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构建出版社数字平台的实践

2021-08-30李珵邢鑫鑫

出版广角 2021年14期
关键词:资源库出版社图书

李珵?邢鑫鑫

【关  键  词】大数据;出版社;数字平台;创新发展

【作者单位】李珵,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邢鑫鑫,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4.016

大数据背景下,我国出版社的服务功能、管理模式与运营机制正经历转变,引发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人们的阅读接触方式发生了改变。据调查,近两年我国各类媒介的综合阅读率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纸质图书阅读方式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逐年攀升。其中,“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i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4%,较2019年的79.3%增长了0.1个百分点”[1]。另一方面,大数据技术在出版行业实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数字平台作为出版社在大数据时代创新发展的突破口,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但也出现了种种问题。分析我国出版社数字平台的实践案例及现存问题,探讨其创新发展的方向与路径,不仅有助于丰富出版社的商业模式,帮助其实现出版转型,还能够助推我国出版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大数据多维助力我国出版社数字平台建设实践

1.大数据环境促使出版社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建设数字平台

出版社依托自身优势建成的数字平台,具有专业性、系统性等特点,同时具有用户黏性强,以及差异化市场的竞争优势。首先,体现为更精细的市场划分。为了获得同行业市场差异化竞争优势,出版社往往会借助大数据思维不断细分市场,依靠自身的传统资源优势,搭建个性化的服务平台,建成专题数据库。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依托传统皮书资源所建成的皮书专题数据库、法律出版社依托纸质图书资源所建成的法律类图书专题数据库等,专业特色都很突出。其次,表现为更全面、更系统的覆盖。得益于CNONIX国家标准的推行,出版社数字平台所覆盖的专题数据资源不仅具有鲜明的特色,而且还能够对一个或多个学科领域中有代表性的重点图书实现全覆盖或者基本覆盖,内容资源系统全面。如中华书局所建成的中华经典古籍库、人民出版社自营“党政图书馆”所开发的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等,其专业领域书籍的覆盖率都比较高,内容也有一定的系统性。

2.大数据技术支撑出版社数字平台的信息基础设施搭建

出版社数字平台以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为工具,提供出版物的数字内容管理、在线阅读与教育、数字图书馆等服务,它能够将传统出版产业链中的出版企业、渠道商、读者等聚集于统一的平台,并协调产业链中的多方关系。出版社数字平台实质上就是一个集数据库应用、数字化资源加工服务与信息电子商务平台于一体的巨大数据仓库。因此,像其他企业的数字平台或公共数字图书馆一样,出版社数字平台的运营与发展离不开信息基础设施的合理搭建。

我国“宽带中国”等战略的实施,4G、5G等规模组网建设及应用工程的普及,卫星、光缆等基础设施的大范围覆盖,以及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技术等新技术的推进,为我国出版社数字平台的信息基础设施搭建提供了坚实基础。同时,我国不断发展的数字化技术及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在我国出版社数字平台的信息基础设施搭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超大规模数据库技术带来了超大的存储容量、丰富的资源种类与多元化的商业用途,使得出版社在构建数字平台时能够获得较大的数据存储空间,有效整合多种数据资源,精准定位数字出版类型等,并通过挖掘、分析、转换、集成与加载各类数字化信息,形成数字化资源库。如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自2010年成立数字出版中心以来,利用大数据技术,不仅采集了《中国少年报》自1951年创刊以来、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自1956年建社以来所有的报刊资源,还选择了该社已出版的有较高价值的图书进行数字化存储,形成关系数据库,搭建数字平台云存储与分布式文件存储等基础架构,其中包括报刊资源库、近两万分钟的自主制作动画资源库与近八百种绘本的资源库等,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

3.大数据思维助力出版社数字平台的深度开发及发展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我国传统出版企业不仅在产业实践形式上进行数字化转型,实现融合发展,而且作为数字出版的上游机构,还积极调整服务理念,运用大数据思维,进行数字平台的开发、管理和运营。

具体而言,出版社通过数据变化趋势分析、数据对比分析和数据细分分析等,对自身优势、用户阅读偏好以及行业竞争趋势等进行发掘与预测,以富有专业特色的图书出版为基础,适当引进其他版权,建成可覆盖某个或者多个学科的重点专题数据库。如人民出版社所建成的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人民交通出版社所建成的交通类图书数据库、法律出版社所建成的法律类图书数据库等,这些出版社的数字平台不仅富有专业特色,而且专业内容资源系统全面,能够满足用户对某一领域或行业的需求。

大数据时代,仅仅构建自身的数据资源库是无法满足当下市场海量数据资源查询服务功能需求的。出版社数字平台要实现对数字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既要满足海量资源的存储,又要推动这些资源的广泛流通与应用,加强传播上游之间以及上、下游之间的充分合作,进而实现知识资源的社会化综合开发生产与利用。因此,合理运用大数据思维是助力我国出版社数字平台深度开发及发展的关键要素。

二、大数据背景下构建出版社数字平台的具体问题

1.资源开发不足

大数据时代,对知识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利用是出版社数字平台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我国出版社正处于由传统出版到數字出版的探索转型期,大部分出版社在数字平台的构建过程中依然受制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现状。

平台资源深度开发不足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部分出版社以“填空”的方式进行数字平台构建,认为只要以一定的信息基础设施、知识与版权资源、相关技术人员为支撑,就可以达到目的。这使得出版社在数字平台构建的关键步骤——资源整合与用户触达的过程中,明显存在对同一题材或类型图书数字化、规模化存储加工整理不到位,不能把图书与有关的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等资料进行融合展现,检索过程与对象设计不够科学,以及没有有效缩短知识传递的时间与空间距离等问题。另一方面,一些出版社虽然较早地进行了数字出版布局,数字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对完善,但是由于缺乏大数据技术更新迭代的意识,目前仍存在对既有数字出版流程进行技术改造停滞、产品内容表现方式同质化、图书全媒体复合开发与出版后劲不足等问题。

2.平台兼容性较差

作为数字技术在图书资源管理与服务中的应用,出版社数字平台建设需要一个设计科学合理、操作方便高效的资源管理系统,以实现其处理海量信息以及共享资源的服务。但由于系统本身及技术的复杂性,一些出版社数字平台的建设与设计往往规避部分技术难点,只依托自身对数字技术的掌握程度闭门造车;一些出版社过于追求经济利益,盲目追逐数字图书市场的用户偏好,容易出现各出版社之间以及出版社与用户之间相互触达的问题,从而影响平台的兼容性。依照这些想法、按照这些方式构建的数字平台及资源库,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其用户所使用的检索界面、语言及管理系统等差异巨大,相互之间缺乏协调性及合作机制等,使得各出版社系统之间或者数据库之间连接困难,各出版社数字平台之间缺乏兼容性,降低了出版社数字平台的服务质量与效率。如同为古籍图书资源库,由于一些出版社更重视古籍的整理本,因而对系统功能的设计,就紧紧围绕整理本的特点展开,用户在检索时可以选择书名、专名、正文、校勘、注释等。而偏小众的古籍出版社,其数字资源库更注重自身属性,其检索更多围绕自身业务所属出版领域的一些名目或概念,使得两者之间不具备兼容性。面对这种情况,即便用户有需求,两者之间的资源也无法共享,难以形成合力。

3.用户体验欠佳

在数字出版竞争激烈的今天,出版社的服务模式能否满足用户需求,提供良好的体验是出版社数字平台建设的重要环节。然而,当前部分出版社数字平台的服务模式不够完善,无法给予用户更好的体验。

一些出版社在进军数字化知识服务的过程中,忽视了数字平台的兼容性和数据资源的全面性,同时由于技术限制,其服务模式设计缺乏针对性与实用性。部分出版社虽然存储了上万种图书,内容涵盖与自身优势资源相关的各类型专著,专业化数字资源较为丰富。但如果从大数据思维角度来看,这些出版社的数字平台仍缺乏对用户需求的精准定位,不能对所拥有的数据进行分时、分渠道和分地区等多维度的“细拆”,导致平台缺乏准确的语义查询、模糊找句、概念关联与自动比对等工具,用户体验不佳。

三、大数据背景下出版社数字平台创新发展建议

1.提高自身资源整合与共享能力

大数据背景下,出版社数字平台建设不仅要完成图书资料的信息采集与创建、存储与布局、检索查询与访问、动态化内容发布与使用权限管理等,打造具有鲜明特色及兼容性良好的数据库,还要不断加大合作与投资力度,提高自身的资源整合与共享能力。总之,数据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作为出版社数字平台的基础工程,既是其建设的基本环节,也是其建设的重点。

首先,要依据自身图书出版在某一领域的优势,进一步深入挖掘专业化资源,使元数据仓储系统更加完善。出版社数字平台在录入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专题资源等图书及音视频文献类目后,还要分批录入相关的信息资源,如国家政策法规类、教材教程与学术研究等,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细化相关专业的知识服务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工程。其次,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海量信息传播与服务的特点,出版社数字平台建设要加强与同行业或者技术提供商的合作,通过大规模生产与智能检索系统的完善提高知识服务能力。如中华书局在不断完古籍图书数据资源库的过程中,不仅注重智能检索系统的优化,而且重视与业界的合作,协同天津古籍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和巴蜀书社等,合作录入古籍资源1800余种,以聚合我国古籍资源,并形成古籍资源的合力等[2]。

2.革新服务模式

随着大数据时代信息量激增以及用户对信息服务的个性化需求增加,出版社数字平台作不仅要加大存储与数据分析技术等方面的投入,优化数字平台的软硬件系统,还应深入了解用户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服务,给予其全面、精准和便捷的体验。

首先,在为用户提供资源服务时,出版社可以通过RFID(无线频率识别)等自动识别技术,及时掌握与处理用户的数据搜索范围,并据此调整资源库的资源,进而实现资源服务的智能化。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建筑数字平台,通过资源类服务系统的智能化设计,已经实现了针对用户需求实时更新资源库五千多种高质量数字图书资源的高效服务。其次,在为用户提供知识检索服务时,可以通过智能检索等技术分析用户的检索习惯,帮助用户实现知识的精准搜索。如设置全文、深度与个性化的检索,为用户提供多功能、精准而高效的检索服务。最后,在为用户提供资源共享服务时,出版社数字平台还可以通过云存储技术,整合各种资源,构建云图书服务系统,充分满足用户的跨库资源检索需求,实现服务效益的最大化。如某些出版社的云技术储存系统及统一检索设置,不仅为用户提供了图书的数字储藏服务,还能够让用户进行图书的线上分享与交换。

3.加强品牌化建设

对于传统出版社而言,为了适应大数据时代融合发展的要求,实现从传统化品牌向数字化品牌的转变,其数字平台的品牌化建设必不可少。

首先,要坚持打造优质知识服务平台。要汇聚行业内高质量的图书资源打造数字平台,建成覆盖全面且系统的图书数据库;要整合相关行业的正版资源,力争为版权方提供科学而高效的数字化资源服务。具体而言:一是要有足够的专业资源,如化学工业出版社所建成的数字平台拥有电子图书28000多种,行业标准1784种,以及近3年来的行业核心期刊数字资源等[3];二是要有一定的专业覆盖面,除了本行业拥有的数字资源,数据库还应提供相关领域的数字资源;三是要注重用户体验,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同时专注正版阅读以及全库信息资源的规范、准确等。其次,出版社要有数字出版品牌革新意识。在数字平台形成后,出版社应对线上资源进行升级换代,在保证数字平台资源质量和数量的同时,提高对用户的吸引力,以增强用户黏性。如中华书局的数字平台从1.0版本升级到古籍图书出版3.0版本,力争建成中华传统文化大数据中心。最后,要借助外部资源铸就品牌。出版社在面对一些图书总体出版量小、品种不多且资源分散匮乏的情况时,不应闭门造车,而应与所在区域的相关机构合作。如30家科技出版社“天下农书”数字图书馆,这种联合型数字平台的构建,不仅能够形成该领域的规模化數据库,还可以使品牌形象更鲜明。

总之,在出版社数字平台的发展过程中,大数据作为核心技术要素,既关乎现在,又关乎未来,出版社数字平台应该考虑如何充分运用大数据思维与技术,不断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成果发布[EB/OL]. (2021-04-26)[2021-06-19]. http://www. nppa. gov. cn/n

ppa/contents/280/75981. shtml.

[2]杜羽. 古籍出版:以“大联合”迎接“大数据”[N]. 光明日报,2017-02-13.

[3]解慧. 出版社回望2017馆配市场:合作与发展[EB/OL]. (2018-01-17)[2021-06-19]. http://www. cbbr. com.

cn/article/119236. html.

猜你喜欢

资源库出版社图书
我等待……
图书推荐
贵州●石斛种质资源库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
福建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福建基础教育网资源库为例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