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扎根理论的农民工阅读推广影响因素探究*

2021-09-01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范畴编码农民工

安 娜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佛山 528300)

1 引言

2020年6月,54岁湖北农民工吴桂春先生写给东莞图书馆的一则离别留言:“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这则留言让无数网友深受感动,并引发网友热议,中国图书馆界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体现了现代图书馆事业的人文关怀和平等精神。那么关于农民工的阅读推广是否也同样得到图书馆学界和业界的关注呢?通过CNKI查阅文献,时间不限,发现有关“阅读推广与农民工”的研究论文仅有19篇,说明对于“阅读推广与农民工”方面的研究还远远不够。当前,农民工总人数约3亿,是我国改革开放、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力量[1]。因为农民工特殊的工作环境和知识文化水平的限制,导致该类群体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时候处于劣势地位,亟需政府和社会进一步给予关注和帮扶。笔者以佛山顺德三家大型家电制造业的农民工群体为研究范本,拟基于扎根理论采用实证案例分析和相关研究,构建影响农民工阅读推广的因素模型,并基于此制定出可行的对策和方法,以期为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民工的阅读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

2 研究方法与访谈资料收集

2.1 研究方法

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由格拉斯和斯特劳斯两位学者共同研究出的一种实证研究方法,包括问题界定、资料收集、编码、理论构建等过程[2]。本文利用扎根理论对农民工群体以实地访谈、电话访谈、微信访谈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深度访谈和原始数据收集。然后对原始数据进行三级编码,构建农民工阅读推广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对收集到的原始语句持续进行比较分析,不断提炼新范畴以修正现有理论,直到没有新范畴出现,则该模型通过检验[3]。

2.2 访谈资料收集

顺德区是佛山市五个行政辖区之一,“2020中国百强区第4名”,是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世界美食之都”,享有“广东银行”等美誉。也是全国重要的家电、家具、燃气具和日用品生产基地。本文以顺德海信科龙、格兰仕以及万和三大企业中的216名农民工群体为研究范本,通过开放式访谈获取农民工阅读方面的第一手数据资料,运用扎根理论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炼,构建农民工阅读推广影响因素模型,并基于此制定出可行的对策和方法。

为了获取农民工最真实的访谈资料,研究者应尽量站在受访者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与受访者建立信任合作关系以获取受访者真实的想法[4]。访谈对象包括:一线生产车间的工人、组长、班长、段长、车间主任、质检部工人、主管、工艺部工人、主管、仓库管理员、配送工、设备维修工等。其中,男性134名,女性82名; 20-30岁的87人,31-40岁的109人;41-50岁的20人。国家统计局将1980年及以后出生的农民工定义为新生代农民工,即新生代农民工占本次访谈的主体地位。通过调查发现农民工群体整体学历偏低,初中以下19人、初中学历85人、高中学历62人,中专36人,大专12,本科2人;初级技工93人,中级技工85人,高级技工17人,另有21人无技术职称。本次访谈综合不同学历层面、年龄层面、经历层面、专业技能、个性心理等因素,实现研究主体的多元化,具有一定代表性。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性的聚焦问题,访谈问题包括:①您喜欢阅读吗?②工作之余会抽空看看书吗?③工厂里有图书资料室吗,里面的藏书多吗,有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吗?④工厂附近有图书馆吗,您去过吗?⑤您参加过图书馆开展的阅读推广活动吗?⑥您希望能参加什么样的读书活动呢?每人每次访谈大约20分钟。数据采集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20年6-8月,主要对海信科龙和格兰仕两家企业的159位受访者进行深度访谈。第二阶段为2020年9-10月,通过对万和的52位受访者进行访谈,对第一阶段形成的范畴和逻辑关系进行饱和度检验。在整个访谈中有5位访谈者受访失败,其中有1位因为工作岗位变动不方便接受访谈,有两位出差,另外有两位离职,因此本次访谈的最终人数为211人。

3 范畴提炼和模型构建

3.1 初始编码

初始编码必须忠实原始资料,是将原始访谈资料进行梳理、分解,将关键信息筛选出来赋予概念化标签的过程[5]。笔者通过将原始资料进行分解、逐级缩编、提炼,共获得原始语句832条。在这些原始语句中有部分概念是交叉或重复的,因此在初始编码中进行了提炼、分类,最终筛选出6个概念类属,从而构建起本研究的初始编码范畴体系,如表1所示(限于篇幅,初始概念和范畴展示只选取了部分语句)。

表1 访谈资料初始编码示例

3.2 主轴编码

在初始编码的基础上进行合并归纳,获得更高层次的主范畴。通过以上步骤,对上述6个初始编码的内涵和逻辑关系进行归类,提炼出3个主范畴: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各主范畴编码、对应范畴以及范畴内涵见表2。

3.3 选择式编码

选择式编码是扎根理论实施的第3个步骤,通过不断挖掘主轴编码形成主范畴,再从主范畴中提炼出整个环节的核心范畴,并以“故事线”的形式将各种关联变量纳入到简明紧致的理论模型中去[6]。通过逐级编码发现,各主范畴都是围绕 “农民工阅读推广”因素展开,所以将“农民工阅读推广”定义为核心范畴。具体典型关系结构如表3所示。

表2 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范畴

表3 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

4 模型构建与机理阐释

4.1 模型构建

通过三级编码和“故事线”可以看出,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3个主范畴对农民工阅读推广存在显著影响。根据选择式编码产生的典型关系结构,构建影响农民工阅读推广影响因素模型(见图1)。该模型中个体因素是影响农民工阅读推广的驱动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农民工阅读推广的保障因素、社会因素是影响民工阅读推广的主导因素。

图1 基于扎根理论的农民工阅读推广影响因素模型

4.2 理论饱和度检验

本研究利用第二阶段52份深度访谈资料进行饱和度检验,没有提炼出新的范畴,也没有衍生出新的概念,说明此次编码的信度良好,与农民工阅读推广影响因素模型相吻合,说明本研究模型通过了理论饱和度的检验。

4.3 机理阐释

农民工阅读推广影响因素可归结为3个主范畴: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由此可发展出3个基本命题。

基本命题1:个人因素是影响农民工阅读推广的驱动因素

个人因素是影响农民工阅读推广的驱动因素,主要通过2条影响路径发挥作用:①个人认知可正、负向影响农民工阅读推广。伴随工业产业的快速升级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新生代的农民工其实非常向往城市,他们非常渴望融入城市,享受市民待遇。新生代农民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获取更好的生活水平,内心渴望提高职业技能水平。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阅读和培训,通过学习可以提升自身的业务素养和技能水平,进而获取更高薪酬的工作岗位,提高生活水平。因此,个人认为阅读对自己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有帮助则正向影响农民工阅读推广。个人不认同阅读对自己有帮助的则负向影响农民工阅读推广。②个人条件负向影响农民工阅读推广。农民工基本上都是住在工厂里的集体宿舍或出租房中,有限的生活空间,没有存放图书的地方,也没有阅读的氛围,不利于阅读推广的实施。

基本命题2:环境因素是影响农民工阅读推广的保障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农民工阅读推广的保障因素,主要通过2条影响路径发挥作用:①精神环境负向影响农民工阅读推广。在信息和网络时代的大潮中,新生代农民工也与网络接触密切,网页、微信、QQ、抖音、快手、微视等早已成为其业余生活的一部分。而这个碎片化的网络阅读更多的是处于娱乐或好奇心理,网络阅读大多止步于浏览,难以进行深度思考。大多数农民工的阅读偏通俗性和娱乐性,如言情小说、《笑话大全》《聊斋志异》《知音》等颇受他们的欢迎。而提升个人认知技术水平类的书籍则很少阅读。在访谈中发现对于技能培训、创业理财、安全常识、法律法规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书籍他们也感兴趣,但受现实环境的限制,以及缺乏有效的阅读指导,导致农民工的阅读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该群体通常是随波逐流,有什么看什么,随意浏览各种信息,甚至沉迷网络游戏。这些都不利于农民工的职业发展,也为社会埋下了一定的安全隐患[7]。②宿舍因素正、负向影响农民工阅读推广。农民工多以体力和时间挣薪酬,多劳多得,经常加班,导致很少有时间学习和阅读。相同境遇的人会产生共鸣,疲惫工作后的空闲,他们在宿舍往往会选择放松性的娱乐消遣活动,即便看书也是娱乐性的书刊,因此负向影响阅读推广。厂区若能为农民工提供住宿环境好一点的宿舍,同时配备一些文化读物,提供一些精神食粮,为阅读提供环境保障,则正向影响农民工阅读推广。

基本命题3:社会因素是影响农民工阅读推广的主导因素

社会因素是影响农民工阅读推广的主导因素,主要通过2条影响路径发挥作用:①社会资源正向影响农民工阅读推广。在国家大力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中,如何缓解公益性文化服务供需矛盾,其有效方法是整合资源,将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社区图书馆以及厂区图书馆充分联合起来,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开放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让更多公共资源回归公众。②社会服务正向影响农民工阅读推广。通过调查发现图书馆与农民工的空间距离和心里距离都比较远,这也说明农民工图书馆意识缺乏是一种客观现实。农民工群体来自农村,对于城市来说是外来人员,对城市生活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普遍偏低,在享受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时候普遍存在自卑心理和抵触心理,[8]因此他们很少去图书馆、博物馆之类的地方。在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加强对农民工的阅读推广,有着广泛和深远的意义。针对农民工群体图书馆要深化和细化阅读推广工作,正面引导其阅读,着重研究阅读推广的内容、形式等。关注农民工的身心健康和他们关注的热点,开展主动服务、送书上门、定制专题讲座等,让阅读走进农民工的生活,真正实现全民大阅读。

5 面向农民工的阅读推广策略

5.1 加强引导,提升农民工阅读知识的认知

农民工缺乏对阅读的认知,以及对阅读获取渠道困难导致农民工的阅读知识贫困。我们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当下农民工缺乏的不是阅读资源,而是阅读知识和阅读意识。如深圳市明确提出超过2万人以上的大型工业区、企业兴建一个农民工图书馆的建设标准。佛山市建立了“邻里图书馆”“职工书屋”;青岛市13处公共图书馆增设了农民工自学阅览室[9]。截止到2019年底,衢州市创办了38家农民工阅读场所[10]。种种资料表明农民工缺乏的不是阅读服务和阅读资源,而是阅读知识的缺失,这也是导致农民工不重视阅读的核心因素。阅读知识是人迈进阅读门槛的引路灯,是阅读自觉形成的重要因素,如果不了解和不理解阅读,就难以主动走进阅读和利用阅读服务[11]。阅读知识贫困的农民工难以形成阅读自觉,因此政府、图书馆以及社会文化机构要引导农民工对阅读知识进行正确的认知,包括对阅读意识、阅读需求的引导,从而促进其阅读习惯的养成和持续。通过广泛的宣传、引导和培训,让农民工确实意识到阅读认知水平对于个人素养、提升技能乃至家庭经济资本增长等有一定的价值。通过引领阅读让农民工内心丰盈踏实,受益进步。这也是破解农民工缺乏阅读的症结所在。

5.2 转变农民工的思想观念,构建阅读精神家园

农民工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社会的和谐发展,文明城市的创建等都需要发掘和发挥农民工的聪明才智,政府和社会要帮助农民工走出精神文化生活的孤岛,强化农民工教育。北京大学王子舟教授的课题组分别对深圳市925名外来务工人员和武汉市495名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农民求知欲还是比较强的,但由于工作关系和低收入导致农民工阅读困难[12]。因此政府和社会有义务让农民工感受社会的关爱和城市的温度,使他们感觉到自己不再是城市的边缘人,改善农民工居住和阅读环境,提高农民工文化素质,让他们认识从阅读中可以掌握劳动技能,可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提高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通过阅读为他们建立精神家园。同时加强舆论引导,借助当地主流媒体正面宣传农民工,不断提升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如对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农民工进行表彰。同时关注农民工的需求,引导农民工积极参与城市文化活动提高农民工素质,缩小农民工与城市居民之间的差距。探索针对农民工阅读推广的有效途径,构建农民工服务体系,把被社会边缘化的农民工群体逐步纳入国家公共服务的轨道和现代化的社会环境中来,使他们在城市中享有市民待遇[13]。同时也希望各类工厂能关注农民工的精神世界,尽可能的为农民工提供优质住宿环境,为农民工群体阅读、学习提供环境保障。

5.3 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开展针对性服务

在访谈的过程中发现有189位农民工表示从未去过图书馆,占访谈人数的89.57%,而经常去图书馆的人数更是寥寥无几,仅22人,占总访谈人数的10.43%。从分析数据来看,农民工阅读意愿较弱,这与其受教育程度和所从事的工作有一定的关系,在阅读方面需要政府和社会进一步引导,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开展针对性服务。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高低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发展。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丰富公共文化资源,加强资源共建共享,将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纳入人才培养范畴,开展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和业务素养。鼓励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在各大型厂区设立图书室或服务点为工厂提供定点服务,并加强宣传和引导以及做好服务点的帮扶工作,给予农民工足够的阅读帮扶和人文关怀。在“互联网+”时代,阅读的载体已不再是单纯的纸质书刊了,“互联网+文化”已逐渐渗透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移动图书馆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具有较强的学习便利性、交互性和移动性,有利于农民工学习和利用资源。因此要加强厂区图书室的电子资源建设、数字阅读区建设,也可以和现有的数字化平台合作,拓宽农民工数字阅读资源的途径。同时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利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如开展读书分享会、图书漂流、技能培训、文化讲座、志愿者服务等活动,普惠农民工。

6 结语

吴桂春先生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引发了社会热议,这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最值得社会关注的弱势群体呼唤推进全民阅读的强烈反响[14]。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特殊群体,为社会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农民工阅读推广任重道远,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文化服务工作的意见》,明确规定“到2020年,全面实现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目标任务[15]。希望在政府的主导下更多公共文化服务能融入农民工的生活,让知识营养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升文化素养。

本研究基于扎根方法,深入一线对农民工阅读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衍生出农民工阅读推广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并探讨了提升农民工阅读推广成效策略,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民工阅读推广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即研究的样本数量、类型以及地域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没有经过大数据的检验。不同地区农民工的阅读推广工作现状不同、推广的资源和服务方式也有所不同,在今后的研究中,需扩大研究样本量,探讨更深层次的研究,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农民工阅读推广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猜你喜欢

范畴编码农民工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生活中的编码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点对点”帮2万名农民工返岗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回路范畴的扩张及其应用
Genome and health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