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型专业出版社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探索

2021-08-30宋俊果刘军

出版广角 2021年14期
关键词:中国农业大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

宋俊果?刘军

【关  键  词】专业分工;专业特色;社会效益

【作者单位】宋俊果,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刘军,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4.015

2018年底中宣部印发《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以下简称《考核试行办法》)后,我国各出版单位陆续开展社会效益考核工作,出版社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工作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对照《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评价考核试行办法》有关指标,出版社应认真落实“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具体要求。

《考核试行办法》为出版社正确认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指明了方向,为出版社具体落实“出版社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提供了制度遵循。文章将对中小型专业出版社如何在社会效益考核中取得好成绩,切实做好“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进行阐述。

一、《考核试行办法》相关考核指标的具体要求

《考核试行办法》明确提出,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是指图书出版单位通过以图书为主的出版物和与出版相关的活动,对社会产生的价值和影响;图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考核主要考核出版质量、文化和社会影响、产品结构和特色、内部制度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内容。其也对“出版物”和“与出版相关的活动”做了详细阐述。

“出版质量”指标主要考核图书出版单位坚持正确出版导向的情况和出版物的科学性、知识性水平,以及图书编校印装质量整体情况。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出版导向、价值取向是图书内容质量的基本要求和保障。出版物科学性、知识性水平考核至少包含三个层面:一是内容的科学性是否有差错;二是内容的表达是否符合读者对象的特点;三是对知识的阐述是否有利于读者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而编校质量是出版社图书出版工作各环节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其不仅是图书知识内容的科学性保障,还是避免图书出现重大出版质量问题甚至政治性问题的保障。因此,《考核试行办法》对图书编校质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近年来,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对出版单位图书编校质量检查的力度,对图书出版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有关部门以《考核试行办法》为指引,配合日常严格的编校质量检查,极大地促进了出版单位编校质量的提升。

“文化和社会影响”考核指标明确指出,出版单位要依托优秀产品和活动体现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优秀产品”应按《考核试行办法》相关内容确认,其具有一定的要求和界定,不是由出版单位自己确认的。符合《考核试行办法》的“优秀产品”一般都具有强烈的导向性,一则有利于国家有关重点项目的落实,形成出版主旋律,为党和國家有关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宣传助力;二则有利于出版单位的日常出版工作朝着国家确定的方向和目标凝心聚力,形成出版主流、出版洪流,全面提升出版物的内容质量,特别是选题质量;三则有利于推动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和科技进步与行业发展,发挥新闻出版工作应有作用。

“产品结构和专业特色”指标的考核设置抓住了专业出版社社会效益的重点。专业出版社设立的初衷就是为所属专业领域服务,无论是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教育类出版社,还是专业部属出版社、地方出版社、大学社,其在成立时都有明确的服务专业领域的要求和界定。然而,在经济效益受到更多重视的情况下,为了获得更多经济利益,产品结构和专业特色已经被一些出版社所忽视,致使其以经济效益为主。久而久之,出版社丢失自身特色,产品结构杂乱,且出版社的品牌难于形成,经济效益变差,社会效益也无从谈起。“产品结构和专业特色”指标的考核设置有利于避免这种情况的继续发生,有利于出版社从根本上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在服务专业领域发展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求得自身的发展。

“内部制度和队伍建设”考核指标中明确地指出出版社的企业章程和规章制度中要体现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并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作为出版社各环节工作的考核项目,从出版社运行机制上保证社会效益优先原则。这一指标中还将部分项目以负面清单的形式加以约束,以确保社会效益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得以落实。

二、出版社实行专业分工的利处

我国出版社实行专业分工有历史的原因,更有客观要求。从目前情况来看,出版社专业分工仍是我国出版工作实行宏观管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背景下,坚持专业分工有利于出版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满意的精神产品,满足人民群众精神层面的美好生活需要[1]。我国长期出版实践经验表明,出版工作要满足社会多方面、多层次的需要,出版社对专业分工进行定位和管理,在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分工协作的前提下,形成布局比较合理、完善的出版体系是非常必要的。

1.专业分工有利于出版社的健康发展

出版社实行专业分工,有利于出版社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发挥自身优势和特长,以质取胜,以小胜集大胜。出版社的专业化分工体现在产品策划、编辑制作、营销传播等环节都要围绕基于专业分工基础上的出版方向、服务对象和主导产品。在以互联网为基础、以众多新技术为推动力的经济变革大潮中,传统出版社只有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才能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路径,打造其核心竞争力。出版社组织架构、生产方式、产品结构、利润结构、传播方式、销售道路等都要适应专业化的需求,走专业化的道路,努力在所服务的专业领域中做到最好。只有这样,出版社才能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站稳脚跟,迎风踏浪,始终向前,实现出版社健康可持续发展。

2.专业分工有利于出版社提供更专业、更精准、更高质量的图书产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专业分工不断向更高层次推进,而专业分工向更高层次的推进又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动力来源。出版社的专业分工,使整个出版生产在宏观调控的基础上达到平衡协调发展,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社会进步的总趋势。作为文化产业中精神内容和文化产品最重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之一的出版社,只有努力打造和提升内容生产的专业化,才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更专业、更精准、更高质量的精神产品。内容生产的专业化要求出版社要深入研究图书产品内容与呈现形态的融合问题,要深入研究图书产品定位和细分市场的精准对接问题,要提升图书工匠化的制作能力及产品管理的专业化能力等。通过建立独特的产品风格和品牌,建设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制作流程,把产品制作的内容细节与艺术化形态推向极致,既是出版专业分工的目的,也是出版社的理想和追求。《考核试行办法》的“产品结构和专业特色”“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指标明确了出版单位专业化建设的具体要求,为出版社更好地服务广大读者奠定了基础。

3.专业分工有利于出版社保证图书质量

《考核试行办法》的第一项考核指标就是“出版质量”,出版质量包括两个方面,即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内容质量的核心是图书内容能满足读者需求和需要,而满足的程度由读者获取知识的最终效果来决定。其中对读者的价值导向的引导、知识的获取和知识的物化、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图书作为精神产品的价值体现,也是图书内容质量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图书出版专业分工是保证深层次满足读者需求的重要条件,也是更好满足读者专业需求的前提。出版社如没有长期积累的优秀作者资源以及强有力的专业编辑力量,就不能持续打造出较多数量的能满足读者深层次需求的专业图书产品。因此,出版社要想很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就需要下功夫打造和提升内容生产的专业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建社30多年来,始终坚持正确的出版方向,坚守出版专业分工,以农为本,依靠中国农业大学的资源优势和出版社自身编辑的专业优势,不忘初心,坚持为我国农业教学、农业生产和农业科研服务,出版了一大批高质量的农业院校教材、农业专著和科学技术图书,坚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小型专业出版社落实考核指标的重要保证

按专业分工出书是出版社加强出版管理、提高图书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各中小型专业出版社应集中力量做好本社专业范围内的各类图书,将主要精力放在本社主要的出版领域,在全国出版社专业分工的整体布局中,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下,打造专业特色,集小好为大好,使我国的出版事业整体呈现大好的社会效益局面。

1.坚持专业分工有利于中小型专业出版社落实社会效益考核要求

我国中小型专业出版社数量庞大,在努力落实《考核试行办法》考核指标,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过程中,中小型专业出版社要对自身的优势和限制性条件有明确的认知。在量化的考核指标中,加分项是大型出版社的强项,因为大型出版社出书数量多、承担的国家重点项目通常较多。对中小型专业出版社来说,坚持专业分工,打造专业特色,凭专业优势打造更多的重点项目,是强化专业出版社会效益的方向。以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为例,其凡是成功申报的国家出版基金、科学技术出版基金、國家规划教材等项目,都严格坚持专业分工,打造具有明显专业特色的图书。比如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图书“现代农业高新技术成果丛书”《高产高效养分管理技术创新与应用》等,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图书“改革开放40年中国猪业发展与进步丛书”《鸭病学》,国家规划教材“高等学校食品专业系列教材”等,走出去项目图书《决胜生物质》《猪抗病营养理论与实践》等,都是优秀作者以及优秀编辑合作的成果,是坚持专业分工特色的典范。

2.中小型专业出版社应做好出版规划,形成专业特色

为落实考核指标,中小型专业出版社要树立精品意识,始终把社会效益指标作为开展出版工作的行动指南。中小型专业出版社除了坚持专业分工,还要强化对出版工作的整体规划,优化出版结构,规划图书的品种和数量,持之以恒、矢志不渝,才能够形成专业特色。

作为专业大学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同时具有专业出版和大学出版的特点。坚持为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服务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实现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基本要求。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的人才优势,团结全国范围农林院所内的院士、长江学者、知名专家等,策划出版了一批代表国家水平的优秀学术专著。同时出版社策划引进出版了一部分世界权威专家的经典或精品著作,填补国内行业空白,对国内学科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2]。作为农业专业出版社,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肩负服务“三农”的历史使命,每年都会分配一定的出版资源主动策划农业技术类图书,即农业基层急需、具有比较强的实用性的出版物。这些图书都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也获得读者的青睐。

为农业高等教育服务是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实现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重要任务,而出版优秀的教材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大学教材是大学出版社的主要产品之一,优秀的教材在育人的同时能给出版社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出版社和谐发展,能够保证出版社实现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一任务。近年来,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以中国农业大学优秀师资为主导,带领全国涉农院校中的骨干专家、一线教师,出版了一批包括农学、园艺、植保、生物、资环、食品等涉农学科的优秀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在教材建设过程中与时俱进,及时对教材的体例和内容进行更新修订。随着教学方式的更新,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注重融合发展,建设了“中农De学堂”教学平台,及时打造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新形态教材。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贯彻党和政府对教材的要求,引导作者将课程思政的理念渗透教材内容中,并根据新农科建设的进程及时调整内容和品种,使教材融入信息学的内容。目前其出版的教材中有相当数量入选国家级和省部级出版规划,显示了良好的社会效益[3]。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的探索实践表明,坚守专业分工,形成专业特色,将促进农业科技发展服务和农业高等教育服务更好地结合,有利于出版社真正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何志勇. 新时代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8-10-09.

[2]宋俊果,董夫才. 大学出版社不应遗忘学术译著[J]. 出版参考,2010(16):14-15.

[3]宋俊果,刘军. 优秀教材的传承与创新:以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高等学校食品类专业系列教材”为例[J]. 出版广角,2020(15):54-56.

猜你喜欢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单位社会效益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中国农业大学扎根曲周的故事——闲不住的老支书
好刊社会效益高
安得“广厦”千万间——记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李保明教授及其团队
中国最美的书
论股票价格准确性的社会效益
浅析建筑节能的社会效益
The Significance of Family in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