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基层博物馆文物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2021-08-30李佳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4期
关键词:改进策略问题

摘 要:文物档案对文物的保存、管理以及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博物馆工作的基础。但是在基层博物馆中,由于种种原因,从文物最初的发掘整理到后续的研究利用,其文物档案工作就存在着诸多不足,使得后续工作难以开展。通过探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以便基层博物馆文物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

关键词:基层博物馆;文物档案;问题;改进策略

文物档案工作对博物馆工作的开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文物保护研究、展示利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在基层博物馆中由于缺乏对文物档案工作的重视,文物档案规范化程度较低、专业水平欠缺,给博物馆日常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应重视文物档案的建设工作,加强对文物档案的研究管理,解决文物档案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些问题,为基层博物馆文物档案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1 文物档案对于基层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性

文物档案的本质是对文物的原始记录,其内容涵盖了文物在出土、整理、修复、入藏、展览以及研究利用等一系列活动,是清晰、确定的原始性记录信息,对文物藏品的有效利用、博物馆各项业务工作的开展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文物档案有利于基层博物馆藏品管理的规范。馆藏文物是博物馆的立馆之本,是博物馆存在的基础和前提,博物馆需定期开展藏品的清点工作,推进未定级文物藏品定级工作,涉及馆藏文物的借用、调拨、修复、复制、拓印等事项,需要一套完备的文物档案,可以为上述工作提供查考依据,让博物馆实现高效率、规范化的藏品管理工作。

文物档案有利于基层博物馆陈列宣传内容的发掘。文物档案不仅记录文物本身的基础信息,还记录了众多文物背后的故事,如发现的偶然性、发掘过程中的特殊事件等。基层博物馆是收集整理、研究保管本地历史文化载体,并承担着通过展示的方式向公众进行传播历史文化的职责。因此,基层博物馆的陈列展览一般倾向于突出地方特色,反映本地区历史文化,这样既可以作为本地人进行乡土教育的最佳场所,也能更好地向外地游客展示地方文化。而在一些展览中,除了文物藏品本身所展示出来的信息外,其背后还蕴含着的一些特别事件、现象,往往可以进一步丰富展陈的内涵,突出展览的纵向深度,增添了宣传的广度。

以彭州市博物馆为例,多年来在彭州市境内出土了众多的窖藏文物,1959年,彭州市濛阳街道竹瓦街在修建成都至汶川的铁路时,施工工人在距地表约2米深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大陶缸,缸内装有大型青铜容器及兵器,经过考古人员的清点整理,这批包括罍、尊、觯、戈、矛、斧等器物在内的21件商周青铜器(现藏四川省博物院),成为巴蜀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时隔21年后的1980年,竹瓦街村民在1959年的窖藏原址东南约25米处取土烧砖时,又发现了一个大陶缸,缸内依然装有青铜器19件(现藏四川省博物院),器形类似于1959年发现的青铜器,两个窖藏应为同一批埋藏,其发现过程的曲折,也为这两批青铜器增添了历史信息以外的传奇色彩。由于窖藏文物掩埋的特殊性,很多文物出土的原始信息极易遭受破坏,因此在发掘、收集、修复以及专家学者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档案资料实为珍贵,其不仅能够在陈列展览中提供充分的材料支持,增加宣传的趣味性,还可以为观众展现出一些平常不太容易了解到的文物解读视角。

2 基层博物馆文物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

2019年10月至2020年6月,彭州市博物馆在成都市文物局的组织下,开展了馆藏一级文物的建档备案工作。随着工作的深入开展,多年来文物档案工作方面的不足和积累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这也给档案工作的推进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

2.1 基础条件不充足,无法专业管理

基层博物馆普遍存在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的情况,受限于场馆面积、经费、人员等客观条件,要规范化专业化地完成馆藏文物档案规范编制工作是极其困难的,尤其是一些馆藏文物丰富的基层博物馆,完善标准的文物档案编制工作更是一场浩大的工程。

本文以彭州市博物馆为例,彭州市博物馆日常工作繁重,其与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合并办公,不仅要负责彭州全市境内地面、地下文物的保护与管理工作,还要承担文物的收藏、研究、展示和博物馆免费开放等业务职能,还有上级文物行政部門委托的文物行政管理工作。目前馆内专业人员不足,在职工作人员12人,其中考古及博物馆学专业工作人员仅4人,无档案学相关专业人员,场馆面积狭小。彭州市博物馆的办公场所为彭州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金盛号,是一栋民国时期的木结构建筑,现有资料室仅20平方米,按照“一物一档”的标准,博物馆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和专业的设备条件进行文物档案的保管。这也导致多年来面对馆藏的5000余件(套)文物时,彭州市博物馆既没有开展专业的文物档案编制工作,也没有建立完善的文物档案,更没有安排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2.2 登记建档不及时,造成信息缺失

相较于现在科学系统发掘的文物,在一开始的发掘过程中就已经记录建档。很多基层博物馆收藏的文物来源方式各异,在入藏之初就没有及时进行登记、建档,中间或许还几经人手,使很多有效的信息缺失,后续的建档工作只能依靠经手人回忆甚至他人口口相传,严重影响了档案的真实有效性。

彭州市博物馆的绝大多数馆藏文物均为1985年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成立之时原彭县文化馆移交的文物,除去文物本体及移交清单,其他有效信息几乎没有,更遑论系统完善的文物档案了。而后续一些入藏文物由于没有及时地将出土文物的基本信息进行整理留档,致使很多原始信息逐渐流失。在此次一级文物的建档备案工作中,彭州市博物馆共有139件一级文物,按照《文物藏品档案规范》的标准要求,许多必要信息缺失严重,比如其中的战国窖藏青铜兵器,除文物名称、尺寸及出土地点外,再无更多的有效记录,其具体出土情况、搜集经过还是通过《彭州市志》的相关记载才得以补充完善,然而更多的文物因年代久远缺乏记载,相关资料更是少之又少。

2.3 动态记录不完善,缺乏有效利用

文物档案的生成不是即时性的,而是延续性的,很多基层博物馆在文物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其内部脱节、缺乏关联,无法做到及时更新、补充动态变化记录,不注意收集和整合文物修复、展示、利用等后续工作方面的资料,如此一来不仅使文物档案本身的价值大大降低,也影响了文物后续的研究利用。按照《文物藏品档案规范》要求,文物藏品档案需要完整的动态跟踪记录,内容涵盖了提取退还、保护修复、研究利用、观察检测、事故情况等多项内容,这也意味着这些文物档案应该系统性地整理到一起,但是在实际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往往难以做到这一点。各项工作形成的各类原始记录或因经手人不同、或因管理部门不同等原因,这些原始资料相互割裂、各自展开,没有形成一个有效的整体,无法建立起一套完整、系统的文物档案。

在彭州市博物馆馆藏的一级文物中,1993年出土的宋代金银器窖藏文物占据了绝大比例,这一批金银器文物早年出土后便进行了专家鉴定、修复工作,后续还多次进行借展,当时进行这些工作的过程中并未重视原始资料的收集保管,或者没有及时将相关资料进行整合归档,使本次馆藏一级文物建档备案工作的开展阻碍重重,早年的鉴定、修复、借调资料荡然无存,近年的交流借展资料分散在不同的经手人手中,收集困难。这样不仅使本可以为文物研究提供有力支持的各种数据、资料无法发挥其切实的价值,还会让藏品管理工作处于无序混乱的状态,造成博物馆档案工作上的被动。

3 基层博物馆文物档案工作的改进策略

3.1 增加支持投入,配套基础设施

基层博物馆文物档案工作质量想要得到保障,必须实现规范化、专业化管理,并要加强重视与支持。博物馆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设立文物档案工作专项经费,加大对博物馆文物档案工作的经费投入,还要增加工作人员,避免一人身兼多项工作、顾头难顾尾的现象。改善馆舍条件,按照纸质档案保存标准设立文物档案室。

近年来,彭州市博物馆也在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积极改善本馆的基础条件,比如积极申请博物馆新馆建设,开展博物馆防雷工程、白蚁防治、文物库房改造提升,增加专业人才等。从2014年至2020年,通过人才引进、公开招聘等方法,新增专业工作人员4名,为工作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只有人力、财力、物力全方面落实到位,才能为基层博物馆文物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2 完善管理制度,及时查漏补缺

健全的制度是实现文物档案完整性、规范化的最有力保障,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背靠国家法律法规,让文物建档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有人负责,形成统一的工作规范,这也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职业素养,实行专人专管的档案管理制度。培养专业档案工作人员,一边去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合理优化文物档案管理机制,整合统筹各项文物工作产生的档案资料,规范馆内档案管理工作,避免各环节、各部门各自为政,以防造成资料散佚、管理混乱。对文物档案要进行定期归档,查漏补缺,推动博物馆文物档案工作的持续有效地开展。

此次成都市文物局组织了馆藏一级文物建档备案工作,彭州市博物馆严格按照《博物馆条例》《博物馆藏品管理办法》以及《文物藏品档案规范》等法规制度要求,开展文物建档备案工作,在建档的过程中查漏补缺、严谨考证,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更正处理,并不断丰富藏品档案的内容,提高藏品档案的真实性、准确性。

如馆藏的一件宋代窖藏出土的金钗,在建档过程中根据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资料,该文物定名为“宋实心圆头金钗”,尺寸为“长17厘米,头宽1.55厘米,厚0.9厘米”,但重量了仅为23克,而同一窖藏出土的另一件“宋实心圆头金钗”,尺寸略小于上件,“长17.1厘米,头宽0.8厘米,厚0.24厘米”,重量却有25克,这种矛盾的数据只能说明其中出现了错误,根据相关制度的要求,我们联系了参与“一普”的工作人员,对相关数据进行核实,得知数据无误后,又翻阅相关研究资料,最终在该文物的考古发掘报告中找见了端倪。根据发掘报告记载,这枚金钗是通过捶揲成金皮后卷制成空心筒状,两股分制而成,该文物的原始文物名为“金钗”,工作人员在“一普”时未发现其重量上的差距和工艺上的特点,根据文物命名规范将其定名为“宋实心圆头金钗”,在本次文物建档中及时发现了该问题,并将文物名更正为“宋空心圆头金钗”进行备案,这不仅有效提高了档案数据的准确性,还进一步提高了文物的研究价值。

3.3 顺应数字化趋势,进行档案系统化建设

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为博物馆文物档案工作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一套强大有效的文物档案系统,可以完成文物建档工作的硬性标准,无论是早年文物原始数据,还是后续的普查数据,又或是文物提取、修复、借调等动态记录,都能及时得到整合,避免重复割裂,改善当前基层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散漫的情况,进一步适应当前文物工作数字化的发展趋势,达到优化结构、提高文物档案的完整性和利用率,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物档案价值。

2018年,彭州市博物馆对馆藏938件珍贵文物开展了数字化保护项目,目前已完成验收。该数字化项目运用三维数字建模技术、高清扫描技术等,对文物进行数字化建模保护,实现馆藏精品的數字化高精度建模,同时还建立了馆藏文物数据库和展示系统,实现文物三维数据的留存、管理和展示。再结合早前完成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建立一套藏品信息管理系统,实行馆藏文物动态登录机制,实现对文物藏品档案的动态化管理,凡新增、注销藏品及变更藏品信息等均可以通过这个藏品信息管理系统的对应模块调整相关内容,留下原始记录,实现对文物档案文字、图像、影音的全方位记录,把文物档案建设工作和文物保护和研究展示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减少传统档案工作中重复烦琐的部分,还能满足文物档案高标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4 结语

文物档案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基层博物馆因历史文化背景、现阶段发展水平等各方面原因,文物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也不尽相同。我们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科学手段,建立完善的文物档案管理制度,培养一批高职业素养的专业人才,重视文物档案管理建设,促进文物档案工作健康有序发展,在博物馆工作中对文物档案进行有效利用,将文物档案的价值充分地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国家文物局.文物藏品档案规范(WW/T0020-2008)[S].2009.

[2]周爱萍.文物档案的管理[J].湖北档案,1999(5):29-30.

[3]傅娇.博物馆文物藏品档案的管理与实践研究[J].文物鉴定与鉴赏,2020(6):142-143.

[4]吴宝康.档案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5]蒂莫西·安布罗斯,欧艳.管理文物[J].中国博物馆,1998(3):[页码不详].

[6]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彭州市博物馆.四川彭州宋代金银器窖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7]邢淑霞.博物馆藏品档案建设的基本策略[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76-78.

【作者简介】李佳佳,女,汉族,四川中江人,本科,助理馆员,研究方向:文物与博物馆。

猜你喜欢

改进策略问题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与改进策略
高中体育教学中不同教学内容传授方式改进的实践与探索
新能源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改进策略
初中英语“写作入门”摭谈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