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现“江苏文脉”的《江苏艺文志(增订本)》

2021-09-10徐雁

新世纪图书馆 2021年8期

徐雁

摘 要 《江苏艺文志》初版及增订本 ,是由江苏当代学人接力式推进,并取得学术水准新提升的成果,体现了前仆后继、薪尽火传、精益求精的人文精神。本文通过回望《江苏艺文志》初版的诞生,以及全面增订所取得的成果,指出集江苏文人学士著述书目之大成的《江苏艺文志(增订本)》,必将成为海内外学术文化史研究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关键词 江苏文脉  《江苏艺文志》

Abstract The first edition and the updated edition of Jiangsu Art and Literature History were promoted by Jiangsu contemporary scholars in a relay manner and has achieved new improvement in academic standards, which reflects the humanistic spirit of wave after wave, passing on the generations and striving for perfection. This paper, by reviewing the birth of the first edition and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overall revision, points out that Jiangsu Art and Literature History (the Updated Edition), which is the masterpiece of the bibliography of Jiangsu scholars, will surely become an essential book for the researchers of academic and cultural history at home and abroad.

Keywords Jiangsu Cultural Context. Jiangsu Art and Literature History.

《江蘇艺文志》是一个由当代学者接力式推进取得可持续提升成果的学术大工程,体现了参与其事的江苏当代学者前仆后继、务实求真,并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人文精神。记得当年“常州卷”问世后,主编赵国璋先生(1923—2004)即在南京师范大学华夏图书馆的办公室里亲笔题赠了我一册,从而得知该套书以当时江苏全省的行政区划,将按地区出版11卷的浩大计划,且知其发凡起例、统稿改定过程之非易。日月如梭,逝者如斯,不觉26年过去了。今春忽得《江苏艺文志》 一整箱,始知该书全面增订之本,已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江庆柏先生接棒主编后,在凤凰出版社精装问世。摩挲展阅之余,遂欣然命笔作文,附丽于卷尾。

《江苏艺文志(增订本)》约有1300万字,收录古来江苏地域29 614 位文人学士的著述书目85 304种。著作者的生活时代下限,则截至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其中包含部分流寓江苏的作者及其在江苏有重要影响的著述,如“苏州卷”开篇人物,即是春秋末齐国人孙武(公元前545-公元前470年),因其于吴王阖闾三年(公元前512年)进呈所撰兵书十三篇后,被任用为将军,后率吴军西行破楚,终老后被安葬于吴地,因而顺理成章地入选书中,于条目下载录其《孙子兵法》《孙子八阵图》《孙武兵经》 《孙子》等书44种。

目前行世的《江苏艺文志(增订本)》,是按江苏现行行政区划所辖13个地级市来分册的。其中苏州有9卷,南京有3卷,无锡有4卷,扬州有2卷,镇江有2卷,常州有2卷,泰州、南通、淮安各有1卷,徐州、连云港合为1卷,盐城、宿迁合为1卷,从而全面反映了江苏历史上文人学士的著述成果,展示了它们在中国文献史领域的杰出贡献。其体例,书中著作者多系以小传,每种著作均标明其在中国古书四部分类法中经、史、子、集中的具体类别(如上述孙子之书,即注明其属“子部兵书类”),凡存世著作则尽力注明其书版本及有关图书馆藏弆信息。末册为全套书的作者姓名首字笔画及拼音索引,凡此均便于读者参阅检读。

因为笔者出生在吴县光福镇玉屏山乡的原因,对于苏州人文自有一种眷恋和锺情,因此首先开卷浏览的,便是原由苏州图书馆许培基、叶瑞宝先生主编,现由苏州图书馆孙中旺、常熟理工学院曹培根先生任增订本主编的《江苏艺文志》“苏州卷”。

“吴中文风,素称极盛。俊士荟萃于兹,鸿儒硕彦代不乏人,以故吴中旧家,每多经、史、子、集四部书之储藏。虽寒俭之家,亦往往有数百册。至于富裕之家,更是连椟充栋,琳琅满目。故大江以南,藏书之富,首推苏州。”这是出自苏州地方史志中的一种表述,但也可以说是一种主观印象,似乎缺乏统计数据上的举证说明。于是,言者往往只能用“海潮过昆山,苏州出状元”及“姑苏文盛出状元”之类为说辞。殊不知,状元也好,探花、榜眼亦罢,科举出仕者多为官场所累,真正能够潜心学问、著书立说者究非多数。

然则,当1995年6月许培基、叶瑞宝先生主编完成《江苏艺文志》“苏州卷”时,终于在前言中自豪命笔道:“此书编撰既成,我们也进一步体会到苏州人文之盛的真正含义。七八千著作家,三万余种著作,即以其中今尚存传世者为其中的半数而论,几乎占了有人估计我国古籍约存十万余种的五分之一……吾苏州人士之著述,可谓洋洋大观。‘人文荟萃,著述雄冠东南,殆非虚语矣!”

话说今日的苏州城乡之地,在“九州”时代归属于古“扬州”。历经数千年间改朝换代,不断的区划变更,至于2016年,苏州市的行政辖区为姑苏、虎丘、吴中、相城及吴江五个区,并代管常熟、张家港、昆山及太仓四个县级市。

《江苏艺文志》“苏州卷”即是据此范围来选定作者的,凡得10 789位,较之许、叶两位先生的原编本多出二三千人。其中收录苏州市所辖姑苏、虎丘、吴中、相城四区著作者4129位,分为“春秋至唐”“宋至元”“明”“清”“民国(1912—1949年,下同)”五个历史时段;收录吴江著作者2304位,分为“宋元”“明”“清”“民国”四个历史时段;收录昆山著作者1109位,分为“隋至元”“明”“清至民国”三个历史时段;收录太仓著作者1163位,分为“宋元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段;收录常熟著作者2084人,分为“春秋至宋元”“明”“清”“民国”四个历史时段。如常熟部分,首列“孔门十哲”之一,“文开吴会”的言偃(公元前506—公元前443年),著录后人编集的《言子》2卷、附录1卷,《言子书》3卷、首1卷及《言子文学录》3卷,均归属于“子部周秦诸子类”,并说明《言子》2卷、附录1卷,为明抄本,河南省图书馆有藏;《言子文学录》3卷为清抄本,常熟博物馆有藏。

最后值得一说的是,《江苏艺文志》的增订本与原编本相较的一些新变化。增订本新收录著作者超过2000人,收录著作多至8万多种,就内容体量而言,在原编本基础上增益近倍。此外还值得关注的,该是增订本对原编本中的作者既有增补,也有必要的删减,体现了增订本作者们尊重史实、追求严谨的学风。

顾名思义,“增订本”的意义和价值,一定在于有“增”有“订”。“增”的意思自然是增加文字内容信息,这方面主要包括了增加作家、小传、著作、版本。原编本存世著作未说明图书馆是否有藏,现在由增订作者一律补充上了馆藏信息,顿时便利了学人们的使用,此外,还对若干重要著作添加了简明解题。而“订”即改正以前的错误,包括姓名、传略、书名、版本等,排序错乱、年份颠倒的调整。

记得当年赵先生主编《江苏艺文志》时,时为副主编的江庆柏先生才逾不惑之年。而当江苏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编纂《江苏艺文志(增订本)》时,接棒主编的江先生已届古稀之年,成为主持增订原编本工作的不二人选,因为其在文献学领域早已硕果满园了。其所著或与人合著的《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近代江苏藏书研究》 《中国版本文化丛书·稿本》《清代人物生卒年表》《清朝进士题名录》《孙星衍评传》等著作,素负学界口碑。因而得其主持增订工作,可谓当代江苏文献学术研究之幸。

清代经、史考据学家王鸣盛(1722—1798)曾云“不通《汉书·艺文志》, 不可以读天下书。《艺文志》者,学问之眉目,著述之门户也。”如果说,《汉书·艺文志》所记是西汉皇家宫廷藏书之盛,那么,凡13卷分装28册的《江苏艺文志(增订本)》,则以集江苏一地文人学士著述书目之大成,而必将成为从事江苏文献史乃至中国学术文化史研究者的案头必备之书。

徐 雁 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 江苏南京,21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