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3+X”劳动教育模式与实践路径

2021-09-10卢琰

科技风 2021年25期
关键词:实践路径劳动教育高校

卢琰

摘 要:劳动教育是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探讨以学校、社会、家庭为载体,构建“3+X”劳动教育模式,创新实践内容,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必要途径。

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实践路径

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劳动教育作为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课程为载体开展劳动教育,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将劳动教育课程化,建立科学、合理、规范的课程体系,才能确保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

一、开展劳动教育课程的必要性

(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劳动教育在育人过程中逐渐被淡化、弱化。这一现状应该引起社会上下的高度重视。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青年强则国家强,要培养国家建设的接班人,就要加强劳动教育,通过劳动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健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在劳动教育中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校是为国家培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重要场所。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必须要具备基本素质和实践能力,那么,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最佳途径就是实践。而劳动的根基在实践,劳动的本质是素养能力的提升,所以,只有通过开展劳动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得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因此,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

(三)是大学生专业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

现在不少学生专业知识相对充足,但动手能力不足,缺少实践经验,与专业教育形成了两张皮。“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原则。那么通过劳动教育,可以使专业教育和实践教育实现有机融合,让学生从“实践——认识——实践”的过程中学习、感悟,启发,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荣誉感和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二、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把握育人导向,遵循教育规律,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劳动观念,激发劳动热情,养成劳动习惯,实现知行合一,成为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1]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高校劳动教育应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注重围绕创新创业,结合学科专业开展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积累职业经验,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

(1)坚持课程思政教育引领原则。把准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发挥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从劳动意识、劳动行为和劳动习惯等方面下功夫,使学生理解并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做到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勇于开拓的创业精神和工匠精神,敢于担当,报效祖国,奉献社会。

(2)坚持全面化、系统化的原则。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文件要求劳动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覆盖学习生活全方位,从理论到实践,从课上到课下,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从劳动意识培养,到劳动习惯养成,最终树立劳动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劳动教育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3)坚持与专业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应用型人才,要求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高校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学习和应用,在劳动中不断探索用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手脑并用,强化实践体验,积累工作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劳动真谛,明晰努力方向和目标,不断提升职业素养。

(4)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高校劳动教育区别与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小学侧重与劳动意识、劳动习惯的养成,而高校劳动教育是在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基础上,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劳动过程中提高对劳动的认识,并在实践中培养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使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在劳动中得到了升华。

三、构建“3+X”劳动教育模式

(一)“3+X”解读

“3+X”劳动教育模式中的“3”是指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三大领域——学校、社会及家庭,每个领域又包括具体的劳动活动。学校劳动包括校园美化、宿舍内务整理、教室清扫等;社会劳动包括社会公益服务、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家庭劳动则包括生活技能培养与锻炼。“3+X”中的“X”是指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突出开展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走进社区开展小家电维修,为社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便民服务活动。因此,“3+X”劳动教育模式构建体现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大众化与个性化相结合,基础性与突破性相结合。

(二)课程设计思路

根據劳动教育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结合大学生认知特点,把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实现知与行的统一。理论教学主要侧重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实践教学包括学校、家庭、社会三大领域的劳动活动,在校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要求完成必要的基础劳动和突破劳动,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培养职业技能,提升社会及家庭责任观和职业精神,使学生在劳动教育中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三)劳动教育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内容主要通过课堂教学环节实施。通过教学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使大学生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社会主义劳动关系,培养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以及培育创造性劳动能力和诚实守信的合法劳动意识。

猜你喜欢

实践路径劳动教育高校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高校党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