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诗经》中的现实主义精神

2021-09-07李育名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4期
关键词:诗言志言志恋人

李育名

《诗经》现实主义精神包含着对现实的强烈关注,包含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强烈的政治与道德意识。郑敏在《<诗经>现实主义精神探析》中肯定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列举了大量诗句,但缺乏有力论证。詹福瑞与侯贵满在《“诗缘情”辩义》中对陆机《文赋》中“诗缘情”与“诗言志”的异同作了辨析,但“诗缘情”与“诗言志”在《诗经》中就已体现。那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诗言志”“诗缘情”与《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有何关联?《诗经》又与同时期的《荷马史诗》对现实关注上有何差异?

《诗经》分为三个组成部分:风、雅、颂。这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音乐曲调,共十五国风;“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为舞曲,音乐较为舒缓;“雅”是西周王畿之地的音乐曲调,分为“大雅”和“小雅”两部分,“大雅”主要是朝会宴享之作,而“小雅”大多为抒情言志之作。

《诗经》作为中国早期的文学作品,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出其与众不同的一面,大多数诗歌表现出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关注,这种对现实的关注意识蕴含在诗歌中转化为强烈的抒情性,诗人在诗歌中寄托的情感或表现为由生产劳作的辛苦引发的对上层统治者不劳而获的怨恨不满,或表现为王室宴飨祭祀的快乐,或表现为作者对周王朝后期逐渐衰亡、战乱频仍的痛苦与对底层劳动者饱受战乱的同情,或表现为对祖先创业功绩的赞美之情,以及表现为周王朝下层民众的生活风貌,反映恋爱婚姻生活的诗篇。这些丰富的情感来源不一,多种多样,但都使《诗经》表现出鲜明的关注和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以及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共同构成所谓的“风雅精神”。

与世界同时期其他民族的史诗相对比,具体分析《诗经》与其他民族史诗对现实关注的差异特点。首先,世界各民族的史诗是以叙述为主,典型如《荷马史诗》,《荷马史诗》中《伊利亚特》详细记载了特洛伊战争中最后一年几十天发生的故事,以阿喀琉斯与主帅阿伽门农争吵为契合点,生动描述了特洛伊城陷落的经过,而《奥德赛》叙述了特洛伊战争的英雄奥德修斯返乡的冒险经历。《荷马史诗》内容丰富,记载详细生动,成为希腊诗人争相模仿的焦点,甚至希腊的大哲学家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都以《荷马史诗》为对象,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观点。此后,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模仿理论统治西方文坛达数千年之久。在《荷马史诗》中,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处于战争中的人,而是神,人的争斗其实是神的争斗,甚至希腊主帅阿喀琉斯也是神的儿子,整部史诗充满了神话传奇色彩。《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人物,一部分具有神的血统,另一部分具有神赐予的力量,这种力量使他们能够在紧要关头决定事件的走向。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荷马史诗》所宣传的是一种神和英雄的历史观。

反观《诗经》,首先,《诗经》的诗文来源于当时的采诗制度,周王朝的统治者通过诗歌来了解各地的民风民俗,政治得失,从而更好地改善自己的治理策略,因此,这些被采集的诗歌势必会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将作者自己对日常生活的敏锐观察和细致感受表达出来,唯有这样,才能为统治者治国理政提供帮助。其次,《诗经》所涉及的内容全面广泛,战争、羁旅、爱情、民俗、政治,诗歌作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风格多样,时间横跨五百余年,真实再现了周王朝由兴盛至衰败的历史过程,深刻揭示了西周及春秋时期奴隶制社会的基本矛盾,也正因如此《詩经》中出现了很多优秀的现实主义诗篇,如《豳风·七月》《邶风·静女》《周颂·良耜》等,这些描写现实生活的作品,体现了《诗经》的现实主义精神。

在《诗经》中,作品本身可以被划分为抒情与言志两大类,但是《诗经》中的言志传统被后人广泛接受,抒情反倒被忽略了。至魏晋时期,随着“诗言志”在诗歌中的作用被淡化,西晋陆机在《文赋》中提出了“诗缘情”的观点,“诗言志”与“诗缘情”,志中有情与情中有志,这两者与《诗经》的现实主义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根据上面提及的内容,《诗经》中所蕴涵的情感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现实生活,借助外物以言情,这种在诗歌中抒情言志的方式所体现出来的就是“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文学传统,并且内化为中国诗歌创作的基因,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批判精神,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几千年来生生不息。

那么,何为“诗缘情”?何为“诗言志”?“诗缘情”不难理解,即在诗歌中蕴含着作者自己对现实的主观态度,抒发的是一己之情,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这种以情为主的文学传统是在不断变化的,作者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主观感受凝聚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随着时代的更迭,诗人对现实也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例如,陆机“诗缘情”观念的提出,就与魏晋时期重个体的思想观念与诗歌创作重抒情的写作倾向有密切联系。“诗言志”,顾名思义,在诗歌中寄托自己的志向与抱负,《论语》中记载“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这句话总结了诗歌的社会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诗以言志的功能。“兴”,指的是通过文学形象唤起或传达一种社会性的情感,使读者领会某种普遍的真理,最终达到感化教育的目的;“观”是指诗歌一方面可以提供对现实生活,主要是对政治实践的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对诗人的主观态度,即是对诗人或诗歌产生地域的人群伦理修养的认识;“群”是使人达到一种社会认同感,诗歌和音乐一样,应该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精神凝聚点,应该反映共同体的情感;“怨”为讽刺上层统治者的政治统治,诗歌可以表达诗人的怨恨之情,这种感情往往特指对不良政治的揭露和批判,以及维护理想政治信念的勇气。这其中“怨”最能体现“诗言志”的文学传统,也最能体现诗人对于现实的关注,在《诗经》诞生的先秦时代,“志”主要代表政治上的理想抱负。

《诗经》中的怨刺诗大多与政治有关,这些诗主要针对政治的黑暗腐败,国君的荒淫腐朽由此带来的民生凋敝,国家衰败的强烈不满,典型如《小雅·正月》:诗歌作者是一位极有政治远见的士大夫知识分子,看到了国家的隐忧,却反而被统治者疏远,被小人陷害和中伤。诗歌开篇就为我们展现了国家危在旦夕、流言四起的祸乱现实,“正月繁霜,我心忧伤。民之讹言,亦孔之将”,诗人看到了国家朝不保夕的内在忧患却不被人理解,无人理解的痛苦与愤懑贯穿全篇。《毛诗序》云:“《正月》,大夫刺幽王也。”此言不差。还有一类怨刺诗出自下层民众之手,典型如《伐檀》:“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这首诗讽刺了当政者在位贪婪,不劳而获,给人民造成了生活的沉重负担,为广大劳动者所怨恨。由于描写的对象是广大劳动者,所以诗歌的语言与意境创造上很有民间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底层人民的风貌,这两首诗都是反映现实的抒情言志之作。

猜你喜欢

诗言志言志恋人
言志为本
郑 磊
言志说及其诗歌史上的体现
如何巧妙地托物言志
“诗言志”和“摹仿说”
完美恋人 一汽·大众全新一代CC
中国诗学的家国情怀
托物言志,表情达意
诗缘情与诗言志的综合治疗——昌耀《内陆高迥》诗疗解读(下)
购婚房加上恋人名,结婚不成房产如何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