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感官到思想情感的挖掘

2021-09-07王丽波滕翠柏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4期
关键词:茅店羁旅板桥

王丽波 滕翠柏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是一首羁旅诗。诗人通过征铎、鸡声、茅店、板桥、月、霜、槲叶、枳花、凫雁等意象,抒写游子征途在外的孤寂和思乡之情。细品这件精美的精神产品,其中的奥妙是诗人围绕羁旅生活,从感官出发,独运匠心地选择意象,并进行意象组合,营造出了别有的美丽伤感的气氛,含蓄地表现了游子孤苦的思想感情,产生了诗短情长的艺术效果。

一、晨起动征铎

征铎即远行车马或骆驼所挂的铃,它的意义在于人的听觉感官。在诗中,它不只是普通车马铃铛,它还是一个饱含文化内涵,具有独特思想价值的意象,象征羁旅之凄苦。

选择什么意象入诗要看主题的需要。《商山早行》是诗人离开长安的家赴襄阳,抒写在商山途中的羁旅之伤。古时交通不便,车马交通,“征铎”声起,清亮悦耳,陪伴着征人一路征程,慰藉着征人孤单的心,振奋着征人的精神;“征铎”脆响,会使人联想到马匹马车,联想到跋山涉水,联想到离家曲折的道路,联想到一路的辛苦奔波,融合着难过的感情。“征铎”更像伤感的媒介,使人想到与征程相关的种种凄凉因子,成了羁旅辛苦的符号和代名词,是羁旅之诗中常见的,是典型意象。例如“栈云零乱驮铃声,驿树轮囷桦烛明”(宋代陆游的《梦行小益道中》),“马铃当当送残日,乌鸦千点古坟侧”(明代袁中道的《麻城道中》)。20世纪90年代,有一首歌叫《驼铃》,是蒋大为演唱的,歌词是“送战友,踏征程,任重道远多艰险,洒下一路驼铃声……”可见“征铎”入诗是诗人的有意而为、有心之选。

晨起即早起之意,是时间概念。

当“征铎”与“晨起”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又产生了新的意境:天刚擦亮,新的一天刚刚开始,清冷的晨光在茫茫天宇,村野寂静;串串清亮的叮当之声,划破四野的沉寂,洒在模糊的路上,既清晰又伶仃渺远,原来旅人晨起赶路,行色匆匆,早已经奔波在了无尽的山路上,好一个早行啊,好一个孤苦啊!视觉、听觉在时空交织下的是游子在遥远途上的跋涉,产生的思想意义是孤苦凄凉的,是化不开的浓浓苦涩和无奈。

二、鸡声茅店月

鸡声就是鸡叫声,它的意义也在于人的听觉感官。研究表明,鸡的体内有一个奇妙的“生物钟”,能够根据光线发生化学反应,发出啼鸣,被称为“活时钟”,古人称它为“知时禽”。

小学生背的《三字经》里有“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现今用“犬守夜,鸡司晨”的歇后语比喻各守本分,各尽其能。谚语有“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意思是指远行的人为了安全必须及早投宿,为了赶路必须及早起身。颜真卿的《劝学诗》中有“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就是指时间早,要有勤苦的读书精神;成语有“闻鸡起舞”是刻苦励志的意思。相承之中,鸡鸣之声也成为一个有独特审美思想的意象,那就是指早时早起,破晓之意,一天希望的开始,一天勤苦匆忙的开始,是辛苦旅程的典型意象。

茅店是什么?就是在荒远之地用茅草盖成的客店。可见,茅店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偏远、简陋联系一起,这一特点,融合了身处偏远,别离故乡,处境不如意的思想感情,融合了受寒受暑、受悲受苦、受寂寞的难过,是一个带有画面感的意象。诗人把这一意象写进诗里,也是基于主题的需要,是表现羁旅主题的典型题材。

月的意象比较常见,表客观的时间和主观的落寞孤寂之情。

鸡声与月这一意象的巧妙组合,产生一个有声有色充满动态感的画面:旧的一天还未完全结束,新的一天就开始了,旅人伴着开始和结束在路上日复一日,时光在循环往复中流逝,劳碌在新旧更替之间,是没日没夜的!其中崭新的美好夹杂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遗憾,使人感叹诗人高妙的意象组合。

“鸡声茅店月”中三个意象的组合,是视觉和听觉、时间和空间的又一次交织,呈现的是空旷荒寂、渺远零落,反衬出旅人活动的渺小伶仃和微不足道,含蓄表现的是诗人内心的怅然和失落。与“晨起动征铎”的意境是相辅相成和相融的。

三、人迹板桥霜

板桥即木板架设的桥。桥的功能是连接、贯通,实现由远而近或由近而远的,它贯连回家的路,是希望,是美好。游子离别亲人在外漂泊,看见桥,仿佛看到了希望,看到了美好,当然也看到了遥远,看到了荒野,也会感到奔劳和孤独之苦。所以,桥被赋予了美好而又伤感的复杂情感,如《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中出现的桥,就有美丽又孤苦伤感的情绪。

板桥与石桥的功用是一样的,不同在于板桥潮润而富有温情,更有人情味,更有表情达意的意境,所以入诗的多是“板桥”,而非“石桥”,这是中华古诗词文化中特有的现象。如“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唐代刘禹锡的《杨柳枝》),“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唐代张继的《过山农家》),“流水通春谷,青山过板桥”(唐代刘长卿的《赴江西,湖上赠皇甫曾之宣州》),“独酌板桥浦,古人谁可征”(唐代李白的《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

霜是一种天气现象,是指地面的水汽遇到寒冷天气凝结成的一种白色冰晶,通常出现在秋季至春季时间段,多形成于夜间。霜的这一特点被赋予了时间概念,表岁月、秋冬季节、天早、早晨;霜的寒冷被赋予了苍凉凄寒、冷酷严峻的思想感情,也是羁旅诗中常有的典型意象。

让板桥和霜这两个意象组合在一起,正是同意的叠加:瞧,离家远行,一早就奔忙在商山的路上,温情脉脉的板桥也飘满冰冷无情的霜!桥路漫漫,一程又一程,一路的孤伤,一路的思念!“板桥”和“霜”相叠,更突出了羁旅之人的劳苦,使诗弥漫着浓浓的凄凉之情。如果说《天净沙·秋思》(元代马致远)中的“小桥”与“流水”组合平添的是缠绵难舍之情,那《商山早行》一诗中“板桥”与“霜”的叠合,产生的是冰寒般的冷酷无情,后者更显肃杀严峻。

四、槲叶落山路

槲叶即槲树的叶子。槲树叶的特点是冬天树叶干枯却存留在树枝上,直到第二年春天,树枝发新叶芽的时候才会脱落枯干的叶子。槲叶在春天发新芽、落枯叶这一自然代谢的现象,被賦予了和花一样的思想意义:新芽的长出,像是花的待放,是春天的象征,是希望是美好;枯叶下落又似花谢,是生命流逝,年华不再,是生命苦短奔波不休的遗憾;新叶的成长和败叶的落去,是生命周期的开始和结束,是时间的循环和时光的流逝;槲叶“去旧留新”,便是辞旧呈新,便是新旧的更替。可见,槲叶意象的入诗是诗人一路的细心观察,是诗人对花这一意象的巧妙取代,是诗人大胆创新的选择和运用。

猜你喜欢

茅店羁旅板桥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板桥情(外一首)
清风舞月
Prevalence of anxiety among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松竹”图里话板桥
陈明德(二首)
板桥河
枫桥夜泊
板桥村扶贫精准在哪里?
政权变迁下的梁末北迁士人羁旅心态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