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管性痴呆,预防胜于治疗

2016-12-03付剑亮

家庭用药 2016年9期
关键词:血管性脑血管病认知障碍

全球都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性疾病越来越多地占据人们的视线。这其中,痴呆性疾病无疑是人们的关注热点。痴呆性疾病中,第一大类是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老年痴呆,第二大类就是血管性痴呆。

有所不同,并不对立

虽然同为痴呆,但血管性痴呆与阿尔茨海默病还是有所不同。

临床表现 虽然两者都有认知障碍的表现,但阿尔茨海默病是渐进性的记忆力下降,伴有情绪、行为等各方面的症状。而血管性痴呆大多有血管性危险因素,或在卒中后出现认知障碍,呈阶梯状病变过程,在一段时间内可能加重,或处于平稳状态,表现多样化。而且,血管性痴呆在影像学上会有明确的病灶或血管源性改变。

发病机制 阿尔茨海默病属于神经变性病,大脑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退行性改变。而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血管源性病变,导致大脑某些特殊部位的缺血,可能影响胆碱能神经纤维,造成神经元细胞的死亡等。

然而,在临床上两种疾病并不对立,在很多情况下共存于一体。比如一些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有血管性危险因素存在,而一些血管性痴呆的患者,大脑可能在退行性变的进程中,脑血管事件促发了认知障碍。纯粹的阿尔茨海默病或纯粹的血管性痴呆并不多见。

治疗药物有限

对于阿尔茨海默病,全世界都在全力开发治疗药物。目前国际上较为公认的主要有两大类药物:胆碱酯酶抑制剂和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经国内外的临床实践证实其对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是有效的。而血管性痴呆目前尚无针对性的治疗药物,根据血管性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有交叉的发病机制,临床上“借花献佛”地用这两大类药物治疗血管性痴呆,也有一定效果。此外,对于皮层下血管性痴呆,已经有证据证实尼莫地平等药物有效。

预防是关键

血管性痴呆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脑血管病或血管性危险因素。比起药物治疗,对血管性痴呆来说,控制危险因素,防止脑血管病的发生及复发显得更为重要。

在血管性痴呆患者中,不乏有控制得好的患者,病情慢慢好转,连带认知功能也得到良好的改善。但对大部分患者来说,发生过一次血管事件,很可能就会发生第二次、第三次……这是无奈的现实,也是伴随年龄增长所不能抗拒的自然规律。这时,控制危险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也是预防血管性痴呆发生的关键要素。

目前所知,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疾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饮酒及其他(主要包括年龄、性别、种族、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对于年龄、性别、种族这些我们无法控制的危险因素不必太过介怀;血压、血脂、血糖这些指标,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们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吸烟、饮酒这些不良的嗜好我们可以通过努力戒除;加上良好的生活方式、乐观的生活态度,相信我们可以通过努力,降低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预防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作者每周一全天有专家门诊,每周三上午有记忆障碍专科门诊)

付剑亮,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上海市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认知障碍学组委员,上海市卒中学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脑血管病和痴呆。

猜你喜欢

血管性脑血管病认知障碍
脑血管病知多少
血管性痴呆 早发现、重预防
科普一下:脑血管病诊断中CT与MRI的优劣!
日本认知障碍症对策新大纲敲定 将着重预防
因认知障碍,日本去年走丢1.6万人
六问“轻度认知障碍”——痴呆的前生前世
血管性痴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血糖和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分析
我院近12年9630例脑血管病住院病例统计分析
太瘦易患“老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