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研究
——基于广西的调查

2021-09-03许忠裕邓国仙陆涛周静华黎丽菊黄若琪林树恒

热带农业科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农科院农业产业问卷

许忠裕 邓国仙 陆涛 周静华 黎丽菊 黄若琪 林树恒

(1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广西南宁 530007;2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广西南宁 530022;3广西中农富玉国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广西玉林 53703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十四五”时期的政策导向[1],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进入“十四五”时期,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农业科技创新的更大支撑,从而将现代科技要素转化为现代农业发展动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发展。

1 重大意义

1.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是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要求

产业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项任务中的重中之重[2],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和基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同时又是国民经济的弱势产业。推进乡村振兴,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迫切需要以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走质量兴农之路,迫切需要以科技创新提升农业发展内涵;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迫切需要以科技创新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赋予了农业科技创新更多、更高的要求。

1.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农业发展也同步转入到以农业现代化建设为主要任务。但农业现代化在“四化同步”中相对滞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等发展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的出路,关键在于科技创新,必须更加重视和依靠农业科技进步,这是一个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

1.3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是激发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战略要求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都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进一步强调要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农业要加速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要以科技创新作为根本途径[3],依靠创新驱动重塑农业竞争新优势[4],通过促进先进科技广泛渗透并融合应用到农业产业各领域[5],培育、激发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2 调查地基本现状与调查统计分析

2.1 调查地基本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产业规模较大,2019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5 498.8亿元,排在全国第十位;其中糖料蔗、蚕桑、园林水果等大宗农产品的产业规模位居全国第一位;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在2019年达到1 388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48.65%[6];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1 45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超5.6万家,家庭农场达1.16万家[7],推进农业现代化科技需求旺盛。近年来,广西持续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对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支撑,特别是在推广良种良法、科技专家下乡、农业科研院所服务园区基地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如科技厅不断加强和创新科技特派员工作机制,在2020—2022年期间拟每年选派5 000名以上乡村科技特派员,以推动科技服务和品种技术下乡[8];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党建+科技+扶贫”三位一体模式向贫困村输出科技,并助其培育发展特色产业[9]。但与此同时,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有关资料数据和黄永清等[10]的研究显示,2019年广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48%以上,与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还有10.5个百分点的差距,在“十四五”时期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还需要更大的科技供给。王田月等[11]研究显示,截至2018年,广西区、市、县三级农业科学研究院(校)所等建立了19个创新团队,其中涵盖23个产业。

2.2 调查问卷设计及样本采集

农业科技在乡村振兴中的最直接应用主体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本研究针对广西乡村振兴中的农业科技创新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在问卷调查中,分别选取桂中地区的来宾市、桂东地区的贺州市、桂南地区的钦州市、桂西地区的百色市、桂北地区的桂林市等5个地级市,每个地级市发放10份问卷,以减少结果误差;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问卷发放,选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作为调查样本。

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数字1~5分别表示“非常不认同”“不认同”“一般”“认同”“非常认同”。本问卷使用现场调查方式,问卷对象主要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业主和农民。一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共收回50份,其中有效问卷47份,问卷有效率为94%,符合样本标准。问卷内容见表1,样本信息见表2。

表1 调查问卷涉及的因素

表2 样本信息

2.3 建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本研究通过使用SPSS 17.0分析软件对调查问卷样本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见表3。KMO值为0.493,表示比较适合作因子分析,而且Bartlett球形度检验对应的p值为0.000,小于显著水平0.05,表示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适合作因子分析。以主成分分析法强制提取6个因子(λ>1),累积方差贡献率为75.389%,因此提取前6个因子作为主因子,说明探索性因子分析结果优良。通过表3可知,因子分析的变量共同度都非常高,表明变量中的大部分信息均能够被因子所提取,说明因子分析的结果是有效的。

由表4可知,主成分1相关度最高的是“农科院(所)科技培训”,主成分2相关度最高的是“优良品种”,主成分3相关度最高的是“农业科技对增产增收起到了作用”,主成分4相关度最高的是“农业科技给了我脱贫致富的信心”,主成分5相关度最高的是“农业科技效果好,会选择持续推广应用”,主成分6相关度最高的是“党建引领”。综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对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的综合评价主要在农科院所科技培训、优良品种、农业科技对增产增收的作用、农业科技给脱贫致富的信心、农业科技应用后的实际效果、党建引领作用发挥等方面。因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加强广西农业科技创新支撑,应根据基层实际所需,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对农业科技的期盼与关注,抓住重点、找准突破、提出策略。

表3 公因子方差表

3 对策建议

3.1 强化农业科技的示范引领

中国经济发展的根本依靠是科技进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经越发明显。在农业生产活动中推广应用新型生产技术,能够使农业产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并能起到增产增效增收的作用[12]。要进一步发挥农业科技在促进农业生产中效果好、作用明显的优势,建立以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业产业链为主线、以各类农业示范基地和园区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以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引领农业科技推广示范,推动形成农业全产业链各创新主体协同创新的局面[13]。特别是要依靠先进生物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现代化农业科技,将其深度和广泛应用到配方施肥、省力化种养、绿色防控、选育优良品种等方面,促进农业精准化、高效化发展,在提升农业生产率的同时达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效果,在保障农产品数量的同时实现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的提升。

3.2 发挥农科院(所)的纽带作用

农科院(所)是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成分,在农业产业的科技创新支撑中属于不可或缺的科研力量[14]。农科院(所)担负着农业生产中新品种选育、防虫防害、生物技术研发等环节的技术支撑,也是现代农业体系中产业技术的重要基元。本研究显示,农科院所对企业、农户、园区基地的科技培训和科技服务在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进一步发挥农科院(所)的纽带作用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的关键,要鼓励农业科研和推广部门与涉农企业、合作社在科技创新、共建平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和农业生产有效结合,增强农业科研和推广部门科技服务输出的精准性,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生产一线转化应用。

表4 旋转后成分矩阵表

3.3 推进“党建+”的模式创新

本研究指出,“党建+”在引领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方面发挥明显作用。通过“党建+”的方式,能为农业科技创新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是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破解难题的根本途径[15]。在聚焦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瓶颈问题时,通过进一步推进“党建+”的模式创新,整合全区农业科研院所体系和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科技资源及人才力量,有助于实现精准协同发力。此外,要通过持续创新“党建+”科技服务活动载体和模式,推动农业科研和推广部门以多种形式走进农业生产一线,走出以“党建+”为引领、以农科院所为载体、以科技服务为手段的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之路。

猜你喜欢

农科院农业产业问卷
科技创新结硕果
——云南省农科院发布110个杧果新品种
安徽农科院研发新型野外阳光型人工气候室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广西农科院甘蔗所新品种
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
——张润清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