所据,后又被渤海所据。但具体内容各有差异,然都认为辽东就是渤海国地,或辽东在渤海国境内。而明代对渤海国的这种认知应是来源于前代文献。另外,明代对渤海大祚荣族属的记载为“高丽别种”。此字样最早见于文献的记载为《旧唐书》《渤海靺鞨传》中:“渤海靺鞨大祚荣者,本高丽别种也。”而后修撰《新五代史》时亦记载为:“渤海,本号靺鞨,髙丽之别种也。”与《旧唐书》的记载相同,而《新唐书》中则没有记载,可看出《新五代史》应是承袭了《旧唐书》的记载。但《旧唐书》在五代时因战乱失传,直到清代从《永乐大典》中重新辑录出来,才流传于世。所以,明代时应看不到《旧唐书》,据此该志所记应是从《新五代史》中承袭转载而来。

(二)地理沿革

四部地方志中涉及渤海国山川的记载,主要是东牟山。《大明一统志》中的记载为,在唐高宗征服高丽后,渤海的大氏率领部众据守在了挹娄的东牟山,就是此处的东牟山是也。《寰宇通志》的记载与此只略有差异,为唐朝灭了高丽后,粟末靺鞨大乞乞仲象率其部众据守在挹娄的东牟山,就在此处。《辽东志》的记载为,开元初年,将此处封为渤海国,后来就被大氏占据,大氏开始的时候是在挹娄的东牟山,武则天时期,封其首领乞乞仲象为震国公。《全辽志》中记载的史料则与《辽东志》相同,应是按照《辽东志》誊写而来。《新唐书》中关于东牟山的部分亦有载:“高丽灭,率众保挹娄之东牟山地。”《文献通考》中“渤海”一条的记载与《新唐书》相同。《辽史》所载为:“唐高宗平高丽于此,置安东都护府。后为渤海大氏所有,大氏始保挹娄之东牟山。”应可推断出四部地方志中关于东牟山的记载应是承袭于《辽史》。

三、余论

从以上四部地方志中所记载的渤海国可看出,明代人是将渤海国作为一个重要的时间点来描述的,唐朝与渤海、契丹是前后接替的。在地方志之中分散的记载的各条中,几乎都有渤海国相关记载,可见其对渤海国的重视,然而这种重视又是有限的。

一则,从记载渤海国的内容上可看出,明代人笔力有限,对渤海国的记述是分散的,并没有专门章节记载。但对于渤海国的基本要素仍然给予了关注,如建国与其国力的情况皆有记载,然而也仅限于此,渤海国的其他方面如外交情况、经济的发展等并无记述,记载内容单一。对地方政权似乎不太重视,似乎只是因为叙述东北历史的需要,才记载了渤海国。又可能是因为在明代人看来渤海国已经灭亡,成为了过去式,花大力气去记载渤海国,对当时的国祚的延长、国力的发展是无用的,因此只能给予有限的笔墨。

二则,关于渤海国的记载大多继承了前代的记述,也许是当时可看到、借鉴的有关渤海国的史料稀少,明代人的视野亦被限制,对于转述的内容并没有进行详细地考订、甄别,也没有追溯源流,从两《唐书》《资治通鉴》中去借鉴,而是继续继承了原来的错误。此后这种认知一直延续到了清朝,直到20世纪上半叶,金毓黼先生对东北古文献史料的重新整理,有关渤海国史料、地理疆域的具体情况才开始明晰起来。

参考文献:

[1]李辅.全辽志[M].沈阳:辽沈书社,1985.

[2]任洛.辽东志[M].沈阳:辽沈书社,1985.

[3]李贤,万安.大明一统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4]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5](宋)欧阳修.新五代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6]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7]脱脱等.辽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4.

作者简介:

王笑晨,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黑龙江大學,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历史文献学。

猜你喜欢

辽东高丽渤海
看牙记
《简易方程》思维导图
渤海大学美术学院2019级学生作品
高丽莉作品赏析
心向辽东
The Evaluation of Navigate Coursebook (Advanced→C1)
A Survey on Teachers’ Strategies of Lead—in inMiddle School English Class
蝉诉
明人马文升镇抚辽东诗作略论
“箕子东适”考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