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端午习俗

2021-08-30李翠琼

三月三 2021年3期
关键词:岑溪龙船菖蒲

“杨梅红,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粽叶香,包五粮,剥个粽子裹上糖。艾草芳,龙舟忙,戏水归来饮雄黄……”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又称五月节、重五节、浴兰节、天中节、龙日节等。在我的家乡岑溪,还有一个有趣的名称——菜豆节。菜豆节,顾名思义,就是在这个节日里,平时那些青白红紫、长短不一的菜豆是每家每户最为丰盛的桌上佳肴。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在岑溪有多个说法。有说纪念屈原的,纪念伍子胥的,纪念曹娥的,恶月恶日驱避,等等。其实,在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里,列举多条古籍记载,端午的起源,是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在岑溪早已深入人心,所以在岑溪这片美丽的土地,人们常常“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这种说法影响最广最深。

端午节作为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代代相传,自有它的一些风俗习惯和饮食特点。在我的家乡岑溪市的端午节,也有其独特与共通之处。

悬艾叶菖蒲

在农村,有句民谚说得好:“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在岑溪,各个家庭“插艾”的内容略有不同。有的插艾、菖蒲、五月耐;有的以菖蒲、黄茅叶、鸡屎藤、桃子叶为主。但“插艾”的地方大多是一致的,或于門楣,或悬于堂中。其中,插艾和菖蒲最为常见。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常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在岑溪民间,人们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说端午节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也有一定的道理。人们在这一天打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也有用作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藿香、雄黄、香药等。包布可以用丝布,轻薄透气的那种,或红色,或黄色,香囊清香四溢,甚是好闻。这些小香囊用五色丝线绑扎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或心形,或结成一串,各色各样,十分可爱。有些人家也会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用以驱瘴。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岑溪人的一个传统习俗。粽子又叫作“角黍”“筒粽”“灰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的材料主要是用山上、河边盛产的芒叶,有些地方用竹叶,统称粽子叶。粽子的外形有长长的四角形,也有三角形的。粽子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绿豆的叫绿豆粽,放红豆馅的叫红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以上统称糯米粽。

我最喜欢的是岑溪花生粽。花生粽的馅最多,有花生、芝麻、五花肉、茴香、八角,等等。每当饥肠辘辘时,一个花生粽入口,真是满嘴生香,说不出的幸福。

枣粽是很多家庭必吃的粽子之一。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多为孩子,意为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在岑溪,筋竹镇的四角花生粽最具特色,最为出名。每年端午节前后,在筋竹镇的大街小巷里可以感受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浓浓的节日气氛。一家家一户户,一个个热爱生活的故乡人,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亮出自己的“绝活”——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捋粽叶,填糯米、放馅、加米、盖叶、压紧、封口、扎捆一条条美味可口的粽子,动作连贯,一气呵成。

筋竹的花生粽之所以得到众多乡亲们的喜爱,除了样子小巧好看之外,还在于筋竹的粽子吃起来香滑弹牙,口感层次分明,少油不腻,是老少皆宜的健康食品,是广西岑溪市特色美食之一。

赛龙舟

“五月五,过端午,划龙舟,锣鼓敲……”

赛龙舟是端午节期间重要的习俗。相传这习惯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却已不见屈原踪迹。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便划龙舟以作纪念。

在岑溪,端午节赛龙舟是一个很热闹的节目。有一些乡镇在竞渡前先到庙宇、祠堂里祭祀,人称“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祠堂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睛)。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参加龙舟赛。

龙舟的外形特别漂亮,它与普通船只不太相同,龙船狭长、细窄,船头饰龙头,船尾饰龙尾。龙头的颜色分别有红、黑、灰、黄等色,姿态不一。一般的龙舟以木头雕刻而成,加以彩绘(也有用纸扎、纱扎的)。龙尾上刻有鳞甲。除龙头龙尾外,龙舟上还有锣鼓、旗帜或船体绘画等装饰,十分壮观,气势十足。

近年来,岑溪的龙舟赛早已成为岑溪人的“头等大事”。每到端午节的早上,岑溪市区的义昌江河段、南门桥河段、水汶镇的黄华河河段等地方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比赛还没开始,两岸已是掌声雷动,吆喝震天。观众们盛装在身,笑容在脸,为自己心目中的冠军队加油呐喊。

随着裁判员的一声令下,河里各色各样的“龙”如箭离弦,顺流而下,欲争群龙之首。它们你追我赶,力争上游,谁也不甘落后。鼓声咚咚,锣声当当,号子高亢,放眼河里,百桨翻飞,水花四溅。龙舟上的健儿们如同出征的战士一般,神采奕奕,狠劲猛划,奋力冲刺……

洗龙船水

龙舟赛后,最后一个节目就是端午节洗龙船水了。

洗龙船水的习俗源于农村人家平时外出工作,孩子们帮家长干活的时候,他们不习惯,或者是不喜欢戴帽遮阴,而在阳光下劳作容易上火,长痱子。于是,便有了端午节洗龙船水的习惯。据说,在端午节这一天下河洗龙船水,不会起痱子,不会起“狂鳞”。“狂鳞”是农家人的一种幽默说法,在农村,人们大多不太懂得养生,天气热了,穿着短衣短裤干活,有的甚至光着膀子在阳光下挥汗如雨,时间长了,身上自然会长痱子,痱子多了,身上痒痒的不舒服,挠来挠去,身上就会“脱皮”,身上“脱皮”这一现象也就是人们所说的起“狂鳞”……

当然,端午节这一天,家里若有不能下河游泳的小不点,或者是一些体弱的老人,他们一般情况下是不洗龙船水的。他们去“狂鳞”的办法就是用草药烧水冲凉。草药有艾叶、畏草、藿香,等等。这些草药可以除邪去污、化湿防毒,传说洗了之后还能强身健体。

岑溪端午节,活动多多,有趣又好玩,这不仅仅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体现了国泰民安、人民幸福的生活。

作者简介:李翠琼,女,梧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广西日报》《贺州日报》《北海日报》《梧州日报》《西江都市报》《增城日报》《诗词》《广东电视周报》《金色年华》《西江月》《广州文艺》《岭南松》《当代散文》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小说等作品。

猜你喜欢

岑溪龙船菖蒲
龙船颂
粤北龙船歌研究
第五届中国(岑溪)石材建材博览会成功举办
广西岑溪:绿云村的“旅游经
端午节令,明辨菖蒲
用菖蒲水洗头(环球360)
室雅菖蒲清
“岑溪三宝”有真味
岑溪抢花炮