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中劳动意识培育研究

2021-09-10许肯

中学生学习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思政课思政劳动

许肯

时代发展中“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开始融入教学指导中,其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优质人才为主要目标,成为高校教师推崇的理念。想要培养德才兼备之人,离不开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提升。劳动教育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备受关注。这也坚定了在高校思政课中渗透劳动教育的基本思想。思政课作为高校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契合高校教学的需求,引导学生巧妙地将劳动教育融入教学中,不仅有助于拓宽学生劳动的路径,还可以实现劳动育人的价值。

一、高校思政课渗透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得不到重视

劳动教育是在时代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机制,但在教学中对学生劳动能力的考核并未直接被纳入教学考核中,加上大学生不得不面对专业课和找工作的压力,因此将劳动课程渗透到思政教学中的模式并不是很理想。还有部分高校没有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尚未将劳动教育纳入日常教育中。长此以往,劳动教育在学习中的融入得不到重视,学生劳动素养的提升也并不理想。

(二)缺乏劳动教育观念的有效融入

在高校思政课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科学地教学引导,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在高校中因为就业压力的影响,所以对学生的成绩考核主要定位在专业素养上,学生多忙于日常实践活动和课堂学习,对思政课的重视度不够,甚至还有学生会出于其他原因缺席思政课。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旦教师的劳动教育意识淡薄,在日常教學引导中,就很难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中。若想要在高校中科学融入劳动教育渗透引导,更是难上加难。

(三)缺乏多方合力教育渗透

高校大学生处于学校、社会、家庭等多方合力的环境中理解劳动的含义。但是现阶段,在高校教学中学校很难充分整合这些经验,这直接导致大学生的素养在实践中难以得到有效巩固。学校倾向于人文引导,欠缺劳动教育的引导,让很多劳动教育活动流于形式。在多方都不重视提高学生劳动能力的情况下,学生参与劳动活动的能力也会受到限制。

二、高校思政课渗透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深挖思政课主题,巧妙融入劳动教育

在高校思政课程中,如果教师仅仅依靠固定的教材引导难免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虽然教学的理念中包含了丰富的知识,但是教师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充分挖掘教学中的资源,将思政课教学目标与劳动教育巧妙衔接,从而在积极地引导中帮助学生精确定位教学的方向,结合教学内容中完善教学要素,并在进一步要求学生实践和思考下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期开始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本学期的教学目标分析,寻找融入劳动教育的切入点,明确思政教育的主题。同时,教师还有必要组织学生在学习中深入反思探索,自主寻找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学习要素。在教师积极引导和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劳动教育的效果也会在教师潜移默化地引导中达到显著提升。

(二)立足劳动基础理论,多元化教学渗透

时代在发展,教学方式也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发生变化。因为在思政课中渗透劳动教育理论的实践性不足,会影响着学生的理解和内化,所以在后续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思考,科学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指导,从而借助丰富多彩的教学理念搭建高校思政课堂氛围,从课堂到社会多视角渗透劳动教育理念。具体而言,在教学指导中可以结合以下教学方法进行指导。一是活动教学法。在思政课中,为渗透劳动教育,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体验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可以在活动中体验劳动的意义,并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过程中,充分理解劳动教育的内涵,继而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二是事例分析法。俗话说“为学之识,固在践履”,将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让学生可以在分析实例中找到明确的方向,将理论学习变得更加深入。比如,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积极列举成功人士融入教学实践中,从而在成功的案例中渗透劳动教育,引导学生结合案例分析找准努力的方向,继而深化劳动教育的效果。三是小组合作法。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可以结合项目引导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思政课要点和劳动教育的要点分析探索。待学生完成探究后,需先结合研究成果在班级中做出呈现,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表述进行分析,找出值得深入学习的地方给予肯定,找出其中有待优化的地方,与其他同学一起引以为戒。在教师积极的地引导中,可全方位多元化地渗透劳动教育,深化劳动教育的效果。

(三)多方合力共建平台,助力劳动教育内化

在高校思政课中想要积极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促进劳动教育实践的提升,教师可以联系多方合作,多位一体共同教育,开拓学校之外的第二课程,努力渗透德育教育。为达到这一效果,有必要从以下视角加以完善。一是加强社会作用,强化社会育人引导。在高校中,学生已经有一只脚迈入社会,想要完善劳动教育引导,离不开社会的积极参与。因此,有必要与政府、教育局等联合办学,与社会媒体等打好基础,与企业沟通分析,从多个维度规范劳动教育的引导,从而在思政课这一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之外开拓新的路径,拓宽劳动教育的主体。比如,社会要积极营造尊重劳动的良好氛围,让积极劳动的人能够有尊严,并在学校中就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从而在多方作用下形成良好的劳动风气,并在社会的浸润下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二是建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以学校为基础重视劳动教育在思政课教学的融入,从而从评价体系中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三是家庭参与引导。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学生一生都无法退学的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思政教师可以和辅导员一起与家长沟通合作,在家庭中引导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勤劳的家风,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为学生树立劳动榜样,助力劳动教育的有序开展。在社会、学校、家庭合一引导的过程中,搭建一个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互通平台,共同发力,助力劳动教育的内化。

三、结语

总之,在高校教育中将劳动教育积极融入思政课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基础。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主动分析,认识到提升学生劳动意识的重要意义,并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活动,优化劳动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具备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强劳动素养,从而为社会输出更多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思政课思政劳动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