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gA肾病风湿证特性临床病理指标探究

2021-08-31梁佳妮陈洪宇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1年5期
关键词:牛津系膜风湿

梁佳妮,陈洪宇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3;2杭州市中医院·浙江 杭州 310007)

IgA肾病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脏系膜区沉积为特点[1]。IgA肾病临床症状各不相同,常见肉眼血尿或蛋白尿,轻者仅有尿检异常,重者发现时即有肾功能受损。IgA肾病虽为一种慢性疾病,常常因感染、劳累等因素诱发急性病变,疾病反复活动会加重肾组织纤维化、加速肾单位失功。中医认为“风湿”在肾病发生发展中有重要地位[2],“外风”“内风”可诱发肾病、加重肾脏开阖失常,“内湿”“外湿”侵扰肾脏,致使疾病缠绵难愈,“风湿”合邪,使得慢性疾病又存在活动性病变的特点[3]。本文试探究能体现IgA肾病风湿证活动性特点的临床病理指标,以期为把握疾病阶段性诊治要点提供思路。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2月在杭州市中医院肾内科住院行肾穿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病人,根据王永钧教授[4]创立的IgA肾病中医“5型”辨治方案中风湿证的诊断标准,将辨证为风湿证的患者(后期统计为275例)纳入风湿组;选择同期辨证为非风湿证的患者(后期统计为268例)纳入非风湿组。风湿组男性104例,女性171例;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36.96±11.12)岁;肉眼血尿4例,肾综表现3例。非风湿组男性114例,女性154例;年龄17~69岁,平均年龄(38.36±10.78)岁。肉眼血尿2例,肾综表现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例、平均年龄、肉眼血尿、肾综样表现情况上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原发性IgA肾病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KDIGO肾小球肾炎临床实践指南》[5]:起病缓慢,病程迁延,患病时间超过3个月;部分患者急性起病,病程较短;血尿以异形红细胞为主,尿蛋白以中分子蛋白为主;肾活检病理诊断为IgA肾病。风湿证的辨证标准参照本院王永钧教授创立的IgA肾病中医“5型”辨治方案[4]中的相关描述:主证为尿多泡沫(尿蛋白定量≥1.0 g/24 h,或兼有多形性红细胞尿);次证为①水肿,②腰困、重、痛,③头身/肌肉/肢节酸楚,④皮肤瘙痒,⑤恶风;舌脉为脉细滑或弦,舌苔薄腻。符合主症,同时具备1项或以上次症;仅符合主症,但可排除其他证候者,则可辨为风湿证。

1.3 纳入标准 ①肾穿刺诊断为IgA肾病,排除继发性因素;②年龄16~75周岁,性别不限;③GFR(MDRD公式)≥30 mL/min。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心、脑、肝、血液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②继发性IgA肾病者;③糖尿病患者;④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者。

2 方法

2.1 观察指标

2.1.1 病理学观察 在B超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取2~3条肾组织,将肾组织标本石蜡包埋,切片厚度 2 μm,分别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过碘酸希夫(PAS)反应、六胺银(PASM)染色及马松三色染色(Masson’s trichrome stain),由本院肾脏病理室高年资技师在光镜(奥林巴斯BX43荧光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读取各类新月体个数,判断系膜细胞增生、内皮细胞增生程度。评估肾小球、肾小管及肾间质的病变性质和病变程度,按牛津病理分型法[6]进行牛津分型。牛津病理分型法见表1。

表1 牛津病理分型法

2.1.2 24 h尿蛋白定量 选择肾穿前一天留取标本,留取患者当日清晨8:00(除去第一次小便)至次日清晨8:00(保留最后一次小便)24 h尿液,记录尿液总量,混匀后留取5 mL尿液送检。采用焦酚红法进行尿蛋白定量测定。仪器为美国贝克曼AU5800生化仪。

2.1.3 尿红细胞计数 选择肾穿前一天留取标本,取患者10 mL清晨中段尿进行检验,将尿液标本1 500 r/min离心3 min,提取下层沉淀物,用移液枪吸取20 uL至计数板,于相差显微镜(奥林巴斯BX43生物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红细胞数量。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牛津分型MESTC积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牛津分型指标M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牛津分型指标E上,风湿组出现E1的有183例、占66.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牛津分型指标S得分上,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牛津分型指标T上,非风湿组出现T1、T2的比例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牛津分型指标C上,风湿组出现C1、C2的比例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牛津分型MESTC积分比较[例(%)]

3.2 两组患者病理学观察结果 两组患者系膜细胞比较,风湿组系膜细胞发生中重度病变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风湿组患者内皮细胞增生的比例高于非风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类新月体个数进行比较,风湿组患者细胞性、细胞纤维性新月体个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纤维性新月体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病理学观察结果比较

3.3 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比较 风湿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高于非风湿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风湿组患者出现尿红细胞阳性的比例更高,其尿红细胞水平高于非风湿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4 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M(P25,P75)]

表5 两组患者尿红细胞计数比较[例(%)]

4 讨论

IgA肾病的发病存在种族及地域的差异性,有资料表明亚太地区的人群更易患IgA肾病[7-8],在我国IgA肾病的发病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5%~55%[9-10],其中超过1/3的病人在发病20年后进展至终末肾脏病[11-12]。病理学观察所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性病变、细胞性或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形成,临床检验的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水平变化,均是疾病活动的外在征象,与疾病预后相关。国内有学者[13]通过对124例患者进行3年的随访观察,发现尿蛋白水平是原发性IgAN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一项纳入3 096例IgAN患者的研究表明[14],如果新月体比例>25%,无论是否接受免疫抑制剂均提示预后不佳。中医认为,“风湿”是IgA肾病疾病活动的重要因素[15],因此,本研究以IgA肾病风湿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拟探究其与疾病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以期为疾病活动期的判断提供思路。

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是IgA肾病的重要病理特征,其中系膜细胞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进一步加重肾损害,并促进细胞外系膜基质的增多,最终引起肾小球硬化[16]。可见,系膜细胞增生与疾病活动及进展相关。表3可见:风湿组在系膜细胞增生程度上以“中”“重”为多,与非风湿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牛津病理分型中,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病变平均得分>0.5即为M1,不能很好地体现系膜细胞增生“轻”“中”“重”程度的差异,故在表2中,两组患者的牛津分型指标M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也验证了系膜细胞增生是IgA肾病患者普遍存在的病理改变。

牛津分型中的E代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属于活动性病理病变指标之一。从表2可见,风湿组出现E1的比例更高,其与非风湿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后续两组内皮细胞病变程度的比较中,进一步得出风湿组内皮细胞病变以“增生”为多,非风湿组则以“无”或“成对”为多的结论,差异有统计学意。综上可见风湿组更易出现内皮细胞增生的病变,其病变程度较非风湿组重。风湿组病变的活动性更强,治疗上需采取更积极的干预手段。

新月体可分为细胞性新月体、细胞纤维性新月体、纤维细胞性新月体和纤维性新月体4 类,病变的急性程度依次递减。牛津分型中的C代表新月体病变,但一般来说,纤维性新月体的个数不纳入积分C的评估计算中。表2可知,风湿组出现C1、C2的比例均高于非风湿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风湿组的新月体病变更重。对两组新月体类别作进一步分析,由于数据呈严重偏态分布、结果用中位数[M(P25,P75)]表示,得出两组患者细胞性新月体个数中位数均为0,细胞纤维性新月体个数中位数均为1,但风湿组的实际数值均大于非风湿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综上可见风湿组患者新月体病变更多,且多为活动性较强的细胞性或细胞纤维性新月体,提示要抓住时机、积极治疗。

表5、表6可得,风湿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水平均高于非风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风湿组蛋白尿、血尿程度更为严重,这与中医对于风湿证的认识相符,风湿内扰于肾,致肾失开阖、关门不利,精微外泄,则会出现蛋白、红细胞的丢失。

综上可见,风湿组患者与非风湿组相比,病理表现系膜细胞、内皮细胞增生性病变更重,细胞性、细胞纤维性新月体形成更多,临床检验24 h尿蛋白定量更多,尿红细胞水平更高;提示疾病处于活动期,需采取积极的治疗手段。

猜你喜欢

牛津系膜风湿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痛风不是风湿 罪魁祸首在嘌呤
冬病夏治,巧治风湿骨痛
谈如何上好一节单元导入课——以牛津初中英语8上Unit 4 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为例
旅行者,饶了牛津吧
重庆市成立中医风湿专科联盟
应用交互式教学法,彰显阅读实效——以牛津高中英语M4 Unit 1 Advertising中Reading部分为例
腹腔镜下直肠癌系膜全切除和盆腔自主神经的关系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风湿骨痹口服液急性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