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军邮建设研究

2021-09-10张哲瑜

今古文创 2021年23期

【摘要】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适应以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方针,建立了晋察冀军邮,它在完成战时前后方邮件转递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更有不少军邮人员用生命换回了邮件的顺利送达。本文通过对晋察冀边区的军邮机构、军邮网路、军邮业务和军邮人员四个部分进行研究,以期更全面展现出晋察冀边区邮政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 解放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军邮

【中图分类号】K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3-0061-02

解放战争初期,共产党采用前线邮局、支前邮局等形式以支援前线,保证党政军民前后方的通信联系。随着战争形势愈演愈烈,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根据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做出了实行党的军事战略转变的决策,即以游击战为主转变为运动战为主。晋察冀、晋冀鲁豫以及晋绥边区的邮政领导机关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为适应运动战的形式,迅速在野战军的指挥机关、纵队、特种兵师、独立旅等野战部队和地方部队组建相应的军邮机构,并列入部队编制序列。晋察冀野战军邮由此建立。

一、晋察冀边区军邮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1946年8月6日,晋察冀边区邮政管理局发出搞好战时邮政通信的指示,“战地邮局随同当地党政机关转移,规定秘密邮运线路,保持通信联系。情况紧急时停办群众普通邮件,只传递机要文件。提高警惕,保护邮件,做到人与邮件共存亡,加强领导,由武装交通队护送邮件。”[1]510月上旬,晋察冀边区邮政管理局派王振基到晋察冀军区怀来前线政治部,洽商前线邮政服务事宜。“11月20日,晋察冀边区邮政管理局决定建立军邮系统,首先在阜平县的城南庄、李家宫、广安三个点设立军邮局。”[2]主要是负责前线与后方的邮政通信联络,但随着战略的转变,前线邮局和支前邮局等不能很好把握部队运动方向、番号、路线的变化情况。

(一)晋察冀野战军军邮办事处

为了适应作战,1947年1月,晋察冀边区邮政管理局建立了晋察冀边区前方军邮办事处,主任是李广玉,下辖4个军邮局。6月,在军区卫生部及所属医院驻地设立了第5军邮局及其支局,负责卫生部和各军医院的报纸与通信,后改为后方军邮局,1948年2月全部撤销。10月,前方军邮办事处改为晋察冀野战军军邮办事处,第1军邮局改为军邮办事处直属局,在晋察冀野战军直属炮兵旅建立了第5军邮局。12月,在第1纵队和第6纵队分别建立了第1和第6军邮局。至此,晋察冀边区军邮组织初步建立。

(二)华北军区第19、20(二、三)兵团军邮办事处

1948年5月,根据军事调整,晋察冀野战军军邮办事处分为前后梯队以适应战争需要。前梯队辖军直局、第3军邮局、第4军邮局、前5(炮兵)军邮局,主任张哲;后梯队辖第1军邮局、第2军邮局、后5(炮兵)军邮局、第6军邮局、冀中第7军邮局,主任甄忠。不久后,晋察冀边区和晋冀鲁豫边区合并成立华北军区,原前梯队改为华北军区第二兵团军邮办事处,后梯队改为华北军区第三兵团军邮办事处。主任和军邮局局长均不变。华北邮政总局在11月组建了第8纵队设立第8军邮局,隶属于第二兵团军邮办事处,局长严堂俊。1948年底和1949年初,中央军委对全军进行了整编,纵队改为军,旅改为师,军以上设兵团、野战军两级。华北军区第二、三兵团军邮办事处依次改为第19、20兵团军邮办事处,下辖军邮番号随而改之。1949年5月太原战役后,第19兵团军邮办事处随兵团进军西北,转隶西北野战军军邮总局,后进驻西安;第20兵团进驻天津改建为天津警备司令部,军邮办事处后调归华北军区政治部,称华北军区军邮办事处。

二、军邮通信网路建设

晋察冀野战军军邮组织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稚嫩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并不断在实践中吸取教训。为了保证通信的畅通与安全,邮运干线网路的建设成为了军邮建设的重要任务。

(一)随时调整不固定

每一场战役和行动都是有各自的军邮路线,要结合战役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定临时转口局、站和联络方式以完成军邮通信任务。例如在1947年5月青沧战役中,确立了一条军邮路线为“从晋察冀中央局和军区驻地阜平县城南庄第一邮局为起点,经广安——王快——党城——曲阳县城越过平汉铁路——安国——博野——蠡县——河间邮局,再跨越津浦铁路,到山东渤海前线的军邮通信。”[1]210随军邮局将前方收到的邮件转递给河间邮局,后方的邮件通过河间邮局交到随军邮局,之后分别送到部队。

(二)与地方邮局相配合

军邮通信网路是建立在华北区交通邮运干线的基础上,随军邮局必须与地方邮局全程密切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通信任务。华北野战军第二兵团在冀热察时,冀热察军邮分局王志坚局长和王权副局长帮助解决许多问题,使得前后方和军邮网路建设能够顺利完成。“一是人力的支援,从地方邮局抽调8名同志交军邮办事处分配使用;二是通知各有关邮局,凡有第二兵团所属各军邮交当地邮局的邮件一律无条件的接收,并按封发路向优先发运;三是加强和充实了平谷路两侧交接站的力量,以保证邮路畅通。”[1]219解放战争后期解放大西北时,华北野战军距华北后方几千里,军事联络工作非常缓慢。正是有了宁夏、陕西等当地邮政的大力支援和协作,军邮通信才得以无忧,部队顺利西进。

三、军邮业务建设

军邮的业务工作是军邮通信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军邮业务以普邮业务为基础,以军事机关和部队需要为前提展开。把前后方、军队、地方、军人、军属之间的公文信件接受后加以处理,再安全准确地送往单位和个人。在组织上,军邮业务工作受边区邮政管理局和部队的双重领导。

(一)軍邮业务内容

军邮业务内容可从五个角度划分:“1.从给据手续分:平常军事邮件和挂号军事邮件。2.从邮件性质分:军事机关、部队的军事邮件和指战员们的私人邮件。3.从邮件内容分:信函(公事、指示、命令等),印刷品、新闻纸,立功喜报、包裹、烈士遗物、保险信(限量钱、粮票)、汇兑(设在后方的军事机关的军邮局),代订报刊。4.从邮件保密等级分:‘绝密’‘机密’‘秘密’‘要件’‘急件’。5.特种业务:(1)接受军事机关,部队的命令、指示、动员令、公文等,军邮派专人,按规定时间和要求送递。(2)军邮派专人,通过敌人封锁线,铁路封锁线,直送党政机关、首长的公文信函或物品等。”[1]243

(二)军邮业务管理制度

军邮业务工作包括对邮件的接收、分拣、登记、封发、经转、投递等一系列过程,需要健全的业务管理制度才能确保军邮通信的正常进行。其中心就是对接收邮件的处理。

1.接投邮件制度。对挂号公文信件要由收发室盖“公文”章,收纳挂号费或送往某部门直接投递。有回执者,收挂号费和回执费,让收件人或机关签名盖章后带回。地方群众寄给机关部队的信件只需写明机关部队的名称,不能写地址、番号以及各首长的姓名,由各邮局负责转递。例如野战第一兵团所对应的军邮局为第一军邮直属局,八纵队对应的是第八军邮局。各机关不按规定发出的公文信件,军邮局及各邮局可拒收。

2.直封直发制度。“凡军邮之间互寄以及经边区(军区)所在地邮局投递的各类邮件,不论件数多少一律直封直发;军邮对地方局的直封关系以县局为单位,凡挂号公文要件3件以上,平件10件以上,或两类邮件共计 5件以上者,一律建立直封关系。”[1]241

3.差错统计制度。收发员要每日将公文信件记录到登记簿上,送回就近邮局,邮局在登记簿上盖章以示责任。并要求“日登记,月统计,逐级上报。严格执行查验单制度,实行普邮查军邮,军邮互查,严格监督。”[1]240

4.双人复核责任制。“甲业务员办理的手续由乙业务员负责复查,有的局由局长复查或指定投递员进行复查。对分拣、登记、封装袋、套以及投递登记等每一个业务程序,都要经第二人复查,并且在相关的清单上共同签署以示负责。凡复查中发现的差错由主办方负责,复查时未发现者由复核人负责。”[1]240

这些制度不仅降低了出错率,也使经转速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四、军邮人员的供给待遇

解放战争中的军邮人员大多数是从地方各级邮政部门选调来的高素质干部和邮工。因为跟随部队,所以邮工除了每人有交通工具(牲口、自行车)1件外,还配备武器(长或短枪)各一支,各级局站长短枪各1支,管理局正、副局长及检查员各有交通工具1件,以上均由所在部队配备。“邮工的鞋袜与通讯员同,马匹统由部队按骑兵马匹之规定发给,军邮人员,如因工伤亡,其抚恤与一般军人同。凡邮政之办公用具、纸张笔墨、单册、表格、雨布、邮袋、图章戳记,及工具修理、车马消耗、灯油炭火等,皆由所在部队统一供给。此外凡有特殊需要之办公杂支等项,另造预算,经所在部队政治部批准发给。邮工及联络员出班,为一天路程者增发一顿饭之路费,夜班出班时,亦增发一顿饭路费,在此数内实报实销。邮工路程不定,中途困难甚多,故各部队及兵站,应尽量予以食宿之便利,及各种援助,以保证邮务。”[1]63在待遇上,按照部队之军事干部及战士待遇,享受和军人应享受的一切权利。军邮员工家属,一律按军属待遇,享受军屬应享之权利。

晋察冀边区的军邮是在特殊的战争情况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作为边区交通邮政部门的派出机构,以服务军队为中心,先后参加了钜金、鱼城、汾孝、保南、鄂豫皖边、豫北、晋南、鲁西南、乡宁、正太、青沧、保北、大清河北、清风店、石家庄、进军冀热察、绥蒙、平津、太原等战役,以及跟随第二野战军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跟随第十九兵团进军大西北等。在部队调动频繁、战争情况瞬息万变的情况下,及时地保证了前后方通信的畅通,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更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华北交通邮政史料整理组.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军邮卷)[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4.

[2]立皑.华北野战军第19、20兵团军邮发展始末[J].集邮博览,2010,(8).

作者简介:

张哲瑜,女,山西夏县人,山西师范大学历史与旅游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