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模式及实施路径探索

2021-09-06张秀再常建华刘光杰

中国大学教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新路径新模式劳动教育

张秀再 常建华 刘光杰

摘 要:劳动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更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实践基础。劳动教育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征之一,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内在要求。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地,应明确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探索创新高校劳动教育模式和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劳动教育模式应从目的、内容、方法、评价、保障五个方面进行系统设计;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可以从价值引领、主体参与、合力教育、结构形态和校园文化建设五个方面探寻和推进。

关键词:劳动教育;大学生;新模式;新路径

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新的内涵、目的和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强调诚实劳动与劳模精神,要求弘扬劳动精神,重新将劳动纳入国家教育体系[1-3]。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部署和设计[4]。

当前,针对劳动教育问题的国内外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劳动教育的内涵。一般性观点认为劳动教育内涵包括劳动价值观、劳动素养、劳动态度、劳动品质、劳动技能等教育任务。二是劳动教育的价值。基于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特征,相关研究重点关注新时代的内在个体价值;基于时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发掘劳动教育的外在社会价值,研究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5]。三是国内劳动教育的发展历程。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总体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包括探索阶段、曲折发展阶

段、恢复重建阶段、改革调整阶段以及2012年以来的深化改革阶段。四是国外劳动教育的现状。美国的劳动教育渗透在家庭日常生活与学校活动中,主要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品质、习

惯;俄罗斯主要开展“以劳育德”教育,注重在劳动中灌输道德教育;日本的幼儿园教育目标就包含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态度[6]。五是劳动教育存在的客观问题。在认识层面,人们对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如何设置劳动课程、如何设计劳动教育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还有待探索;在实施层面,我国高校在劳动教育的培养模式、实施路径等方面也有所欠缺。

因此,对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可以提升社会对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关注度,丰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内容,发掘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意蕴,挖掘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内涵,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提供理念指向。

一、新时代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

劳动教育的内涵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丰富、发展和完善[6]。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也被赋予新的时代意义。

一是丰富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和唯物史观明确了人类劳动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正处于“创新驱动”发展的新阶段,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和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进一步发掘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和时代价值[5]。

二是深化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涵。新时代是凸显创造性劳动价值的时代,通过创新创造实践,引导学生崇尚创新、诚信劳动,培养学生树立完善自我、报效国家、奉献社会、创新创业的意识,利于学生认识新兴事物、发展创新思维、培养优良品质和训练坚强意志。因此,大学生劳动教育是德育落地、智育有效、知行统一的重要抓手。

三是探索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新路径。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内容、形式和实施路径也被赋予新的要求。针对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创新性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模式和实施路径,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四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引导大学生在劳动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增长实践经验、锻炼强健体魄、增强综合素质,以劳动教育夯实大学生的思想基础与综合素养,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模式

新时代背景下,现代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高校劳动教育模式重新构建以适应新要求。针对新技术应用、新型社会服务和新型劳动形态,以开展产教融合形式改进高校劳动教育方式,从劳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7]。

1.目的:聚焦劳动教育产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劳动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遵循以劳养德原则,强化劳动理论认知,注重劳动技能创新,促进劳动素养提升,将知识、能力、素养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在知识指标上,重视学生劳动理论知识学习,使其形成劳动价值体系;在能力指标上,侧重学生劳动能力培养,使其具备劳动创新能力;在素养指标上,推动学生劳动素养形成,使其树立劳动育人觀念。劳动教育指标有助于学生的劳动知识理解、劳动知识迁移和劳动知识创新,递进式地形成劳动知行合一,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2.内容:设计劳动教育内容,构建劳动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内容的设置要把握劳动教育的基础性、均衡性、科学性、关联性,以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依托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形成“知识、能力、素养”进阶式劳动课程体系。

劳动课程体系的构建以劳动教育目标为基准,形成三类课程。一是以学科知识劳动观念为主的认知类课程。将认知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进行解读,厘清党在不同时期的劳动观点以及新时期的劳动理念,深刻体会劳动理论的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二是以劳动技能、实践体验为主的实践类课程。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类课程相结合,围绕专业教育的能力培养目标,对劳动教育内容、方式进行科学设计,与工程实践、志愿服务相结合,巩固劳动教育效果。三是以创新创业、科研训练为主的创新类课程。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科研项目锻炼,实现创新性劳动教育。三类课程根据学生不同的发展阶段开设。

3.方法:探索劳动教育路径,创新劳动教育模式

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以劳动知识整体化、劳动教育情景化、劳动实践阶段化、劳动学习自主化和劳动意义价值化为教学策略,坚持教学目标导向,与时俱进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师资建设,改善教育环境和探索教育模式,以此推进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改革。

(1)设计教学方式。结合劳动本身实践性、行动性的特点,采用体验性、合作性、探究性的教学方式。通过和专业学习密切相关的劳动实践,培养学生专业性劳动技能和习惯,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开展团队合作,加强学生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劳动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激活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2)建设师资队伍。高校加强劳动教育需要借助多渠道搭建一支高水平、专业化、复合型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一要加强劳动教育研究,探索劳动教育规律,总结劳动教育经验;二要拓展师资来源,开展产教融合的劳动教师培训,积极邀请企业能工巧匠和劳动模范参与劳动教育,强化师资队伍的工匠情怀、劳模精

神;三要加强教师劳动素养提升,定期开展劳动教育培训,将劳动元素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劳动教育的价值导向。充分发挥教师在劳动教育中咨询、指导、合作的角色定位,有效促进师生劳动素养的共同发展。

(3)优化教学环境。打造开放式、自由化、多渠道、多领域的教育教学环境系统。从外部环境加强与社区合作,将劳动教育融入志愿服务,利用社区、街道、福利院等公共资源建立劳动实习基地,开展劳动支教、劳动宣讲、慰问演出等活动。加强与企业合作,深化产学研融合,实现以劳动教育为载体的校企利益共同体,及时跟踪产业发展变化,及时改革劳动教育。从内部环境做好校内劳动资源开发,建设数字化实验室,组建科技创新学生社团,开展劳动教育价值宣讲活动,打造崇尚劳动的校园

文化。

(4)创新教育模式。劳动教育模式创新的关键在于构建情境,从真实情境中搭建认知路径,提高劳动素养。劳动课程的知识内容要与学生的生活、情感、学习相连接。通过生活化、具体化、形象化、情趣化、问题化、思维化的内容讲解、演练,养成劳动习惯、体味劳动价值、锻炼劳动意志、感知劳动快乐、思考劳动创新、提高劳动效率,切实达到劳动教育的预期效果。新时代劳动教育模式如图1所示。

(5)完善教育机制。劳动教育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劳动教育机制,需要高校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责任,提供及时、有效的保障,合力打造劳动教育保障体系。要创立劳动教育保障长效机制,制定完善的政策保障。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相关单位须在校级责任主体的统一指导下,切实落实劳动教育的职责,有力保障劳动教育的实施并体现成效[7]。

4.评价:健全多元评价体系,提升劳动教育成效

劳动教育评价包括对学生、教师、课程、教学等多维度评价,通过评价可以确定劳动教育目标的达成情况,及时修订劳动课程内容,转变教学方式,对提升劳动教育成效起到关键作用。劳动教育既具有价值认同,也具有价值涵养,其评价方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完善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结合劳动教育特征,开展劳动课程教学多维评价。综合与专项评价结合:综合评价由院校两级组织开展,全面系统地评价教学工作;专项评价由教师针对劳动课程不同教学环节、教学内容适时开展。定量与定性评价结合:定量评价为每学期末针对修学劳动课程的学生学习成效进行定量分析,分析教育教学状况中存在的问题;定性评价为每学期末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开展学生自评学习效果。通过多维评价,有效实现对劳动课程教育效果的全方位评价。

(2)注重对教师能力的评价。為提高劳动教育质量,应注重对教师的劳动课程教学能力进行合理评价,促进劳动课程建设。包括教师的劳动价值观念是否正确,能否亲力亲为,践行劳动,为人示范;教师能否通过学习不断提升个人业务水平;教师在劳动教育过程中,能否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能否有效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能否合理融合专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教师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能否注重创新性劳动能力的培养。

构建劳动教育多元评价体系,能够正确引导劳动教育价值取向,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目标定位,确保劳动教育成效的提升。

三、探索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高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的总体规划至关重要,尤其是要做好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保障体系的顶层设计。劳动教育实施路径需要体现劳动教育的五方面要素(如图2所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可以从价值引领、主体参与、合力教育、结构形态和校园文化建设五方面探寻和推进。

1.紧跟时代发展,实现劳动教育价值引领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有助于塑造大学生的世界观。大学生在参与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深刻体会劳动的方式和理解劳动的本质、价值,以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劳动和劳动者;可以在认识自然、认知世界的同时,理解劳动促进社会发展,形成正确的新时代劳动价值观。劳动价值观决定劳动态度,劳动态度影响劳动者劳动方式和行动。通过劳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磨炼顽强意志、锤炼高尚品格。高校劳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反求诸己,强化信仰,思想紧跟时代发展,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2.强化劳模示范,激励全体学生主体参与

劳动教育的理性认知与价值引领需要通过劳动行为彰显,特别是要强化劳动工匠模范的行动引领作用。通过打造劳动光荣、劳动美丽的劳动氛围,积极推动修行“以劳示范”,践行“以劳育人”,笃行“知行合一”,锤塑劳动教育典型榜样。通过多种形式宣传劳模先进事迹,让学生领悟劳动的光荣与魅力。劳动教育课程教学不仅仅要求学生认知劳动意义及价值,更要使学生在认知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备灵活运用、思考和解决实际劳动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的能力。劳动教育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劳动内容、方式和技能,让其在劳动实践和评估劳动价值过程中,强化对劳动价值的认知,提高劳动技能的运用能力,提升综合劳动素养[8]。

3.合力打造劳动教育的开放式生态系统

在劳动教育生态系统中,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是静态的、封闭的,而是应该与专业知识相互融合的开放体系。其一,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制订会受到产业和行业发展的影响,需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变化不断进行改进。其二,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受众是大学生群体,大学生是独立个体,具有独立思考、推理和创造能力,因此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和因材施教。其三,新时代科技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生产力快速变革,也驱动了劳动形态的改变,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劳动形态的快速更迭成为常态,劳动教育生态系统必须保持开放性,及时跟踪劳动形态变化并相应地更新教育内容。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要能够支撑劳动教育目标的变化,要针对新产业、新经济、新职业的发展方向,实现产业、职业、专业与课程联动发展[9]。

4.构建多模块劳动教育课程结构与形态

劳动教育课程结构是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模块有序化排列组合。围绕劳动教育培养目标,构建劳动教育、创新实践多模块的课程结构与形态,通过科教融合、产教协同多方位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劳动教育以专业工程实践内容为主体,以创新训练项目实践、工程认识实践为补充,与专业实验课程进行有机融合。融合课程以劳动与工程创造课程、劳动与思想道德及职业修养实践、劳动与工程伦理实践交叉融合为基本内容。创设“专业实验课程、工程实践课程、创新创业课程”的多模块劳动教育课程形态。

5.促进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

将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融合,劳动价值认知可通过校园文化进行熏陶。融合方式主要包括:在精神层面,通过从建校初期的历史文化、学校发展进程中的过程文化中提炼劳动价值的元素,对学生润物无声地进行劳动教育熏陶,让学生深切体味到劳动价值美,使崇尚劳动、业精于勤成为学生的职业信仰;在行动层面,以持续举办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学习时代楷模、劳动模范、卓越工匠等名家名师的先进事迹,营造以生为本、以劳育德的氛围,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劳动内涵,厚植劳动精神,自觉进行劳动实践。

加强劳动教育是党和国家在新时代发展要求下,提出的重要教育理念和政策。高校应通过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育和塑造大学生的诚信劳动人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倡树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时代新风[J].中国工運,2018(6):19-20.

[2] 王琳,张新成,何晓倩. 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路径[J]. 山东工会论坛,2020,26(3):93-101.

[3] 许海兵.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J].中华魂,2021(2):33-34.

[4] 郑治伟.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的多维推进——基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21(3):1-3.

[5] 周兴国,曹荣荣.论劳动的育人价值及其实现条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30-38.

[6] 陈云龙,吴艳玲.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价值[J]. 人民教育,2020(7):35-38.

[7] 陈云龙,吴艳玲. 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与课程体系[J]. 基础教育课程,2020(8):6-10.

[8] 杨秋月. 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探讨[J]. 职教通讯,2020(6):24-30.

[9] 班建武. 构建开放性的劳动教育实践体系[J]. 福建教育,2019(16):6-10.

[基金项目: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B134);江苏高校“大学素质教育与数字化课程建设”专项课题(2020JDKT004)]

[责任编辑:余大品]

猜你喜欢

新路径新模式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