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频弹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2021-09-02杨丽萍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网络素养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作为网络视频衍生物的弹幕,其兴起与发展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弹幕内容冲击主体价值观念、弹幕形式弱化批判精神以及弹幕互动机制引发公众话语偏颇。究其根源,主观上源于思政课教师思政素养有待提升、思政教育模式落后,客观上源于法律法规尚未完善、思政平臺疏于监督治理,应建设思政队伍、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治理网络思政平台。

关键词:网络视频弹幕;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素养;主客体对话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1)06-109-04

2021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1]互联网的发展为长、短视频的兴起繁荣创造了条件。作为互联网视频内容的衍生物,视频弹幕也得到快速发展。大学生在校期间是其思想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受视频弹幕的负面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挑战。

一、视频弹幕问题及其负面影响

(一)弹幕内容冲击主体原有价值观

根据人民网等媒体的相关统计,目前国内最大的弹幕视频网站哔哩哔哩,简称B站(bilibili)活跃用户超过1.5亿,日均视频播放量超1亿。B站的年轻化特征显著,其中年龄在24岁以下的用户占比约76%,以大学生、中学生等青年群体为主,并覆盖了约50%以上的城镇年轻网民。[2]在网络视频弹幕中,大学生群体既是网络视频弹幕的发送者、输出者,也是观看者、接收者,是网络视频弹幕的主体,深受视频弹幕内容的影响。

网络视频弹幕内容具有多元化特点。网络视频种类繁多,有影视类、剪辑类、歌曲类、广告类等,其中既存在积极、正向的价值观,例如最近的热播剧《觉醒年代》,当播放至青年学生举起旗子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时,视频便会弹出“吾辈应该珍爱自己现在的国家”“铭记历史!振兴中华!”的弹幕,向青年大学生传递爱国向上的价值观念。但是,弹幕也隐藏着消极、低俗甚至敌对的价值观念。视频弹幕参与门槛低,人人皆可将自己的想法、观点、态度等以弹幕的形式展示出来,多元多样、纷繁复杂的价值观未经辨别分类便汹涌而至。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辨别是非、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消极低俗的弹幕内容对大学生群体会产生负面影响。

(二)弹幕形式弱化批判精神

弹幕的设置为视频观众提供了相互交流的场所,其功能更多的是沟通与互动。视频观众之间的弹幕互动应是思想上的共鸣、情感上的共情,能够激发大学生的语言想象力、创造力,也能够映射出当代大学生在文化、心理以及交流上的多样诉求。文化需要兼容并包,新时代文化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以激发活力,弹幕文化在异彩纷呈的文化中也应该拥有一席之地。但是,视频弹幕作为新生事物,在发展壮大过程中,难免出现诸多问题。

网络视频弹幕形式具有碎片化特点。弹幕常常以文字、符号、图片等形式出现,一般是几个或十几个字符。视频弹幕往往源自于观众的第一感受和当时内心灵感的迸发,片刻的灵感以及有限的字符就决定了弹幕无法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再发出。例如,当视频中有出现搞笑镜头时,便会出现满屏的“233333”即“啊哈哈哈哈哈”意思,若是视频主人公有一些非凡的技能展示时,屏幕就会被“666”所覆盖,弹幕语言呈现出短平快的特点。这些方便快捷、通俗易懂的弹幕语言不需要视频观众深入思考即可发送。长期发送碎片化弹幕致使大学生群体失去对事件的深度思考,对事情的理解浮于表面,弱化了大学生的批判精神。

(三)弹幕互动机制引发公众话语偏颇

在互联网平台,视频软件日益增加,观看弹幕、发表弹幕的人群与日俱增,现如今这种观影与表达观点并存的模式更能得到观众的认可,人们往往借助弹幕这一形式来表达自我、寄托情感。与传统的大荧幕不同,在视频弹幕中,不同时空的观众都能留下自己感受,在弹幕滚动中,观众既能看到与自己观点一致的弹幕,产生共鸣,也会看到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不同观众留下的弹幕就形成了弹幕的互动机制。网络视频弹幕互动机制的弊端主要表现为互动假象。

在网络视频弹幕中,存在着大量关于视频内容的讨论,有点赞的,开怀大笑的,还有一些认真点评视频剧情或者人物的,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然而在这热闹的背后是互动的假象。每个人只是在此时此刻留下了自己的感受和意见,在此之前的评论弹幕可能是昨天亦可能是去年留下的,我们所看到的互动只是此时的“我”与前人的单向互动,并不是所谓的“交流”。“人们不愿意被孤立,或者很难在公众场合公然反对大多数人的意见,个体从而被大多数人的意见所左右。”[3]一方的沉默使得另一方的增势更猛,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了一方越来越强而另一方越来越弱的螺旋式发展过程。[4]在这种沉默的螺旋式视频弹幕环境中,掌握话语权的一方会引领话语方向,造成公众话语偏颇。

二、视频弹幕问题归因

(一)网上思政教育素养有待提升

青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思政课教师精心引导和栽培。缺少思政素养的思政课教师就像无水之源、无土之木,自己没有充分的养料供给,就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想教育内容。视频弹幕问题的复杂性、隐蔽性以及主体参与、传播的广泛性,都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网络视频弹幕问题复杂多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而思政课教师并未像视频平台一样占领网络思想阵地。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思政课教师远离网络素养欠佳,对于如何运用弹幕新工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不熟练,不知道如何运用现代技术输出自己的知识;另一方面,部分具备基本网络操作技能的思政课教师将授课重点放在线下思想政治教育上,对线上思想政治教育并不重视,对其重要性更是不了解。

(二)线下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有待创新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多元统一的课程。教师与学生常处于课堂之中,一学期、一学年甚至到毕业时都未能前往纪念馆、博物馆参观或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思政课偏重理论传授,思政课教师向学生讲授的多为理论知识,学生也同样只知认知学习,考取高分,也即理论的学习不是为了实践,不是为现实问题服务的,因此,理论学习之后学生的思想仍然是空洞的,行动依然是未被矫正的。新时代大学生迫切需要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而在学校课堂中,由于缺少对思政课的兴趣,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往往没有在课堂中得到塑造。在网络视频弹幕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大学生群体缺乏应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难免会迷失方向。

(三)网络平台思政教育治理有待加强

网络视频平台作为企业,其宗旨就是获取最大的利润,企业的趋利性决定了互联网平台总是把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引入流量、吸引用户上。为了获取流量,视频弹幕平台会尽可能调动视频用户的活跃度,会对用户的言论呈现最大的“包容性”以防用户流失,平台甚至会将未经证实的言论和信息广泛传播,以引起用户广泛讨论。如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各路媒体在未查明事实的情况下,肆意转发、随意揣测,致使受害司机被恶意攻击。

加大视频弹幕治理力度要求平台对含有色情、暴力、恐怖、人身攻击的用户从重处理甚至封号,也要求企业必须严格把控信息的转发,防止不实信息随意流传。对弹幕发送者从重处理势必会流失流量、降低热度,平台并不愿意看到这种结果。在信息爆炸时代,各类信息层出不穷,互联网监管机构只需监管重点信息平台即可治理网络乱象的时代已经不复存在。此外,平台作为企业,并不像公检法机构一样拥有执法权,对于视频弹幕用户的违规发言,只能给予警告或者封号处理;对于违法发言,企业也只能发挥中介作用,将用户交由公安机关处理。因此,企业在用户面前无法形成威慑力,视频弹幕平台治理任重道远。

三、视频弹幕问题的应对方法

(一)加快网络思政教育队伍建设

1.创新教师教学理念

青年大学生的思想与行为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应做出改变。教师要具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不仅要善于总结经验,加深对教学理念的理解,而且要立足实际,将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只是在课堂中才需要,仅凭课堂也不能解决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在良莠不齐的弹幕环境中,更需要思政课教师承担责任与使命,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统一,将思政课堂延伸到網络大平台。

2.提升教师对视频弹幕的认知

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将课本中的内容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将思政课堂延伸到视频弹幕平台,将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思政理论传递给大学生。然而,部分思政课教师未能熟练掌握视频弹幕操作技能,致使他们难以深入了解网络视频弹幕,无法深入挖掘视频弹幕中的思政元素,也很难及时发现视频弹幕中存在的问题,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网络视频弹幕作为新生事物,具有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对于大学生群体所喜爱的视频弹幕,思政课教师可通过疏导的方式将视频为己所用,寓教于乐,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工具。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1.优化主客体对话机制

传统教学理论无法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在网络这个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中,“凡是主动履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职能,自觉实施和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凡是忽视和放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并受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网络教育活动辐射和影响的,就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5]思政课教师需要承担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因此,需要与网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实现对话。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课堂内外都应当是教学相长、相互平等、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关系。

2.引入网络视频弹幕

网络视频弹幕是一把双刃剑,面对视频弹幕带来的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作为思政课教师既不能因噎废食、全盘否定,也不能选择忽视、听之任之。应将网络视频弹幕融入高校思政课,打造学生喜爱的新型弹幕课堂,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视频弹幕具有互动性、时效性、趣味性特点,弹幕课堂具有互动性,可以打破时空界限,搭建师生沟通、互动的桥梁,为那些想要发言却羞于发言的同学提供一个与老师沟通的新途径。弹幕课堂具有时效性,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时、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最新咨询传递至受教育者。弹幕课堂具有趣味性,能够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思政课堂的参与度、满意度。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要注意到课堂弹幕并不是课堂的主流内容,只能作为开展课堂的辅助工具。

(三)强化网络平台治理

1.健全平台审核机制

共建风清气正的绿色网络空间,网络平台承担着不可或缺的责任。平台作为企业,具有双重身份,除了作为商家以获取利润外,还拥有大众传播媒体的身份,具有传递正确信息、传播正能量的社会责任。网络视频弹幕问题频出,作为平台责无旁贷,应承担起社会责任。一方面,平台可通过落实黑名单制度规范视频秩序。如在视频播放时,用户在视频中多次出现违规弹幕,情节较轻的可发送系统消息给予警告处理,情节严重或者拒不改正的用户则被拉入黑名单。认真建立并严格落实弹幕黑名单制度,有利于在网络空间形成震慑作用,约束弹幕用户的网络行为。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可通过培养意见领袖引导网络舆论风向。在视频弹幕中,常存在一些活跃程度较高的账号,例如官方账号、网络大V等。

2.展开网络道德教育

高校须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发挥“防火墙”的作用。弹幕乱象的治理不能仅仅依靠强制力量或者技术手段,还需采取网络德育手段,使其将网络规范行为内化于心。由于大学生是视频弹幕的主要观看者和接收者,学校应当将网德教育的重点放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不良信息自觉抵制的意识和能力上,以避免不良视频弹幕信息对大学生产生的危害,教育大学生群体做到不偏听偏信、不沉溺网络,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大学生自觉遵守网络秩序和规范,不发表过激言论,不随意传播虚假不实或未经核实的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1-02-03)[2021-05-17]http://cnnic.cn/gywm/ xwzx/rdxw/20172017_7084/202102/t20210203_71364.htm.

[2]陈维龙.5G赋能智能媒体技术在弹幕视频中的体系创新与价值引领[J].未来传播,2020,27(2):116-123.

[3](德)伊丽莎白·诺尔-诺依曼.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M].董璐,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33.

[4]达夫.金科玉律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1:218.

[5]骆郁廷.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2):1-7.

On the Influence of Screen Bullet to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y and Values Education and its Counter Measures

YANG Li-ping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2, China)

Abstract: As a derivative of Internet videos, screen bullets, with its content impacting the social core values, its forms weakening people's critical spirit and its interactive mechanism triggering biased public opinions, have brought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challenges for ideology and values education. Subjectively, this phenomenon is due to the lack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teachers of ideology and values education and the out- of- date education mode. Objectively, it is because of the incomplete legal system and insufficient supervision on the platforms. Therefore, we need to construct a qualified faculty team, innovate the educational mode and administer the network platform.

Key words: Screen Bullets of Internet Videos; Ideology and Values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Interactions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收稿日期:2021-07-09

作者簡介:杨丽萍(1996),女,安徽阜阳人,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此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研究”(2020MYB047)的部分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网络素养思想政治教育
中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途径
医学生网络素养与网络依赖实证研究
传媒类院校大学生网络素养现状与教育对策研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媒介素养视野下的魏则西事件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