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土鸡生态养殖技术

2021-08-31余大有

中兽医学杂志 2021年6期
关键词:土鸡周龄雏鸡

余大有

(甘肃省武山县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甘肃武山 74130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饮食需求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健康”的方向发展,对高端肉质产品的需求逐年增大,畜牧业也相应产生了向原生态、绿色、有机方向发展的理念。近几年,全国各地兴起土鸡生态养殖热,土鸡放养在撂荒山地,天然林、经济林间,原生态养殖法其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的特点,在市场上颇受人们喜爱,大面积的山区撂荒地、退耕还林地提供了发展土鸡生态养殖的场地条件。

土鸡也叫草鸡、笨鸡,是指放养在撂荒山地,天然、经济林间的地方品种鸡,具有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绿色有机等特点,在市场上颇受人们喜爱,近几年价格不断攀升。优质土鸡生态养殖技术是将传统方法和现代技术相结合,根据各地的区域特点,在荒地、林地、草原、果园、农闲地、玉米地、高粱地等地域内规模养鸡,喂食五谷杂粮,让鸡自由采食昆虫野草,饮用山泉露水,严格限制化学药品、激素、饲料添加剂等使用,以提高鸡肉的风味和品质为目的,生产出符合或接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的一项生产技术。

1 育雏管理技术

(1)育雏期是土鸡较特殊、难养的饲养阶段。首先了解和掌握雏鸡的生理特点:一是雏鸡体型个体小,自身热量不足,绒毛短少,保温性能差,体温调节能力差;二是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频繁心跳和呼吸频次高快,生长迅速,需要鸡舍通风良好,保证新鲜空气的供应;三是消化能力弱,雏鸡消化道较成年鸡小,消化功能有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四是胆小易惊,抗病力差,雏鸡胆小,异常的响动、灯光强度的突然变化等都会造成惊群;五是群居性强,雏鸡模仿性强,喜欢大群生活,集体进行采食、饮水、活动和休息。

(2)育雏期的环境要求:一是温度,舍内温度与雏鸡体温调节、运动、采食等有密切关系,土鸡体型小,具有一定的野性,善飞易受惊,温度低很容易引起挤堆死亡,1 周龄以内育雏温度应掌握在34℃~36℃,以后每周下降2℃~3℃,6 周龄降至18℃~20℃;二是湿度,雏鸡转到育雏舍,要有一个过渡期湿度,第一周要求湿度为70%~75%,第二周为65%~70%,以后维持在60%~65%就可以,前期湿度高,有利于雏鸡剩余卵黄的吸收,加快羽毛生长和脱换;三是通风,通风是排出圈舍内污浊的空气,在保证舍内温湿度的情况下加快空气的循环;四是光照,雏鸡前3 天,要进行24 h 不间断连续采光,光照强度为50 勒(相当于1m215 ~20 瓦白炽灯光线),利于鸡苗尽快熟悉环境,寻找到饮水水源、食物位置,也有助于舍内保温;五是饲养密度,在合理的饲养密度下,雏鸡采食正常,生长均匀一致。

(3)育雏方式:厚垫料地面散养、网上平养、笼养。

(4)育雏前的准备工作:一是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育雏计划;二是对育雏室进行维修、清洗和消毒;三是将饲料、药品及添加剂、疫苗等育雏用品准备充足;四是对育雏舍进行试温和预热。

(5)育雏鸡的管理:一是限制雏鸡的活动范围,保证每只雏鸡受热均匀;二是分群饲养,较大平面育雏时,一定要用护网隔离成几个小区域,每个区域500 ~1000 只为宜,对弱雏应喂给优质饲料;三是防治鼠害、异常响动。

2 育成饲养管理

(1)育成期土鸡的生长发育特点,育成期土鸡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大幅增强,鸡的消化功能日渐完善,采食能力增加,消化能力增强,这一阶段土鸡生长较快,体重迅速增加,在养殖过程中注意体重控制,适当降低粗蛋白水平,防止出现早熟现象。育成期的生长主要是骨骼、肌肉、非生殖器官和内脏,表现在体重增长迅速,体内脂肪及沉淀积能力较强。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和营养浓度,因此,育成后期光照时间要逐步减少直至自然光照,同时要加强定时定点饲喂管理,培育目标为生长均匀一致,体重发育良好,骨架大体质健壮,保证土鸡的肉和蛋的品质、风味。

(2)饲养管理方式主要有完全放牧饲养、半舍饲喂养。

(3)饲喂管理方式有光照控制、分群饲养、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

(4)在日常管理要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保证每只鸡定点定量饲喂能够达到均匀采食,利用鸡的条件反射进行调教以便于管理,搞好鸡群的分群管理,及时将弱、小鸡进行分离单独喂养;做好集中挑选、分散淘汰制度。

3 疫病防控技术

(1)养殖场要求合理布局,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注意饲料质量控制和饮水卫生消毒;重视种蛋孵化中和日常管理场地的卫生消毒;严格执行日常卫生防疫制度;适时做好免疫接种(见表1);坚持种鸡疫病的检疫净化;发现异常,及时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表1 土鸡免疫程序

(2)使用生石灰、硫磺、消毒灵、氢氧化钠、卫康、乙醇等消毒液,对生产区、生活区、人员进行严格的消毒,具体包括鸡舍、器具、种蛋、鸡粪、病死鸡、饮水的消毒。

(3)土鸡的卫生控制措施,养殖场地、鸡舍、用具的消毒是确保鸡群安全生产必不可少的技术措施,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实行专人负责。平时要保证饲养场地干燥、卫生;定期对运动场地、鸡舍进行打扫消毒,进鸡前要对准备饲养的场地进行两次以上消毒,每周不少于两次的带鸡消毒(用能带鸡消毒药物),发病时则要天天消毒,鸡群出栏后进行彻底的清栏消毒。主要的消毒药有消特灵、百毒杀等低毒高效广谱消毒药。饲喂用具必须及时清洗,不得饲喂霉变饲料和污染水。

(4)常见寄生虫病及其防治。土鸡养殖饲养应加强鸡寄生虫病的防治工作方式,因为许多昆虫,诸如蚂蚱、蚂蚁、家蝇和蚯蚓等都是鸡寄生虫的中间宿主,鸡啄食后容易感染寄生虫病而导致较大的经济损失。土鸡养殖常见的寄生虫病有鸡球虫病、鸡赖利绦虫病、仔鸡蛔虫病和组织滴虫病等,积极的预防工作是防止寄生虫病的关键。具体措施如下:1)一般养殖20 ~30 d 后要进行第1 次驱虫,相隔20 ~30 d 再进行第2 次驱虫,主要是驱除体内寄生虫如蛔虫、绦虫等。可使用驱蛔灵、左旋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第1 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半片,第2 次驱虫每只鸡用驱蛔灵1 片。可在晚上直接口服或把药片研成粉末,与晚餐的全部饲料拌匀进行喂饲。一定要仔细将药物与饲料拌得均匀,否则容易药物中毒。第2 天早晨要检查鸡粪,看看是否有虫体排出,然后要把鸡粪清除干净,以防鸡啄食虫体。如发现鸡粪里有成虫,次日晚餐可用同等药量再驱虫1 次,以求彻底将虫驱除。2)经常清扫栖息舍内的粪便及垫草,并定点堆积发酵,以杀死虫卵。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定期彻底消毒;经常观察鸡群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止鸡群受到雨淋与兽害;合理调整精料的质量,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一旦发现寄生虫病例后,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4 饲料调配技术

目前市场土鸡品种较多,土鸡体型大小和生产性能各不相同,至今都没有较为完整的营养需配比资料,通常土鸡上市销售周龄为21 周,因土鸡生长期较快,所以对喂养饲粮的要求较低,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作物资源,包括筛选的次品粮食、蔬菜尾菜、豆腐渣等进行饲喂。

自由采食状态下,育雏期(0 ~6 周龄)饲粮要以含蛋白质18%、代谢能12.18 MJ/kg、钙0.9%、有效磷0.42%的饲粮供鸡自由采食;生长期(7 ~12周龄)饲粮要以含蛋白质15%、代谢能12.18MJ/kg、钙0.7%、有效磷0.38%的玉米—大豆粕(菜粕)—麸皮饲粮供鸡自由采食;育成期(13 ~21 周龄)由于饲养时间长,耗料较多,因此实际生产过程中,保证能量玉米充足供给的前提下,要选择当地价廉的农产品资源补充饲喂,可以养殖黄粉虫、蝇蛆、蚯蚓等供鸡自由采食,该阶段要求保证鸡肉肌间脂肪的充分沉积,以利于鸡肉形成较好的风味口感。

土鸡的常用饲料能量类主要有玉米、燕麦、麦麸、大麦、稻糠;块茎类饲料有胡萝卜、甜菜、地瓜;油脂类饲料主要有植物油脂、动物油脂两类;蛋白质类有豆粕、花生饼、菜籽饼、棉籽饼、鱼粉等。

在土鸡生态养殖技术实际操作应用中,需根据各地不同气候因素制定不同的饲养管理方案,做好选址、消毒、雏鸡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工作,按照制定的饲养管理方案开展各类管控工作,科学应用生态技术对病虫害进行防治,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土鸡周龄雏鸡
渝州白鹅剩余采食量测定及其与饲料利用效率相关性状的相关分析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张碧林养土鸡名堂多
哪些土鸡品种长得快来钱快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土鸡
优选雏鸡四法
草地养土鸡 致富山里人
褐壳蛋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