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域下鬼畜视频的文化特征与价值反思

2021-09-08闫诗乔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1年14期
关键词:青年亚文化文本分析

【摘要】鬼畜视频是近些年在青年群体中广受欢迎的网络亚文化,本文运用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以及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为主要支撑,采用文本分析研究法,通过对B站的典型鬼畜视频进行样本采集,分析其视频素材的特征,重点归纳“鬼畜视频”所呈现出的文化特征,并对其文化价值进行反思。

【关键词】鬼畜视频;文本分析;B站;青年亚文化

1. B站与鬼畜视频

B站全名哔哩哔哩弹幕网,又称作bilibili,是目前中国最大的弹幕视频网站。B站是我国ACG亚文化的聚集圣地,在开站初期因其拥有数量繁多的二次元文化内容,以及独特新颖的弹幕互动形式,B站迅速收获了众多二次元群体的的喜爱。目前,B站已经突破了二次元内容,共设置了番剧、国创、电影、电视剧、动画、音乐、鬼畜、美食、舞蹈、游戏等31个分区,视频类型非常丰富。虽然二次元文化仍然是B站的主打标签,但就数据显示B站越来越向综合型视频网站靠拢。据2021年第一季度财报统计,B站第一季度平均每月活跃用户(MUA)达到2.233亿,移动MUA达到2.085亿,平均每日活跃用户(DUA)达到6010万,比2020年同期增长18%,有越来越多的ACG亚文化圈层外的用户进入B站,站内文化将朝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

鬼畜是从日本发源而来,起源于弹幕网站的鼻祖,日本的Niconico弹幕网。鬼畜的原意是指佛教世界里六道中沦落至饿鬼道和畜生道之中的人,鬼畜是两者合并后衍生出的词语,形容做事情残忍、像鬼畜一般的人。第一支传入中国的鬼畜视频是来源于日本的《最终鬼畜蓝蓝路》,此后“鬼畜”这一形式活跃在中国网络中,并逐渐发展成一种网络亚文化。B站官方对于“鬼畜”的解释为:鬼畜的本质就是对严肃内容的重构解读。鬼畜视频展现出了极其浓烈的娱乐化特质,通过独特的剪辑和配音方式对各种素材进行戏谑反讽式的改编,造成了浓烈的娱乐效果和滑稽效果。B站为鬼畜文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展示空间和交流平台,在招揽了众多鬼畜文化爱好者的同时,众多路人粉也陆续加入,这种聚集方式使得这一亚文化群体形成了较高的文化认同感和用户忠诚度。

2. 鬼畜视频的文化特征

上文简单介绍了B站的发展和“鬼畜”的传播历程。下面我将通过《‘春晚鬼畜赵本山:我就是念诗之王!》和《‘全明星Rap黑喂狗!》两个鬼畜视频为样本,并结合对鬼畜视频的整体分析,探讨鬼畜视频的主要特点和文化特征。

2.1 鬼畜视频的形式特征:

2.1.1 基于“生产者式文本”的二次创作

作为恶搞视频的一种,鬼畜视频延续了恶搞视频的主要特征——搞笑,作品通常呈现出搞笑、诙谐、戏谑的风格。此外,鬼畜视频区别于其他恶搞视频的一大特色就是它的洗脑性。当今青年群体困于“996”、“007”、“内卷”的巨大压力下,搞笑洗脑的鬼畜视频常常能搏人一笑,缓解青年人在高节奏生活下的压力。

鬼畜视频在形式上具有如下特征:盗猎网络中的素材,对核心素材进行二次加工,快速剪辑与重复,夸张与变形,声音画面高度同步。

鬼畜视频的素材并非是创作者拍摄而来,而是对已有素材的解构与重构,变成了费斯克笔下的“生产者式文本”。费斯克认为,“生产者式文本”如读者式文本一样容易读懂,即便是习惯了阅读主流话语的读者,依然能够轻松阅读,同时它也具备了作者式文本的开放性,不强制读者去书写意义,为大众提供了生产多种意义的可能,因此能够进行二次创作。

在《‘春晚鬼畜赵本山:我就是念诗之王!》中,歌词取材于1997年—2008年赵本山在春晚中的精彩表演片段,创作者将原来的文本进行了颠覆性重组,赋予了文本新的结构和意义,构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一片向好的图景,歌词内容符合主流话语的叙事风格和方式,这也造成了这一视频在B站之外的视频网站火爆。此外,重复画面且连续大量的出现,也是鬼畜的最主要特征之一,画面台词的反复出现也赋予了鬼畜的洗脑特质。在《念诗之王》中,“改革春风吹满地,吹满地,春风吹满地,中国人民真争气,真争气,人民真争气”这些重复部分的歌词以及画面间歇性出现打破了视频的线性叙事,观众的注意力不自觉的被吸引到连续重读的台词和画面上,在反复聆听中强化印象,达到洗脑效果。

鬼畜视频的搞笑特征主要是由于它的画面素材更加夸张和变形,比如在《念诗之王》的前二十秒,截取了小品中的撞头画面和惊慌画面,在画面的不断重复下和音效配合下达成高校效果,原素材在作者的二次创作下更具喜剧色彩。对于观看者而言,这种夸张的变形可以满足其猎奇心理和新鲜观感,获得一定程度的满足于愉悦,这种愉悦的产生主要是来自脱离常规的反叛。

2.1.2 弹幕中的集体合唱

“弹幕”合唱是鬼畜视頻的另一个典型风格,观看者会在看视频时发表各种形式的文字、符号来进行互动,在精彩片段甚至会出现刷屏的情况。《‘春晚鬼畜赵本山:我就是念诗之王!》中多次出现弹幕刷屏,在30秒时就出现了“改革春风吹满地”的评论刷屏,在47秒出现歌词“记得那是2003年的第一场雪”,弹幕则整齐划一的发布雪花表情。

在鬼畜视频中的弹幕主要分为空耳弹幕、评论弹幕、提示弹幕以及无意义弹幕,不同类型的弹幕发挥着其特有的功效。比如提示弹幕经常会在精彩画面出现之前发表“前方高能语境”等提示语,以此来提示接下来的视频内容会有反转和冲击。而无意义弹幕也能反映鬼畜迷群的心理动因,在《念诗之王》整个视频的弹幕中都充斥着“一亿助攻”的文字,这是由于另一个鬼畜视频《新宝岛》的播放量突破一亿,超过了《念诗之王》的播放量,冲击了它“镇站之宝”的地位,因此鬼畜粉丝通过弹幕助攻的形式来进行某种程度的反抗。弹幕的存在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了创作者和观看者的超时空互动。同时,粉丝在同一视频下发表形式相同的弹幕字符也能够实现鬼畜迷群的集体认同感,通过这种独特的互动方式增强粉丝的忠诚度。

2.2 鬼畜视频的内涵特征

2.2.1 戏仿、拼贴:制作者狂欢与抵抗的双重展现

巴赫金提出了狂欢理论,他认为狂欢仪式颠覆了传统的僵化教条,通过戏谑、粗鄙和低俗的内容,人们在狂欢仪式中获得了平等的地位,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们之间的距离感被消解、互相戏谑、一同庆祝,营造出暂时的“乌托邦”。鬼畜就是互联网狂欢的一个缩影,与狂欢节有一定的相似之处,虽然形式或许有所差异,但本质上都是全民参与的狂欢活动。

戏仿和拼贴是鬼畜进行狂欢的重要手段。戏仿是指利用某种相似性,通过模仿经典文本的内容或者风格,从而造成荒诞、冲击的效果。在鬼畜的“全明星”视频中,对经典人物进行模仿是其一大特色,就拿《‘全明星Rap黑喂狗!》来说,视频中出现了《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和王朗,以及葛平和元首等经典人物画面,将原有素材的严肃性话语和现代流行网络语言进行置换,满足了观看者对于经典文本的颠覆性的快感,从而达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与欢快。

拼贴即将众多来源不一,风格迥异的素材进行重组拼装,鬼畜视频就是一种拼贴式的大众文本,在《‘全明星Rap黑喂狗!》中出现了超过26个素材,这些素材有来自不同的电视剧、广告、网络视频,将诸葛亮、容嬷嬷、张全蛋、费玉清、黄子韬、三语大妈等各种角色拼贴在同一个文本中,构建出一幅超现实图景,观看者在这种狂放的解构和粗俗的话语中解放现实生活中的压力,短暂的逃离社会现实。

2.2.2 夸张表达与纯粹娱乐:青年群体的边缘抵抗

鬼畜视频是一种具有抵抗精神的青年亚文化,青年群体由于处于政治边缘和经济边缘,往往缺失足够的话语表达空间,而低门槛的媒介技术则成为青年群体抗争的“武器”,在制作鬼畜视频时,他们表现出强大的能动性,他们是积极的阅读者和行动者,游移在各种社会范畴中。不同于现实生活的循规蹈矩,鬼畜族在网络中彻底“解放天性”,对主流文化的相关意义进行消解,以夸张、戏谑甚至扭曲的方式构建一场自由的话语狂欢,在网络空间中实现自我解放。

3. 对鬼畜视频的冷思考

3.1 文化品位低俗与价值虚无

鬼畜视频中运用的粗鄙的话语和恶趣味的表达虽然是为了制造笑点,但是当它出现在主流社会环境时,却容易对缺乏判断力的青少年群体产生不良的影响。观看者满足浅层化和纯娱乐的恶搞视频中,放弃对深刻意义的探寻和对社会的思考,长此以往降低我国青年群体的文化品位,甚至陷入价值虚无主义中。

2018年3月份,广电总局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视听节目传播秩序的通知》,规定坚决禁止非法抓取、剪拼改编视听节目的行为,不得恶搞、歪曲经典文艺作品,不得擅自对经典文艺作品、影视节目等重新剪辑、配音、配字幕。这一通知对鬼畜文化发展造成重创,今后鬼畜如何在保持幽默的同时避免粗俗、低俗的内容,将是制作者们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

3.2 從“符号游戏”到“话语暴力”

鬼畜通过形形色色的恶搞塑造了一场盛大的符号游戏,但令人担心的是,符号的恶搞游戏不仅引发了青年群体的话语狂欢,还容易在无秩序的发展中演变为一种“话语暴力”。莫斯科维奇指出人在集体中容易变得暴力,人们通常在暴力行为中表达自己的梦想和情感,又容易在群体情绪中走向极端。这种网络暴力不利于构建天朗气清的网络环境,更有可能危害现实中的社会秩序。

参考文献:

[1]陈必玉.《后亚文化视角下鬼畜视频分析》.新闻研究导刊,2020年7月,第11卷第14期:3-5.

[2]袁晗照.《基于费斯克媒介文化理论的鬼畜视频流行与文化研究》.新媒体研究,2016年第18期:2-3.

[3]费繁.《后亚文化视角下鬼畜视频研究》.四川.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37-53.

[4]曾一果,李立.《超文本奇观与符号游戏—对新媒体青年恶搞文化的媒介文本研究》.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3年4月第20卷第2期:5-8.

[5]闫翠娟.《从“亚文化”到“后亚文化”:青年亚文化研究范式的嬗变与转换》.云南社会科学.2019年第4期:2-3.

[6]巴赫金.《巴赫金全集》(第六卷).白春仁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32-45.

[7]马中红.《国内青年亚文化研究现状及反思》[J].青年探索,2011:5-11

作者简介:闫诗乔,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新闻与传播专业

猜你喜欢

青年亚文化文本分析
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我国青年核心价值观塑造
大陆校园民谣歌词文本探究
亚文化对青年人的创作影响
投资者情绪短期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青年消费主体性的建构
维护正统还是观念复辟?
文本情感计算系统“小菲”的设计及其在教育领域文本分析中的应用
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本土色彩与跨界对话
我国地方纪录片的出路研究
初中英语听说课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