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省城市公共体育资源共享与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2021-09-05臧朔布光张弘毅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公共体育供给资源

臧朔 布光 张弘毅

摘 要: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然来袭,对各行各业产生强烈冲击,体育行业受影响明显。人民健康问题一直以来都作为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的内容,伴随疫情有效控制,大众对生命健康的认知进一步觉醒,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新的生命认知、健康认知和锻炼认知。本文基于疫情过后借助全民健身热潮,围绕公共体育资源共享与服务这一核心论点,对河北省公共体育资源共享与服务当前供给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和全面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成熟经验和办法,总结全省公共体育发展的优势和问题,试图通过立足“服务群众为本”,落实城市居民公共体育需求传输与决策供给模式;强化体育指导队伍,体医结合增加居民体质监测;挖掘城市特色资源多元化发展,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等几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完善全省城市体育资源共享与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公共体育; 资源; 服务; 供给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8-189-02

2020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各行各业产生强烈冲击,体育行业受影响明显。《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伴随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大众对体育锻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人体本身知识以及人体参与运动的意义和认识得到进一步觉醒,并以此为基础形成新的生命认知、健康认知和锻炼认知。因此大众的体育诉求、体育行为将会不断提升,迎来全民健身热潮,为城市公共體育建设带来挑战。本文立足河北省地域特色,深入调查全省城市体育资源发展需求现状,探索发展新策略,以期进一步优化全省城市公共体育资源共享与服务体系。

一、深入调查全省公共体育资源建设现状

公共体育资源的建设和服务是河北省各城市开展体育活动,促进居民参与的物质基础。公共体育资源的充分开发和高效利用并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制度保障,可以调动广大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身体锻炼水平和质量,更大程度保障活动顺利开展。

1.基础设施建设及制度保障情况

2020年河北省体育场地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截止2019年底,全省共有体育场地156173个,场地面积约为16285万平方米。目前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为2.15平方米。其中全省田径场地10879个,游泳场地499个,球类运动场地75856个,冰雪场地235个,健身房3388个,健身步道2900个,场地数量最多的是全民健身路径60997个,场地面积约为326万平方米。根据河北省2020年全省体育工作会议内容显示,全民健身健康实现“融合发展”,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推动出台《河北全民健身条例》,初步形成了河北特色健康与健身融合发展新模式,城乡全民健身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着力拓展全民健身的广度和深度。2020年《河北省全民健身条例》被全票通过并于5月1日起开始实施,其中主要涵盖了全民健身设施、活动以及服务保障和法律规范等内容,进一步加速全省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2.参与成本和体育人口

大众体育参与成本和体育人口是反映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社会体育制定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的重要依据,也一直是体育发达城市的评价标准之一。如洛杉矶和伦敦的体育人口占城市总人口的比例均超过百分之七十,墨尔本的体育人口更达到了城市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由河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实施效果评估报告》可知,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为42.37%,提升明显,但与一些体育较发达城市还有一定差距;河北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场地设施建设供给多渠道增加,并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加入建设,2020年新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1634处,总体达到85.34%的免费开放率和低收费开放率。

3.全民健身体育指导与体质监测

公共体育资源共享与服务包括有型的物质基础,更包括无形的服务资源。紧密围绕在居民生活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改善和影响居民的体育行为及生活习惯,服务资源主要涵盖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组织资源及文化资源。公共体育服务总体质量受体育人才结构、场地设施、组织架构、活动设计和监督反馈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其中人才结构在体育活动开展、居民体质监测以及组织管理方面作用明显,体育科技人才、高端复合型人才在赛事活动的组织开展、管理经营方面不可或缺,并能够借鉴国内外先进体育营销理念,引入高水平、高标准群众喜闻乐见的赛事活动,从而吸引大量资金投入,对促进全省公共体育事业繁荣发展十分重要。河北省进一步加强体育指导服务,健全城乡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全省现有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10万余名,体育社会组织2000个左右,初步构建起省、市、县三级国民体育监测网络体系,73.62%的县(市、区)建有国民体质监测站,全民健身与健康融合中心全国试点建设稳步推进。

二、城市公共体育资源共享与服务问题分析

人民健康问题一直以来都作为我国政府非常重视的内容,伴随疫情有效控制,大众对生命健康的认知进一步觉醒。本文基于“后疫情时代”大众体育行为及意识的转变,借助全民健身热潮,围绕公共体育资源共享与服务这一核心论点,对全省公共体育资源共享与服务当前需求现状进行深入调研和全面分析,结合国内外相关成熟经验和办法,发现问题,查找原因,总结全省公共体育发展的优势,试图找到不足和发展机遇。

1.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不足,体育信息宣传服务单一

居民锻炼场馆数量不足,居民对体育设施布局、类型、质量、可用面积等方面存在不满情况;公共活动场所改造进程较慢,居民对新旧设备更替,健身器械搁置损坏,维护间隔较长存在不满;公共场所利用率不足,对被停车占用,开放使用受限等情况存在不满。社区内日常健身科普宣传不足,居民对体育健身、体育休闲、体育政策、社区体育制度等内容了解咨询途径欠缺,而关于针对不同阶段人群体育健康知识宣讲活动更少之甚少,无法满足居民日常健康锻炼需求。

2.基层体育组织管理不完善,活动开展缺乏全民效应

受工作、家庭、经济等多方面影响,社区内青壮年参与体育活动频率较低,多以老年人和儿童居多,缺乏全民效应。一方面是体育组织管理制度不健全,骨干多来自社区内威望较高的体育爱好者兼任,其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在精力、财力、物力投入受限的情况下,体育活动开展次数少,规模小,内容单调,吸引力弱;另一方面日常工作繁杂,人手不足,社区内常态化体育组织发展落后,组织不活跃。在篩选外部体育组织又受社区管理机制制约,审查、监管、组织流程复杂,导致吸引社会组织进社区不积极,难以真正惠及大众。

3.社会体育指导形式化,居民健康监测空缺

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不足,分布不均,城市居民体育指导咨询工作开展不容乐观,无法满足居民日常体育活动需求。一方面受财力物力条件制约,重视不足,无法调动其工作开展积极性;另一方面深入化不足,对体育指导员开展定期培训欠缺,其科学化、规范化、深入实际、扎根社区化不足,以至于许多活动的开展流于形式化。在居民体质健康监督方面,虽然国民体质监测站已开始试点并逐步发挥作用,但更贴近居民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服务项目不包含对居民体质的测验内容,急需完善并发挥基层卫生保健和体质监测作用。

三、全省城市公共体育资源共享与服务优化路径分析

疫情的突如其来也为人们营造了关于“生命”冷静思考的机会,在生命面前,健康尤为重要。透过思考,大众健康意识得到大幅度激发,其健康意识包括国家、社会、家庭以及个体的健康。就个体健康而言,体育作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功能和价值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是承载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疫情期间,国家、各级政府、社区多方面宣传防疫知识,传递官方信息,疏导居民情绪,是居民坚定的陪伴者、支持者和守护者,为维护社会稳定发挥出巨大作用。疫情过后,公共体育建设迎来发展机遇,在政府良性干预和统筹管理下,逐步解决城市公共体育服务种类多样化、多元化需求与供给不足间的矛盾,满足大众的体育诉求。

1.立足“服务群众为本”,落实城市居民公共体育需求传输与决策供给模式

职能部门在处理各种问题中,始终坚持“服务群众为本”,激发管理人员和成员的创造性和能动性,以广大居民对体育活动的需求度和满意度为行为准则和立足点。再根据不同地域特色,生活习惯,发展状况,制定和完善公共体育服务制度,强化组织机构配合效率,落实监督监管机制,构建大众及多级管理部门共同参与的评价监督体系。强调城市公共服务中的广泛性、多元性、普适性、公平性、公益性以及便利性,以居民实际需要布局,提供大量优质公共体育资源服务,以继续提高现阶段城市居民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2.强化体育指导队伍,体医结合增加居民体质监测

更新体育科技人才概念,重视储备复合型体育人才,重视公共体育产业管理、服务、开发、运营等专业人员培养,降低居民参与成本,打造多样化的居民休闲、健身、娱乐参与方式。一方面补充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建立基层优秀体育骨干领导团队,加强各地区之间交流学习,优势体育资源共享与互补。另一方面完善体育服务志愿者机制,鼓励体育爱好者积极投入到公共体育服务中,定期开展业务能力培训,形成长远发展机制。再者拓宽居民体育咨询宣传途径,传统条幅、海报模式之上利用网络传播媒介,增加多渠道宣传途径。还需要政府牵头开发和落实更广泛的居民体质监测系统,建立定期居民体质监测,保障实施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并将结果及时反馈,落实到健康指导实践中。

3.挖掘城市特色资源多元化发展,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满意度

迎接全民健身热潮,把握机遇,探寻新理念、新路径,需以服务意识引导全省城市公共体育发展,舍弃急功近利思想,大胆创新,构建城市公共体育发展新平台。一方面发挥基层管理者骨干作用,调动广大居民参与积极性,建立并形成一种长久、和谐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体育服务,如增加“定期体育信息”“健康养生”“体育锻炼小常识”“体育指导安排计划”等专栏。建立居民体质健康监测数据库,创办以社区为单位的居民健康小杂志等贴近居民生活的服务内容。要坚持传统与创新融合,增强城市公共体育资源共享与服务体系建设的深度和宽度。

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一般课题,课题编号:20200502110

参考文献:

[1]王智慧.共识危机与自我启蒙:后疫情时代大众体育参与的价值向度[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05)

[2]李王杰,刘喜山.以新冠肺炎之殇触发体育锻炼机遇[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20(03)

[3]雷哲.体育助力打造精致城市的价值体现及实施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9(11)

[4]周文英,陈昌.体育与城市的互动关系及其融合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04)

[5]佟贵锋,李美玲,宁淑芬.基于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03)

[6]于善旭.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的多元发展与创新[J]体育与科学,2014(05)

[7]周涛,张凤华,苏振南.论我国美英日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体育与科学,2012(04)

猜你喜欢

公共体育供给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资源回收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swot分析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