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人街探案3》:喜剧·反战·人性

2021-09-06曲静研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21年8期
关键词:喜剧悲剧人性

曲静研

内容摘要:陈思诚导演在电影《唐人街探案3》中,延续了喜剧加探案的電影模式,同时又加入新的思想元素,首次以喜剧的模式将反战思想托出,并在其中穿插一系列有关人性抉择的问题,供电影主人公和观众选择。影片在情节构思、主题设置以及音乐的运用上,相比前两部《唐人街探案》都有新的发展和升华,尤其是将战争遗孤问题拉入观众视野,赋予了《唐人街探案3》新的主题内蕴。

关键词:《唐人街探案》 喜剧 悲剧 战争遗孤 人性

从2015年的唐人街探案泰国篇到2021年春节档上映的唐人街探案日本篇,连续三年的春节热映,使陈思诚的唐探系列一时成为热点话题。甚至去年唐人街系列网剧也被制作完成并线上放映。而面对今年的《唐人街探案3》,导演陈思诚在电影中对故事情节的表述相比前几部更为成熟,电影主题相较前两部也有进一步的升华。《唐人街探案3》主要讲述了秦风和唐仁一行人,在承接上一部唐探的基础上,前往日本破解一桩密室杀人案,在众人的推理下逐渐地接近案件的真相。其中穿插了许多爆笑的场景,如开影部分在日本机场紧张且有秩序的追逐打架的场面,以及在龙Q馆中使用人物体格和环境氛围,为观众营造捧腹的差异感等,都向观影者展示了新的喜剧电影模式,即将紧张刺激的探案解密元素加入到喜剧的框架内。

本文将分析《唐人街探案3》中所展现的电影表现模式,即悲喜剧的融合;世界战争问题的反思,即关于战争遗孤问题的提及;以及电影蕴含了哪些人性选择的问题,即对人性的思考等。

一.悲喜剧模式

喜剧作为一种戏剧类型,通常用夸张的手法和诙谐的台词,以及特定的电影镜头,给读者或观众带来欢乐的阅读和视觉体验,《唐探3》剧情中穿插的搞笑情节,便带给观众难忘的视觉印象。例如在电影情节中,唐仁等人在昏暗的电梯中所表现的爆笑场面,就是将喜剧表演发挥的最为精彩的部分,从在太平间的躲藏到在电梯内随着灯光变换,演员位置的转变等,导演将喜剧片所包含的经典笑点,一一呈现给观众,带给观众直接的视觉体验。

在喜剧片中,角色的性格以及角色之间的阵营对立通常是十分鲜明的,但是在唐探系列中,秦风的角色定位是模糊的。在《唐探1》中,观众对秦风角色的明暗有没有清晰地界定,电影的开头当面试官问及秦风的梦想是什么时,秦风的回答是希望能够有一次完美的犯罪,因此秦风没有被警察学院录取。所以,秦风从唐探系列的一开始便是一个模糊的或正或邪的形象存在。回归《唐探3》,在剧情的发展过程中,秦风角色界定的模糊性再次提到观众眼前,面对群体Q的邀请加入,秦风最终的选择以及电影最后一幕空着的首席座椅,是一个令观众观影过后值得思考的点。

而关于悲剧的展示,唐探系列电影的前两部在悲剧渲染上没有《唐探3》深刻。《唐探1》在电影结尾带来的是对过度父爱的否定,《唐探2》则是关于爱情、亲情的生离死别,《唐探3》则开辟了新的悲剧主题,即关于战争遗孤问题的思考。唐探系列在最开始主打的是商业电影的喜剧加本格探案模式,其中穿插的某些悲剧是特定性元素,单纯的作为案件发生的线索而存在,《唐探3》虽然模式和前两部相同,但是这是它第一次将案件放在了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讲述。其中导演还运用音乐渲染悲剧氛围,如在影片中,小林杏奈同渡边胜的对峙中,所播放的背景音乐《Heal the world》一度将观众感情带到最高点,用舒缓、温柔带有悲伤的曲调和观众形成共鸣。陈思诚在访谈中也谈到他在电影中对于音乐的运用,在烘托氛围和叙事中插入应景歌曲,为情节的叙述表达他真实的情感。

二.战争遗孤问题

1906年,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便开始向中国东北输送大量的移民,在长达40年的移民中,先后输送移民人数十多万人;从1936年到1945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第二年的国际背景下,日本关东军制订“满洲农业移民百万户移住计划”,一共移送14批次,总数多达20万的日本农业贫民前往中国东北,而这几十多万人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作为战败国遣返日本时而产生的遗孤问题的根源。《唐探3》采用的剧情正是二战结束后日本遗留在中国的战争遗孤所经历的一系列问题。而《唐探3》和前两部最大的不同便是这一特殊视角的表达:用喜剧加探案的模式,揭开战争遗孤内心最隐秘的痛苦,向世界呼吁战争将会带来巨大的痛苦。

陈思诚在访谈中首要谈到的就是《唐探3》的选题问题。由其初恋女友战争遗孤的身份经历,便成为他剧本的选题。他说:“最后一批战争遗孤现在大多70多岁,作为历史的一代符号标记的人就没有了,但文艺作品的独特之处在于它能记录历史的特殊时刻,而且能反思战争。”所以,反思战争成为陈思成在《唐人街探案3》中所要表达的主题。导演在剧情结尾采用平推镜头,带领观众缓缓地聆听战争遗孤老人的特殊的人生经历,从“真难呐”三个字带领观众回顾他作为战争遗孤,回到日本后不被重视和接纳的悲惨的人生经历。同时,在战争遗孤的后代即小林杏奈对幼时经历的叙述中,更加能够带领观众进入导演特定的悲伤氛围之中。在这两段发自内心深处的讲述里,导演将悲剧氛围渲染到极点,整部电影的情节叙事也达到高潮。

对战争的反思是当代世界所必要提及的话题,目前我们所处的环境相对来讲是和平稳定的,但是在世界的某些地方,仍然是战争不断。由于战争,人们流离失所,孩子们失去了童年和亲人,或是在同父母偷渡的路途中不幸夭折,这些正是我们如今需要反思的,战争带来的只有痛苦。例如一位来自日本的战争遗孤中岛幼八在他的回忆录《何有此生》中,讲述了他战争遗孤的特殊身份,并且希望能用他的回忆使更多人了解到战争对人类带来的伤痛。陈思诚在《唐探3》中采用反思战争作为主题,相比早期的唐探系列在思想内涵上显得更加深刻,使这一系列的电影在今后不单的是作为娱乐性的喜剧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而是带有社会反思性的电影作品与大众见面。

三.人性的选择

《唐探3》的开幕句是出自《礼记》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句话的含义是:在大道的施行过程中,天下是人们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和有才能的人挑选出来,讲究诚信,培养一种和睦的气氛,表达了一种大同的理想社会。但是在唐探系列中,群体Q的思想是“这个世界是由一小部分的精英推动”,这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句话的含义是相对立的,由此而引发观影者的思考,何为大道,何为公,以及何为人性。从三部影片的承接上不难看出,导演在影片中一直提及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人性的抉择。

首先,是电影《唐探3》中的第一個选择题:三个穷人分两块面包,只切一刀,如何实现公平正义。野田昊的回答:“世人不患寡而患不均”,给出明确答复,世间的人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匀。这时候秦风做出选择,杀掉一个人,两个穷人分两块面包就不会出现“患不均”。这里其实是人性选择的第一道问题,同时导演在这里继续点明秦风形象的模糊性,结合《唐探1》的结尾,思诺将白纸折叠立起,白纸拥有了暗处和明处,《唐探3》影片中Q群体的亮相,也带有一张立起的白纸,导演用一张带有明暗的白纸联结三部唐探系列,暗示秦风角色的明暗性是模糊的,同时也暗示观众,并不是所有的Q都是恶人。

其次,是电影《唐探3》中的第二个选择题:秦风和唐仁在世界上最繁忙的街道涩谷街头数在红绿灯变换的时间内,街口通过的总人数。秦风在第二次数人数时,由于有三个人闯红灯,而导致人数数错,导演在这里想表达现代人的自私。这也是有关人性的问题之一,例如前几年被报道过的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在规则鲜明的社会框架下,往往会有一些人选择满足自己的利益和私心,而影片中的闯红灯则是自私人性的体现。在第三次数人数的机会里,秦风选择站在街道正中心抛撒金钱,以吸引过路人的拾捡。在如今物欲横流的时代环境下,人们脚步不停地追逐权、钱、利,使人脚步不停的是对物欲的追逐,同时能够使人停下匆忙脚步的也只有权钱利的吸引。人是贪婪的,《唐探3》所表达的正是有关人性的揭露。

最后,是电影《唐探3》中的第三个选择题:秦风选择杀人还是救人。这是一道关于正义和人性的选择题,杀死绑架者,才可以营救被绑架者。此时导演将秦风推向前文提及的明暗的交界处,将选择权暂时交给观众,使秦风手握人性的选择。随后,唐仁前往泰国寻找思诺请求帮助,思诺站在光明之下,向神祈祷救赎秦风脱离黑暗,无非就是在告诉观众,一路阳光善良的秦风同样是一个拥有阴暗和光明两面性的人物形象。在影片最后,思诺送给秦风一个莫比乌斯环形成的字母Q,表示善恶并非相互对立,而是彼此纠缠,人性就在这交织中产生。

《唐人街探案3》上映后,电影市场内对它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些评论者认为,唐探系列没有蕴含多大的内涵,只是一个简单低级的喜剧电影,使观众观影结束后感到人物、剧情设置的单薄,电影中的细节、情节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地完善进步。笔者认为,唐探系列是在中国市场内开发的较为成功的喜剧加本格解密电影,相比单纯的喜剧片,唐探系列增加了年轻大众化的元素在内,受众范围较为广泛,但相比本格探案片,唐探系列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同时在人物剧情方面的设置,也需要细细打磨。陈思诚在《唐人街探案3》中设置的中心主题:反思战争,也将会成为唐探系列新的开端,接下来,笔者将继续期待今年全新的唐探系列,群体Q的亮相,也是为下一部唐人街探案设置悬念。

参考文献

[1]陈思诚,王海洲.“唐探”求艺,唯“道”为先——陈思诚访谈[J].电影艺术.2021(02).

[2]侯克明.《唐人街探案3》创作得得失索骥[J].电影艺术.2021(02).

[3]王玲菱.战争灾难受害者中的特殊群体——日本遗孤[J].黑龙江史志.2013(09).

[4]罗屿.何有此生:一位日本遗孤的回忆与见证[J].2015(21).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喜剧悲剧人性
“初创”杯喜剧大赛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学习”反人性吗
杯具们的喜剧
爆笑喜剧
画家的悲剧
近视的悲剧
雕塑应反映人性的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