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学科分析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1-09-01刘盈曦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馆员论文报告

陈 信 杨 婷 刘盈曦

(1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云南昆明 650500;2昆明理工大学图书馆,云南昆明 650504; 3云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云南昆明 650221)

1 引言

学科发展水平是衡量大学整体水平的主要标志[1]。随着教育部学科评估以及“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推进,学科建设在高校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学科的强弱不仅决定着大学在各类榜单中的排名以及能否入围国家各类高等教育建设工程或项目,也极大地影响着大学对各类人才和生源的吸引力,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的影响力。学科分析是学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在为学科评估提供事实和数据、支撑学科建设的科学决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学科分析不仅得到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的重视,也成为不少高校图书馆创新学科服务的重要方式。

高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科研成果数据,对学科分析,特别是对公开文献资源的分析有着天然的优势。近年来,国内一批高校图书馆陆续开展了学科分析(或称“情报分析”“计量分析”“科研评价”“学科竞争力分析”等)的实践,撰写了大量的与学科评估相关的分析报告,积极服务于学校的学科建设,一些高校图书馆由于这方面的出色表现而得到学校领导和相关机构的认可。但是,与学科分析的重要程度和实践发展相比,现有研究对高校图书馆学科分析服务的重要成果——学科分析报告本身的研究很少,对学科分析报告的理论归纳、提炼不足,现有研究主要涉及单馆的经验总结与分析[2][3][4][5][6],多馆/多校的调查与研究[7][8][9][10][11],ESI优势学科或潜力学科的分析、评价和预测[12][13][14][15][16]等,主要基于ESI和InCites数据库进行分析。至于图书馆学科分析报告有哪些类型,以及学科分析过程涉及哪些影响因素等,学界对此探讨甚少。本文结合昆明理工和云南师大图书馆的实践经验,对国内“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分析报告进行了调查研究,尝试回答上述问题。

2 数据来源与分析

2.1 数据来源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国内42所“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网站、百度搜索引擎、微信、QQ和电话咨询相关馆员。笔者首先逐一浏览42所“双一流”大学图书馆网站有关学科分析报告的数据资料,如果在图书馆网站中找不到相关数据资料,或数据资料不全,则通过百度搜索引擎、微信、QQ或电话咨询相关馆员的方式来获取。百度搜索引擎的关键词为“某某大学图书馆学科分析报告”,数据收集时间为2020年11-12月。本文对所获取的数据资料从编号、图书馆名称、在图书馆网站中有无展示、学科分析报告的网页层级、主要分析维度以及备注等方面进行编号。限于篇幅,表1只展示北京地区8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学科分析报告在图书馆主页的展示情况。

表1 我国42所“双一流”大学图书馆学科分析报告网站展示情况(部分高校)

2.2 数据分析

从调查来看,在42所双一流大学的图书馆中,有13所高校图书馆的学科分析报告没有在图书馆的网站上展示(图书馆网站中没有学科分析报告相关资料),占比高达31%,包括一些在学科分析实践方面做得很好的图书馆,如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这一调研结果印证了已有研究,即部分“高校图书馆对科研评价工作的宣传”[17]有待加强。

学科分析服务在网页中的层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项服务在高校图书馆中的重要性,多数高校图书馆将其置于二级页面,少数置于三级、甚至四级页面。对于学科分析报告在图书馆网站中的所属版块,笔者调查发现综合类院校的图书馆一般有专门的“学科服务”模块,而绝大部分理工类院校的图书馆一般设置“情报服务”模块下。

从对科研数据的加工程度来看,学科分析报告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数据展示型。即学科分析报告中的数据直接从数据库中提取出来,只是做了简单的归类处理,没有做相应的分析,如《本校ESI论文收录》《本校热点论文和高被引论文》等报告即属此类。二是简单分析型。学科分析报告中对一些基础指标,如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力,科研项目、科研平台和科研获奖等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ESI学科动态》、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ESI国际学科排名》。三是深入挖掘型。基于多维数据、采用复杂的计量工具、对标相关机构,从学科的角度深入挖掘优势学科、潜力学科和院系贡献度等,探知学科发展现状和竞争力,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学科竞争力分析报告——数学》。

三种类型的学科分析报告各有优缺点,数据展示型的学科分析报告简单直观、直接用数据说话,但难以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学科问题;简单分析型的学科分析报告描述学科现象清晰直观、一目了然,但对学科发展态势的分析深度不足;而深入挖掘型的学科分析报告则试图洞悉学科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但需要更多学科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除了按数据加工程度将学科分析报告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还可以按学科的数量,将学科分析报告分为综合型(多学科或学院)和单一型(一个学科或学院)。此外,学科分析报告涉及众多的指标分析,这些指标按不同的标准也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如简单指标与复杂指标、基础指标与创新指标等。

3 学科分析报告的影响因素

为深入了解目前国内学科分析报告的影响因素,笔者通过面对面、电话、微信和QQ等访谈方式咨询了国内一些在学科分析方面走在前列的图书馆及其馆员,根据对访谈结果的梳理、个人经验以及相关文本资料的解读与分析,笔者将学科分析报告的影响因素分为四个方面:国家层面——科研评价政策变化;学校层面——学科发展、学科分类、校领导的关注度;图书馆层面——重视程度、人员配置、营销意识;个人层面——时间分配、经验、技能。

3.1 国家层面——科研评价政策变化

近年来,为扭转学术评价的不良倾向,改进学术评价体系,科技部等部门连续下发了《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18]《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19]《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20]等文件,要求各高校“按照正确的导向引领学术文化建设,不发布SCI论文相关指标、ESI指标的排行”。2020年11月,教育部最新公布的《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也明确提出要“淡化论文收录数、引用率、奖项数等数量指标”,对高校的学科分析服务产生了直接且重要的影响,一些高校直接调整了原有的科研绩效评价体系,对SCI/SSCI论文的重视程度降低,一位学科分析馆员预测“今后我们学校老师写论文的动力将减弱、SCI/SSCI论文数量可能会因此减少”。一些图书馆也据此“淡化”了以学术评价为核心的学科分析服务,如有的图书馆将原有的学科分析馆员调整到其它部门,在图书馆网站中撤出或收缩该项服务。

3.2 学校层面——学科发展、学科分类、校领导的关注度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主要分为综合类、理工、农林、医药、语言、师范、财经、政法、体育、军事、民族、艺术等类型。大多数学科分析报告侧重于对理工农医类学科,即ESI学科潜力学科和优势学科以及ESI论文收录情况(被ESI收录的SCI/SSCI中ARTICLE和REVIEW论文)进行分析,对人文社科类学科(多为中文论文)分析不足。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中文论文难以放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在“双一流”背景下显得不够“国际化”;二是中文论文数据库统计分析功能不够丰富,缺乏各机构/学科/学者间的比较、排行、趋势分析。近年来,教育部显然也意识到中文期刊和论文在科研评价中不受重视这一现象,因此在《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要求“国内期刊要有一定比例”[21],这一要求对高校图书馆今后开展学科分析服务将会产生重要影响,中文期刊和论文将会更多地纳入到分析范畴。

学科分析中另一个难题是学科分类,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自英国哲学家培根(F.Bacon)提出知识分类思想以来(根据记忆、想象、理性三种思维能力将人类知识分为历史、诗歌与哲学三大类),对知识和学科的分类一直是图书情报界的重要研究内容,国内外图书情报界先后研制DDC,UCD,CLC等,以解决人类知识组织和学科分类问题。但由于学科知识的关联性,每一种学科分类的标准不尽相同,因此,每一种学科分类方法的适用性也不相同,如ESI按期刊将全部学科分为22个大类,我国教育部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则将所有学科分为13个门类[22]。为适应本校的学科发展现状,在做学科分析时需要将这些分类体系与本校学科之间建立映射关系,以准确评估本校学科的发展态势,正如一位有经验的学科分析馆员所说的“学科分类与映射在学科分析中绕不过去”。

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关注度亦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如果校领导以及相关部门不关注图书馆开展的学科分析及其分析报告,那么图书馆的学科分析报告做得再好也是“自娱自乐”,对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评价并无实质性帮助,甚至有可能最后只是浪费图书馆的人力和物力资源。一般来说,就学校层面而言,分管科研的校领导或校领导本身关注科研、学校科研处、学科规划办等职能部门,这些领导和相关部门很有可能对图书馆所做的学科分析报告感兴趣。当然,要引起校领导以及相关职能部分的关注,图书馆在把学科分析报告做好,也要主动出击,把学科分析报告宣传出去。

3.3 图书馆层面——重视程度、人员配置、营销意识

重视程度。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图书馆要想得到学校的重视,必须积极主动地融合到学校学科建设中来,为学校学科发展建设和规划贡献力量。国内一些图书馆高度重视为学科建设服务,为学校和学院提供有洞见的学科分析报告(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复旦大学图书馆),而一些图书馆则显得重视不够,在学科分析报告中体现为以呈现数据、简单分析为主,而有些图书馆并未开展相关的学科服务。

人员配置。做学科分析报告需要消耗馆员大量的时间,据笔者的调研和个人经验来看,学校二级机构和论文作者的单位书写不规范及作者姓名书写方式是数据清理工作的最大难题。学术论文中存在教师不写院系,同一院系不同写法,院系更名、拆分、合并,中文重名、英文重名、同一作者英文名不同写法等问题,虽然可以借助于算法和软件(如科睿唯安的Derwent Data Analyzer分析软件可以进行二级单位识别),但仍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由于重视程度不同,不同的高校图书馆在学科分析的人员配置方面也不尽相同,如有的高校图书馆会配置6-7位专职馆员专门开展学科分析服务,有的高校图书馆则只配置1位馆员、且是兼职从事学科分析服务。

营销意识。国际著名的图书馆营销专家Gupta提出“图书馆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在营销”(Everything is Marketing)[23],按笔者的理解,Gupta的意思是指图书馆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或多或少的与利益相关者发生某种关系,而发生关系的过程即是图书馆直接或间接营销其资源与服务的过程,图书馆开展的学科分析服务同样如此。学科分析的过程往往伴随着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院系教师的沟通与交流,是图书馆向这些利益相关者展示其专业知识和科研文献资源的绝好机会。前述分析中近三成的“双一流”大学图书馆没有在网站中展示其学科分析报告,原因之一即是营销理念的缺失。图书馆网站一直以来都是图书馆向大学师生营销其资源与服务的重要窗口,特别是对于较少涉足图书馆物理空间、而又对高校图书馆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的院系教师和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图书馆网站可能是其了解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唯一窗口。但是,如果图书馆没有在网站中展示其服务(如学科分析服务),则有可能错失与这些利益相关者(包括业界同行)合作的机会,也就错失了提升图书馆地位与影响力的机会,而地位与影响力一直以来都是图书馆所渴求的。

3.4 个人层面——时间、经验、技能

时间方面,学科分析需要馆员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重复性地数据清洗工作,需要馆员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一位学科馆员的话来说,就是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对于专职馆员来说这是理所当然,而对于兼职馆员来说,就需要合理分配个人时间,为保证学科分析报告的质量,需要在这方面分配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经验方面,有经验的馆员会主动跟学校职能部门和院系沟通,并做适当地宣传推广,根据学校学科建设与评估的需要合理设置指标体系,在学科分析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有经验的馆员会邀请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学科和科研团队,设计复杂的指标体系,对学科发展态势和趋势进行深层次、精准化分析。

技能方面,需要掌握EXCEL和SPSS基本的数据分析、图表绘制等技能,对相关数据库,如WOS、ESI、InCites的统计分析功能熟练操作,对常见的知识图谱软件,如Tableau、CiteSpace、VOSviewer、图表秀等,能够实现关键词词频分析和关键词共现网络的可视化呈现,增加学科分析报告的可读性和吸引力,体现图书馆馆员在学科分析过程中的专业性。

4 结语

创新与转型一直是近年来图书馆发展的主题。在传统服务和基础服务渐趋成熟的情况下,如何围绕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创新服务方式从而实现转型升级一直是高校图书馆追求的目标,学科分析服务是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涌现的众多创新服务之一,也是传统学科服务与情报服务的拓展与深化。本文结合昆明理工和云南师大图书馆的实践经验,对国内“双一流”大学图书馆的学科分析报告进行了调查研究,将学科分析报告划分为数据展示型、简单分析型和深入挖掘型三种类型,同时将学科分析报告影响因素划分四个方面,即国家层面、学校层面、图书馆层面和个人层面,期望对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分析服务有所借鉴与启示。

本文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于:一是获取的学科分析报告的样本数量有限,从而影响了对学科分析报告更全面深入地分析,今后需要收集更多的学科分析报告。二是确定的影响因素有限且没有对其进行排序,今后需要探索更多的影响因素,如分析工具(及相关数据库)的配置、馆员个人的兴趣等,并对其进行量化分析。

猜你喜欢

馆员论文报告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国外图书馆新馆员入职培训的特征及趋势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报告
报告
报告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