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贤的背影

2021-08-31陈丹晨

上海文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风范先贤瘟疫

陈丹晨

岁暮残冬,窗外曾经满园都是金黄灿烂的秋色,随着落叶无声飘落,在软弱惨淡的阳光下,化成了严寒的萧瑟。

回顾这一个庚子年,全世界的人都过得好辛苦。瘟疫的阴影仍徘徊不去,使人心惊惶恐,不敢稍有懈怠。想到不久前迎接新世纪来临时,人们是多么欢快,充满期待和希望,怎么也不会想到还有这样从天而降的灾难。

我痴痴地想,人类是不是该放缓脚步,不要让无餍的欲望扩张没有边界,不要再无休止地过度开发,不要再无节制地竭尽自然资源。如果我们更多地把智慧用在创造一个没有战争、没有贫穷、没有疾病,没有贪腐,而是心平气和、安居乐业的世界,是不是会减少或避免一些意外的祸殃。

就在这疫情蔓延的日子里,我无奈地困守斗室,从书柜随意找了一本薄伽丘的《十日谈》读了起来。这位14世纪启蒙主义作家描述了佛罗伦萨当年遭遇的一场瘟疫,尸横遍野,十室九空。有十位青年男女躲在一个世外桃源,每天轮流讲故事度日。在那些风趣横生的情节里,他们没有忘记对虚伪、卑鄙、邪恶的封建神权统治进行辛辣地揭露、讽刺和鞭挞,拨开了蒙昧主义的迷雾和禁锢,热情颂扬了人性的解放和自由。作者薄伽丘因此生前遭到围攻,死后墓茔横遭拆毁。到了15世纪,这部著作还曾被教会或禁或焚烧。但是那些谩骂诋毁者终于像瘟疫一样散去,薄伽丘和他的《十日谈》却为历史证明,是文艺复兴最早的报春鸟,人文主义的代表作。有人把他与但丁的《神曲》相提并论。但丁曾被马克思誉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借用一句古诗:“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倒是很贴切地说明了历史老人的公正。

由此我想起了许多前辈师友也曾为人的权利呼唤战斗,经历磨難屈辱,却始终坚守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和自由精神,奉献出了他们毕生的精力、智慧,以至生命。因为工作关系,我与他们有所交往,得到亲炙聆教的机会。他们的睿智和风范,他们的事迹和著作都是我所敬重和仰慕的;有的堪称20世纪后半期的思想文化巨人;一代又一代的青年都是读他们的书、吸取他们的思想文化营养成长的。正像我在读《十日谈》时感受到的鼓舞和希望一样,觉得应该让人们更多了解这些先贤们的故事,思考我们的人生走向——这也是我长久以来关注他们命运的原因。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两个传统,一个是儒家的“学而优则仕”,读书做官,报效国家。但也有前提是“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另一个是老庄出世思想,垂之后世就是魏晋文人风度,个性解放,有意识远离权力中心,始终保持读书人的本色。他们中的多数,无论面临多少诱惑,有过多少曲折,都不能改变他们读书、思考、写作、研究的文学艺术生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己任。于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追求,就是讲节操、风骨,“宁为兰摧玉折,不作萧敷艾荣”,“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既轩冕之非荣,岂缊袍之为耻”。这些传统品性风范,在我认识的前辈中被很执著地承续下来,成为他们立足人生的信念。譬如钱锺书一生与政治仕途绝缘,闭门著述巨著《管锥编》留传后人,被誉为中外罕见的大师。傅雷曾被动当了几个月的政协委员,一心出力建言,反倒换来一顶“右派”帽子,在贫病的多重压迫下,完成了《幻灭》《艺术哲学》等多种重要译著,为译界奉为一代宗师,最后为了维护人格和生命的尊严而殉难。巴金的经历更为曲折,晚年自我痛苦反思,在众声毁誉喧哗、年迈病痛中还坚持写作,以《随想录》闻名于世。还有更多的作家学者,其中也有年轻的学生,像他们一样,在波谲云诡的风雨中,在漫漫长夜里,执拗地追寻真理,哪怕只是点点星火也给予人们一丝光亮和温暖,最终像星光璀璨在历史长河中,继续照耀着前行的路。

先贤们的思想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视承续。瘟疫流行之际正好让我们静下来,看一看,听一听,先贤们的懿行风范也许有益于我们的反思,有益于我们建设一个健康的正常的社会。

猜你喜欢

风范先贤瘟疫
中医药,在战“疫”中前行
Bian Que
西江月·端午咏怀
瘟疫算个啥
吟三八妇女节
没有疫苗,古代大瘟疫有多恐怖
御姐风范
先贤
眼界
钢琴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