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义探析

2021-09-05褚果果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五位一体乡村振兴

褚果果

摘 要: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本文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战略内涵、战略意义、战略举措四个方面,对乡村振兴战略作简要探析。

关键词:乡村振兴;五位一体;乡村建设行动

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把它列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庄严地写入党章。随后连续4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此作出了重要部署,强化了乡村振兴规划引领。为了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法治保障,先后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2021年2月25日,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成立。这一系列举措紧密衔接,完善了乡村振兴的顶层设计,强化了政治和组织保障。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概括,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其中,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是总方针,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是制度保障。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意味着覆盖面广,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贫困地区,而乡村振兴则是覆盖所有的乡村地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同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全方位的振兴,也就是说,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三农”工作中的体现。我们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经济建设方面

一是缩小贫富差距的需要。2008年,中国基尼系数是0.491。此后开始下行,但到了2015年0.462的低点之后,又开始上行,2017年达0.467。这些数值都已大大超过国际上被认为是收入分配差距“警戒线”的0.4。而如此高的基尼系数,相当程度上是城乡收入差距贡献的。这也是党的十九大报告认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要表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就需要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持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二是保障就业稳定的需要。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判断。中美贸易冲突、新冠肺炎疫情给农民工就业问题造成了冲击。为此,党中央先后提出“六稳”“六保”的政策措施。另外,转型背景下的“技术升级”也在威胁着农民工的就业岗位。在用工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自动设备、人工智能取代人力成为趋势,目前自动化技术在制造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仓储、批发零售业中的应用前景广阔。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是缓解城镇就业压力的需要。三是挖掘消费潜力的需要。“三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更是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挖掘农村消费潜力,能有力激活内需体系,有效畅通国内大循环。

(二)政治建设方面

一是践行党的宗旨的要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產党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高度重视广大农民群体。二是实现党的使命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02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需要。党成立初期就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在井冈山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从中国实际出发,开辟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党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率先在农村发起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党的百年发展历程说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党才能获得农民群众拥护,才能不断巩固执政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三)文化建设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从中国特色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巧夺天工的农业景观;从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都是中华文化的鲜明标签,都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乡村文化内涵丰富,包含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层面包括传统村落、古镇村寨、古建等实物载体,精神文化包括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乡风民俗、节庆活动等方面。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持续创新乡村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推动新时代乡村文化繁荣发展。

(四)社会建设方面

一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需要。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饥饿人数大幅增加。世界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作为14亿人口的大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阐述的那样:“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里主要应当装中国粮,不是进口粮。这才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出路。二是避免社会问题的需要。近年来,大量农村人口涌进城市,城市如果无法解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必然导致部分农村人铤而走险,违法犯罪,对社会稳定产生严重影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可以让更多务工者在自己的乡村或周边市镇找到工作,也避免了更多农村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五)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一是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需要。我国生态系统退化明显,高强度、粗放式生产方式导致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失衡、功能退化,草原超载过牧问题依然突出,湖泊、湿地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濒危物种增多。二是提升农业生产环境的需要。人多地少水缺是我国基本国情,耕地质量下降,土壤酸化、耕作层变浅等问题凸显,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三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需要。目前,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还普遍存在,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与城市差距大,行路难、如厕难、环境脏、村容村貌差等问题较为突出。

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举措

(一)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乡村产业具有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一是拓宽产业门类。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休闲农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康养产业等新产业新业态。二是促进产业融合。乡村产业呈现“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这是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特征。三是加强品牌建设。要推进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四是提供要素保障。解决乡村产业发展突出的“人、地、才、技”等问题。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要以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和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一是建设文明乡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将其转化为农民的情感认识和行为习惯。二是倡导良好家风,继续广泛开展好媳妇、好丈夫、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三是厚养淳朴民风,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

(三)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要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一是提高生态环保意识,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形成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方式,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二是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三是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做法,以“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厕所革命”为抓手,提升村容村貌。

(四)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一是巩固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巩固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落实所有权,保护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二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三是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四是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继续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方式,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发挥好信贷、担保、保险、期货、证券等支持作用,构建政府支持有力、市场运行有效的支持保护体系。

(五)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一是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乡村振兴,规划先行。要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强分类指导,因村施策,不搞大拆大建。二是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要继续加强农村交通、农田水利、乡村物流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下一步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三是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

(六)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

振兴乡村,不能就乡村论乡村,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一是要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当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突破60%,处在城镇化较快发展阶段的中后期。要着力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二是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围绕城乡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居民收入差距等问题,加快补齐乡村短板,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繁荣。三是要把县域作为重要切入点。要赋予县级政府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域综合服务能力。

(七)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乡村治理的体制机制,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二是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三是推进法治乡村、平安乡村建设。四是增強村民自治组织能力。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五是推行乡村德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

五、结 语

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三农”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国之大者。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举全党全社会之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28(001).

[2]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8—02—05(1).

[3]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2—22(1).

[4]习近平.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J].求是,2019(11).

(作者系中共南阳市卧龙区委党校助理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五位一体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电力物资企业“五位一体”建设策略
搭建“五位一体”多功能培训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