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赋能于人,让教师站在校本研修的正中央

2021-09-10周伟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6期

周伟

【摘 要】所有的校本研修人员分为若干小组,每个人针对设定的主题发表见解,碰撞激发创新点子,研讨并形成集体的大智慧。这样的汇谈的精髓就在于:分享+碰撞、融合+共创。采用“世界咖啡”的汇谈方法,改变研修环境,赋能教师,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世界咖啡 赋能于人 引发思考 人人在场 授人以“遇”

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提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的课堂渐渐地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学生的学,关注学生学习力的培养与提升。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开放之后感到力不从心、无所适从。探寻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校本研修路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世界咖啡”,是近年来流行于国际层面的一种团队学习研讨方法。在世界咖啡汇谈中,所有的参会者会分为若干小组,每个人针对设定的主题发表见解,碰撞激发创新点子,研讨并形成集体的大智慧。这样的汇谈的精髓就在于:分享+碰撞、融合+共创。因此,“世界咖啡”是一种创造集体智慧的汇谈方法,是一种用对话解决问题、找到方案的学习方式。

一、问题分析

2020年暑假,学校面向全体教师发放了关于“校本研修”的网络问卷,以下是部分问卷数据。

问题4:您最喜欢的校本研修模式是(多选)

最后一道主观题为:“问题10:请结合校本研修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谈谈加强校本研修工作的意见或建议”,教师的诉求大多集中在:

(1)开展形式略显单一沉闷,希望能做到形式创新、内容充实。

(2)提高校本研修的实效,做到全员参与、人人发言,而不是简单地充当“背景墙”。

(3)加强交互。

(4)主题研讨更明确,多提供一些实践操作策略。

(5)少一点形式,多一点实质内容。

通过以上的數据分析和教师的诉求不难看出,教师更希望参加的是“主题更突出、形式更丰富、目标更聚焦”的研修活动,教师渴望深度参与到研修活动中来,希望与专家互动、与同伴互助,希望能学一些“带得走”的策略与方法。

反观之前开展的研修活动,确实在上述方面做得不够好。大多是以内容为中心的研修,虽然干货满满但形式单一,较少进行内容演绎和深层互动,是一种“下载式”的培训,教师被动接受信息,过程枯燥,因此在学习中容易疲劳、走神。偶尔,有些研修安排了一些体验式的活动,但也只是表面上的热闹,一旦互动结束,会场又出现了“沉默的大多数”,教师感到华而不实、真正的收获很少,回到课堂上,自己的困惑依然存在,从而产生了对研修活动的不满和抵触,认为这是在浪费时间,不如坐在办公室改改作业、备备课。

二、案例叙述

如何引导教师展开真正的深度学习研修呢?在一次以“小组合作策略”为主题的研修活动中,我校决定借鉴“世界咖啡”的汇谈模式,和教师来一次浪漫的研修之旅。于是,便有了下面的尝试与思考。

主持人: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们的研修主题将围绕“合作学习”展开,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的很多,但冷静地思考与观察,就会发现,很多合作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如何才能让学生从“合坐”走向“合作”呢?相信每位老师心中都有自己的困惑与想法。接下来,我们就以“世界咖啡”的汇谈模式,开启我们今天的对话交流。

主持人:咱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叫做——抱团行动!待会儿我说“开始”的时候,请大家用最快的速度组成6人小组(注意:此时的研修总人数是6的倍数)。请各位老师离开座位,站在中间的空地上。准备好了吗?开始!

(全体老师迅速地组成6人小组)

主持人:给大家的速度与激情点赞!恭喜大家抱团成功!请各小组迅速地商量一下,以一个国家或一个著名的景点作为你们小组的名称,并且推选出组长,时间1分钟。

(很快,老师们自发形成7个小组:中国组、美国组、芬兰组、新加坡组等,并推选出了组长)

(一)商讨真正重要的问题

主持人:关于小组合作学习,你最想和你的同伴讨论的问题是什么?请每位老师在小组里轮流发言,组长负责记录。

(组内讨论,组长记录)

将各小组的记录单贴在墙上,主持人与大家一起挑选提炼出了两个点击率最高的问题:

(1)如何甄选合作学习的内容?(即,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开展合作学习?)

(2)如何优化合作学习的方案?(即,怎样才能使合作学习有效开展?)

主持人(将这两个问题写在黑板上):既然大家特别关心这两个问题,那么在后面的对话中,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

(二)调制一杯“原味咖啡”

1.针对刚才确定的两个主题,每位教师先独立思考5分钟。

2.小组内轮流发言,由组长负责简要记录每位教师的想法,可以提取关键词,也可以用图示意。

3.在组内每位教师都表达完自己的想法之后,成员之间进行交流,重点是针对某位教师的想法进行补充,或点评,或反驳。组长继续记录。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主持人负责巡视,避免某位教师发言时间过长,影响其他教师的发言)

(三)带着咖啡去旅行

主持人:恭喜各小组,你们的“原味咖啡”已经调制好了,现在大家可以带着自己小组的“咖啡”去世界各地旅行。

旅行要求如下:

1.组员带着本组的“咖啡”去世界各地旅行。即带着本组刚才研讨出的想法和智慧去其他小组交流,告诉他们,关于“如何甄选合作学习的内容”“如何优化合作学习的方案”这两个问题,你们组有哪些想法。(注意:旅行时同一组成员要分散在世界各地,比如,新加坡组的成员,要分开旅行,分别去芬兰组、美国组等。)

2.组长留下负责招待“外宾”,继续记录“外宾”的想法。

(四)与咖啡一起“衣锦还乡”

组员们带着更多的“咖啡”回到自己的“国家”,衣锦还乡。将各自旅行中新的“收获”分享给本组内的成员。

全组成员一起共同梳理汇谈中共创的智慧,梳理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推选代表对外进行交流。

经过这样一轮“世界咖啡”式的汇谈之后,来看看教师们的部分对话成果吧。

问题1:如何甄选合作学习的内容?

(1)解决方法和结果开放的学习内容适合开展合作学习。

(2)具有研究性和挑战性的学习内容適合开展合作学习。

(3)个人无法独立完成或需要助手的学习内容适合开展合作学习。

(4)经验上有准备的学习内容适合开展合作学习。

问题2:如何优化合作学习的方案?

(1)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

(2)合作数量与合作质量相结合。

(3)有效设计与学情分析相结合。

(4)预先设计与即时安排相结合。

三、策略与建议

本次研修活动借“世界咖啡”小试牛刀,从教师的现场反馈来看,这样的对话方式是深受大家喜爱的,很多教师感慨道:“终于体会到了什么是深度卷入、全员参与!”在这次“世界咖啡”之后,笔者也梳理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与其和盘托出,不如引发思考

笔者作为研修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每一次都希望参与的教师能够真正学到些东西,能对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所帮助。为了让教师能够带得走、用得上,组织者往往会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盘托出,还会贴心地结合教学实例予以讲解,以达到教师一听就懂、一学就会的目的。这样的单向输出,是一种“储蓄所”式的培训,将诸多理论、策略储存进教师的脑海中,以备教师可以随时提取使用。其实,教师作为成年人,也是有自己的思考能力的,与其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不如引发他们的思考,让他们在不断地与同伴的对话中激发出更多的火花。

(二)与其侃侃而谈,不如人人在场

我们常说,课堂的精彩并不来自教师,而来自学生。新课改理念下,我们重新审视课堂,由衷地感慨——要以学为中心,关注每一个学生。

其实,对于校本研修来说,这个道理是相通的。主持人的侃侃而谈、专家们的妙语连珠,即便有时精彩得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但很快就会“水过无痕”。对于广大参与研修的教师来说,他们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因此,这不是真正的在场学习。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每一位教师都思考起来、交流起来、争辩起来,这才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在场研修。在从以教为中心的被动受培到以学为中心的主动学习,从以“讲授者”为中心到以“学习者”为中心,“世界咖啡”的汇谈方式为这种转变带来了非常有价值的探索和实践。

(三)与其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遇”

大家都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殊不知,在校本研修活动中,与其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遇”。这里的“渔”,指的是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而“遇”,指的是一种环境、一种生态、一种场域。也就是说,组织者与其直接传授教师一些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不如创造一种环境,一种可以改变学习状态的环境,让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自觉地卷入学习。环境可以改变人、造就人,我们要善于通过改变教师的学习环境来改变教师研修的状态,以分享共创构建学习社群。

西方有一句谚语:“教育的本质,不是把篮子装满,而是把灯点亮。”腾讯公司也有一句口号:“连接一切,赋能于人!”这两句话,同样适用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把灯点亮”、如何“赋能教师”,是我们需要持续思考的永恒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