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银杏内酯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Hcy、hs-CRP、TNF-α水平的影响

2021-08-31包蕾马莉

贵州医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单药血管性内酯

包蕾 马莉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内四科,辽宁 沈阳 110024)

血管性痴呆是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的第二大类型的痴呆,全球约15%~20%的痴呆患者为血管性痴呆,患者认知功能和记忆力损害,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是迄今为止唯一可防治的痴呆,如早期治疗具有可逆性[1]。目前临床对于血管性痴呆的可用药物较少,银杏内酯为银杏叶提取物中关键的药效成分,主要成分包括银杏内酯A、B、K、白果内酯等,其在改善大脑血液循环促进记忆力的恢复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目前临床相关研究对于银杏内酯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银杏内酯对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治疗,分析其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52例,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各76例。单药治疗组男47例,女29例;病程3~6个月,平均(4.73±0.23)个月;年龄61~75岁,平均(68.37±2.18)岁;合并疾病:高血压28例,糖尿病14例,冠心病5例;体质量指数(BMI)21~25 kg/m2,平均(23.17±0.62)kg/m2。观察组男46例,女30例;病程3~6个月,平均(4.69±0.22)个月;年龄60~75岁,平均(68.62±2.31)岁;合并疾病:高血压30例,糖尿病12例,冠心病5例;BMI 21~25 kg/m2,平均(23.21±0.71)kg/m2。纳入标准:年龄50~80岁;患者或患者家属主诉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初次诊断,既往未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患者有明确的卒中病史,或无卒中病史,但存在卒中影像(CT/MRI)依据;神经心理评估结果提示认知功能损害;Hachinski缺血量表(HIS)评分≥7分;首次发病或既往发病的肢体瘫痪后遗症不影响神经功能评分的患者。排除标准:病情严重或伴有意识障碍,不能完全配合及完善检查的患者;严重的失语或肢体残疾不能完成神经心理检查者;患有相关抑郁症(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8分)或精神病者;患有酒精中毒、药物成瘾、脑外伤、神经系统变性病、帕金森病、癫痫、脑炎、正常颅压脑积水等可引起认知障碍的神经系统疾病者;患有严重肝、肾、心功能衰竭者;全身感染者;依从性差,不能完成治疗者;拟纳入其他临床研究者;酒精过敏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单药治疗组采用长春西汀(长春天诚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750,规格:100 mL,长春西汀20 mg与葡萄糖5 g)进行治疗,20 mg/次,静脉滴注,1次/d。联合治疗组在单药治疗组的基础上采用银杏内酯(成都百裕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110035,2 mL)静脉滴注静脉滴注进行治疗,10 mL加入0.9%氯化钠250 mL缓慢静滴,1次/d。两组均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治疗后,根据《现代精神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相关标准将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显著改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3]评分提高40%以上;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有所改善,MMSE评分升高20%以上;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无改善甚至降低,MMSE评分降低或升高不足20%。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76×100%。(2)血清学指标:治疗前后,抽取患者清晨静脉血5 mL,离心收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3)认知功能:治疗前后,采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4]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得分越高患者认知功能越好。采用临床痴呆量表(CDR)[5]对患者痴呆程度进行评价,分值越高患者痴呆程度越严重。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6]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分值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2 结 果

2.1临床疗效 联合治疗组显效30例、有效4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2.11%;单药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36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80.26%。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药治疗组(χ2=4.475,P<0.05)。

2.2血清学指标 治疗后,两组血清Hcy、hs-CRP、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单药治疗组(t=5.153、15.540、7.242,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比较

2.3认知功能 治疗后,两组CDR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单药治疗组(t=11.611,P<0.05);两组MMSE、MoCA、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治疗组高于单药治疗组(t=5.278、2.662、6.274,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比较分]

3 讨 论

随着老龄人口的逐渐增加,老年痴呆逐渐变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伴随着脑血管疾病的发生,血管性痴呆的人群也在逐年增加。长春西汀是一种良好的脑血管扩张药物,其可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促进三磷酸腺苷的代谢,抑制脑部因缺氧生成乳酸,防止脑细胞的过度兴奋,同时能通过扩张脑血管,增加脑部血流量[7],此外其还能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清除机体自由基,保护脑血管免受过氧化损伤,进而有效促进患者疾病转归,但其单一用药治疗老年血管性痴呆症对改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方面效果不明显,因此联合其他药物进行治疗更有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8]。

临床研究[9]发现,血管性痴呆患者容易导致氧自由基的生成,从而对神经组织产生损伤,影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进而导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银杏内酯具有良好的氧自由基清除作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线粒体功能,同时银杏内酯注射液可通过对多条代谢途径进行调节,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此外,其还可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流阻力等改善脑血液循环,调节多巴胺代谢,促进患者学习记忆力的恢复,进而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0]。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及MMSE、MoCA、BMI评分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CDR评分低于单药治疗组,说明银杏内酯可有效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研究[11]发现,Hcy具有较强的神经兴奋毒性作用,而以hs-CRP、TNF-α为代表的炎性因子在加重患者神经损害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血清Hcy、hs-CRP、TNF-α水平低于单药治疗组,说明银杏内酯可有效抑制Hcy、hs-CRP、TNF-α的释放,进而降低血管性痴呆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分析原因在于,银杏内酯注射液有效成分之一白果内脂具有抑制炎症因子释放的功能,同时,银杏内酯注射液具有下调脑缺血小鼠炎症因子表达的作用[12];银杏内酯A、B、C可通过抗血小板聚集,起到保护脑部微血管及胶质细胞的作用,白果内酯能够改善线粒体呼吸链功能,减少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增加对神经元与胶质细胞能量的供应,实现神经修复和保护作用[13]。

综上所述,银杏内酯联合长春西汀治疗血管性痴呆,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Hcy、hs-CRP、TNF-α水平,抑制疾病进展,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单药血管性内酯
不同类型桃果实内酯芳香物质构成与重要性评价
血清尿酸水平在血管性痴呆中的风险预测
HEPSERA联合ADV ABPC与BARACLUDE单药治疗HEPATIC SCLEROSIS疗效比较分析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对科研工作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血管性痴呆 早发现、重预防
细胞自噬对岩大戟内酯B诱导的白血病细胞HL—60凋亡的影响
探究拉莫三嗪单药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
治疗糖尿病常用的单药、对药、角药分析
血管性痴呆,预防胜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