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于成长中觉醒,于觉醒中成长

2021-09-07蔡乐

青年文学家 2021年24期
关键词:皮特画家小说

蔡乐

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是兴起于18世纪末德国的一种特殊文学体裁,歌德创作的《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被视为成长小说的原型。在《文学术语汇编》一书中艾布拉姆斯对成长小说的主题作出了如下界定:“主人公心智与个性的发展,这一发展往往伴随着对自身身份和角色的确立,是主人公从童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体验的种种经历和精神危机的结果。”在《何为成长小说》一文中莫迪凯·马科斯则为成长小说提供了更加简明和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定义—“成长小说中的年轻主人公对世界或自身的认识产生了剧烈的变化,或者经历了性格上的转变,或者两者兼而有之。这些变化必须指导或带领其走向成人世界……并且产生永久性的影响”。总而言之,成长小说着重展现的是主人公从幼稚到成熟,并且形成有利于自身持续发展的价值导向与观念的过程。同时,成长小说的写作也遵循着特定的叙事模式。一般来说,成长小说需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即成长中的挫折、成长中的引路人和成长中的顿悟。

在走向成熟和独立的过程中,主人公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困难与挫折,而这些困难与挫折往往并不是靠一己之力就能够被战胜的。此时,成长中引路人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学者芮渝萍指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成长小说主人公的生活体验和社会意识得到了丰富以及提升。这些帮助主人公确立人生定位和方向的角色便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因对主人公产生的影响不同,引路人的形象分为正面、反面、中立三类。

除了引路人的指导,主人公自身的顿悟在其成长过程中的作用也尤为重要。顿悟的产生往往伴随着主人公观念的改变和心智的成熟,是主人公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主人公可能在日常琐事中灵光一现,也能因为重大事件的刺激而突受启发。

上述三点要素是传统成长小说(即以男性为主人公的成长小说)在内容上呈现的共同特征,然而随着社会历史语境的变迁,女性成长小说在女权主义思想和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应运而生。在20世纪60年代第二波女权主义运动之后,成为女权主义小说中最主流的形式,并且呈现出不同于传统男性成长小说的新特点。一般来说,女性成长小说指由女性作家创作的以记叙女主人公成长过程的小说。相较于传统成长小说中的男性主人公而言,女性成长小说中的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会遭遇更多的困惑与阻力,因为在克服自身弱点和完善个人性格的同时,她们还承受着来自男权社会的压迫与束缚。成长对于她们来说不仅仅意味着在个人的小世界中走向独立与成熟,更重要的是在男性主导话语权的大世界中挣脱束缚与偏见,获得精神自由,发掘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女性成长小说有两种主要的叙事结构模式:学徒型模式(the narrative pattern of apprenticeship)和觉醒型模式(the pattern of awakening)。第一种模式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情节,采用男性成长小说的线性结构,展示女主人公从童年到成年的连续发展历程;第二种女性成长小说的流行模式是觉醒型,在这类模式中,女性的成长不是分阶段按部就班地逐渐成长,主人公的成长由于种种原因被延误了,直到成年某个阶段仿佛瞬间疯长起来。”

《戴珍珠耳环的少女》中女主人公葛丽叶的成长经历兼具了上述两种模式的特点。小说分为四个以年份命名的章节,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开篇时年仅16岁的少女葛丽叶自1664至1676年间的重要生活经历,主人公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生活境遇的变迁一步步走向独立与成熟,这种独立与成熟当然并非完全是线性的,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常常使葛丽叶反思与顿悟。两种模式相互交织,主人公在成长中逐渐觉醒,而觉醒了的独立意识和反抗意识又使她更加迅速地成长和成熟起来,最终在由男权主导的社会中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精神自由。

一、被迫离家的女佣

因父亲在意外中双目失明,16岁的女主人公葛丽叶不得不离家帮佣,为家庭提供经济来源。小说一开篇便交代了葛丽叶内敛沉稳的性格、细致敏锐的观察力和过人的色彩搭配天赋,这些特点为她之后的成长和转变提供了前提和支持,使故事真实可信。担任女仆的三年间,葛丽叶居住在潮湿狭小的地下室,承担着最辛苦繁重的活计,时常被迫成为主人家庭矛盾的导火索,但也同时拥有机会接触绘画知识,发挥自己的色彩天赋,这样的生活使葛丽叶感到矛盾,但也为她提供了认识自身存在、摸索自身存在意义和价值的机会。首先,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她逐渐意识到了自身的卑微处境,同时也促使她觉醒自身的家庭顶梁柱身份,激发了她对父母和弟妹的责任心和保护欲。然而在这样一种压抑的处境中,葛丽叶并没有丧失对生活的反思与热望,她默默地钦慕画家,帮助画家,并从一位女性“成长引路人”身上,发现了生活赋予女性的不同选择和可能性。画家的岳母玛利亚·辛性格强势,行事果决,在初到主人家的第一天,葛丽叶便察觉这位“看起来好像会比任何人都活得久的老太太”才是真正的一家之主。“她惯于照顾那些能力不如她的人”,因此,在面临困境之时,葛丽叶时常寻求她的庇护和帮助,即便事实证明她对于葛丽叶的关照不过是出于利用之心,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葛丽叶从她的身上习得和汲取了把握自身命运的勇气和力量。穿梭于自身家庭与主人家庭两个在经济条件、社会地位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差异巨大的世界之间,葛丽叶逐渐认识到了亲情的可贵和阶级的难以跨越。她对家的感情经历了从不舍到疏离,再到回归的三个过程,画家家庭的富足生活和藝术氛围曾一度让她为家人感到羞愧,带着画家女儿共同去集市采购时,甚至没有勇气与自己的妹妹相认。拥有与身份不符的色彩天赋和艺术鉴赏力使葛丽叶陷入阶级之间的断层地带,一方面,她爱慕着画家,愿意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作画,这既是女佣又是助手的角色,引起了女主人和年长女仆的嫉妒和不满,画家的长女也因此处处与她作对;时代与社会也对女仆抱持着习惯的歧视与偏见,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中,葛丽叶感到备受孤立。另一方面,画室里的工作使葛丽叶暂时从灰暗的现实中摆脱出来,暂时忘却家庭的变故,尽情探索绘画世界的奥秘,运用自己的观察力和色彩天赋;画家的二女儿对她态度友善,填补了她离家与妹妹分离的忧伤;画家家中膳食丰盛,女孩儿们的服饰精美,这一切对葛丽叶既是吸引又是冲击,以致于有时当她回家看望家人时,“会觉得无论跟他们说什么都不适合……新生活逐渐取代了旧生活”。母亲将她的变化看在眼里,一次,葛丽叶因维护主人画作的价值而失言,遭到母亲的训斥:“为他们工作,让你的想法变了……让你忘记了你是谁,你是从哪里来的。”这一时期的葛丽叶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困惑,在两个家庭之间失去了平衡,然而一场瘟疫和妹妹的死唤醒了她对家人的爱与认同。被迫离家的葛丽叶在懵懂中认识自己,认识周遭,协调自身与世界的关系,独自面对命运的选择,迈出了成长的第一步,正如母亲所说:“你已经离开我们了,葛丽叶。从你去帮佣的第一天起,就已经离开我们了。”

猜你喜欢

皮特画家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酷炫小画家
山寨版“皮特夫妇”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