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代嘉靖倭乱之后浙江总兵考略
——《明代职官年表》《浙江军事志》补正

2021-09-01夏志刚

关键词:都督万历浙江

夏志刚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舟山 316021)

明代的倭寇问题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嘉靖三十一年之后最为研究者所关注。嘉靖倭乱期间的主战场在浙江、福建、南直隶,这一带均曾是“浙直总兵”或“浙江总兵”的管辖范围。在中外交通史、海防史、倭寇史、海禁史、战争史、海盗史、开放史等相关研究中,“浙江总兵”的考证非常重要。职官年表是历代典章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治史必不可缺的工具书,但编制一部职官年表是令人畏惧的苦差事。虽然各类史料对明代浙江总兵多有述及,却难免疏漏错讹,即使堪称20世纪以来重要的历史工具书——张德信所编《明代职官年表》[1]和《浙江军事志》[2]也在所难免。现就张德信所编《明代职官年表》(以下简称“张表”)[3]浙江总兵部分予以校勘及补遗,并提供一份相对完整的明代历任浙江总兵名单,以飨同好。

一、“张表”嘉靖之前浙江总兵辨误

张德信所编《明代职官年表》之浙江总兵部分,起自正统七年的总督浙江备倭李信,相继有焦宏、谭璟、张骥等41人,其中文臣武将混杂不一,尤以嘉靖之前为最。为免相关学人误入,现就其所列人员逐一讨论如下。

李信,张表记正统七年五月以都指挥使任总督浙江备倭,正统十三年离职。按“正统七年五月己丑,命都指挥使李信总督浙江海道备倭,署都指挥佥事金玉领军听信节制,从靖远伯王骥推选也”所记,[4]李信的官职是总督浙江备倭都指挥,并非浙江总兵,也非浙江都司都指挥,取代的是因“倭寇二千余徒犯大嵩城,杀官军百人,虏三百人,粮四千四百余石,军器无算”而罢职的总督备倭署都指挥佥事陈暹。

焦宏,张表记正统七年六月以户部右侍郎任总督浙江备倭,正统八年正月兼理福建备倭,寻召还。按“正统七年六月壬子,命户部侍郎焦宏往浙江整饬备倭,先是浙江三司奏五月廿二日以后,倭寇二千余人临爵溪千户所城,虽被官军击却,尚潜海岛,兵部宜遣大臣一员往理其事,故有是命”[5],“正统七年秋七月丙寅,敕整饬浙江备倭事户部侍郎焦宏,兼理苏松沿海备倭事”[6],“正统八年春正月,命浙江整饬备倭事户部右侍郎焦宏兼理福建备倭”[7]所记,可见焦宏的任务是代表兵部派往浙江整体谋划备倭,其官职并未发生变化,应不可能出任武职的浙江总兵。

谭璟,张表记正统十四年四月以新宁伯任浙江总兵,十四年六月卒。按“正统十四年夏四月庚申,命崇信伯费钊、刑部右侍郎薛希琏镇守福建,新宁伯谭璟、大理寺右少卿张骥镇守浙江”[8],“正统十四年六月己未,新宁伯谭璟卒,璟滁州人,袭父爵,奉命偕大理寺少卿张骥镇抚浙江,至是卒,讣闻辍视朝一日,赐祭,命有司营葬,子裕嗣”[9]所记,谭璟到浙江的原因应是代表左军都督府镇守浙江,而非浙江总兵。

张骥,张表记正统十四年四月由大理寺右少卿参赞军务任浙江总兵,十四年九月卒。按“正统戊辰(十三年)福建浙江盗起,命骥往抚捕贼,平,命同太监李德、新宁伯谭璟镇守浙江,是岁召还京,行至富阳,得疾卒”所记,[3]大理寺右少卿张骥是文官,不可能出任浙江总兵,实际是来参赞军务的。

轩輗,张表记正统十四年九月由右副都御史、参赞军务任浙江总兵,景泰二年四月改总南粮储。按“正统十四年九月癸巳,升浙江按察司按察使轩輗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奉敕镇守浙江”[10]所记,轩輗应是监察系统的文官,代表都察院在浙江镇守,而非浙江总兵。

张真,张表记正统十四年十一月由都督佥事任浙江总兵,景泰三年十月掌浙江都司事。按“正统十四年十一月命掌浙江都司事署都督佥事张真实授前职,镇守浙江,从太监李德奏请也”[11]所记,张真应是代表左军都督府镇守浙江,同时掌管浙江都司,此时无浙江总兵。

孙原贞,张表记景泰元年三月由兵部左侍郎、参赞军务任浙江总兵,景泰三年六月迁兵部尚书仍镇,十二月改镇福建。按“景泰元年三月丁巳命浙江左布政使孙原贞为兵部左侍郎,参赞军务,时温州余寇未靖,都司调官军二万七千,分委都指挥四人统率会剿,信以师无统纪,令不归一,请敕一人总之,故有是命”所记,[12]可见孙原贞为代表兵部就地参赞军务,而非浙江总兵。

李信,张表记景泰三年十月由都督同知任浙江总兵,天顺元年十一月兼提督海道备倭,天顺四年九月卒。按“景泰三年冬十月庚子,命都督同知李信镇守浙江,都督佥事张真掌浙江都司事,先是,真镇守兼掌司事,信协同镇守,至是分命之,从兵部请也”所记,[13]此镇守仍是代表左军都督府镇守浙江,而无浙江总兵之命。

洪瑛,张表记景泰三年十二月由山东巡抚改浙江总兵,景泰四年六月召还。按“景泰三年十二月辛亥,少保兼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陈循等奏,各处镇守巡抚官为禁盗抚民而设,不可一日无,近调守福建尚书薛希琏于山东、镇守浙江尚书孙原贞于福建、巡抚山东右都御史洪瑛于浙江考察官员,事竣仍回原处镇守,恐缺官日久,乞敕各官就于考察地方镇守为便,从之”[14]所记,洪瑛应为镇守巡抚官,而非浙江总兵。

王政,张表记天顺五年三月由都督同知任浙江总兵,弘治十年离任,原因不明。按“天顺五年三月乙卯,命浙江都指挥同知王政镇守浙江,时镇守都督李信卒,右少监卢永举政可代,故有是命”[15]所记,另据成化《杭州府志》“正统十年由金乡卫指挥使升浙江都指挥佥事,又升指挥同知,寻镇守浙江,卒”,王政与前任李信一样,属于代表左军都督府镇守浙江,非浙江总兵。

二、“张表”嘉靖年间浙直总兵校勘

《明史》记载:“镇守浙江总兵官一人,嘉靖三十四年设,总理浙直海防。三十五年,改镇守浙直。四十二年,改镇守浙江,旧驻定海(今镇海)县,后移驻省城。”[16]即通常所谓的“浙江总兵”还包括前期的“浙直总兵”。

关于浙江总兵的权限或职责,始纂于嘉靖四十一年的《观海卫志·武臣》载:“其总兵都督一员,镇守浙直地方,备御倭寇,保安军民。开府定海县,凡浙直之事,一皆总之,俱得便宜行事。水陆有警,督其属,调度各省沿海军马逐捕,事其重大者,会同抚按及副总兵计议而行。文职自知府而下,武职自参将而下,得施其节制。”[17]嘉靖四十年成志的《宁波府志》也有类似表述:“总兵府都督一人,掌镇守浙直地方、备御倭夷、保安军民之事……凡水路之寇,调度各省沿海军马而逐捕之。凡重大之事会同各巡抚及副总兵议而行之。境内所属知府以下,若参将、守备、把总等官皆得其节制。”[18]总的来说,浙江总兵在不同时间阶段拥有不同权限,主要在浙江、南直隶一带拥有统一调度之权,浙直总兵权限更大。

刘远,张表记嘉靖三十五年任浙直总兵,三月回南京左军都督府带俸,七月革职回卫,无就任时间。按《明世宗实录》载,嘉靖三十四年十一月命南京中府佥书署都督佥事刘远充总兵官,总理浙直海防军务。刘远应为第一任浙直总兵。根据嘉靖三十四年八月督察军情侍郎赵文华陈海防五事中“浙直地势相连互为唇齿,宜设正副总兵官二员,分驻金山、临山”[19]的建议,刘远任上驻地应在金山。

俞大猷,张表记嘉靖三十五年三月任浙直总兵,三十六年三月迁都督同知,三十七年十一月夺职级,三十八年逮,三十九年二月准赎录用。按“兵部尚书许论以江南新场余倭未平上言二事,……将领职任未明,请如各边例,总兵则曰镇守,屯临山,副总兵则曰协守,屯金山”,“兵部奉旨覆议九卿科道条陈御倭事宜,一选武将,海上将官惟卢镗、俞大猷可用,宜贳罪还职,责其后功;浙直总兵刘远未谙水战,宜罢为南京左府带俸,……于是以大猷充镇守总兵,镗充协守副总兵”所记,[20]俞大猷任上驻地应在临山,刘远的罢职原因也可明确。

赵文华,张表记嘉靖三十五年五月由工部尚书兼右副都提督任浙直总兵,十一月加少保回部。据“遣工部右侍郎赵文华祭告海神并察视江南贼情”[21]所记,赵文华是工部侍郎,为文官,非浙江总兵。

卢镗,张表记嘉靖三十八年三月由浙直副总兵署都督佥事迁浙直总兵,三十八年八月革,三十九年二月升二级,四十二年正月革职。按嘉靖三十八年三月“总督浙直福建都御史胡宗宪言,舟山残孽移住柯梅,即其焚巢夜徙,力已穷蹙,小船浮海势易成擒,而总兵俞大猷、参将黎鹏举防御不早,邀击不力,纵之南奔,播害闽广,失机殃民,宜加重治”[22]所记,由于胡宗宪把倭寇南逃的责任都推给了俞大猷,俞大猷革职后卢镗得以升职。卢镗三十八年八月革职缘于“凤阳抚按李遂陈志等各上言,三沙之贼自蹈死地,久困之余,成擒无难,而总兵卢镗师老财费,乃与阴相缔结,资以舟粮,令往江北地方,祸延邻境”,“命革镗职,戴罪任事”[23]。

杨尚英,张表记嘉靖四十二年正月署都督佥事总理浙直,四十三年改浙江总兵,五月革职回卫。按“升协守浙直副总兵署都指挥佥事杨尚英为署都督佥事,充总兵官镇守浙直”[24]和“革浙江总兵杨尚英职回原卫,以给事中邢守庭劾其贪纵故也”[25]记载,杨尚英应为最后一任浙直总兵和首任浙江总兵。明代浙直总兵具体见表1。

三、“张表”嘉靖万历年间浙江总兵校勘

嘉靖四十二年,江南的倭患大致肃清,明廷撤销了统辖浙江、南直隶、福建三省的最高文官“总督浙直福军务兼巡抚浙江都御史”,而负责浙江、南直隶两省最高军务的“浙直总兵”亦遭裁汰。时任兵部尚书的杨博曾上疏,“浙直所设总兵、副总兵官二员。总督既已裁革,总副自难兼制,欲要画地专统,无非责成捍御之意合无。依其所拟,备行浙直巡抚都御史,以后将见任总兵官杨尚英专管浙江一应水陆兵务,副总兵王应麟专管南直隶一应水陆兵务,如遇邻省有警,不分水陆,互相应援,如或自分彼此,观望误事,听各该抚按官指名参究。二官合用敕书,本部另行给换,原敕径自奏缴。”[26]“专管浙江一应水陆兵务”的“浙江总兵”此后遂成定制。

刘显、朱冠,张表记刘显于嘉靖四十三年六月由江南总兵改浙江总兵,四十四年九月夺都督,充为事官暂留镇守,隆庆元年正月降用为事官管事,隆庆四年九月复署都督佥事总兵如故,隆庆五年二月改任贵州,隆庆六年、万历元年无浙江总兵。按隆庆五年二月“升江南副总兵官署都指挥佥事朱冠为署都督佥事,镇守浙江”[27],隆庆六年九月“兵部复浙江抚臣邬琏报截斩经过,浙海倭贼四十一级,请加赏赉赐,琏及副使蒙诏、总兵官朱冠银币有差,余核奏”[28]所记,接任刘显的朱冠为隆庆六年和万历元年的浙江总兵。

李超,张表记万历二年二月由狼山副总兵迁浙江总兵,万历六年在任,离任时间不明。按万历五年三月“命京城内外巡捕署都督佥事王世科佥书南京前军都督府事,以浙江总兵李超代之”[29]所记,李超离任时间和去向已明。

黄应甲,张表记万历七年十月由浙江总兵改任广东总兵,就任时间不明。按李超离任时间和“黄应甲者,不知何许人。隆庆中,以浔梧左参将从俞大猷讨平韦银豹,进秩二等;万历五年屡迁浙江总兵官,改镇广东”[30]所记,黄应甲就任时间应为万历五年三月。

吴国,张表记万历七年十一月由原贵州总兵起改任浙江总兵,万历十年六月革任。按“革浙江总兵官吴国任,悍卒奸民两番倡乱,国未展一筹,而贪残无比,言者劾之,故罢,以胡守仁充总兵官镇守浙江”[31]所记,吴国革任的原因已明。

胡守仁,张表记万历十年六月任总兵官,十一年十二月革任。按“革浙江总兵官胡守仁任,以其贪险凶暴,为兵科给事中张鼎思所劾也”所记,[32]革任原因已明。

王化熙,张表记万历十一年十二月由后军都督府佥书迁浙江总兵,十三年十二月调别用。按十三年十二月“赐浙江总兵官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王化熙母、夫人李氏恤典,化熙者,河南磁州廪生邦植子也,北虏入犯,邦植请身督军,亲冒重围,血战三日死之,事闻赠赙甚厚,化熙承荫,累今官,为母请恤,奉旨准炤例与祭葬”[33]所载,王化熙之父为王邦植,《浙江省军事志》误将王邦植列为浙江总兵。

侯继高,张表记万历十三年十二月由都督佥事迁浙江总兵,廿五年四月改任广东。按马继武廿一年六月得旨镇守浙江,侯继高应为此时离任。根据“造修福船略说”里“万历廿年岁次壬辰,仲夏之吉,钦差镇守浙江等处地方总兵官、后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侯继高识”[34]字样,侯刊刻《全浙兵制考》应为任内所为。又据廿五年四月“命镇守延绥总兵官右都督杜桐以原官挂印镇守宁夏,南京前军都督府佥书朱先充总兵官镇守广东,已先以老病乞休令以新衘致仕,而用浙江总兵侯继高”[35]所载,侯继高顶替朱先前往广东时仍用浙江总兵名号,其离任原因不明。

马继武,张表记万历廿一年六月由南京后军都督府佥书改任浙江总兵,廿一年六月仍留任南京。按万历廿一年六月“先是兵部以马继武镇守浙江,得旨矣。后又以副总兵李应诏材优于武,请易之,不允。于是兵科给事中侯廷佩言,事贵慎始,始之弗确而顾,欲更于既命之后,形会推之,疏显已见之,独非体马继武既经本兵请易,势难仍旧,或简可当冲边大将,彼此更调,务人与地宜,李应诏仍候推补,上用应诏镇浙江而留继武旧任”[36]所载,马继武应该未上任就被提请更易。

李应诏,张表记万历廿一年六月由浙江副总兵迁浙江总兵,廿六年正月改任广西。李应诏的离任时间有误。虽然有万历廿六年正月“调广西总兵童元镇于浙江,调浙江总兵李应诏于广西,各镇守”[37]的命令,但实际上因为浙江方面坚决反对,加之广西北陀壮族民变的发生,童元镇也不能到任,李应诏于万历廿九年仍在任。

童元镇,张表记万历廿六年正月由广西总兵改浙江总兵,廿七年十一月革职充为事官、管总兵事,廿八年五月逮,寻戍边,廿九年至三十三年无浙江总兵。如上,童元镇并未到任。按万历廿九年七月“镇守浙江总兵署都督佥事李应诏、镇守甘肃都督同知张邦奇各佥书都督府事”和《观海卫志》“李承勋,处州人,廿九年任”的记载,李承勋应于万历廿九年七月接任浙江总兵。虽然万历廿九年五月“命防海御倭总兵署都督佥事李承勋镇守贵州”,但万历三十年三月又有“兵部覆议,贵州铜仁苖贼告警,总兵官李遇文称疾不赴,属规避请革其任回卫”,万历廿九年七月“以朝鲜善后事,竣录各官劳绩,命总兵官署都督佥事李承郧准升实授,本兵及文武将吏各升赏有差”,说明李承勋并未赴贵州任或虽赴贵州但旋即转任浙江。李承勋的离任时间不明,但可以肯定于万历三十一年、三十三年在任。普陀山“渡海纪事碑亭”遗存至今,上有“大明万历三十一年癸卯五月,督抚浙江都御史汉阳尹应元视师海上,时总戎都督佥事李承勋简锐士数千以待”记载。万历三十三年八月“浙江总兵官李承勋因言乞罢,下兵部覆议,着照旧供职”[38]。

杨宗业,张表记万历三十四年七月由山东海防副总兵迁浙江总兵,三十七年十月罢职。其实万历四十年六月浙江总兵官杨宗业仍在奏报倭情,“探得日本以三千人入琉球国,执中山王,迁其宗器,宜敕海上严加训练”[39],所以杨宗业很可能继续任职到与王良相交接。因为杨宗业在任,故此张表记李光先万历三十八年八月广西总兵改浙江总兵,为大误。

王良相,张表记万历四十四年四月署都督佥事任浙江总兵,离任时间不明,四十六年至四十八年无浙江总兵。王良相的离任应在天启元年二月,参看明人蒋德璟在其所著《大司寇苏公传》[40]可知,在任职浙江总兵期间,王良相刊刻了《御倭条款》,投书日本德川幕府,就海盗问题与日本德川幕府进行直接交涉。[41]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浙江总兵任职情况见表2。

表2 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浙江总兵任职表补正

四、“张表”天启崇祯年间浙江总兵校勘补遗

浙江总兵年表前期因与抗倭密切相关,资料尚多,后期因明清更替、战乱频仍等原因导致文献散失,尤其崇祯后期总兵人选更替频繁,故殊难爬梳。现将天启、崇祯年间总兵单独列为一节讨论。

何斌臣,张表记为张斌臣,天启元年闰二月由署都督佥事任浙江总兵,离任时间不明,天启二年至五年无浙江总兵。镇海招宝山上的威远城内仍留有“天启五年仲春,镇浙都督山阴何斌臣”所立的“撑半壁天”碑,故应为何斌臣。

郭钦,张表记天启六年二月由巡捕提督改浙江总兵,七年八月改昌平总兵。镇海招宝山也有郭钦于天启七年孟冬立的“擎天鳌柱”碑,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原拟接任郭钦的崔凝秀并未到任。

崔凝秀,张表记天启七年八月由后府佥书改任浙江总兵,七年十月罢职,十一月革职。崔凝秀是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崔呈秀之弟,都属于魏忠贤阉党,被崇祯皇帝清算。

任中英,张表记为任仲英,天启七年十二月由神枢左副将改浙江总兵,于崇祯元年离任。《陕西通志》记其为西安左卫人,“任中英,字卓凡,陕西人,……在任半载,军士咸爱之”[42],“任中英,行七千金之贿而得浙江总兵”[43],任中英应于崇祯元年五月前革任。

杨国栋,张表记崇祯元年五月由山海南口总兵都督佥事改浙江总兵,六月回府。杨国栋原任山东总兵而非山海南口总兵,《明朝档案总汇》内有“崇祯元年五月廿七,山东总兵杨国栋以原官镇守浙江”[44]。因山东海防形势紧张,巡抚孙国祯提出“登莱要地十倍于浙,国栋猷略尤宜于东,仍请留任”,六月即命“新升浙江总兵官杨国栋回府,其员缺另推用”[45]。

王光有,张表记为王光前,崇祯元年七月由都督佥事任浙江总兵,离任时间不明,崇祯二年无浙江总兵。据崇祯二年四月,时任兵部职方司郎中方孔照《特参价帅疏》所言,“总兵王光有冬月拨船取鹿,欲以何为,因此致北洋沙贼杀死官兵一十二名,是否虚实,宜并查勘”[43],王光有于崇祯二年应仍在任。按天启元年三月“援辽诸将……副将王光有等统京营南浙兵……”[46],元年十月“兵部请优升辽将以示鼓舞,加副总兵……王光有各加署都督佥事”[47],天启六年正月“命原任神机营左副将王光有佥书南京后军都督府事”[48],崇祯元年七月镇守浙江的应为王光有,而非王光前。

陈洪范,张表记崇祯三年三月由右都督任浙江总兵,四年十二月改任昌平。陈洪范,字东溟,辽东人,是著名的清廷内应,被称为“活秦桧”。

刘嘉言,张表记崇祯四年十月任浙江总兵,五年见任,离任时间不明。《观海卫志》称其为南京卫指挥。根据天启五年八月贵州总督蔡复一的建议,时任安顺参将的刘嘉言改调内地。[49]据方孔炤《乞沐冗官疏》所载,天启七年八月刘嘉言以参将加升副总兵,崇祯二年二月遭汰仍任参将。其担任浙江总兵,应与崇祯四年四月天津入卫有功,给予照例升赏。[50]

张之斗、马孟骅,张表记张之斗于崇祯五年七月任浙江总兵,离任时间不明,六年至十一年无浙江总兵。按《兵科抄出浙江巡抚喻思恂题本》载,崇祯六年十一月张之斗因剿海盗刘香失利被革。[51]《明朝档案总汇》收有无年月、首尾缺的“为议叙海上擒斩捷功各官员事,歼刘香事,总兵马孟骅、参将张梦征”的奏折[52],据“马孟骅,嘉兴府志,海盐人,工骑射,以世官历升镇浙总兵官,时海寇刘香流突浙闽,三省会剿,孟骅督兵出海,香败死于闽,其父凤以余众诣浙降。镇浙六载,海氛寂然”载,[53]刘香被歼于崇祯八年,足证崇祯七年至十二年的浙江总兵为马孟骅。又据“总兵署,原即西察院,改为参将府,明崇祯二年副总兵马孟骅,仍旧基建今署”载,[54]马孟骅的前职可能是狼山副总兵。

刘镇藩,张表记崇祯十二年九月任浙江总兵,原职、离任时间不明。刘镇藩就任见于时任兵部郎中孙嘉绩的《兵部题推补浙江总兵员稿》[55],原职为“贵州定南三岔地方副总兵、都督佥事”。据《明史》载,崇祯十七年张献忠攻陷成都时,刘镇藩突围后投浣花溪而死。[56]

杜弘域,张表记为杜弘城,崇祯十三年八月任浙江总兵,原职、离任时间不明。《明朝档案总汇》记其于十四年三月,被兵科等衙门都给事中张缙彦等军政拾遗题参“浙江总兵杜弘域不职,奉旨革任,永不叙用”。[57]其原为右军都督府添注佥书,出身将门,“祖杜桐,总兵,履险临危,宣力四镇;叔祖赠少保杜松,勤事三韩,前后血战,功绩昭载;父杜文焕,提督;兄弟杜弘坊”。[58]

蔡弘毅,张表记崇祯十四年三月由署都督佥事任浙江总兵,离任时间不明,十五、十六年无浙江总兵。据给事中张缙彦的《缺官事推补》载,“副总兵职衔管分守广西永宁地方参将事蔡弘毅,年四十六岁,系浙江湖州守御所副千户,天启四年二月推南京新江口右营坐营,崇祯二年四月推福建都司佥书,五年五月推兴都留守司掌印,十年九月推分守广西永宁地方参将,十一年六月湖广流寇叙功题加副总兵管事”。[57]蔡弘毅离任时间虽然不明,但也未见他转任记录,应为崇祯十五、十六年在任。

王之仁,张表记崇祯十七年正月由都督同知任浙江总兵,十七年五月福王在南京继帝位后于十一月给镇倭将军印。王之仁为有明最后一任浙江总兵,后参加浙东鲁王政权,封为武宁侯,又晋为宁国公,兵败后自行到南京投死。明代天启崇祯年间浙江总兵具体见表3。

表3 明代天启崇祯年间浙江总兵任职表补正

猜你喜欢

都督万历浙江
书坊与名士:万历年间戏曲评点兴起的双驱
Mother
Task 2
《苏孝慈墓志》再考
——兼论北周府兵军职都督的勋官化问题
害怕别人知道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害怕别人知道
嘉靖、隆庆、万历时期景德镇瓷器胎体与青花发色特征研究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论万历朝播州杨氏土司之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