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周《溪山秋色图》考

2021-08-30冷婧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1年14期
关键词:沈周鉴定

摘 要:沈周名下现有两幅《溪山秋色图》,其一为立轴,藏于南京博物院,另一幅为长卷,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二者均为“粗沈”面貌,创作年代相近,但水平差异明显,通过对比沈周的可靠真迹,讨论分析二者的真伪。

关键词:沈周;溪山秋色图;鉴定

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等,吴门画派之先驱,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为“明四家”。何良俊《四友斋画论》评述:“我朝善画者甚多……利家则以沈石田为第一。”①王穉登《吴郡丹青志》曰:“先生绘事为当代第一,山水、人物、花竹、禽鱼悉入神品。其画自唐、宋名流及胜国诸贤,上下千载,纵横百辈,先生兼总条贯,莫不揽其精微。”②擅各类题材,笔法苍润,画艺超群,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

沈周名声显著,伪作甚多,祝允明曾云:“其后赝幅益多,片缣朝出,午已见副本,有不十日到处有之,凡十余本者。”③因此对其传世作品需仔细辨别。现讨论归于沈周名下的两幅《溪山秋色图》,这两幅都是沈周仿倪瓒的笔意山水画,其一为立轴(图1),纸本,纵152厘米,横51厘米,1484年作,现藏于南京博物院(下文简称南博本),另一幅为长卷,纸本,纵20.6厘米,横640.7厘米,现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图2,下文簡称大都会本)。

1 南博本分析

南博本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目录》和《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两书中。④沈周在画上自题曰:“陶庵世父命周写溪山秋色,赠汝高先生。笔拙墨涩,不足入目,则夫所赠之意,为可重耳,故汝高装潢之,索题其所自云。成化甲辰岁,沈周。”钤“沈氏启南”朱文印,据此可知,南博本为交游应酬之作,是应陶庵世父之命,赠予汝高先生。陶庵世父为沈贞吉,是沈周伯父,字行,号陶庵、南斋,工律诗,善绘画。《明史》云:“伯父贞吉,父恒吉,并抗隐。置有竹居,兄弟读书其中。”⑤沈周父亲和伯父对其绘画影响深远,常在一起探讨创作。

南博本为“一水两岸”三段式构图,近景处石桥留白,用线条勾勒石桥边缘,用墨擦出石墩,墨色浓淡分明,有一人着长衫行走于桥上,造型简单,转折提按表现衣纹,线条勾勒有力。石桥旁有少许树木,最右一树树枝干瘦挺拔,叶片繁而有层次,为介字点画法。往左为几棵枯树,干笔淡墨,树枝连勾带皴,干枝交错取势,高低错落,枝末侧锋转折向上,细劲有力。最左一棵枯树上用小混点点叶,零星树叶,秋意萧瑟。树旁的山石先中锋拖笔,再侧锋转折横刮,是倪瓒喜用的折带皴法。远景山石画法近黄公望,长短披麻皴结合,加以浓墨点苔,疏密有致。山石间溪水留白,水口用短线勾勒,线条流畅,起笔重,收笔轻,形态自然。更远处的山用淡墨、湿墨绘出,增添了画的湿润感和层次感。整幅画为其中期“粗沈”面貌,仿倪瓒,较倪瓒用笔更遒劲有力。中国书画鉴定小组在《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一书中将南博本评定为真迹、精品。①据题跋可知南博本作于1484年,梳理同时期可靠真迹有《仿云林山水轴》(1479年作,故宫博物院藏)、《溪山晚照图》(1485年作,故宫博物院藏)、《湖山佳趣图》(1485年作,浙江博物馆藏)。经对比分析,《仿云林山水轴》与南博本的树木画法相近,二者均为粗放风格,下笔老辣,枝丫处尽显力度(图3)。《溪山晚照图》与南博本均用披麻皴法画山,勾勒出江南一带山石面貌(图4)。《东庄图》(1474—1476年作,南京博物院藏)与南博本人物多用简笔画出,勾勒姿态衣饰,脸多圆润,常省略五官,传韵达神(图5)。《溪山晚照图》与南博本落款皆有黄庭坚意味,中宫敛结,长笔四展(图6)。南博本与沈周绘画面貌特征相同,且笔墨清逸,意境萧疏简淡,逸气横生,仿云林带有自身气息,以笔力胜之,为难得的佳作。

2 大都会本分析

大都会本曾被多人在著作中引用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例如方闻先生曾在《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一书中如此写道:“沈周用了‘元四家倪瓒、黄公望、王蒙和吴镇(1280—1354年)的山水画笔法,探索用笔表现的多样性问题。”②美国学者苏利文(Mark Sullivan)在《距离的馈赠:中国山水画作为灵感的来源》中分析留白手法时,将大都会本作为典范进行分析③,卢辅圣在其著作《中国文人画史》中将大都会本与《沧州趣图》(故宫博物院藏)相联系,认为二者“是沈周用长卷形制逐一演示元季四家风格并赋予其综合处理后的独特视象意义的典型作品”。④仔细观察却见大都会本线条羸弱无力,且未见于古人著录,需加以辨别。

大都会本为一长卷,引首沈周题“溪山秋色”四字,钤“石田”白文印。画卷描绘断渚空亭、茂林长坡等秋季湖野的萧瑟景象,学倪意味浓厚,用笔更繁。卷后除沈周题跋之外,还有三人题跋,分别为姚绶(1422—1495,钤“云东逸史”“嘉禾姚氏”“公绶”三印)、陶赓(钤“陶赓之印”)、罗振玉(1866—1940,钤“罗振玉印”“罗叔言”两印),此外,除上述三人鉴藏印以外,图上还有孙毓汶钤“莱山真赏”“汶”“臣汶印记”“迟盦”“归于迟盦”鉴藏印、王懿荣钤“莲生审定”印①、穆思鉴藏印。大都会本上未落年款,方闻先生认为该画作于1480年前后②,处于沈周绘画中期,此时画法严谨细秀,用笔沉着劲练,以骨力胜。但大都会本全然无以上特点,笔者将大都会本对比同时期沈周真迹进行分析。

沈周人物多简笔,少绘面目神情,仅勾勒其轮廓,南博本及《东庄图》中人物造型虽然简单,但衣纹提按明显,姿态形象。大都会本人物全然无提按顿挫的变化,转折处呆板,全然失去了沈周用笔的特点。(图5)

沈周建筑绘画风格分细致和简略两种。细致建筑如其《庐山高图》(1467年作,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的楼阁,屋宇结构勾勒细致,线条粗细均匀,大多紧密衔接,笔法稳健。而简略造型者如《魏园雅集图》(1469年作,辽宁省博物馆藏)中的亭榭,简笔勾勒轮廓,用墨渲染,线条衔接紧密,亭柱坚稳有力。再如其晚期《京口送别图》(1497年作,上海博物馆藏)中的屋宇,结构简单,用笔虚实相生,墨色浓淡有别,立体感强,飞檐表现明显。对比大都会本,仅有其形不见其力,其四脚亭的亭柱未与亭子上架紧密相连,仅轻点一点代替亭柱,且仔细看似有五柱,不合构造原理,另一楼阁与《京口送别图》中楼阁造型相近,但线条粗细不均,衔接随意,甚至正脊歪斜,其余房屋线条歪斜、抖动明显(图7、图8)。石桥随意潦草,与河岸无衔接,断笔、抖动且行笔钝拙(图9)。沈周绘制带棚顶的船,如《卧游图》中的行船,棚顶饱满立体感强,但大都会本行船棚顶处线条未衔接,作画敷衍,不重细节(图10)。以上特征与沈周真迹相差明显。

沈周仿倪石头多用折带皴写出,用有力线条表现石的坚硬,山多以折带皴和披麻皴共同表现,中侧锋并用,山体形状饱满,并以秃笔浓墨点胎,以横卧居多,如南博本、《溪山晚照图》等(图4)。对比发现大都会本笔力虚浮,山石错乱无章法,线条勾勒多抖动,披麻皴过于平行整齐,点胎繁密,无疏密之分。远景小树长竖成形,排列整齐,位置突兀,起笔柔弱无力(图11)。近景树木枝干歪斜无力,枯树枝末处不见侧锋转折向上的习惯,而是两笔画成,点叶更趋于程式化,没有层次可言(图3)。

书法方面,大都会本引首沈周行书自题“溪山秋色”四字,落款“沈周题”,仔细观察发现“周”字中的“口”字向左收笔提起,对比真迹“周”字,则是向右顿笔再提起,判断大都会本的题字应是伪作,作伪者极力模仿但仍然融入了自己的书写习惯。卷后题跋落款“沈”字末笔更与其真迹行笔不同,“周”字撇笔臃肿、转折处顿笔亦不明显,竖勾软弱无力,较其真迹水准相差甚远(图6)。观察姚绶题跋,其《文饮图》《三绝图册》落款,“史”字一捺均快速收笔,并无大都会本上“史”字捺筆末处转折带钩等张扬姿态(图12),因此姚绶题跋也为伪。再后题跋者清人陶赓、罗振玉题跋为真,陶赓为该画目前可考的第一收藏者,其后为孙毓汶、罗振玉收藏。陶赓可考资料较少,据清代蒋宝龄《墨林今话》记载,其为乾隆年间吴县人,善作兰,精隶楷。孙毓汶与王懿荣交好,后者曾在钱选《浮玉山居图》卷后跋中提到孙毓汶收藏了《浮玉山居图》后得以观之,王懿荣在大都会本上仅钤“莲生审定”印(图13),笔者推测其也是在孙处得观。罗振玉,字叔言,为甲骨文学者、鉴藏大家,对比其书法作品与印章可知大都会本上题跋为罗真迹。卷上还有一印“穆思收藏真迹”(图14),据考证穆思为英国古董商莫士辉(Hugh Moss),同一枚印也钤在了王原祁《辋川图》(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隔水处。后来该画被莫尔斯夫妇(Mr.and Mrs.Earl Morse)收藏,借藏于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今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查阅文献发现,大都会本未见可靠著录,仅何良俊在《四友斋画论》中记载:“余有石田画一小卷,是学云林者,后跋尾云:‘此卷仿云林笔意为之,然云林以简,余以繁,夫笔简而意尽,此其所以难到也。”①该记载与卷后沈周题跋内容“此卷仿倪云林意为之,云林以略,余以繁,略而意足,此所谓不可学者矣”近似,但仍有出入,且大都会本长6米余,断不可能是何良俊笔下的“小卷”,推测作伪者是依据记载作仿倪山水长卷并题跋,有无真本暂不可知。据考张珩也曾著录过一幅沈周《溪山秋色图》②,立轴,画上沈周自题“君出江城我入城,世间行路本无情。水云如海秋潮大,惟有沙鸥作送迎。惟德见过,予出不果迎,以此赎慢。沈周”,该画现藏于故宫博物院,名为《为惟德作山水图》。

3 结论

两幅归为沈周名下的《溪山秋色图》一为轴一为卷,均为“粗沈”面貌,风格仿倪,萧散空寂。南博本勾勒细致,人物线条生动传神,山石皴擦结合,树木以书入画,灵动中不失稳健,注重骨法,书法学黄庭坚,长撇大捺,遒劲奇崛。大都会本行笔钝拙随意,羸弱无力,无以书入画之特点,与其真迹笔力劲健、提按有致、自然传神等特点迥异,且未见可靠著录,应为后世伪作。

①何良俊.四友斋丛说[M].北京:中华书局,1959:267.

②王穉登.吴郡丹青志[M]//中国书画全书编纂委员会.中国书画全书:第三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918.

③王原祁,孙岳颁.佩文斋书画谱内府本:第五册[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2863.

④田洪,田琳.沈周绘画作品编年图录[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103.

⑤张廷玉.明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832.

①劳继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实录:第5册[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11:2139.

②方闻.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M].李维琨,译.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184.

③李媛.中西美术学研究比较[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6:47.

④卢辅圣.中国文人画史[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288.

①《In pursuit of Antiquity: Chinese Paintings of the Ming and Ch`ing Dynasties from the Collection of Mr. and Mrs. Earl Morse》一书中将“莲生审定”印定为项鸿祚(1798—1835)印,中国国家博物馆陈列工作部副研究员李雪在《莲生审定印之考释》中论证其为王懿荣印章,笔者倾向于李雪观点。王懿荣(1845—1900),字正儒,一字廉生,中国近代金石学家、鉴藏家和书法家。

②方闻.心印:中国书画风格与结构分析研究[M].李维琨,译.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7:184.

①何良俊.四友斋丛说[M].北京:中华书局,1959:267.

②张珩.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标点整理本:第四册[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5:2677.

【作者简介】冷婧,女,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书画鉴定。

猜你喜欢

沈周鉴定
出入少陵:沈周与杜甫现实主义诗歌手法的离合关系
富春山居图
吴门沈周
沈周的气度
阳澄湖镇大力传承沈周文化
古籍版本鉴定
浅议检察机关司法会计鉴定的主要职责
青铜器鉴定与修复初探
八种氟喹诺酮类药物人工抗原的合成及鉴定
真正的轻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